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天柱山风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冠珂杰

    姜氏闻言一怔,两行眼泪潸然而下,接着抽抽噎噎地痛哭起来,而且哭得非常悲切。

    牛雄莫名其妙,“爱妃缘何悲伤,哭得如此凄凉。”

    “王爷,镇山郡乃妾身娘家,今王爷要去攻打,一旦攻破城池,刀剑无情,妾身如何面对家乡父老。”姜氏越哭越伤心,越哭越悲哀。

    牛雄又吃一惊,自己刚刚与原智商讨决定,她是怎么知道的难道她在朝中按有眼线,这样的话,事情就麻烦了,便说:“你是怎么知道,难道你在偷听朝议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你身为王妃,可不能违反哦。”姜氏是牛雄正妃,聪敏貌美,牛雄很是喜爱。

    “谁来偷听朝议我是从你的神态上看出来的。”偷听朝议,罪名大了,自己虽是正妃,但也不能破坏规矩。

    “从我的神态上看出来的。”牛雄更为惊讶,但有些不太相信。“说说看,我的神态怎么了”

    姜氏哭着说:“今天你去上朝,说要商讨征伐之事,下朝回来兴致很高,说明已经决定征伐对象,但看到妾身,急忙掩盖其情,话不由衷,妾身乃镇山郡人氏,不是征伐镇山又是什么”姜氏说出实情,看了看牛雄,然后跪下说,“镇山郡乃妾身父母之邦,镇山郡君王乃王爷之内兄,古曰兄弟如手足,既是手足,奈何自相残杀乎。”姜氏说着,便一个劲地磕头哭诉,要牛雄三思。

    姜氏还真的冰雪聪明,说得有道有理,牛雄




十八章 镇山郡
    镇山郡正面临重大灾难!

    十天前,岐山郡猎户熊钊,到镇山郡伏牛山打猎,强奸了镇山郡同里乡英家村姑娘英丽,并把她杀了,而且还杀死了英丽的父母。三条人命,还是强奸杀人。

    这还了得,镇山郡郡王姜毅接到同里乡乡长的报告后,怒火中烧,杀人尝命,天经地义。因此,想也没想就派刑部头领周东带领八个捕快前往岐山郡捉拿凶犯熊钊。岐山郡的郡王是熊大勇,熊大勇是姜毅的义弟,到义弟的地盘去捉拿凶犯,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是,周东却空手而回,姜毅惊问原由,周东说:“熊钊是郡王熊大勇弟弟熊大鹏的儿子,熊大勇的亲侄子,所以熊大勇不肯交人。我们要硬抓,双方起了冲突,熊大勇便把我们抓了出来,押送出界,还说,要不是看在姜毅的面子上,叫我们有来无还。”周东摊摊双手,无可奈何。

    熊大勇包庇自己的侄子,这件事就难办了。姜毅皱紧了眉头,怎么办不把凶徒捉拿归案,强奸杀人,三条人命,岂是儿戏。而且,镇山郡的乡民们也不肯罢休。要是硬逼熊大勇交出凶徒,双方撕破脸皮,必然大动干戈,那么,两郡的联盟势必毁于一旦。

    两郡的联盟是姜毅的杰作,三十年来,他有多少心血花在里面,真的要毁于一旦,他的心不甘啊。可是,让凶徒逍遥法外,又怎么安慰亡灵呢姜毅寝食难安。

    在天柱山的七郡里,镇山郡与岐山郡最小,也最弱。千百年来,夹在大郡之间生存,是受尽了欺辱。镇山郡到姜毅时代,才得以改善。姜毅的父亲在抗击丽江郡侵略时阵亡,那年,姜毅二十一岁,接替父职。姜毅继位后,为了能得到紫岩郡的支助,把妹妹嫁给当时还是世子的牛雄,又请了个军师赵华义。赵华义是个大儒,主张联合岐山对抗大郡,这个主张也正合姜毅之意。镇山郡与岐山郡按郡与郡相比,那是小的,但如果两郡联合,那他们的力量就超过其他郡了。恰好这年,岐山郡在与锦江郡打斗时,老郡王战死,接替君王之位的是世子熊大勇。姜毅得到消息后,便到岐山郡和熊大勇商讨,两郡联盟,与两郡都有好处,于是,约定中秋节在两郡交界处的通衢大都商讨两郡结盟大事。

