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美食、美酒和美景,众人开怀畅饮把酒言欢之时,杨府的护卫忽然凑近了杨怀仁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杨怀仁脸色忽然有些紧张起来,众人见状也表情严肃,又不好直接问,只得望着杨怀仁,等待他的说明。

    杨怀仁立即站起身来,做了一个双手下压的动作,示意大家稍后片刻,他随着那名报信的护卫离席出门而去。

    众人讶异,不知发生了什么,黑牛哥哥道,“诸位稍待,大帅一会儿定会告知大家的。”

    另一间偏房里,杨怀仁急匆匆地走进去,看见来人的时候,便知道京城出事了。

    黄公公本来神情慌张,见了杨怀仁,忽然鼻子一酸,竟哭了出来,身子也瘫软了一般,眼看就要给杨怀仁跪下。

    杨怀仁紧赶了两步,上手扶住了黄公公,“黄阁领这是怎么了可是京城出事了”

    来人正是之前的武德军监军黄泉,虽然黄泉地位上没法和杨怀仁相比,但毕竟他也是赵煦身边的伺候公公,杨怀仁也不好让他轻易给自己行如此大礼。

    黄公公颤颤巍巍被扶了起来,带着哭腔道,“咱家见了王爷身体康健,可算是心中有了依靠了。”

    这话说的杨怀仁浑身不自在,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而是又问了一遍,“黄公公客气了,不知黄公公中秋佳节忽然造访杨府,可是京中发生了什么新的情况”

    杨怀仁急于询问,也是因为黄泉出现的太突然,也太不合时宜了。

    当初黄泉跟杨怀仁去交趾立了功劳,给赵煦的内库带回去许多银钱,自然是立了大功的。

    他也从一个专职伺候皇帝出宫如厕的公公,成了负责宫中采买的太监总管,对于一个太监来说,这种职业生涯上的变化,就等于是人生飞跃了。

    一个宫中的太监总管,忽然出现在杭州,还是中秋佳节的夜里造访杨府,这也太奇怪了,如果不是宫中有什么大的变故,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黄公公稍稍平静了心情,才屏退了众人,杨怀仁也吩咐亲卫出门,当房间里只剩下杨怀




第1717章:皇帝的密旨(中)
    所以这个职位,除了在大宋开国年间由武将出身的大功之臣担任过之外,到后来近百年里一直都是文官来任职的。

    仁宗年间北宋著名的将领狄青,地位已经是独树一帜了,即便如此,狄青将军最高也只是担任过没有实权的枢密院副使而已,而正职,是从来都没有武官担任过的。

    杨怀仁是御赐的同进士出身,可以说是文官入仕,但后来杨怀仁可没怎么当过文官,办的却一直都是武官的差事。

    从这方面来说,杨怀仁实际上是个高爵位的武官,更接近勋爵将门的那一帮人,赵煦让杨怀仁这样的身份来出任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差事,有点破格任命了。

    再说左卫大将军,这个差事是中枢之外最高的武将职位了,一般只有禁军的最高统帅,才会任命这个正二品的最高武职。

    之前杨怀仁的右卫将军名头,是出征时才任命的出征军的最高武职,品质也非常高,像是从二品上的。

    不过这个职位一般是暂时性的,平时若是被皇帝任职,基本商业相当于一个虚职,只有名头,手里是没有军权的。

    杨怀仁当时领兵下江南,后来又率军征伐交趾,才被赵煦封了右卫将军的名头。

    后来得胜归来,赵煦特意没有收回,目的也很明显,一是让杨怀仁在外有一定的军权可以不受某些文官大员太多的挟制,二也是方便杨怀仁的练军强军计划。

    所以右卫将军的名头实际只在武德军中有效,其他地方也不过是个唬人的名头罢了。

    从右卫将军到左卫将军,虽然两个职位只有一字之差,品秩也只差了半级,但实际权力上,确实天差地别了。

    右卫将军只能管制几军几卫或几厢的军卒,左卫将军却是禁军最高统领了,麾下将士二十余万。

    而且赵煦的密旨里特别说了赐封杨怀仁的这个左卫大将军可以统领大宋的兵马,这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第三件事,赵煦特诏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的编制序列,这也是大宋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当初龙武、虎贲两卫禁军为什么会撤卫改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赵煦现在消除了心中的成见,打算让武德军重新回到禁军编制,实际上就是给了地方军队进京的权力。

