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非要将你这张臭嘴缝起来,你才知道闭嘴?小校不悦的喝斥道。

    韩元齐杀其叔韩建欲霸蔡州,博王朱珪与枢密副使冯廷锷奉旨率八万禁军南下,当时汴京就剩下不到两万守军。

    朱裕率玄甲都精骑昼夜兼程,奔至汴京城下,项城侯荆振率府卫承天司秘卒八百余精锐突袭仙津桥,从城内为玄甲都精骑进城打开通道。

    当时朝廷里绝大多数的大臣以及守军甚至都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什么状况。

    虽然有一部分守军,接到赦令进行抵抗,但是迅速被玄甲骑精锐残酷无情的击溃。

    也有相当多的守军,慑于朱裕往日的赫赫战功,同时也是不满皇上在张后逝世后的性情暴虐诛杀忠良,选择归附新帝。

    南城门值守的这些将卒,便是归附新帝的旧禁军将卒。

    他们守御出入汴京最为主要的南城门,眼里所见耳中听闻的消息,却是要比城里的普通小吏都要丰富及时,也很清楚新帝虽然占据汴京城登基了,但不代表帝位就已经坐稳了。

    一方面是博王朱珪得知新帝突袭汴梁的消息,与枢密副使冯廷锷率八万禁军还在前往进攻蔡州的途中,当即便放弃既定的目标,率八万精锐往东占据陈州,此时也已经传檄天下,声讨新帝囚父篡位。

    除了博王朱珪与冯廷锷外,除了蔡州韩元齐外,蔡州还有四大节度使各据一方,他们都还在观望形势,没有急于拥立新帝,也不排除他们有人会有更大的野心,蠢蠢欲动选择自立。

    不管楚蜀晋这三国强敌,仅大梁内部就已经搅得天翻地覆,新帝在汴京城仅有不到四万兵马,能不能抵挡住博王朱珪的反扑还是两说呢。

    眼前这一切,叫略知形势的守城小校,心头蒙着一层大难将临的阴影!




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
    (今天南通市要召开网络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只有一章)

    大梁皇宫内,刚过午后便显得阴森冷寂,太上皇驾崩,朝中很多大臣也都告起病假,早朝时大殿之上比登基这些天更显得稀稀落落。

    在玄甲都的基础上,扩编左右玄甲军,作为新帝的侍卫亲军。

    早朝过后,左玄甲军都指挥使陈昆承天司都尉荆振荆振胞弟右玄甲军都指挥使荆浩内府司大臣雷九渊等人被新帝留下来,神色肃穆的坐在大殿内,听承天司校尉沈鹏单膝跪在御案之前,禀告楚国的最新动向:

    寿州分兵三万,进驻巢州滁州,但徐明珍本人还留在寿州城。楚信王杨元演督军入广陵,在广陵继续招兵买马,择日或渡江进入润州,与信昌侯李普会合。其西线,楚潭州杨元溥率三万兵马抵达岳阳,便按兵不动。杜崇韬则从方城回到襄城,而张蟓率部守荆州,暂时还没有什么异动,没有上表金陵,但同时也拒绝楚潭王杨元溥派使者入境。而楚国洪州越州等地的楚军动向,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另有探马从蜀国传回消息,其清阳郡主留信蜀主王建,于元月十一日与楚使韩谦不告而别,此时尚不知去向

    韩谦劫持清阳郡主,或许已去岳阳,与杨元溥会合了。陈昆皱紧眉头说道。

    此时梁楚两国皆发生惊天剧变,看上去他们先一步控制汴京,但论及形势,却一点都不比楚国乐观,毕竟梁国除了内部的忧患外,北面还面临着纠缠数十年的晋军威胁。

    倘若叫韩谦辅佐楚潭王杨元溥先一步稳定住楚国的局势,形势对他们而言将更加的险恶。

    虽然潜伏在蜀国的密谍,传回情报说清阳郡主留信蜀主王建,是自愿随韩谦遁往楚地,与楚潭王杨元溥完婚,但熟悉韩谦算计的陈昆,则认定清阳郡主实际应该是被韩谦劫走——当然了,要是清阳郡主真是自愿随韩谦归楚,情况将对他们更为不利。

    这些事都意味着韩谦在蜀地,应该要比蜀军的情报系统,更早知道金陵发生剧变的消息;韩谦是不想被蜀主王建扣押,才毅然潜逃回楚国的吧?