    两郡结盟很顺利,姜毅和熊大勇一见如故,两人结拜为异性兄弟。姜毅年长,为老大,熊大勇为老二。二兄弟立下誓言,要学管仲和鲍叔牙,共患难,同进退。两郡结盟后,定下三条规章,一:两郡停止内斗,一致对外,一郡有难,一郡支援,共同对抗敌人。二:两郡通婚,通商,通往来。三:在遵守彼此的法规下,两郡的人可以到他郡去狩猎,放牧,开垦土地,捕鱼耕种。两郡的结盟,顺应民心,结盟后三十年,太平无事,没有一场争斗,更没有外敌入侵。

    可是,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案子,打破了三十年的平静,一石便激起千层浪。

    姜毅召集军师和六部头领商讨岐山猎户的强奸杀人案。军师和六部头领是镇山郡的支柱,是姜毅的助手。军师就是赵华义,六部头领便是兵部头领陈西和、外事部头领傅士诚、吏部头领羊宗、刑部头领周东、农部头领田永、工部头领子简佐。姜毅让刑部头领周东把事情的原委说了,然后请大家想想如何了结这场公案。

    “主公,这有何难”兵部头领陈西和轻描淡写地说,“我带兵将杀进岐山郡,把熊钊擒来,不就万事大吉。”

    姜毅摇摇头说不妥不妥,我最怕的就是大动干戈了。

    军师赵华义提出以赔钱来解决此事,刑部头领周东说,英丽一家三口都已丧命,再无其他亲人,赔钱不是自欺欺人么再说,杀人偿命,自古传之,岂可用钱代替。赵华义闻言,一时语塞,摇摇头,竟束手无策。

    连军师都没有办法,姜毅绝望了。难道真的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安慰亡灵,又不破坏两郡的联盟。我亲自到岐山郡去,看看熊大勇在我的面前如何包庇凶犯。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自己上岐山,姜毅下了决心。

    &nbs



十九章 当务之急
    赵华义打发了紫岩郡使者,便一面派人到后宫通报郡王正妃侧妃和公子小姐,一面叫人把郡王的尸体清洗干净,布置灵堂,然后对六部头领说:“目前当务之急是立刻让世子登基,郡不可一日无主,郡有主,才有主心骨,才不至于起恐慌。第二:增派兵将守卫边关,要防止敌人称乱而入。第三:做好给郡王发丧的准备,新王登基后,便给郡王发丧。赵华义安排得面面俱到,六部头领很是佩服。

    “军师,就按你的方案办。”兵部头领陈西和说:“军师,安排登基和丧事归你,防备工作归我。”

    赵华义说:“登基大典是大事,你是六部之首,岂可缺少,而且,还要请旨正妃,世子登基,最好正妃下旨。毕竟是件关系到镇山郡未来的大事,也是他们的家事。”

    陈西和说:“那好,我们一起去请正妃和侧妃。”

    姜毅的正妃和侧妃是姐妹俩,是镇山郡的二大美女。正妃仙月娥五十岁,但丰韵不减当年,生二子,大儿子姜英,二十岁,被立为世子。小儿子姜豪,十五岁,被封为临智王。侧妃仙月娟三十五岁,更是风华绝伦。生二女,大女儿姜清,十五岁,被封为清阳郡公主。小女儿姜丽,十岁,被封为丽阳郡公主。

    正妃和侧妃已到银銮殿,正在郡王的尸边哭泣,军师向正妃和侧妃说:“两位王妃,镇山郡存亡之际,望两位王妃,暂收哀痛,商议大事要紧。”正妃见是军师,心中掠过一丝喜悦,忙起来说:“要紧事情,军师定夺就是。”赵华义说:“此事非两位王妃一起商讨不可。”正妃可是个机灵人,立马想到郡王继位之事,郡不可一日无主,便收住哭泣,拉起侧妃,与赵华义和六部头领来到后院密室。

