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目前安宁宫及寿州军控制的江乘城,距离茅山北麓仅三十里,而今日被他们打下来后一把大火烧残的丹阳城,则在茅山北麓东部偏北五十里开外,而楚州军前锋所在的静山庵距离茅山北麓约四十余里,楚州军主力所在丹徒城,距离茅山北麓七十余里,而金陵城距离茅山北麓则约八十里。

    这么近的距离,韩谦率领三千残兵近五万妇孺可以说就在两头恶龙的嘴边,他们只要有一方猛扑过来,就算不能将韩谦他们立马扑死,也会叫韩谦他们遍体鳞伤。

    目前除了三千残兵外,韩谦又从妇孺之中挑选三千名健妇三千名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组建女营及少年营。

    桃坞集兵户都是流民出生,多出生江淮之地,迫于战乱而流离失所,剽悍的民风以及有如炼狱般的苦难岁月,也使得兵户妇女作风泼辣而勇敢坚毅,并无畏于生死。

    桃坞集兵户长期以来都是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将身体强壮作风泼辣剽悍的健妇挑选出来进行武装,战斗力并不见得就比普通的地方州营将卒稍弱多少。

    仅有三千残兵不能困守茅山,无论是征粮,还扩大声势,都要分批走出茅山游击州县,韩谦必然就需要女营少年营补充茅山内部守卫力量的不足。

    不管孔熙荣魏常两人的一脸委屈,韩谦指定他们负责统领女营与少年营,指定郭奴儿负责斥候侦察之事,由赵无忌袁国维以及在邵州军担任副营指挥使的窦荣各统领八百残兵,而施绩肖大虎二人指挥编有五百人规模的亲卫营。

    虽然将信昌侯府出身的将领以及一部分基层武官,都剔除出去,但韩谦第一批从叙州带了五十人过来,再加上从兵户里选拔出一批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卒充当基层武官,袁国维手下还有撤出金陵的二十多名缙云楼精锐斥候,三千残兵及女营少年营的编制算是勉强维持下来。

    韩谦当夜又将暗藏于庄院秘库的兵甲战械分放下去,还要抓紧分分秒秒,砍伐竹木,制造竹枪木矛制造木墙竹栅以及拒马鹿角,在地势平易容易进攻的谷口等地挖掘壕沟

    没有以冯缭等人为首的参谋团队,赵无忌袁国维孔熙荣他们又必须利用一切时间尽快熟悉手下的人马,抓紧时间训练,涉及到防务后勤等事的诸多安排,韩谦只能亲力亲为。

    从李普手里夺走兵权之后,韩谦就没有怎么合过眼,累了也只是和衣靠墙壁或椅榻小憩片刻。

    李普陈铭升在东侧占据了一栋院落,夜深后甩手住进去歇息,但今夜韩谦也注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到天光放亮,才和衣靠着床榻闭眼养一会儿神。

    只是他感觉刚合眼没一会儿,听着房外脚步声走动,便又惊醒过来,透过窗户看太阳已经爬上树梢头,没想到他所以为的一会儿,却是叫他睡了将近一个时间。

    见是施绩小心翼翼的探头看进来,一副有事通禀又怕打扰到自己的样子,韩谦猛然搓了搓脸,问道:什么事情?

    有一票人马,大约三百骑兵,自称是洪州浙东郡王府的府卫,一炷香前抵近小茅峰西麓,要求见大人;信昌侯他与陈铭升先赶去小茅峰了!施绩说道。

    李遇的人?

    韩谦微微一怔,脑子有些木,一时没想明白浙东郡王府的三百名骑兵府卫怎么这时候突然跨越千里空间出现在茅山北麓,但李普作为李遇的嫡亲弟弟部将,他与陈铭升赶着去小茅峰,这些人的身份应该是不会有假。