    项城侯荆振与其弟荆浩率府卫及承天司秘卒八百精锐,控制仙津桥,是玄甲都精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利杀入汴京城的关键,在逼宫篡位成功后,他们自然也是新帝倚重的亲信大将。

    不过,他们兄弟二人,之前一直都留侍汴京,没有机会随朱裕参与荆襄战事,对韩元齐于淅川受挫之痛没有切肤感受。

    因此,他们的心里,多多少少觉得陛下与陈昆雷九渊等人,过度重视韩谦这个人物了。

    朱裕坐在御案之后,脸色阴沉却不作声,旁人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着什么,也不知道今天早朝那么多大臣告假,令他心里不悦,但不管怎么说,太上皇的驾崩,令大梁君臣之间形成一道难以弥合的缝隙。

    蜀主王建原本可以观望形势,甚至更进一步,即便不趁机夺下荆州,也会派人鼓动张蟓杜崇韬二人割据荆襄——倘若清阳郡主正式与潭王杨元溥完婚,态度或多或少会发生些许微妙的变化吧?雷九渊声音沙哑的说道。

    即便不考虑蜀主王建个人的情感,清阳郡主的去留,其实还将左右蜀国内部很多人物的选择。

    特别是刚刚新任渝州刺史的长乡侯王邕,他原本应该就是指望其胞妹清阳郡主与楚国的联姻而壮大声势。

    这些都会在蜀国内部促成对楚潭王杨元溥的态度,发生微妙的变化。

    而楚国对楚潭王杨元溥的态度,又将影响到分据荆襄的张蟓杜崇韬的选择。

    所以从这点来说,韩谦潜逃归楚之际,将清阳郡主劫走,可谓是既大胆又绝妙。

    雷九渊这几年虽然也没有离开汴京,但韩道勋身边所潜伏的那名蛰虎,每回有情报传回来,都会有一份递到他那里,韩道勋韩谦父子这些年来所做的诸多事,雷九渊要比荆振清楚得多,也更清楚的认识到韩谦的威胁有多大。

    相比较而言,荆振刚刚接掌承天司才二十天,而这二十天荆振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监视汴京城里的风吹草动之上,还没有时间去研究以往所积累的大量资料。

    楚潭王杨元溥不足恃,沈漾有治政之功,却不擅谋,韩谦到岳阳后,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一旦他利用清阳郡主与杨元溥完婚之事,迫使蜀主与杨元溥结盟,形势将对我们极为不利。陈昆始终坚持清阳郡主离蜀,皆是韩谦一手策划的阴谋,也犹为感到担忧。

    牵一发而动全局,他们权衡韩谦的去向,实际也决定他们在大梁南境的战略选择。

    他们此时在汴京仅有四万兵马,要震慑附近的州县不敢有异动,就调不出多少兵马去征讨博王朱珪。

    韩元齐在蔡州虽然有六万兵马,但韩建死后,韩建诸多旧部虽然都表示要与韩元齐追随新帝,但军心不可能不受动摇,也保不定有将领暗通博王,短时间又难以进行彻底的梳理。

    这种情形下,即便其他四路节度使军及北面的晋军暂时都没有什么动静,他们想要干脆利落的解决掉博王与冯廷锷所率的八万叛军,也是相当的吃力跟凶险。

    而倘若韩谦与楚潭王杨元溥会合之后,得知大梁发生剧变的消息,又岂会轻易叫他们有机会解决掉陈州叛军?

    而一旦叫博王朱珪在陈州站稳脚步,连横徐颍等地,那大梁的问题就严重了。

    潜伏于韩道勋身边的那名蛰虎,有没有暴露?要是韩谦这人实在重要,可令他伺机行刺,除掉心头之患。荆振建议道。

    那蛰虎离开金陵后,便失去联络,即便派人过去联系,或许不会从命。沈鹏担忧的说道。

    项城侯荆振也是在朱裕登基之后,才出任承天司都尉,执掌承天司的事务,对承天司秘卒及潜伏密谍的情形谈不上特别熟悉,但他心里也知道只要是人,便会有七情六欲,有些密谋潜伏敌境太久,心志再坚定,也容易迷失,不可能真就会像傀儡一般完全听从承天司的差遣,甚至他们还要担心这些蛰虎有可能会叛变反噬,很多事情都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韩谦或许不会急着去岳阳。朱裕这才扬起头来,说道。