    后院密室是专门商讨军政大事之所,密室不大,四十来个平米,顶头一个小台,高半米,台上中间一把虎皮椅子,格局与议事大厅差不多,只是地方小点。以前商议大事,虎皮椅子是姜毅坐的。现在虎皮椅子正妃坐,赵华义搬了把椅子放在虎皮椅子旁,给侧妃坐。台下两面各放四把椅子,赵华义和六部头领在台下左右椅子上坐下。

    正妃看着军师,有点心猿意马,但表面却是一本正经,说:“军师,你先说,有何事商议”

    赵华义站起,向正妃和侧妃行礼后说:“郡王暴卒,主座失位,镇山郡不可一日无主,请正王妃娘娘下旨,着世子登基,安定镇山郡,然后为老郡王发丧。”

    正妃娘娘虽然年已半百,但由于注重保养,看上去只有三十几岁,且穿一身素色衣裙,更显得清纯靓丽,正妃娘娘一直暗恋着军师赵华义。姜毅勇武粗陋,赵华义文雅美丽,正妃娘娘每次看到赵华义,总会意乱情迷,想入非非,但终因自己身份特殊,不敢轻举妄动。不过还是有几次透露春风,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花开并蒂。如今郡王亡故,自己落寡,于是心又活泛起来,故而,赵华义话音刚落,正妃娘娘朝赵华义抛了一个媚眼,含笑说:“军师高论,郡不可一日无主,但世子为人乖戾,不及临智王聪慧,哀家意欲废去世子之位,立临智王为镇山郡郡王,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废长立幼,败亡之道,正妃娘娘这是何缘故。

    原来,正妃娘娘生世子时是难产,差点丢了性命,因此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子。后来生姜豪时却是顺顺当当,而且,姜豪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故而格外喜欢。姜毅在日,正妃娘娘曾多次请求姜毅废掉姜英,立姜豪为世子,但姜毅不同意,正妃娘娘没有办法。现在,姜毅走了,正妃娘娘有权了,便可废掉姜英,推姜豪登基继位。

    正妃娘娘会提出废掉世子,让临智王继位,赵华义真是始料不及,连忙反对说:“不可,不可!废长立幼,败亡之道,且世子并无大错,老郡王又尸骨未寒,岂可妄议废立,望娘娘收回成命,速速让世子登上大宝,处理万事。”为了镇山郡的前途,赵华义据理力争。

    六部头领皆赞同赵华义的意见,齐声说:“废长立幼,败亡之道,望娘娘收回成命,乃镇山郡之福。”

    赵华义和六部头领提出反对意见,正妃娘娘的粉脸立刻阴沉下来。本来长子继位,天经地义,然而,自己偏要废长立幼,违背常理。现在,军师和六部头领都反对,怎么办正妃娘娘一时无计可施,便拂袖而起



二十章 灵前登基
    正妃娘娘住在阳春宫,路上,正妃娘娘的心海沸腾着。这一天落差太大,先是丈夫暴卒,她接到通报后,整个人简直被抽空,但见到赵华义,又有一种欣喜的感觉,所谓祸中福所依。接着便是郡王之位,原本以为自己是正妃,废掉世子,让临智王继位,说话也可以算数的,但偏偏赵华义提出反对意见。对于郡王之位,她主意已定,非临智王不可,但也不想放弃赵华义,毕竟对于赵华义,暗恋了多年。

