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它更接近于松鼠,体型也较大,学名应该叫草原黄鼠,外形和土拨鼠比较相似,那沙沙声,应该是黄鼠挖洞的声音。

    这个季节的草原黄鼠吃的身体比较肥,草原上的牧民偶尔会抓了它们烤着吃,味道十分肥美。

    杨忠没有拒绝鲁鲁的好意,只见鲁鲁只身走进了黑暗的草丛中,佝偻着身子把弓弦拉开,竖起耳朵听着草丛中发出来的沙沙声。

    他保持这个动作保持了好长一段时间,众人的目光也看着这个敏锐的少年人,很好奇他这个年纪,射箭的技术到底能到了怎么样的水平。

    很突然的,鲁鲁瞄准了一个方向,“嗖”地射出一箭,紧接着他往更黑暗的深处跳了进去,转眼间身影便没入了那片黑暗之中。

    杨忠还是有些担心,鲁鲁在他眼里还是个半大孩子,在野外的草丛里,也说不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

    齐拉木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大概是对自己的儿子特别有信心。

    不多时候,听到草丛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很快那张年轻的脸带着笑意从黑暗的草丛里露了出来,篝火的光线映照之下,鲁鲁的手里也多了一只足有小型的野兔那么大个头的黄鼠。

    众人这才露出了赞许的笑意,特别是的齐拉木,很是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鲁鲁重新回来坐下,齐拉木已经把腰间的一柄锋利的小刀丢了过去。

    鲁鲁接过父亲的小刀,熟练的开始处理那只倒霉的黄鼠,黄鼠背后插着一支粗糙的箭矢,一看就是牧民自己制作的。

    箭头是普通的双刃头,这种箭矢配合他们的弓也射不了多远的距离,说实话除非射到人的要害部位,否则也不太能直接把人射死。

    即便如此,这样的箭矢对牧民们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鲁鲁小心的把箭矢拔了出来,擦干净又重新放回到了箭袋里。

    黄鼠确实很大很肥,鲁鲁剥皮的时候,皮下的肥油已经流了出来,黄鼠的皮虽然不大,却也是有用的,牧民们可以用来做手套,还可以用来包小刀的手柄。

    鲁鲁的手法很熟练,很快便把黄鼠处理干净,然后直接用小刀插着,凑近了火焰去烤。

    黄鼠外皮的肥油遇到火焰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杨忠竟不自觉地被这声音勾出了不少的口水,这种野趣对他来说也确实比较难得。

    一只剥了皮去了内脏的黄鼠,经过一番烤制之后,其实也没剩下多少肉了,不过那个香味还真是馋人。

    鲁鲁把烤好的黄鼠往杨忠面前一送,笑着说,“请你尝尝烤地耗子的味道。”

    杨忠当然不会拒绝鲁鲁的好意,结果烤好的黄鼠来,先是闻了闻,气味不错,只是有点烫。

    他问道,“不用撒点盐巴吗”

    齐拉木笑了,“牛羊肉如果不加盐巴,味道确实有点淡而鲜味不足,不过地耗子不同,它们懂得从不同的岩石里分辨出含有盐分的岩石,然后补充自身的盐分。

    地鼠肉的味道,是有盐味儿的,你趁热尝尝。”

    杨忠以前也听说过这种说法,只是从来没有亲自验证过,他试着把烤黄鼠凑到嘴边,用牙撕下了一块肉,还是有点烫,他忍不住张着嘴巴“嗷嗷”了两声。

    虽然有点失态,不过这些看在那些牧民眼里却让他们感觉杨忠和他们更加亲近了。

    等杨忠终于嚼了几下尝到了考地鼠的味道,不禁称赞道,“烤地耗子的味道果然不错,肥美的同时,还很有嚼劲。”

    只是一只黄鼠再大,肉也不够这么多人分的,杨忠也不好自己吃让别人看着,便把手上的黄鼠又往右手边传递,示意大家也尝一点。

    这次齐拉木没有客气了,一人一口传下去,很快便把烤黄鼠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大家再聊天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种感觉确实不一样了。

    鲁鲁似乎很开心杨忠,还有大家很喜欢他抓的地耗子,笑道,“大家既然喜欢,我再去抓几只吧。”

    说着他便又要起身,杨忠赶紧拉住他让他坐回来,现在天色已晚,让鲁鲁再次进入草丛中确实还是有些危险的。

    鲁鲁还要再试着起身,杨忠道,“鲁鲁,我很感激你的好意,不过既然大家都已经吃过饭了,刚才那只地耗子就当饭后小点,大家尝尝鲜也就算了,不用再冒险去抓了。”