    地方军进入京城百里范围之内,那都是死罪,也只有把武德军重新编入禁军,这些将士们才有资格进京。

    杨怀仁看到那个数字,也是心中苦笑,按照正常的编制,武德军由原来的龙武和虎贲两卫改编而来,基本编制只有一万六千人。

    就算加上新成立的武德军水军,也只有两万二千人的编制而已。

    实际上武德军里也从来没有严格的人数编制上的限制,这早在武德军最初被改编之后,杨怀仁是向赵煦汇报过的。

    正是因为赵煦知道杨怀仁出于练兵的需要,也就没有在意,还特别嘱咐兵部给武德军发发放粮饷,也是一支按照三万人的数额。

    武德军这些年不断壮大,从江南吸收了很多湘军中的精英将士,

    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赵煦心里也是有自己的盘算,密旨里说武德军五万之众,也是他心中对武德军人数上的判断。

    杨怀仁之所以笑,也不是因为赵煦知道了武德军的超编,而是因为武德军超编的已经不仅仅是五万人了。

    单是武进和衡山两座大营,就有近五万步军,两万骑兵,加上一万余水军,武德军的将士全部加起来早就超过了八万人。

    &n



第1718章:皇帝的密旨(下)
    回到正堂,杨怀仁从兄弟们的表情上便知道他们也是好奇的紧,很想知道究竟来了什么人让杨怀仁半途离席。

    杨怀仁也没打算卖关子,直接把皇帝给他下的密旨拿出来给大家传阅。

    天霸弟弟大大咧咧,自然接过来便看,乍一看见信上的字迹,便随口说着,“皇帝老儿的字写的也不过如此”。

    黑牛哥哥皱了眉头,虽然在场的都是自家兄弟,可天霸这小子说话总是没头没脑的,终归是不妥的,忙刻意咳嗽了两声。

    天霸弟弟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忙收了声仔细看了一下密旨,看完挠了挠头,好似有什么想法,但怕他又随随便便说错了话,却也忍住了。

    像徐泾这样的将领可就没有天霸弟弟那么轻松了,接过密旨的时候也要先面北而拜,然后才恭恭敬敬地接过来,小心翼翼的展开观看。

    等密旨在众人之间都传了个遍,重新传回到杨怀仁手里,他问道,“诸位怎么看”

    大家脸上都有疑惑之色,倒并不是怀疑这封密旨的真实性,而是对于密旨上皇帝给杨怀仁下的几道指令,感觉太奇怪了。

    要说杨怀仁被拔为枢密院参知政事这种事已经太怪异的话,那么把武德军从禁军裁撤成藩军又重新升格为禁军的事情,任哪一个武将看来,这都太匪夷所思了。

    而且密旨里说让杨怀仁率领武德军进京,这就更是骇人听闻。

    外头人不清楚,武德军中的将领是知根知底的,武德军可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藩军那么简单了。

    就算不提武德军中人员多达八万余人,光是武德军配备的火药武器,也是十分危险的。

    皇帝一句话就让这么危险的一支军队进京,大家考虑的也不仅仅是皇帝对杨怀仁有多么信任的问题,而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们会怎么看还有京中的禁军将领会怎么看

    另一方面,如果皇帝是真的要武德军进京,那么一定是出了大事了,武德军进京在谁看来都有点进京勤王的意思。

    但他们也担心,如果这封密旨是假的呢

    万一是哪个想暗害杨怀仁的朝中大佬,故意勾结宫中某个太监,伪造了这么一份密旨给杨怀仁呢

    那么将来杨怀仁带领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进京,必然有人跳出来声讨杨怀仁,给他扣上一个造反的罪名,到时候就算杨怀仁满身是嘴,恐怕也说不清楚了。

    杨怀仁看着众人狐疑的样子,立即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他心中很欣慰,自家兄弟和属下的将领,能这么为他着想,确实不枉他这些年来对大家的一份真情。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会怀疑,也是因为他们没见过赵煦的笔记,看到密旨上的字迹如此差劲,所以难免会心中起疑。

    再说他们的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密旨里提到的事情,在正常人看来,确实太难以置信了。

    杨怀仁给他们看的是那份密信中的第三页,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详情,因为杨怀仁之前觉得赵煦和他叙旧和诉苦的一些话,属于私人朋友之间的话语,不方便公开。

    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和疑虑,也只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了。

    杨怀仁把另外两页信笺拿出来,再次让大家传阅了一下,也告诉大家来杨府送信的人,并不是外人,而且这人和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当年在武德军中做过监军的黄公公。