    突然,一个念头在正妃娘娘心中产生,把赵华义拉入自己的怀抱,一来可以了却多年的相思之苦,二来可以辅佐临智王登上郡王之位,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正妃娘娘想到这里,加快了脚步,原先的不快也烟消云散。回到阳春宫,便叫丫鬟秋菊去请赵华义,说有要事相商。再要丫鬟春桃准备夜宵,她要在今晚把赵华义搞定。秋菊春桃出去后,又叫丫鬟夏荷与冬梅给自己梳妆打扮。正妃娘娘坐在梳妆台前,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丈夫的尸体还挺在大厅上,自己就约情人幽会,这她想取消行动。但一箭双雕之计对她实在太重要了,在今后的岁月里,要想一手遮住镇山郡,这一箭双雕之计必须实行。“王爷,别怪我。”正妃娘娘在心里忏悔了句。

    姜毅在时,正妃娘娘是个贤惠的夫人,看不见有什么权力欲。但就在商讨郡王继位那一刻起,正妃娘娘便想掌握镇山郡了,她想学吕太后。正妃娘娘坚定了决心,把一切负罪感统统排去,她对着镜子仔细观察,对于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身材,十分满意。她很自信,如果主动投怀送抱,赵华义就是个铁打的汉子,也定会跪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正妃娘娘正想入非非之时,秋菊回来了。但是,秋菊带来的消息使她大所失望,而且恼羞成怒。

    秋菊说:“赵华义非但拒绝与娘娘相商要事,而且话说得相当难听。”

    赵华义说:“商量要事可在密室举行,到娘娘房里成何体统。”又说:“秋菊,你回去告诉娘娘,郡王还未入土为安,叫她不要不顾脸面,做出有伤风化之事。”正妃娘娘对自己有意思,赵华义早有察觉,故而他时时提防着。

    赵华义啊赵华义!正妃娘娘恨得咬牙切齿,为了让幼子顺利继承郡王的位子,必须扫清障碍,而赵华义是最大障碍。正妃娘娘权衡利弊,在郡王的位子与喜欢的人面前钱,毕竟是郡王的位子重要。既然你无情,也就别怪我无义,正妃娘娘下了决心,除掉赵华义。

    “怎样才能除掉赵华义”正妃娘娘计谋已成:让侧妃攀咬赵华义,就说赵华义奸淫侧妃。侧妃是自己的妹妹,两人关系一直很好,想必会与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就是侧妃不同意,也要逼她同意,自己是姐,又是正妃。

    正妃娘娘带上秋菊春桃,来到宜春宫。宜春宫是侧妃娘娘仙月娟的寝宫,宜春宫的丫鬟们都参着素服。侧妃娘娘不在,一个丫鬟告知说侧妃娘娘在灵堂。这时,正妃娘娘才猛然想起自己的丈夫,镇山郡的郡王还在灵堂躺着。这个时候,

    自己不在灵堂,外人会怎么看于是便急忙回到阳春宫,换了素服,带着秋菊、春桃、夏荷、冬梅急急赶往灵堂。

    灵堂设在银銮殿边上的便殿,银銮殿外戒备深严,御林军团团围着,御林军统领姜魁亲自守着大门。

    姜魁见正妃娘娘过来,作揖说:“正妃娘娘来得正好,卑职奉新郡王之令在此恭候正妃娘娘,请随卑职到银銮殿,让四丫鬟去灵堂。”姜魁令手下带四丫鬟去灵堂,自己引领正妃娘娘去银銮殿。

    正妃娘娘闻言大吃一惊,自己忙着为幼子继位之事挖空心思,这边却有个新郡王,而这个新郡王绝对不会是姜豪,难道赵华义已经拥立世子继位。正妃娘娘真是又惊又气又急,忙问:“姜魁,你说什么新郡王!哪一个新郡王”正妃娘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有自己下召,谁敢立郡王。



二十一章 较量
    赵华义宣读姜氏祖训,正妃娘娘不得不跪下。见到姜氏祖训,即便是郡王也要下跪,何况是一个妃子。姜氏祖训是镇山郡头代郡王的训词,其中有二条就是针对正妃娘娘的,一条是后宫不得干预朝政,一条是世子没有大的过错,不能废去,就是郡王要废世子,也要与大臣们商讨后才可决定。赵华义把姜氏祖训读完,然后大声说:“姜氏祖训在此,世子并无大错,我们拥戴世子继郡王位,是遵照姜氏祖训的,完全符合镇山郡法规。现在世子已是镇山郡郡王,仙月娥还不参拜,等待何时”赵华义声色俱厉。