    鲁鲁瞅了瞅父亲,见父亲也示意他坐下来,这才笑嘻嘻地坐了回去。

    杨忠很想感谢鲁鲁,可那袋子酒已经喝完了,他在身上摸索了一下,竟又翻出一点东西了,拉过鲁鲁的手来塞到了他手里。

    那是几个小包的糖霜,也是杨忠用来答复人情的,在出发之前,就把带过来的几近糖霜分成了很多小包,送给了那些耶褚古部的勇士们作为礼物。

    如今剩下的也不多了,现在拿出来全部给了鲁鲁以示他的谢意。

    鲁鲁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高兴的同时,竟有些手足无措,是那个耶褚古部的勇士告诉他说,“那是糖霜,可以泡水喝,很甜的。”

    糖霜鲁鲁倒是听说过,却没有吃过,在他心里这应该是富有的人才能吃的起的东西。

    杨忠就因为他打了一只地耗子便送了他好多包,这让他顿时感到有些局促。






第2040章:意识的萌芽(上)
    


    杨忠只是笑了笑,示意他不要客气。

    其实杨忠心里还在算计别的事情,他们出发向北进入草原之前,负责庆州的大掌柜的就召集了他这些准备去草原收购羊毛的管事们开了一个会。

    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告诉他们将来和契丹人,以及草原上不同部族打交道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最重要的不是生意,而是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

    第二点就很有意思了,大掌柜的说的很神秘,这是东家杨怀仁的特别指示,让他们尽量宣传一些关于大宋的事情,还给了一本小册子让他们背熟。

    管事们其实也都是聪明人,从那本小册子的内容里,便猜到了东家这是要他们做什么了。

    杨忠人如其名,他的人生是因为大掌柜的和东家才改变的,他心怀感激,也早想着要用什么方法报答这份恩情。

    以前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只能通过自己努力地做事,现在有这个机会了,他当然要更加卖力。

    他的任务,便是蛊惑这些草原上的部族。

    也不能说是蛊惑,而是一种用语言的方式让牧民对大宋产生好感,另外再让他们更加痛恨契丹人,痛恨现在被契丹人压迫和剥削的生活状态。

    杨忠还不能完全理解东家杨怀仁这么做的意义,不过他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既然东家非常重视,他便一定会尽量的帮助东家。

    也许在他心里,这么做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也猜到一些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梦想很宏大,他能作为这个梦想中参与的一员,他内心里还是很激动的。

    而拉拢牧民的第一步,便是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了,否则,光是他一个人空谈许多,人家也不一定把你的话当一回事。

    杨忠出身卑微,说白了比奴隶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他的生活经历里,接触了很多和牧民有相同心里的穷困百姓。

    所以他觉得他是了解,也能理解这些牧民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模式,这对他完成任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只是和牧民们相处了一天,但现在杨忠和牧民们的关系,已经非常不错了。

    牧民们对他的态度,也从陌生和敬畏,逐渐变成了亲近和好奇。

    夜深了,篝火依然旺盛,又有几个牧民凑过来,看样子是准备来接替齐拉木和鲁鲁他们,值守下半夜的。

    不过这时候大家的心情都很好,特别是鲁鲁,根本也没有多少睡意,众人便又围着篝火又坐了一圈,听杨忠说些大宋的事情。

    “糖霜这东西啊,本来在大宋也不是很富足的食物,价钱还是比较高的,寻常的老百姓,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吃一些,平常是不怎么吃的。

    后来我家主人觉得老百姓吃不上糖霜,这完全不合理啊,于是便花了好多钱,在岭南买了好多土地,招募了许多庄户去种甘蔗。

    甘蔗,就是炼糖的庄稼,成熟了之后浑身青紫色,样子跟一根长长的棍子似的,比人还高出不少。”

    鲁鲁从来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能炼糖的庄稼,更没见过甘蔗是怎么回事,不过听杨忠的描述,在他的小脑瓜里,倒是幻想出了甘蔗大概的样子。

    他好奇地问道,“老杨,你说的那甘蔗,能从上边长出糖霜来?”

    杨忠点点头,“那当然了,不过不是长出糖霜来,而是把成熟的甘蔗用碾子压一遍,甘蔗的汁液就被挤压出来了,然后把这些汁液放到大锅里熬一下,还要通过一些其他的处理,汁液最后凝固了,就是糖霜了。

    接着说我家主人啊,他把这些糖霜用很便宜的价钱卖给老百姓,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吃上便宜的糖霜。”

    颜答一副很羡慕的样子,“你家主人心真好,像这样的有钱人,还真是不不多见了。”

    杨忠骄傲地说道,“那是当然,对了,那些糖霜也卖到了辽国呢,可你们怎么好像从没见过的样子?”

