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楚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更俗

    要不然的话,即便这条航道勉强能通行百石船,但动不动就被暗礁撞沉,不知道多少溺死淹死,利用这条航道的代价也太大了。

    韩谦又与季希尧讨论进一步拓过朗溪道,季希尧直叫苦,说左侧多为岩坡,开凿太难,前期还是应该集中力量,修筑朗溪到渠阳南僚寨的驿道。

    朗溪到渠阳南僚寨,四十余里地没有现成的驿道,仅有山间骡马踩踏出来的山道小径,极为险峻。

    此外南面的番寨反抗情绪比较严重,季希尧强烈建议韩谦从朗溪往南到渠阳,一定要从朗溪县多带些兵马随行护卫。

    “从朗溪到南僚寨,渠水两岸多深峡,航行条件应该会好一些吧”韩谦问道。

    “论理来说,是如此,但还没有去仔细勘测这段航道,也有暗礁藏在水面下。”季希尧说道。

    他不主张韩谦现在就冒险乘船去南僚寨,两月初赵无忌带着大批人马去南僚寨时,以及第二批西迁的妇孺,其中有百余户人家安置到渠阳定居,也都是走陆路。

    除了流急滩险之外,渠水中上游上百家番寨都是未经归化过的生番,现在要求这些番民交纳税赋、接受统治,还要将一部分番民从特别偏僻的深山远岭里迁出来,到河谷、溪谷边修筑河堤、村寨、开垦田地,不可能完全没有抵制。

    受父亲的影响,韩谦心境改变极多,但不意味着他就有妇人之仁,他知道取舍、知道权衡利弊,也知道天地之间没有十全十美之法。

    即便此时不得不流些血,但只要能将合籍归化等事彻底的进行下去,才能真正的将分裂对立的隐患消弥掉。

    所以韩谦也是要求赵无忌到渠阳后,该用武力进行弹压,就不要心慈手软。

    前期这么搞,流血冲突也就难以彻底避免。

    赵无忌进驻南僚寨的时间尚短,对渠水两岸的山岭控制有限,韩谦心想他们坐船逆行,倘若遇到袭击的话,是要比走陆路更加凶险,毕竟没有办法将水营最强大的战船,从黔阳调过来。

    韩谦想了想,也只是答应季希尧等他们明天到朗溪城跟高宝等人会合后,看情形再说,当下要季希尧收拾收拾,随他进入新店乡巡检司宿夜,又介绍郭荣与他认识。

    季希尧在金陵时,仅仅是作为饥民编入桃坞集无足轻重的一名兵户。

    因为他与父亲季福会造船、行船,在韩道勋出仕叙州时,被韩谦挑选出来随行,转眼间都快过去五年时间了。

    过去五年,季希尧参与并主持造船场、织造院、煤铁矿场、铸铁场以及叙州大量工造的建设;陈济堂还是在削藩战事前期,才随韩谦到叙州的。

    季希尧的父亲季福年纪大了,这两年在宅子里享起清福,郑通他决意留在金陵不回叙州,韩谦便用季希尧顶替郑通主持工造诸事。

    叙州在大楚诸州序列里,算于下州,诸曹参军事仅有从八品的品秩,但这又有什么紧要的

    此时的季希尧面对郭荣,也完全没有丝毫拘谨的地方,拱手行过礼,坐在一块礁石上将靴子、裤腿上的污泥洗干净,才随韩谦爬上岸,往新店乡巡检司院走去。

    今日刚巧有乡民猎得一头麋鹿,拉到乡巡检司这边来售卖,初夏天气渐渐炎热起来,鹿肉不腌制或用烟火薰烤,无法长期保存,运到驿道边来买肉价也是极贱。

    奚荏走过去,拿出千钱便将整头剥去皮、血淋淋的麋鹿都买下来。

    一头还在生长期的麋鹿,算不上多壮,但剥去皮、去掉内脏,也有小两百斤肉。

    孔熙荣拉着何柳锋、奚发儿亲自动手,将其他鹿肉留下来腌制补充肉食,他们就取两条最肥的后腿,拿香料、油酱、精盐仔细涂过一遍,便架在后院里,烤得肉油滴到柴炭上滋滋作响,香气飘满乡巡检司不大的几座跨院。

    韩谦随行人员不到




第四百六十章 扬州
    隋时炀帝南巡时,扬州官府曾役民夫数万,在城西北的蜀岗东峰建造行宫,经岁乃成。

    隋亡时行宫毁于战火,前朝初年有人出巨资修复遗址名为鉴园,有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

