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可天底下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大多是还是寻常老百姓,也许是个庄户人家,也许是个做工的工匠人家,大家并不是多么富有的。

    我们可以抱怨上天的不公,没让我们投胎在一个富贵人家,可这种抱怨没有任何用处,更不会改变我们生活的现状。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的亲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

    你们也许都知道,我这个大帅也不是投胎在有钱人家的,我家里说白了就是庄户人家,家里也许还有些地,可日子过的也是刚能吃饱饭而已。

    我爹死的早,我娘为了让我有个好前程,便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供我读书,争取让我长大了能考个功名,能过上好日子,能光宗耀祖。

    可惜我不争气,书读的也不怎么样,不过学了点厨艺,加上一些运气,到现在也算是能光宗耀祖了。”

    杨怀仁这么说目的是为了鼓励将士们乐观的对待生活,当然他说这些话还是有些心虚的。

    如果他不是穿越的,有后世的许多厨艺知识和见识,怕是在古代生存的话,能不饿死就烧高香了,哪里有现在的地位和好生活

    一个年纪看上去三十大几的老兵道,“大帅说的在理,不同人不同命,啥人也都有不同的活法,埋怨天是没有用的。

    人得有点念想,让这个念想催着自己去下大力,当兵也好,当工匠或者当庄户也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是最实在的。

    大毛是个孝顺孩子,去年来了咱们虎骑卫,是这小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能当咱们的火长。

    他攒了钱让老乡送回家里,家里用这钱翻盖了房子,爹娘和兄弟姊妹能住的安稳些,不光他高兴,咱们这些同僚,也替他感到高兴。

    大帅说的不错,这就是好日子了,咱们大家也要多多下力,让咱们的家人也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怀仁点点头,“说的不错。”

    再看向王大毛的时候,杨怀仁还真是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这里坐着十几个士兵,应该是一火的人,王大毛论年纪应该是最小的两个小兵之中的一个了。

    但他竟然是这火人的火长,上了点年纪的老兵也都很服气,认可他这个火长,可见王大毛的本事一定是让大家都认可的。

    杨怀仁从这里边想到的,是这些最寻常的禁军将士们,其实都是不错的汉子,他们也大都来自大宋最普通的庄户人家庭。

    出来参军当兵是为了家人,当了兵也念着家人,怀着一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单纯的心,这就是常说的那些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些人因为跟错了人,或者受了蛊惑,跟着某些人做了错事,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宋的普通士卒和其他朝代的士卒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之所以大宋的军队显得羸弱,更多的是上层的领导和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那些当官的大都来自勋戚贵族家庭,他们自身都不能吃苦,指望他们把这些朴实的士兵组合起来打造成一支强军,显然是可笑的。

    杨怀仁想起不久前和高家父子谈论的军队管理人才的问题,现在更觉得大宋的军队实力的提升,问题不在普通的将士们身上,而在管理者身上。

    只有尽快的改变这一点,将士们军事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第1947章:我们什么时候打仗
    另一个老兵看样子好像有什么话想说,可又有些胆怯的样子,杨怀仁问道,“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吧不要拘束,说来听听。”

    那老兵憨憨地笑着,忽然开口问道,“大帅,您说我们什么时候能打仗啊”

    这个问题还真问得杨怀仁有点不知所措,刚才大家还在唠家常,忽然扯到打仗的事情上,这话题的跨度也太大了些。

    杨怀仁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战争也从来不是说想打就打的,要么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要么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准备的过程,最终才成行的。

    所以一个士兵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杨怀仁作为大帅,也实在是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一名普通的士兵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倒是让杨怀仁感到很欣慰。

    在以前,禁军的士卒提出什么时候打仗的问题,简直是不可能的,禁军虽然是皇帝亲军,京畿卫率,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禁军自然也是首当其冲。

    但实际上大宋的禁军这几十年来真正参与的战争少之又少,之前也提起过,除了几年前征伐西夏的战争,禁军差不多已经十几年没有参与大型的战争了。

    把这次征伐西夏的战争算上,实际也没怎么打仗,战争前期两军更多的是对峙,然后便忽然发展到了后期,西夏内部大乱,导致夏军无心恋战,一溃千里。

    当时参与了这次战争的禁军将士,虽然数量上不少,但真正亲身参与到激烈的战斗中去的将士,就不算多了。

    而且当时的军功平均分配的每一个将士头上,其实也没有多少,而且那一批禁军将士大多已经不再军中了,现在这一批人,大都是后来补充进禁军的士卒。

    按照以前对禁军的印象,杨怀仁认为禁军里从将校到普通的士卒,其实都不愿意发生战争。

    因为禁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当官的油水也足够多,所以他们更愿意占这个位子得到好处,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