    这些人确定是要见我,而不是提出要见李普?韩谦问道。

    是的,被我们安排在小茅峰的哨岗拦截住,第一时间就指名道姓提出要见大人。施绩非常肯定的说道。

    这时候袁国维走进来,听施绩说及浙东郡王府三百名府卫赶到小茅峰的事情,也是异常困惑的问道:浙王郡王府不是被杨致堂盯着吗,怎么会有府卫到茅山来?是不是调一队兵马过来

    袁国维担心郡王府的三百府卫跟李普他们会合,李普有可能动心思夺回兵权,想着调一队人马过来以防万一。

    韩谦眺望南面的诸峰,心里有些明白过来,摇了摇头跟袁国维说道:李遇可能也在茅山之中。

    怎么得以确定?袁国维震惊问道。

    袁国维作为早年就追随天佑帝征战南北的老卒,自然早就见识过大楚第一名将的风采,只是怎么都想不到李遇此时就在茅山之中。

    袁国维作为事务性的老吏,负责缙云楼的日常性工作是能胜任的,即便年近六旬,督阵指挥一营兵马冲锋陷阵也没有问题,但他与姜获早年没能成长为大楚的高级将领,他们在大局谋略方面,确实是不及郑晖李知诰这一级数的高级将帅,甚至都不如高承源郭亮田城等人,更不要说跟韩谦他们相提并论了。

    所以,他这会儿还是完全没有想明白过来,韩谦怎么就确定李遇已经离开洪州故居,此时他的人极可能就在茅山之中,而不是郡王府的府卫受命直接过来投效信昌侯李普?

    施绩刚才说了,人家过来直接指名道姓找我,说明他们在茅山附近潜伏不是一天两天了,大概也是李遇窥破王文谦的围城之策吧!韩谦略加解释说道。

    袁国维想想也是,这些人早就潜伏在附近,不是过来投效李普的,而且也知道韩谦从李普手里夺走兵权,也没有兵戎相见,除了浙东郡王李遇有这样的胸襟,还有谁能做到?

    袁国维又问道:韩大人觉得李王爷可能藏身哪座道庵之中,我这便领人过去请他来见?

    李遇既然不露面,便有他不露面的道理,我们强迫他露面作什么?韩谦说道,我们去见李普派来的府卫吧

    李遇虽然很早就交出兵权,但他受封郡王,回到洪州故居隐居,但郡王府常年编有一营精锐府卫作为李遇私属的部曲,仅负责拱卫郡王府及李氏一族,不受地方州衙的限制。

    这一营精锐府卫也是李遇致仕隐居这些年精心培养出来的子弟兵,战斗力之强,绝非普通的精锐骑兵能衡量。

    韩谦不奢望这支精锐骑兵能听他的指挥,但只要留在茅山附近协同作战,就能为他们分担相当一部分的压力。

    秀儿碛儿,你们什么时候到金陵了?

    看到侄子李秀以及多年前就丢到洪州寄养的幼子李碛牵马站在山前,信昌侯李普激动得眼眶里盈满热泪,这几天他被韩谦这狗贼欺负惨了,想着这几天的委屈,忍不住颤声说道,

    你们要是能早来四五天就好了。

    陈铭升也是激动异常,心想李秀李碛等提前五天率领郡王府的三百精锐府卫过来,韩谦敢夺兵权,他们便能当场将他斩成肉酱,但此时似乎也不算太晚,他暗中扯了扯李普的衣袖。

    小茅峰西麓这边仅三百残兵,而韩谦身边也只有百余亲卫,他们完全可以带着三百府卫闯过来,直接杀到庄院,将韩谦这厮控制起来,重新夺回兵权。

    陈铭升却没有注意到李秀面对李普追问时一脸尴尬。

    我们其实早就过来了,但大伯与秀哥先到金陵,而要我带着人藏在鸡笼山里,直到昨天夜里才通知我率府卫到茅山来见父亲你。李碛一脸的委屈,不顾李秀之前的告诫,直接点破伯父李遇就在附近,只是藏在深山里没有露面而已。

    信昌侯李普震惊莫名,难以置信的盯住李秀问道:你父亲他也来了,他人在哪里?

    李秀一脸尴尬,说道:父亲不让我说他在哪里,只是令我与李碛过来,尽可能助韩谦守茅山!

