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叹了一口气,并不是他不信自己手下人打探出来的消息,只是感叹为皇后,被贬也就算了,被逼出宫了还要住在这么简陋的地方诵经拜佛的,没法不让人不唏嘘。
管秋漓接着说道,“当初孟皇后被废,先是被皇帝陛下安排在宫中角落的一处院落居住修行。
虽然地方是在宫里,那个院子还被美名曰瑶华宫,但其实就是一处冷宫深院罢了,既没有瑶池也没有华丽的装饰。
说出来怕王爷不信,瑶华宫名字好听,可院子里的破败,比起寻常百姓家中的院子犹有不如。
本来孟皇后在那件事之后也已经死心了,根本也不会去计较生活上的艰苦,可即便如此,刘青箐那个狠毒妇人竟然还觉得孟皇后留在宫中居住碍她的眼。
后来不知用什么理由,蛊惑陛下又一次下旨,让废后孟氏出宫,而皇帝又碍于自己的颜面,于是派人在大相国寺东边不远的地方寻了一处废弃的院子给孟皇后居住。
玉清庵是皇帝起的名字,听着好听,可给人的感觉总像是皇帝对孟皇后没有任何感情,从次开始两人撇清了关系似的无情。
如今孟皇后一心向佛,法名冲真,号妙静仙师,便是住在这里,除了她之外,整个庵堂里
只有另外四名小尼姑了。”
杨怀仁重新打量了一下这座院落,虽然地处闹市不远的地方,却像是很久都不曾来过外人,显得格外静谧和萧条。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现在的孟皇后来说,与世隔绝,并不是一件坏事,人在宁静里修行,也少去琢磨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杨怀仁又问,“咱们现在穿成这样子来拜访,没问题吧”
第1725章:妙静仙师
气氛有点怪异,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月黑风高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静寂瘆得人不由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静了一会儿之后,房间里才传出一个低沉的女声问道,“已是夜深,不知何人来访”
女声的音调虽然低沉,但音色却很明显听出来是个年纪不大的女人。
杨怀仁竟莫名其妙感到一丝尴尬,想一想也是,孟皇后虽然曾经贵为皇后娘娘,可说起来她比杨怀仁还小了两岁,二十几岁的女子,确实还很年轻。
可能只是因为人生的悲惨经历,让她的语气里失去了年轻人本该有的光彩,所以听起来声音低沉的好似许久不见天日了一般。
没等杨怀仁开口回答,他身后的管秋漓忽然扑通跪倒在地,呜咽着答道,“皇后娘娘,是老奴,是老奴啊……”
房间里又是一阵静默,杨怀仁猜不到屋里的女子现在是什么心情,大概是有些感慨的吧。
“是……管公公那另一位……”
女人的声音忽然间变得有点沙哑,好似在转瞬间便饱经风霜了一般。
管秋漓接着说,“娘娘,是老奴,老奴带着王爷来看望您了……”
又是一阵静默。
杨怀仁起先很奇怪,他们主仆间的对话太怪了,一个激动万分不知如何表达,另一个又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好似防着有什么人在偷听似的。
可这会儿身边的环境寂静的可怕,除了偶尔簌簌风声,其他真的什么都没有。
不过后来杨怀仁也渐渐理解了孟皇后的心态,人孤独的久了,似乎慢慢地就不会说话了,更不会和外边的人接触了。
看看玉清庵的整个环境,怕是平常这位妙静仙师一天里也说不上一句话,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躲在一间陋室里拜佛诵经。
一天,两天……当成百上千个日日夜夜都在这样的方式中度过的时候,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也就慢慢散失了,被消磨掉的不仅仅是那些周而复始的日子,还有人的精神。
屋里的女人,大概是在回忆如何和人交流,这一缓就是好久之后,才接着说,“王爷”
憋半天就憋出这俩字来杨怀仁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心里发着牢骚,要是今天一直用这种方式说下去,怕是说到明天太阳出来,他们也说不了几句有用的话。
他开口道,“娘娘,管公公说笑了,臣下不是什么王爷,臣下是齐国公杨怀仁。”
“杨怀仁!”这次屋里的女人回复的倒是快了不少。
杨怀仁怕她又墨迹,忙接话道,“是,臣下便是杨怀仁。”
屋里道,“当年我曾经见过你几面,只是现在提起这个名字,我的记忆里已经记不起你长得什么样子了。”
杨怀仁没想到屋里女人会说这种话,还是在不好揣摩她的心态,于是扭头看了管秋漓一眼。
眼神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杨怀仁心中疑问,难道孩子的事情,孟皇后自己不知道
管秋漓摇摇头,向他表达了否定的意思。
杨怀仁迷糊了,当初管秋漓说过,是孟皇后觉得杨怀仁是这天底下唯一能保护孩子的那个人,才吩咐管秋漓把孩子交到的杨怀仁手上。
但现在听屋里的女人的口气,似乎这一切都从来没发生过似的,对于杨怀仁在这么特殊的时候忽然造访,她好像也不感觉奇怪。