    鉴园三百多年间几度兴废、屡废屡修,此时则成为扬州城外一处古迹随处可寻的山庄别园。

    鉴园随着山势筑楼舍亭台,范围颇广,山上古树蔽日,曲折逶迤,攀登到半山腰,石铺山道,蜿蜒而陵峭,越过一座竹林,便见半山腰有一座十数亩大小的小湖,似一面明镜嵌于树石之间。

    池塘的对面建有数间精舍,临湖的敞轩游廊里,好些人正围着一辆木车观看。

    “这碾棉车最初乃是崖州黎人所传,又名搅车,经黔中传至五溪地,经历代工匠有诸多改进,更胜以往。搅车主结构乃是一对粗细不一的辗轴,用硬木所制,亦可在辗轴上包裹兽革,以免伤棉——翠瑶、小碧,你们两个人将这两根碾轴转动起来,”

    王珺吩咐两名丫鬟,用转轮将搅车的两根辗轴转动起来,将辗轴的转动部位指给父亲王文谦看,

    “爹爹,你看这里,辗抽粗细不一,每一须臾转动都有寸差,你再看女儿将棉籽喂入两轴之间,就在这转轴辗扎间,棉籽壳与棉绒便分离来,这实要比起用手剥棉籽快出太多!当真是巧妙无比……”

    王文谦捋须看了很好一会儿,看棉籽脱壳的速度确实不知道要比手剥棉籽快出多少。

    秦汉之前西域便有棉花的记载,称棉如草,籽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当时就有棉花移植中原,但在皇家园林里更多是被视为观赏花草,而到前朝时,西域南疆才有较大批量的棉布传入中原,前朝便有“桂布白如雪、吴棉软如云”的诗句流传,中原及江淮地区民间也开始有少量的棉花种植。

    然而限制棉花种植及棉布推广的,还是棉布脱籽、纺织要比麻繁复、困难得多。这最终使得棉织品昂贵无比,以致与丝织品一样,沦为世家门阀及官宦、宗室的专用品,而与平民无缘。

    而又由于织造技术的限制,以及早年从西域流传过来的多为粗绒棉种,棉布的舒服性、美观感,又差丝织品一些,这又造成上流社会对棉织品的需求远远低于丝织品。

    这诸多原因,都使得中原及江淮地区即便从前朝起就有区域种植棉花,但数量犹极为有限,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

    棉的种植,其实不比麻难多少,而每亩地的产棉籽量也不比麻低多少,由此可见倘若真能用新式的碾棉车、大弓、多绽锤纺车,一旦将棉织品的纺织难度,降低与麻织品相当的地步,大举推广棉花种植,将是大有可为。

    毕竟棉织品无论是保暖,还是穿着舒适程度,都远非麻织品能比。

    王文谦心想韩谦这么一个人物,竟然绝大多数人认定他是剑走偏锋、好行险计之徒,也真是有意思,很可惜楚州这边实也没有几人真正重视此人,终致功败垂成,被迫撤出江南。

    “我回扬州便在庄子里试种了两百多亩棉花,这些天又找工匠,将碾棉车等织械都一一仿造出来,也确实可行。爹爹当下令多收集棉种,传授织工,明年扬州便将一些河滩地、沙壤地利用起来,就能较大范围的先种植一两万亩棉花,待到民众看到其利,或许不用四五年,淮东诸州县便能皆从中获益匪浅。”王珺兴奋的继续说道。

    她还向父亲王文谦展示上身所穿的襦衫,下身所穿紫花布长裤,垂褶似裙,皆是黔阳所产;脚上的袜子也是黔阳布所制,甚是轻便透气,而不是像以往初夏时节都还穿那种又厚又热的毡袜。

    这两天她还带着丫鬟试着制布鞋,只是纳鞋底先要用糯米糊,将一层层布粘贴晾干,然后用粗棉线密密缝实,很耗时日,这时候还没有制成,但她先拿出几副鞋底的半成品给父亲看:“这布鞋要是制成,鞋底用细钉钉上耐磨的牛皮,穿上又轻便又透气,我这里也给爹爹你做了两双,下个月便能穿上!”

