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于是吩咐道,“众将听令,一定要尽快把逃走的四个契丹女人给我抓回来,记住,要活的,务必从她们口中问出来大羊中的是那一种狼毒,她们身上是否携带着解药!”

    众将士听令,重新组织人手,对江边的芦苇荡进行更细致和全面的搜捕。

    杨怀仁和鬼姐也走不了了,只能原地等待,期待将士们能尽快传回来好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怀仁焦急等待了半个时辰之后,前方传来消息,四个契丹女人已经被抓住了!

    杨怀仁大喜,命人抓紧时间把她们四个人带过来审讯。

    一个契丹老妈子,两个年轻些的契丹女使和一个奶妈,四个女人被带了过来。

    从她们的表情看,那个奶妈眼神东瞅瞅西瞅瞅的,似乎慌张的要命,而两个年轻的契丹女使知道自己下场可能不会很好,也一副霜打了的茄子的样子。

    唯独那个契丹老妈子表情轻松,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好似根本就不担心杨怀仁会把她怎么样。

    鬼姐开口怒斥道,“你们四个好生歹毒,竟然给我的孩儿下狼毒!”

    奶妈颤抖着下意识道,“狼毒什么狼毒”

    两个契丹女使不约而同的望了一眼身旁的那个老妈子,眼神里似乎有种说不出来的惊愕,不过接着还是低下了头去。

    还是那个契丹老妈子,咬紧了牙关硬撑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从她们四人的反应里,杨怀仁便读出了些什么,那个奶妈似乎毫不知情,她下意识的反应说明她是不知道大羊已经中毒了的。

    而两位契丹女使的第一反应是望向了老妈子,说明她们知道一些内情,但对于孩子真的中了狼毒的事情,还是有些惊讶。

    这就说明给大羊下毒的,只有那个契丹老妈子了。

    或许狼毒的事情,本来就只有所有契丹女使中的几个头面人物知道,而且她们本来也没真的打算用这么恶毒的手段去达到目的。

    听鬼姐说出孩子已经中毒的事情,两个女使自然是惊讶错愕,而老妈子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她最是镇定。

    鬼姐也察觉到了这些,撇开奶妈和女使不理,直接对契丹老妈子质问道,“老妈妈,我自问我对你不薄,甚至咱们相处了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把你当做一个非常亲近的人看待。

    如果说你要掳走我的孩儿回辽国交给我父皇,是出于他对你们的威




第1709章:慢性的狼毒(下)
    知道大羊所中的狼毒是慢性的,离发作还有一百天的时间,鬼姐心中稍稍心安。

    比起急性的狼毒来,她起码还有一百天的时间来想方设法寻找解药。

    可在杨怀仁心里,这就跟他想到的最坏的情况不谋而合了。

    耶律跋窝台要的是孩子,他好用孩子这个象征意义上的继承人,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也是不愿意伤害到他的外孙的,但真遇到了不得已的情况,他也只能出此下策。

    用了慢性狼毒这么阴狠的手段,就是逼着杨怀仁和鬼姐在为了孩子能活下去的心态之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辽国去,让有可能是这世上唯一一个有解药的人,也就是耶律跋窝台给孩子解毒。

    虽然这样的手段太狠毒了点,也会伤害到他和女儿之间的父女感情,但为了他的权力,他也只能出此下策。

    杨怀仁不得不佩服他这个老丈人,真的是精于算计,从他密谋从耶律洪基手中篡夺契丹皇位开始,就说明他是一个极其阴险狡诈之人。

    现在为了巩固他手上的权力不惜做出来伤害他唯一的外孙之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摆在杨怀仁面前的选择也不多,只有两条,一是不用搭理耶律跋窝台,利用自己的能力千方百计寻找解药,给孩子解毒。

    但从狼毒的特性来说,虽然说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但要给孩子完全解毒似乎非常非常难。

    而第二条路就简单多了,被逼无奈之下,主动派人把孩子给耶律跋窝台送到辽国皇宫里去,让他来抚养孩子长大,成为他的继承人。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不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对他内心极大的折磨。

    选第一条,万一一百天之后没有找到解药,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幼子被毒素残害致死

    而选第二条路,相当于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完全送出去给别人了,这又怎么能行

    杨怀仁看了一眼鬼姐,发现她那双天蓝色的双眸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空洞的好似失去了生命力一般。

    对一个母亲来说,孩子的重要性更是无法言喻的,对她来说,不管她内心里是多么委屈和怨恨,她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就这么死去。