没有激动,也没有感伤,就是那么淡淡的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像失忆了一般。
&n
第1726章:一杯水
女人一身蓝灰色的法衣,头发也梳了最简单的道髻,脚上踩着最常见的布鞋,如果不说她曾经是一位皇后,现在这么看,无论如何眼前只不过一个出家了的寻常女子而已。
屋子真的太小了,小到放了一张通床就占了近一半的空间,另一半摆了桌椅和神龛,也剩不下什么空间了。
管秋漓回身关了屋门再回来,再想跪下,发现空间太小,他要把那张团桌移开才行。
见杨怀仁要行礼,管秋漓只得退后了一点,给杨怀仁腾出空间来。
杨怀仁长揖了一礼,“皇后娘娘金安。”
孟皇后站起身来,有些自嘲似的边转身便说道,“王爷玩笑了,这屋里哪来的娘娘”
这一下搞得杨怀仁也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她了,抬头看见转过来的那张脸时,脑海里好似放电影似的冒出许多当初他见过孟皇后似的画面来。
画面不知为何变成了黑白色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却如何也跟面前这个女人的面孔是对不上号了。
眼前的女子不施粉黛,但她五官和脸庞的轮廓依旧给人一种惊艳之感,只可惜长年粗茶淡饭,那张脸上又没有任何的光彩。
杨怀仁也搞不懂是不是因为她太久不走出这件狭小的陋室接触阳光和流动的空气,她的脸色煞白,甚至还有些灰暗。
她的身材依旧婀娜,却是在谈不上多姿了,已经洗的泛白的蓝灰色法衣,遮住了她曾经雅致的身段。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面无表情,特别是一双大眼睛里,竟毫无光泽,空洞洞的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生气。
杨怀仁心里有些难以言表的失望之情,印象里的那个孟皇后真的已经消失不见了,眼前的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没法再普通的出家人而已。
管秋漓看到孟皇后现在的模样,又一次忍不住泪如雨下,他呻吟颤抖着说道,“娘娘,这么多年来,您受苦了……”
孟皇后嘴角动了一下,却并不在意管秋漓的伤感,对杨怀仁问道,“王爷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杨怀仁不知为何,对孟皇后现在的状态有些抵触情绪,甚至是有点反感。
或许在他的计划里,将来她会是一个至关紧要的人物,如果她的精神状态不能尽快转好,一直这么萎靡下去的话,恐怕事情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那么今天这次的造访,他也就是白来。
杨怀仁虽然不敢说他多么多么了解女人,但对一个娶了五个老婆的男人来说,要说揣摩女人的心态上,他还是自觉有些经验的。
自从他们来到这里,孟皇后只字不提孩子的事情,这种心理在杨怀仁看来,是一种逃避。
就好比人受过一次很严重的伤,即便伤口好了,也会记得曾经的痛苦,之后边不愿意提起这件事。
明明内心里如惊弓之鸟一般的软弱,却偏要装出一副什么都不关心的冷漠样子来。
杨怀仁意识到,用和正常人说话的方式和孟皇后说话,她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逃避下去了,于是换了一种更加直接和粗暴的方式。
他忽然开口道,“大壮前段日子病了。”
这话说的也是没边没际的,但孟皇后听了,身子竟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
杨怀仁的眼神捕捉到了她的反应,便知道他用这个切入点,可以直击孟皇后的内心。
虽然方式显得粗暴了点,但对这样一个仿佛心如死灰的女人
第1727章:一杯水(下)
水是冷的,也是最普通的清水而已,但喝在杨怀仁嘴里,却有了一种别样的甘甜。
这种感觉不能用简单的助人为乐来形容,孟皇后用恭敬的一杯水而不是其他语言,因为有些事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更不是简单说句谢谢就能代表了的。
杨怀仁先尝了一口,然后一口把那杯水喝
第1728章:逃不开的命运
孟皇后看来应该是很久没吃过鲜花饼了,那个熟悉的曾经给她带来过快乐的美食,如今依旧能给她似曾相识的感受。
也说不清是因为食物还是带来了食物的人,孟皇后又笑了一次,这次笑得比前两次更加真诚,也更加烂漫。
杨怀仁心中也有些窃喜,食物里融合了人的情感进去,总是会变得更加美味。
原本人类获取味道的感知器官,也绝不是舌头和鼻子那么简单的,感情的滋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舌头和鼻子也不一定能感受的到。
反倒是内心,会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反而会留存在记忆深处,日久弥新。
孟皇后只吃了两块,便表示她够了,管秋漓很高兴孟皇后吃的很开心,见她不要了,便小心的把剩下的鲜花饼重新包了起来。