    众人的脸色有点尴尬,难道说他们自己承认是因为他们偏居穷乡僻壤的,又没有钱买不起吗?

    齐拉木本想说什么,可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他想说的话,似乎说了也没什么用。

    鲁鲁很懂父亲的心思,毫不避讳的说道,“还不是因为契丹人?!好东西都让他们占了,他们怎么会让我们享受到?”

    耶褚古的勇士也跟着叹气,“说起来我还真是见过契丹人吃糖霜,以前我们受了大族长的委托去西北招讨司缴税,我就见过那些契丹当官的在吃糖霜。

    他们的吃法很简单,就是把白花花的糖霜撒在面饼上直接吃,还有就是用水泡一下喝。

    看他们那副满足的样子就知道糖霜这东西很好吃,可惜他们不会把糖霜卖给我们这些达旦九部的人,我们是没有机会吃上的。”

    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似乎想起契丹人欺负他们的种种来,心中都有些不忿。

    但这种事也仅限于想想,在心中偷偷发泄一下而已,他们也知道现在是契丹人统治着草原,他们这些部族牧民,根本连说话的份都没有,更别说反抗了。

    杨忠也跟着长叹了一口气,“唉,说的也是,契丹人这方面是有点不是东西,草原是大家的,怎么就只有他们契丹人能说了算?

    你要说了算也就算了,可干嘛要欺负别的部族牧民?牧民们过上好日子,也不会碍着他们什么事,他们干嘛就非得看着大家吃苦受累才开心呢?”

    一句话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想一想杨忠的话,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们过上好日子,又碍着契丹人什么事了,干嘛他们就见不得我们好呢?

    再联想到现在他们出来送羊毛,也并不是契丹人的好心,而是人家杨忠花了大价钱给那些契丹人送了大礼,它们才勉强同意的。

    即便是如此,这趟卖羊毛赚的钱,他们还是要把将近一半的收益白白送给契丹人。

    一想到他们冒着危险去翻山越岭,契丹人什么也不做就白白拿了好处,每个人的心里,都开始觉得这种事太不合理了。





第2041章:意识的萌芽(中)
    


    其实杨忠发现了一件事,这些达旦九部的牧民们,也包括其他少数族裔部族的百姓,自我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思想上就更没有什么深度了。

    不是他们不懂得思考,而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忙着努力生存,平时也根本不会去想太多复杂的东西,因为似乎这些东西离他们也太遥远了。

    比如他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么艰苦,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只会主观的埋怨老天,然后祈祷自己的神灵。

    通过期盼过神灵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的方式,让春天的雨水多一些,牧草长得更肥美一些,牛羊群能不断的扩大,让他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却从来不会考虑他们现在贫苦的生活状态,是原因造成的。

    或者说他们习惯了这种麻木枯燥,又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说好听的这是一种原始的简单和淳朴,说难听的这就是一种愚昧无知。

    那些贵族阶层,像一些族长之类的,他们还是有思想的,也能想到权力和统治是怎么回事。

    但他们一是满足于当前相对安逸的生活状态不想冒险改变,二是自觉没有反抗的实力,所以即便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因,也不会主动去寻求改变。

    何况真要做出那么大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而且非常危险的事情。

    就拿耶褚古部的大族长举例,他肯定也不乐意自己部族的百姓被契丹人剥削,可他又能怎么做呢?

    他的家庭和族中子民,日子起码还算过的不错,比那些小部族也好了很多,族人大都安于现状,根本也不会为了那些小部族的百姓去跟契丹人拼命。

    就算大族长是个有志气或者有野心的人,凭他们耶褚古部的力量,也是完全没有什么办法和能力去跟契丹人作对的。

    即便是达旦九部联合起来,恐怕也不一定战胜契丹人西北路招讨司的十万契丹兵马的对手。

    在他们东边遥远的地方,女真人开始反抗契丹人了,不过事实证明,女真部已经是很强大的部族了,但面对兵马更多,兵器更优良的契丹人,女真部也没赚到什么便宜。

    也许女真部通过偷袭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这种胜利对契丹大军来说,那点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何况女真部现在依旧躲在太白山和北方的沼泽里不出来,依靠地理上的优势生存下去,因为他们知道,正面跟契丹大军作战,现在来说,他们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返回头来一想,他的耶褚古部比女真部的实力可差远了,女真部起码能有一两万的人马,耶褚古能凑出多少人来?

    常备的军事力量也就三千左右,就算开战的时候可以召集强壮的牧民变成士兵,但也顶多有个一万来人罢了。

    他也没有女真部的地理优势,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心中的理想去白白送死?

    也许达旦九部的人马集中起来,他们蒙古人的实力也算是不俗,十几二十万兵马还是能凑出来的。
1...509510511512513...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