    所以在她的内心里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把孩子送到父亲那里,让父亲给孩子解毒,至于以后的事情,也只能从长计议了。

    契丹老妈子似乎知道她已经在心理上占了上风,竟开口道,“公主殿下,您其实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把孩子送回辽国,送到皇帝陛下那里,是您唯一的选择。”

    鬼姐眼神里快要冒出火来,“你就不怕我现在就把你碎尸万段吗”

    契丹老妈子丝毫米有畏惧之意,“我怕,可是我早就想到了我没有好下场,也就不那么怕了。

    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您的孩子能回到辽国,到了皇帝陛下手中,我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而皇帝陛下也一定回遵守我们之前的约定,饶恕并善待我们的家人以及家族。

    只要我们的父母丈夫和孩子能安然无恙,我们自己的性命,又算什么呢公主殿下,您若是想取走,您随便来取便是了。

    我们这辈子命不好,投错了胎,只盼望下辈子能投胎到一个好人家,不用经历这么多苦难!”

    契丹老妈子一副滚刀肉任君砍剁的无赖样子,鬼姐还真是有点无计可施。

    就算真的把她碎尸万段,又有什么用呢大羊已经中毒了,杀了她也不能帮孩子解毒。

     



第1710章:鬼姐出走
    日子一天天过去,因为大羊中毒的事情,杨怀仁夜不能寐,就更不用说孩子的亲生母亲鬼姐了。

    杨母作为祖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天天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佛祖的保佑有效的孙儿能活下去,挺过这一场本不应该发生在他身上的劫难。

    其他女眷也在各自想办法找路子,不论是找了地方上或是江湖上的各路名医,基本得到的结果都是相似的。

    郎中大夫们一听是狼毒,便知道没有针对性的解药,是任谁都没法彻底帮孩子解毒的,也只能说尽力帮孩子找到解药。

    可话虽好说,要真找到却实在太难,一般的解毒灵药,也只能起到延缓毒素发作的作用罢了,并不能解毒。

    整个杨家都笼罩在一团乌云之中,连杨怀仁的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伤心和忧虑,似乎也快乐不起来了。

    杨怀仁虽然不断的安慰鬼姐,可从鬼姐最近几天的表现来看,他似乎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但有些话,不好说,也不能说。

    直到离大羊中了慢性狼毒满一个月的这一天,杨怀仁一大早再次来到鬼姐的院子,发现她和大羊都已经不见了。

    杨怀仁望着空空的房间,心中说不出来的难过。

    作为一个男人,他不能守护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让他深受折磨,但同时他也能理解鬼姐的做法,作为孩子的母亲,她更是饱受煎熬。

    桌上整整齐齐摆着一封信,是鬼姐留下来的,杨怀仁打开阅读,不觉间潸然泪下。

    鬼姐虽然也算熟悉汉字,可书写出来却也不算通顺,但了了十数句话,却句句触动了杨怀仁的心弦。

    鬼姐留书表达的大概意思,是请杨怀仁原谅她的不辞而别,因为她害怕离别,所以只能在夜里偷偷的走。

    她不想走,可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她又不能留,只能选择亲自带孩子回辽国,向她的父亲,也就是辽国皇帝讨要解除狼毒的解药。

    细数认识杨怀仁的日子,每一天都让她觉得是人生中最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日子。

    这些日子里,她远离了那个权力争斗的世界,投入一个真心爱惜关心她的男子的怀抱,第一次感到生命是如此轻松惬意,她感受到了这世上最难得的幸福。

    特别是怀胎十月里,一个新生命在他体内孕育成长,她体会到了初为人母的幸福滋味。

    她感谢杨家上下没有把她当外人,婆母把她当亲生女儿一般爱护,几个姐姐也像是对待亲生妹妹一样疼爱着她,更不用说官人将他捧为掌中至宝。

    她希望杨怀仁能转告她们,她的离开并不是她故意要伤害大家,只是因为为了让孩子能活下去,她只能走出这一步。

    也希望杨怀仁不要派人追赶和阻拦,她已经心意已决,绝没有回头的可能,如果大羊死,她也没了活下去的希望。

    而且既然孩子是要被当做辽国权力核心的继承者的,那么她也愿意在杨怀仁的梦想里成为那个重要的一份子。

    杨怀仁读完,自然理解鬼姐最后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双眼泪水弥漫,却不知为何强颜基础意思笑容来道,“这丫头,那么多错别字,还真难读。”