“娘娘,如今老奴来了京城,您也住在宫外了,老奴以后会时常带些您喜欢吃的食物来看望您的。”
孟皇后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份好意,又担心事情会对管秋漓不利,所以摇了摇头。
管秋漓再欲说些什么,杨怀仁抬手示意他不急,管秋漓才退了一步站在旁边。
杨怀仁知道孟皇后担心的是什么,也明白玉清庵外边的许多事情,她还不知道,可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她也无从知道。
所以杨怀仁打算告诉她,然后把他的一些计划说给她听。
“皇后娘娘,有件事臣下必须告诉您知道,陛下他……可能不行了。”
孟皇后忽然被雷劈了一下似的,皱着眉头痴痴地望着杨怀仁的眼睛。
杨怀仁又说了一遍,“陛下他可能不行了,这是真的。”
孟皇后确认过之后,眼神变得有些黯然。
这就是杨怀仁不太能理解的古代女人的心境那种情况了。
按照他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像孟皇后这样的女人,是从来没想过会得到一份真挚的男女间的那种情感的。
自从她踏进宫城的那一天起,在她当时还幼小的心灵里就明白了一件事,她这辈子都只能有一个男人了,这个男人就是皇帝。
这年头女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从来都不是握在自己手中,很多女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婚和繁育后代。
幸运的话,父母给说的亲事还是个见过面,也有些好感的男人,但绝大多数女人,结婚前连自己的丈夫长啥样都不知道,就那么糊里糊涂成亲了。
大多数女人甚至可笑到洞房花烛之后的第二天早上,才第一次看见丈夫的模样,且不管丈夫生得是美是丑,她都没有别的选择了。
而这个年代的女人也大多没有主观意识,认命是她们的普遍选择,之后相夫教子,侍奉舅姑,也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孟皇后虽然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也是读过些书的,但是在古代的礼教大环境之下,她也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想法。
入了宫,被高太后选为赵煦的皇后,即便后来遇上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直到现在她被废,迁居宫外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里,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就这么接受了命运对她一生的安排。
或许当时她的孩子差点被害死的那一天,她也早已经对赵煦这个男人绝望了,可现在让她做出对不起赵煦的事情,她还是会谨遵礼教的。
所以她从杨怀仁口中得知赵煦已经不行了的消息之后,表现的有点奇怪。
杨怀仁只能尽量去按照古代女人的思维方
第1729章:血书
孟皇后犹豫不决,她的担心倒也不是多余,下意识地,她看向了管秋漓。
管秋漓虽然知道杨怀仁的大体计划,但对于很多细节,他也并不是精明之人,一时之间并没有想的太透彻。
孟皇后用眼神来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在犹豫,不过在他内心里,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孟皇后和大壮能够重续母子之情,自然是希望大壮被推出来继承皇位的。
所以他的表情里有些迷惑之意,却也点了点头算是表达了他的意见。
孟皇后叹了一口气,她的内心里也是十分挣扎,一方面,她已经厌倦了宫中的尔虞我诈,一想到将来大壮还要面对那些事情,心底里难免生出一种不情愿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何尝不想能母子重聚
如果继续照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换了赵煦某个兄弟继位为帝,恐怕她只会更加被遗忘,大概要永远留在这个小院子里永无天日了。
而她想见大壮一面,也是难如登天,就更别说重续母子情谊了。
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让她纠结不清,杨怀仁所说的话,比如什么若是别人继承皇位,大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怎么听都觉得这话有些危言耸听。
可仔细想想,这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大宋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孟皇后虽然深居陋室,可并不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