    可如今的形势变得有点不同了,将士们当然也希望没有战争,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好事,可从他们的职业性和利益的角度来讲,没有战争,也就没有更多的利益,军人就显得没什么地位。

    而禁军的将士们一定也见识到武德军参与战争之后,普通的士卒因为军功而得到了极大的利益,所以以前最好不打仗的观念也渐渐变了,他们也希望能通过战争争取军功,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也许这么说不太好,但杨怀仁确实觉得将士们如果都有这样的念头,对大宋以及禁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将士们的心态从避战到求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也许说是利益的驱动下他们才逐渐改变了观念有些不好听,但事实就是如此的。

    王庆在旁边显得有点尴尬,他自然明白一场战争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事情,战争就要死人,而且可能会死很多人,牺牲很多的将士,绝不是大家仅仅看到的获胜后的光彩那么肤浅的。

    见杨怀仁没有立刻回答,担心杨怀仁怪罪,忙佯作训斥了那个提问的小兵道,“你胡说些什么打仗的事情,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士兵能妄加议论的

    何况打仗关系到整个国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

    提问的小兵为难地低下了头,杨怀仁笑道,“王副将,你也不用那么紧张,咱们都是军人,问这种为题呢,也不算是什么罪



第1948章:我们为什么打仗
    这下把那个提问的老兵给问住了,营帐里一下变得有点静寂。

    杨怀仁笑了起来,“不要担心说错了,心里怎么想的,怎么说就行。”

    老兵三十来岁,样子很憨厚,他还是先瞅了一眼王庆,见王庆并没有给他太特别的眼色,才憨笑着答道,“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想赚点军功。”

    “哦”

    杨怀仁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便点着头边问道,“那你为什么想赚军功呢想升官还是想发财啊”

    杨怀仁口气很和善,听不出任何不满的意思,老兵又想了一下,好似壮起了胆子似的,才认真道,“大帅,小人不敢说诓骗的话。

    是因为我一个老乡因为军功成了我们老家那边的大英雄,才让我有了现在的想法。”

    杨怀仁想到了什么,也想引导着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笑问,“如果我没有猜错,是不是你有个老乡,曾经在武德军里干过”

    老兵点点头,“大帅说的不错,小人是江南人,十几年前还只有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和老家村子里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同伴一起出来从军了。

    我们俩从小玩到大,说起来他还比我小了几个月,我是他的同乡兄长,不过在我们老家,村子里的人还是会时常比较我们俩,可以说我们俩是兄弟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的关系。

    一开始我们都是进的地方上的厢军,那个……厢军是怎么回事,大帅肯定是清楚的,不用小人多说什么。

    要说当兵吃粮呢,倒也亏不着我们,但要说军饷,那是基本上拿不到多少的,所以在厢军里当兵的汉子,其实都对这样的现状非常不满。

    没志气的,这么混着也就算了,有点志气的,谁不想换个好点的地方当兵

    去边军,那也不是什么好选择,也不是说我们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但北方的干燥,真的是让我们不适应,所以最好的出路,就是每年禁军遴选的时候,能被选上进入禁军。

    在禁军当兵,军饷多不说,回老家说出去也是很有面子的。

    可要想从厢军变成禁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论平时的表现,但说个头这一块,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当年我和那个同乡兄弟同时参加禁军的遴选,小人顺利过关,被选上成了禁军的将士,可那位同乡却因为个头达不到禁军的要求被刷了下去。

    小人成了禁军,同乡兄弟只能继续留在厢军之中,这种差距在我们老家的村子里,在相亲们眼里就是天差地别了。

    乡亲们见了小人的父母,总要竖起大拇指夸上几句,说我们张家出了个在禁军当差的,说不定将来会出一个大将军也是有可能的。

    而相亲们对待那位同乡兄弟的家人,说法就不好听了,说什么厢军都是一帮贼配军,留在厢军里是既没钱又没前途。

    说心里话,当时小人虽然也替那位兄弟觉得不值,可内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骄傲的。

    那时候正是七年前大帅奉旨下江南,小人也是刚离开的厢军进京加入了禁军。

    大帅在江南剿匪,后来随行的两卫禁军也改编成了武德军,之后还从江南个地方的厢军里选拔各类的人才加入武德军,我那位同乡兄弟,也有幸成了武德军的一份子。

    当时我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他加入武德军就会怎么样,武德军再厉害,不过也是藩军罢了,和禁军还