    陛下,韩谦仓促逃离蜀国,又将清阳郡主劫去楚国,不去岳阳跟杨元溥会合,又会去哪里?陈昆不解的问道。

    韩道勋受极刑惨死,杨元溥之母王婵儿及李普等人皆有促成,他们忌惮韩谦越深,潭州一系内部裂痕越深——杨元溥及潭州众人不可能考虑不到这点,韩谦也不可能不会顾忌到这点。李普或许在润州统兵无法脱身,但他们应该会想办法护送王婵儿去岳阳,跟杨元溥会合。到时候韩谦即便在岳阳,杨元溥也就难事事对他言听计从。而除了韩谦之外,此时赋闲洪州多年的李遇,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朱裕冷冽的说道。

    雷九渊陈昆皆深以为是的点点头。

    楚浙东郡王李遇,乃是杨密麾下唯一封王的异姓部将,杨密崛起淮南,吞并广陵之后,攻取升州(金陵)润州,平灭越王董昌等战,李遇其人功不可没,也是因为功绩太显,在封浙东郡王之后,便被杨密削夺兵权,使任兵部尚书,很快就令他致仕,回故居洪州赋闲。

    信昌侯李普乃是李遇的胞弟,而荆州刺史张蟓也曾是李遇麾下的大将——即便此时张蟓不可能再听命于李遇,但也不能否认李遇对张蟓有着旁人不及的影响力。

    浙东郡王李遇虽然置身夺嫡事之外,但此时大楚天翻地覆,他显然不可能再隐逸山野。

    洪州除了李遇隐居山野之外,还有一个杨氏宗室的重要人物,那就是洪州刺史豫章郡王杨致堂,杨致堂乃是杨元渥杨元演杨元溥三人的堂兄,是天佑帝长兄之子,与镇元侯杨涧乃是宗室子弟里唯数不多的重要人物。

    杨致堂与李遇,实是能决定大楚局势重要转折的两个关键人物。

    拟旨,遣使去魏州,擢魏州防御使秦师雄任枢密使,接到孤人的旨意后即刻动身,赴任汴京,使贺王朱让接任魏州刺史魏州防御使朱裕摒弃掉对西南方向的担忧,着身边的侍宦侍候笔墨拟旨。

    相比较担忧韩谦的去向以及杨元溥等在潭州的选择,他首先要做的还是安定住汴京的局面。

    雷九渊自诩智虑过久,但也深感当前大梁所面临的局面太过复杂,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仅靠他们数人很难将诸事考虑周详,不出一丝错漏,眼下关键还是要让中枢院司运转起来。

    特别是执掌军机的枢密院恢复正常,汴京城宠大的体系才会运转起来,之后才能从容不迫的进行平叛藩镇轮调等事。

    秦师雄不仅是四大节度使级的镇帅之一,是追随先帝最主要的将帅,是东线抵御晋军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秦太妃的胞兄贺王朱让的舅舅。

    朱裕率部进入汴京,贺王朱让在府卫的簇拥下,第一时间逃离汴京,赶往魏州投靠秦师雄。秦师雄与贺王朱让,是最有可能响应博王朱珪在魏州兴兵叛兵的一支兵马。

    朱裕决意调秦师雄回汴京出任枢密使,执掌汴京军机,由他的异母弟贺王朱让接掌魏州的军政大权,希望籍此化解诸镇藩帅的担忧,消除他们的反叛之心,以便他能集中力量消灭博王朱珪与冯廷锷,但这道圣旨传到魏州,能不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现在还是未知数



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
    墓穴最终选在龙牙山南西坡的峪口,那里临高,既然望着碧如靓蓝的沅江水,也能望见深藏山腹深处的龙牙城。

    韩谦心想他父亲的意愿也不会希望为丧事劳民伤财,下葬这一天,也仅仅是如十数家兵一起,抬着棺木走小径登山,安放到墓室之中,甚至都没有允许田城杨钦他们护棺前往墓地下葬。

    韩谦要留在山上守墓服丧,便在墓地旁边搭建了几间茅屋竹棚,住在山里;赵无忌孔熙荣轮流率精锐部曲,侍卫左右,以防宵小会对韩谦不利。

    二月十日,乃是随韩谦回到叙州的第六日,预计韩谦回叙州才刚刚送到岳阳,清阳也决定随姜获先到临江县,于沅江湾登船,踏入前往岳阳与潭王杨元溥会合的旅途。

    相比半年多前韩谦奉旨前往蜀国迎亲那时,此刻的临江县城又繁荣了许多。最初所建的城池不过六七百步见方已经填满,此时正往城外规模修造新的街巷屋舍作坊,沿河通道铺上煤石烧残留下来的残渣,夯实后,雨水天也不会泥泞不堪。