    正妃娘娘在姜氏祖训面前有点胆颤心惊,她知道大势已去,自己是失败了,她幽怨地瞪了赵华义一眼,在心里恨恨地说了一句,“赵华义,算你狠。”然而,正妃娘娘不甘心就这么败了,哼,赵华义不要高兴得太早,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参拜什么我是郡王之母,自古以来,哪有母亲参拜儿子的”正妃娘娘虽仍然高傲,但底气不足了。

    正妃娘娘的“我是郡王之母”这句话一出口,证明她已经承认姜英是郡王了,全场所有人的心都放了下来。特别是世子姜英,他是个孝子,在平时哪敢有半点违抗母亲赵华义要他在灵前登基,实在出于无奈,如果母亲答应他废掉世子,不会伤及他的性命,他是宁被废掉的。当正妃娘娘满脸怒气进来时,身子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一颗心更是提到了喉咙,要不是赵华义站在身边,他真的有可能钻到地下去。现在好了,母妃承认自己是郡王了,至于母妃参不参拜,那是小事了,说实话,要母亲参拜自己,还不习惯呢。

    可是,赵华义不这么想,他知道正妃娘娘已经败了,但她心里还是高傲的很,还需要杀杀她的傲气,“娘娘应该懂得朝堂上只有君臣,没有父子的道理,想那汉高祖坐朝,汉高祖之父不也照样参拜儿子么而且,这也是姜氏祖训。因此,娘娘还是先行君臣之礼,然后到后堂再去行母子之礼吧。”赵华义真是穷追不舍。

    正妃娘娘虽然心生愤恨,但也无可无奈,毕竟姜氏祖训不能违背,只得跪了下去,叩首参拜,口称参见我主千岁,千岁千千岁。正妃娘娘口里喊着,心里却在考虑如何让临智王能得到最大利益。

    到这时,姜英的一颗心终于回归原处,他连忙走下龙椅台,扶起正妃娘娘,“母妃快快请起,恕孩儿不孝。”姜英扶着正妃娘娘走上龙椅台,请正妃娘娘坐青龙椅。

    正妃娘娘倒毫不相让,但大臣们却不同意,正妃娘娘刚要坐下去,六部统领及御林军将领齐声吆喝起来,青龙椅只有郡王可坐,别人坐那是参位,是大逆不道,是要杀头的。正妃娘娘知道众怒难犯,只得离开青龙椅说:“英儿,你坐。”姜英便令人搬来椅子,让正妃坐在旁边。

    正妃娘娘坐定,赵华义上前奏曰:“请正妃娘娘下召,世子姜英接郡王位。”赵华义十分得意,满面春风。

    正妃娘娘暗暗惊叹自己上当了,其实,这都是赵华义算计好的,正妃娘娘是一步一步被赵华义诱入圈套的。到这步田地,已是船到落水口了,正妃娘娘只得将错就错,于是她下召,昭告天下,世子姜英接郡王位。

    郡王位顺利接替,大功告成!

    赵华义带领六部统领和御林军将领再次跪拜,大呼千岁。姜英满身轻松,先前大家口呼千岁时还是忧心忡忡,心事重重,现在母妃这关过了,这才感觉是真正的郡王了。于是,重新分封大臣。封母妃为太妃,侧妃为侧太妃,赵华义为太师,陈西和为兵马大元帅,兼兵部统领,其余原职不变。封弟弟姜豪为临智王,加双薪。再派工部统领到岐山郡报丧,派农部统领田永到紫岩郡报丧。下召一月后为老郡王发丧,全郡戴孝一个月,为老郡王送丧。姜英又令人发孝服,众大臣去灵堂,为老郡王守灵。安排停当,姜英满心欢喜。
1...34567...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