    众人这才明白,赵煦和他们大帅的私人情谊很不一般,而且皇帝能下这么出奇的密旨,是真的因为身体已经不行了。

    &nbs



第1719章:分批进京
    徐泾沉思了一下,才缓缓答道,“禀大帅,末将愚见,陛下的密旨,大帅不可能不遵从,但率领武德军进京的事情,却不能全军开拔。

    首先水军这边,是无法进京的,咱们的战舰都是海上的大船,漕河虽然也可以勉强通过,但那可就把整个运河都堵上了。

    所以末将觉得,水军这边,只需要特别行动队跟随入京即可,其余一万水军将士,继续留在江南。

    一来海运旺季即将到来,海面上也需要水军来保护航道安全,二来武德军武进和横山两座大营,也不能没有人看守。

    而剩余七万余陆军,末将觉得也不能全数出动,那样大军迁徙起来,规模实在太大了,也容易闹出很大的动静来。

    那样不但会被某些人抓住不放编造谣言诋毁大帅,而且会吓得江南百姓人心惶惶。

    所以末将觉得,大帅这次进京,可以先率领一万最精锐的骑兵先行前往。

    一万骑兵,在大宋都算是很强大的一支军队了,而且骑兵行动方便快捷,可以快速抵达京城,也不会引起老百姓过多的猜忌。

    等大帅抵达京城之后,陛下看到一万精锐骑兵,也能达到让陛下安心的效果,而且大帅也可以托辞大军迁徙还尚需更多时日,想来必不会让大帅在陛下面前难做。

    大帅进京之后,先搞清楚朝廷里的动向,之后派人回报诸将,我们再分头带其余六万人分批次、分不同的路径再进京也不迟。”

    杨怀仁只要稍微一想,便觉得徐泾这个法子不错。

    一万精锐骑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京城让赵煦放心,而且这个数量,也足够应对一些突发的事件了。

    等他搞清楚朝中动向,再让赵煦正式下一道圣旨让武德军全军进京,到时候名正言顺,别人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杨怀仁也想到一点,他说道,“这次咱们奉旨进京,武德军也重新进入禁军序列,也就是说咱们很难再回来江南了。

    诸位的家眷,也要一起跟着进京才是,这一点,本帅也会安排专门的人去处理,希望大家放心。

    等大军陆续进京之后,事情稳定下来,再安排咱们的家眷也进京,至于生活方面,有些将领在我家庄子里原本也有个家。

    诸位如果不嫌弃,也可以去我家庄子上安家居住,本帅会帮你们安排好一切。

    如果有不愿意住在乡下,想住在城里的,本帅也会派人帮忙安排购买城中住宅的事情。”

    其实杨怀仁也知道,像最初在他身边的兄弟们,当初在杨家庄子是给他们安了家的。

    但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那时他们还没有现在的军功地位,住乡下小院自然没什么。

    可现在不同了,像黑牛哥哥天霸弟弟他们,都已经是军中名将,官职也都升到了很高的层次,再让他们住那种乡村小院子,似乎也不太合适了。

    更不用说几个兄弟如今都成家立业,好几个人还生了好几个子女的,也雇佣了许多仆子丫鬟,一个乡下的小院子,也住不下那么多人。

    就算他们自己不计较这些,杨怀仁这个当兄弟的也应该帮他们考虑到,不论是他们是愿意在城中购买新住宅还是要在杨家庄子盖新的更大的院子,他都会全力帮忙。

    兄弟们也感受到了杨怀仁的好意,大家这些年来相处的比亲兄弟还亲,自然也就不用过多客气。

    商定之后,杨怀仁便给大家分配任务,让他们回去做好准备,计划三日之后,杨怀仁和天霸弟弟和小七先行带一万精锐骑兵出发。

     



第1720章:向太后的玉佩(为盟主縫眼嘉加更)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没有什么送别,三天后杨怀仁率领一万骑兵乘船北上进京。

    黄公公对杨怀仁这么快就带着兵马出发感到很满意,只是发现只有一万人马的时候,表示非常疑惑。

    杨怀仁自然不用跟他过多解释,只是安慰道,“请黄公公放心,这一万武德军中的骑兵乃是精锐中的精锐,到了战场上那是以一当十的存在的。”

    黄公公是见识过武德军的战斗的,自然知道杨怀仁的话绝对不是吹牛,渐渐地也想到了杨怀仁的难处。

    就像以往要打仗,要出兵也不是说走就能立刻起身走的,粮草辎重,总要给一定的时间准备。

    一万骑兵从常州出发,还要先乘船过江抵达扬州之后再改走旱路,但是这运输兵马的漕船,转运司衙门就准备了三天。

    这么想的话,若是要七八万人集体开拔进京,没有半个月的工夫,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只是黄公公这种焦急的心态,让杨怀仁也有些担心,他忍不住去想,难道赵煦的身体状况真的那么坏

    但想起他还能给自己写信,虽然字迹已经有些虚浮了,从这一点来看,赵煦起码还是能站起来的。

    运兵的船队一天之后抵达扬州,江南三大商业衙门的三位太监总管已经都到了。

    岑孝年和童贯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来的匆忙,只是临时准备了些犒赏过路将士的酒肉表达他们的心意。
1...418419420421422...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