    江堤修成后,临江县的地势要比黔阳城开阔,能利用来耕作建设作坊的土地,也要比黔阳城外围多出近一倍。

    削藩战事之后,叙州开发建设的重心便落在位于沅江大湾口的临江县。

    除了临江县城外,沿五柳溪沙河一直到龙牙山的山脚下,不挖修建新的村寨,开挖新的沟渠,以便将更多的土地,改造成丰产的水浇地。

    沅江中下游往来的商船,也越来越多停靠到沙河口的码头,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资在此集散。

    清阳站在船头,很难想象身后这一片土地在两三年前还是一片荒滩,仅有三四百户番民分散居住在简陋破落的番寨之中。

    清阳抬头往远山看去,薄云笼罩下山色青碧,她临行时最终还是到灵堂祭拜韩道勋,但韩谦守在棺前连礼都没有回,她也琢磨不透这狗贼到底是真想在叙州居丧三年,还是惺惺作态,逼迫她让步。

    然而不管怎么说,她都不能在叙州久留,还是要随姜获尽快去岳阳,也唯有到岳阳后,再派人去蜀国见父王,才能知道父王对她私奔楚国之事最终的态度。

    此时梁楚两国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大乱,父亲会不会想到眼下是难得往外扩张的机会?

    清阳这一刻站在船头,真想跑上山,揪住韩谦这狗贼的衣襟,质问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姜获也是心里一叹,示意船工升帆。

    这时候一艘乌篷船从下游方向驶过来,一老一少在船头正眺望江边的情形。

    乌篷船身狭长,方首扁底,还用大漆写有巫口寨的字样,是沅江支流最为常见的小船,只是船头所站的老者穿着一袭灰布长袍,鹤发皓首,看着有七八十岁,拄着藜杖站在船头,面容苍老憔悴,风尘仆仆的样子,想必是赶了不少远路,到巫口寨才雇到船过来。

    少者乃是一个妙龄女郎,坐在船头,穿着浅青色的襦裙,颇为朴素,但容色妍丽,明艳照人。

    清阳自诩容貌过人,两艘船错过时,看到这妙龄女子也微微一怔,即便自诩容貌更胜一筹,但暗感这女子也是人间罕有的绝色,更透漏一层难以言喻的恬淡气质。

    看船尾坐着三名健仆孔武有力,目光炯炯盯着左右的动静,腰间悬佩利刃,想必是那老者与女龄女子的家兵。

    清阳暗暗奇怪,又是什么人物出没于叙州?

    姜获看到这两人也是一怔,朝老者揖首问道:敢问老丈可是王相?

    我王积雄闲居山水,早不在相位多年,不知这位是哪个大人,竟然认得王积雄?老者还礼道。

    姜获乃潭王府的小吏,以往在内府局任事,曾远远见过王相,没想到王相到叙州来,都不敢相认。姜获说道,他不敢确认是王积雄,实在是此时的王积雄苍老虚弱得厉害,与数年前相比,真可以说是行将朽木了。

    妙龄女子守在老者身边,也是敛身施礼,却也好奇打量起缙云楼掌案知事姜获身边这明艳少女,心里暗想,莫非她便是有蜀中绝色之谓的清阳郡主?

    姜获又迟疑的问了一声,说道:王相可是来见韩谦的?

    韩谦已经回叙州了?王积雄预料到韩谦回想办法离开蜀地,但见韩谦此时就在叙州,也是颇为意外,转而看向清阳郡主,揖礼道,哪这位应该便是清阳郡主了?王积雄在这厢有礼了。

    清阳还不清楚金陵巨变的全貌,但与王文谦关系淡漠的老父王积雄此时出现在叙州,也是叫她十分的困惑不解,心想这老家伙都不知道韩谦已经回叙州,他到叙州难道是为凭吊韩道勋而来?再看王积雄身边的妙龄女子,听到韩谦回叙州的消息里,美眸灿然焕彩,但随后很快就黯然下来,锁着哀愁,却不知道她与韩谦这狗贼是什么关系。
1...215216217218219...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