第1949章:保证给你们机会
    王庆见杨怀仁陷入沉思,以为杨怀仁是因为老兵给出的理由似乎太自私了,便开口斥道,“我们当禁军的,自然是守护皇帝陛下和京畿要地,这才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

    你开口闭口说希望打仗,可目的全是为了自己,为了钱,这成何体统”

    杨怀仁又一次抬手制止了王庆,他能明白王庆这么说,也是处在他这个位置上,自然有他正当的理由。

    要是这种事传出去,外头人会以为虎骑卫的将士全都是为了钱才去打仗了,百姓不会愿意听到这种话,朝堂上的大佬们听了会气得吐出血来。

    可杨怀仁却不觉的老兵表达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有什么错,人性也许很复杂,但根本上是简单的而又层次分明的。

    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那就是吃饱肚子,穿上衣服不至于冻死,接下来便是繁衍了,而繁衍又需要第一条作为基础,如果你吃不饱肚子穿不上衣服,又如何吸引异性呢

    当有了基本的生存资料和繁衍权力之后,人类才会接着去追求道德和文明,比如读书知礼法,诸如此类的东西。

    从这些层次来看,很明显的把人类基本的yu望给勾画了出来,最初是能活下去,然后是繁衍后代,再然后是更高的物质追求,最后才是精神追求。

    当然也有不少有信仰的人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现实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追求生活的质量,从人类开智的最初就是一种本能了,这并不是一种错。

    所以说老兵自私,有些偏颇,何况作为一个男人,为父母妻儿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

    杨怀仁也是这么在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对于老兵的诉求,他是可以理解的。

    他笑道,“王副将没有错,既然是在禁军里当兵,自然要时刻记得一个军人的义务和职责,也不仅仅是守卫京畿,整个大宋,包括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百姓,守护他们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老兵说的话,也不能说是错了,只是可能他表述的太直白了,所以容易被人误解罢了。

    我们的大宋,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家组成的,爱家,为了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这也是爱国的一种体现。

    老兵求战的目的在于赚取军功,然后通过军功得到的赏赐来改善家人的生活,这是一件好事。

    既然有目的,那么他上了战场就会更加勇敢,他能想着他的家人,自然也会想着他身边你的战友和兄弟,这样的士兵,正是我所喜欢的士兵。

    为了得到军功,他也一定会更加拼命,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老兵本来被王庆训斥,有些惭愧,不过后来听杨怀仁这么一说,他也觉得他并没有错,而且禁军里像他有这种想法的士卒,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他挺直了身子,眼神里也充满了骄傲的神色。

    杨怀仁能明白王庆的心境,毕竟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要考虑的事情也不同,他也还不够了解杨怀仁,所以担心杨怀仁那些文官一样,总是说着高大上的话,如果你说的话他觉得有损礼法,他一定不会放过你。

    所以王庆训斥老兵,其实也是对老兵的一种保护,而且作为一名副将,提醒手下将士一个禁军的职责,也没有任何错。

    杨怀仁也不想王副将和他手下的将士之间产生隔阂,也替他圆场道,“你们也别怪王副将训斥你们,王副将这么做,也是保护你们。”

    老兵其实心里是知道的,刚才也只是觉得有点委屈而已,听杨怀仁这么说,也



第1950章:精明的完颜阿骨打
    新年过去了,杨怀仁三十夜里看望禁军的做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赵佖篡位失败的事情过去之后,禁军大营里首次出现了良好的气氛。

    杨怀仁对虎骑卫的那十几个小兵说的一番话,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西大营,一开始大家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在王大毛等人信誓旦旦地说是杨大帅亲口跟他们说的之后,大家才相信。

    所有的将士们都开始觉得,他们在杨怀仁眼中也并不是外人,杨怀仁作为左卫大将军,自然会更在意将士们的能力,而不是过往。

    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只要他们能立下功绩,将来他们和现在的龙武卫和虎贲卫一样,也有机会成为大帅眼中的红人。

    好气氛不仅仅是体现在将士们的脸上又有了纯粹的笑容,还表现在春节休沐之后的训练之中。

    每一个将士都开始努力的训练,也不计较寒冷的天气和地上厚厚的积雪,好像打了鸡血似的,每一个人训练起来都不甘人后,校场上挥汗如雨的场面,竟成了常态。
1...479480481482483...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