    信昌侯李普这一刻完全被人往胸口打了一拳,颓然坐在一旁倒伏的树桩上。

    要是没有王珺点破楚州军的围城之策,他或许还想不明白大哥李遇为何会做这样的安排,但这一刻他还想不明白,就太蠢了。

    他大哥就是那种渴望天下能及早止息战事还民众休养的蠢货,当年那么轻易的就交出兵权,却完全没有助神陵司的意思。

    当年为这事,他与大哥就大吵一番分道扬镳,他除了将幼子放在洪州寄养外,就不甚来往,甚至十年间都没有通过一封书信。

    他大哥应该也是窥破楚州军的围城之策,不忍看围城之下金陵百万民众死伤太惨,才令李秀率府卫过来助韩谦,而不是投效他而来。

    说到底他大哥始终就没有将他放在心里。

    这一刻信昌侯李普心里既是沮丧又是恼恨,不过他看到碛儿一脸的委屈以及李秀颇为居难的样子,他心头又燃起一线火苗

    是啊,他大哥胸襟宽广高风亮洁,但不意味着李家成长起来的小辈对世俗权势对建功立业没有渴望跟野心,他大哥病情渐重,难不成还能永远压制住李秀及其他李家健儿追求功名利禄的野心?




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
    一串火苗在胸臆间燃烧着,也将信昌侯李普的沮丧烧得一干二净,但他也知道此时无法取代大哥在李秀等李家健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便是他的幼子自小得大哥教导,此时也不会听从他轻意违拧他大哥的意志。

    不过,他有的是时间,大哥的身体应该撑不过多久了。

    时间有时候真是一个好东西,谁能想到天佑帝会死在妇孺之手,甚至都没有挣扎的余地?

    想到这里,信昌侯李普振作起来,跟李秀说道:你父亲的心思,我能明白,但韩谦已经彻底将楚州军激怒,与安宁宫又水火不容,茅山恐怕不是那么好守啊!

    父亲也是这么说,只是要我们尽力而为之。李秀说道,将亮银长枪拆成两截,装进马背上的皮囊里。

    我们或可劝韩谦率部东撤?李普斟酌说道。

    大哥就藏身左右,他并不指望李秀率领府卫会听他的话行事,凡事便要退而求其次。

    他相信只要李秀跟韩谦见过面之后,愿意与他一起对韩谦施压,相信韩谦未必还会死脑筋守茅山。

    他完全看不到守茅山有丝毫成功的可能,退到南面的宣州,或退到太湖之滨,对楚州军及安宁宫一样有牵制作用,但他们的处境将更安全一些。

    李秀说道:我也问过父亲,父亲说不管是袭丹阳之前,还是之后,四五万老弱妇孺撤去宣州或去太湖之滨,都不现实

    老王爷为什么这么说?陈铭升忍不住问道。

    主要还是韩谦手里的兵力太少,四五万老弱妇孺每日所需要的粮谷却又极多,李秀解释道,兵力太少,即便没有敌兵威胁,韩谦率部都只能在狭窄的区域集中就粮,而所需要的粮谷极多,就意味着从狭窄的地域要征超量的粮食,必然会引起地方强烈的反弹抵抗,最后很快就会激化与地方势力的矛盾而大打出手。

    李普这点道理还是能想明白的。

    兵力太少,需要庇护的老弱妇孺又太多,意味只能控制极有限的区域进行活话。

    假设他们能控制一个县的地域,不算其他物资,每个月都要从这个县征调三四万石的粮谷,半年需要二十万石粮谷,一年需要四十多万石粮谷,这不是逼得这个县从乡豪到普通民众都没有活路,跳出来跟他们厮杀吗?

    老弱妇孺太多了,所需要的粮食太多了,太累赘了。

    延陵埠作为水陆码头通衢之地,还算是存粮极多的地方,有很多粮铺货栈存有较多的粮谷,但他们进驻两个月还是将延陵上的存粮收刮一空。

    要是将老弱妇孺抛弃掉,仅保留三千残兵,在太湖之滨就粮,怎么可能会成问题?