    杨怀仁不敢隐瞒,带着信告知母亲。同样作为一个母亲,她自然明白一个当母亲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只是出于和儿子杨怀仁的角度不同,她说的话是,“让她们母子受委屈了。”

    其他女眷也都是当了娘的



第1711章:数年以后(上)
    时光流转,寒暑交替,转眼来到了元符二年。

    杨怀仁也从一个偏偏少年成长成一个年近三十的胡子大叔。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二十大几,后世自然还是年轻人,可古代男子流行蓄须,杨怀仁也只好入乡随俗。

    而有了胡子的杨怀仁,虽然依旧清秀俊逸,却也是凭空多添了几分老成持重的意思。

    二丫头已经嫁入羊家,还为羊乐天诞下一个女儿。身在京中,二丫头无法经常回家看望母亲和哥哥,自然多了一些书信来往。

    不过她也是个有心人,京中有什么动静,她都会记录下来告诉哥哥知道。

    其实杨怀仁远离朝廷身在江南,同样对朝堂上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消息也更全面更细致,根本不用二丫头多此一举。

    只不过这是妹妹的一片心意,杨怀仁自然是心中感激。

    其实这五六年来,朝堂上的变化可以说大,也可以说不大。

    说大呢,是因为朝堂上的权力格局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些变故,会有老人下去,也会有新人上来。

    对于一些事情的讨论,也有一些变化,不过党争的局面斗来斗去,也不离利益和权力争夺的根本,所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怀仁方面,虽然也有人时不时提起他位高权重只身在外又手握兵权之事,但赵煦一直以来都给压了下去。

    从这一点来说,赵煦的性情虽然有变化,但对杨怀仁的信任,还是没有变的。

    说道赵煦的性情,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重掌皇权大肆鼓动党争,扶植拥护自己的权臣上位,打压元祐老臣。

    到后来新臣占据朝堂大半壁江山,可新臣之间同样有权力和利益的争夺,章惇这棵大树一直挺拔,倒是干倒了刑恕等一干对他权威形成威胁的人。

    变法依然在进行,只是从一开始专心变法,到后来心灰意冷,赵煦也变得不再那么关心了。

    和年轻人忘记最初的梦想有些不同的是,作为一个皇帝,处在不同的时期,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

    当初高太后垂帘听政,他被压抑的久了,自然心怀励精图治之志。

    等后来变法初见成效,大宋在杨怀仁等人的努力下开疆拓土之时,赵煦又觉得他已经是千古明君了,对于变法后来的阻碍和迟滞,便也不那么在意了。

    加上新党内的几大集团为了讨好皇帝,不断往宫中进献美女从而稳固自身势力,便让赵煦开始有些耽于政务,沉迷酒色。

    这样的过程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似乎每一个皇帝登基掌权之时,都是有一颗当千古名君的大志向的,可惜后来真正坚持下来的,好像寥寥无几。

    权力的斗争让人身心疲惫,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后宫佳丽三千,对皇帝来说都是千年不变的蚀骨蛆毒。

    在杨怀仁看来,皇帝的事情,还有朝堂上的那些争斗,他不想掺和,也掺和不进去,或者说掺和进去也是自寻烦恼,所以他自知改变不了,也就不去虚耗自身实力。

    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也不是一点儿效果没有,加上杨怀仁以及他背后的能量做出的努力,起码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对国家的稳定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经济上就不用多说了,杨怀仁知道他赚的钱太多了,一个天文数字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如还利于百姓。

    比如新式的蔬菜如今已经是寻常老百姓家中饭桌上稀松平常



第1712章:数年以后(中)
    当然,杨怀仁也不敢总是和老婆唱对台戏,教育孩子嘛,现代人和古人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古人讲究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学好问或者业精于勤,终究离不了一个勤字。

    这种想法本来从古至今也都没有错,错也是错在执行者的适度上。

    本来孩子的天赋很好,平时也很勤劳刻苦了,这种情况下按照合适的进度学习知识和武艺,甚至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进度了,你再给他更多的压力,反倒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

    所以杨怀仁适度的用玩耍来给孩子减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伟人不是也说过劳逸结合才能更加进步嘛。

    韵儿之所以很在意大官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因为她是家中主妇,大官又是家里长子长孙的缘故。

    说白了,这个家、包括杨怀仁的爵位将来都要交给大官的,如果大官培养不好,将来培养成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外人不会笑话孩子,而是笑话孩子的父母。

    韵儿自身内心里憋着压力,很自然就顺便发泄在了孩子身上,这么做虽然说不通,但也是可以理解一个当娘的心情的。
1...416417418419420...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