    而三千兵马,又缴获一千四五百匹战马,机动能力增强,完全可以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但带上四五万老弱妇孺行动速度就迟缓了。

    从延陵撤到茅山来,仅二十里地的路程,近五万妇孺也断断续续的都用了一整天的时间。

    话是这么说,但这么多老弱妇都孺留在茅山,后续也要从周边的村寨征粮,不是一样要激化与地方的矛盾?陈铭升问道。

    韩谦即便事前有部署,但他们目前手里的存粮也只勉强够消耗一个月而已。

    我也是这么问父亲的,父亲说韩谦或能挣扎出一线生机吧!再个,守山比守城有更多的便捷,少量兵马能活动区域会更广一些李秀说道。

    既然你父亲打定主意如此,我手下还有百余精锐可用,便与你们合作一队,看韩谦如何折腾出一线生机出来!李普说道。

    如此甚好。李秀说道。

    他虽然不会违拧父亲的意志,但也看不得二叔被韩谦如此欺负,他们合兵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反正他们这次三百余人带了四百多匹战马出来,可以匀一部分给二叔他们;要是形势真不可逆转,他们总得护送二叔他们一起杀出重围。

    韩谦与袁国维就带着十数扈卫赶到小茅峰西麓,与李秀李碛见面。

    李遇作为大楚开国第一名将,虽然致仕归隐洪州多年,但在朝中的影响力始终都在,而他作为信昌侯李普的嫡亲兄长,韩谦不可能不关注李遇及浙东郡王府其他人物的动向。

    李遇生有五子,两子未成年便夭折,一子战死沙场,长子李长风封临晋侯,曾担任都指挥使的高级将职,正值壮年时便随李遇致仕。

    李长风此时年纪还未满五旬,看样子他应该并没有出山,而是被李遇留在洪州主持家业。

    李遇致仕时,他的幼子李秀年仅十六岁,在军中便以武勇著称,罕遇敌手,谈论兵阵曾得天佑帝赞誉,只是年纪很少时便被迫随李遇隐居山野,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传世,他在洪州平时除了苦读书卷外,便是统领训练郡王府的府卫部曲。

    李碛则是李普幼子,李冲的弟弟。

    李遇选择致仕归乡隐居时,信昌侯李普并不甘心归于平淡,以兵部侍郎留任京中,暗中为神陵司筹谋,还将长女婿柴建长子李冲等人放到州县历炼,但将幼子李碛送回洪州寄养。

    这些年李碛一直都在洪州渡过,甚至都没有回金陵与父兄李普李冲等人团聚过。

    韩谦当然知道李普如此安排,就是防止他们暗中所筹划的阴谋败露被天佑帝一窝端时,他这一脉还能在洪州留下一根血脉独苗,不至于灭门。

    李碛自小在李遇膝前长大,此时年纪年仅十九岁,据调查来的情报显示,他在李遇指导下,除了熟悉兵书,精擅排兵布阵等外,也是李氏出身的罕有骑将。

    李遇虽然出身贫寒,但作为大楚第一名将,随天佑帝南北征战半生,也为李氏一族积攒下极深厚的底蕴,堪称江淮第一将门。

    韩谦看李碛瘦瘦弱弱,站在人前人后还有几分羞涩,难以想象李长风等楚州曾经著名的勇将,步战马战都不是他的对手。

    看到韩谦在战甲之外还穿着为其父韩道勋守孝的白袍孝衣,竟然敢仅带这么点人手到小茅峰西麓过来相见,李秀也是暗暗佩服他的胆气,心想他估计也猜到父亲就在附近,当下便径直将他们的来意相告,说道:我们与二叔会合后,会暂时驻扎在西面的小坡岗上,韩大人有什么事情,但凡派人过来相告一声便是。

    韩谦看西面的坡岗,有一座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寨,四周地势开阔,四百多精锐骑兵在那里扎营,跟北麓的主营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而遇事进退也便捷。

    对信昌侯李普要与陈铭升率扈卫出去,跟李秀会合到一起,驻扎在附近,韩谦没有意见,也约定等李秀他们驻扎下来后,他这边照四百人四百匹马供给粮秣马料。

    看着信昌侯李普带百余扈卫,与李秀及郡王府府卫会合往西边的坡岗驰去,袁国维颇为忧虑的说道:李秀其人,未必有老王爷的胸襟啊!

    袁国维大局谋略不及高级将领,但这辈子厮混,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1...239240241242243...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