    “庄子里三五百亩地,你种着玩便成,其他事,你莫要插手。”王文谦脸色微带阴翳的说道。

    王珺正兴高彩烈的兴致劲儿,仿佛被泼了一盆凉水,湛然的美眸随之黯淡了些许,问道:“此事能成,淮东诸州都能获益匪浅,非要避这个嫌不成”

    “此法别人家学去怎么宣扬都成,咱家还是要慎重些为好。”王文谦说道。

    虽然岳阳兵马总攻金陵乃至与楼船军激战江上,楚州军并没有出多少力,但杨元溥在金陵继位登基之后,还是照当初的约定,下国诏许信王杨元演据杨泰海楚泗诸州置淮东国,以楚州为国都。

    虽然这些极可能是杨元溥也知隐忍,见岳阳兵马攻陷金陵伤亡惨重,以此拖延时间以便休养生息,但这也叫他们正式获得置淮东国的机会,也依照杨元溥新帝诏旨置淮东行尚书省自行署理五州的军政事务。

    目前王文谦以行尚书省右丞兼扬州留守,与赵臻、殷鹏等将吏坐镇扬州,一方面要防备金陵随时会有变褂的可能,一方面要筹集粮秣以养四万精锐,一方面要安置好在金陵战事期间从苏常润三州强迁到江北岸的十数万世家门阀子弟、奴婢及家小。

    这些都不是容易事。

    淮东五州,仅扬泰距离与梁军的东线战场较远,这些年休养生息较好,隶有人口近六十万。

    泗州、海州以及即便是信王杨元演驻藩坐镇多年的楚州,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加起来也不足四十万人口。

    一方面是来受梁军频繁骚扰,同时又处于梁楚两国的缓冲带上,朝廷历来都没有心思花大气力去治理淮河及洪泽湖东岸的水患,使得民生凋敝、耕种驰废。

    此时加上强掳到北岸的十数万人口,淮东五州总人口在一百一十万左右。

    要用一百一十万人口去养十万常备精兵,极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就以扬州而论,四县皆是上县,总计编有五万余户、三十八万余口人,但养四万精锐每年却需钱粮六十余万缗,也已经远远超过扬州以往的财赋能力。

    这种情形下,必须要大幅加征田税丁赋才能够应付过去。

    然而扬州四县平民以往所承受的税赋要以已经是极重,倘若真想要成倍的进行加征,民众没有活路,极可能会激起民变,从而叫金陵有借口插手淮东军政事务。

    唯一的办法,便是只能仿照叙州,清丈田亩,将加征的税赋,更多的由占有大量田宅却仅承担极少税赋及徭役的世家门阀来承担。

    淮东高层将吏里,出身大宗阀大世族的人极少,因此当初在南岸强征奴婢入伍没有什么阻力,此时要在淮东推行田亩新制,阮延、饶耿等高层将吏也都支持。

    王文谦他自己在扬州也以身作则,先从自家的田亩清丈加征。

    早些年王文谦游历扬州,极喜欢蜀岗这一片的风光,也早就想过二皇子倘若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便应该谋求封藩淮东,因而他个人也是早早将王家的田宅都置换到扬州来。

    目前这蜀岗东峰之上的鉴园,附近则两万亩田宅与四百余户奴婢,皆是他王文谦的私产。

    这一次加征,这些田地每年收成差不多得有三成要作为税赋及折役钱上缴到州衙,以作养军之资。

    虽然淮东高层没有阻力,王文谦也是以身作则,但扬泰地区不弱的宗阀世族势力,他们却又怎么可能甘愿接受这么大强度的加征

    即便为了稳固对扬泰地区的统制,王文谦建议信王大量从扬泰两州选拔宗阀子弟加入淮东行尚书省委官任吏,但也没有办法完全平复这种不满。

    那更不说苏常润三州那些被强行征走奴婢,在金陵战事后期又被强行要求迁入北岸的宗阀子弟,心里是何等的怨恨了。

    因此王文谦作为留守,不过他姿态做得再好,大量的非议也都会集中到他身上来。

    王文谦能在信王杨元演面前做到无亏于心,但能抵得住众人悠悠之口

    到时候要是行尚书省到处都有人在背后说他跟叙州勾结,即便信王杨元演信他,他也必须得学沈漾告病辞官,

    以示清白。

    即便知道棉织物能推广开,益处极大,但王文谦也不希望王珺去做这件事,两次拒婚就已经够难堪了,王珺真要出面大肆推广棉花种植及棉织物,即便没有人污蔑他跟叙州勾结,也会招来无数人的指指点点。

    再者说了,在王文谦的心目这中,淮东无险可守,四面接敌,非经营之地,信王此时据淮东,更主要还是期待金陵或其他地方有新的转机出现;因而植棉之事即便有大利,也未必要立时去做。

    王珺不会叫父亲难做,也不想刚到楚州没多久就跟父亲在这些事直接起什么争执,但心里想着庄院也有不少人初步掌握棉花种植及纺织之法,再巩固巩固,然后将他们分批外放为良,助他们到下面的乡县落户,添置田宅种植棉花、纺织棉布。

    春秋时就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隋朝又进一步改造邗沟,在南北侧开凿江南运河及通济渠、永济渠,扬州始终是整条东部水运命脉的核心之一,待淮东海盐兴盛之后,扬州的盐吏盐商云集,使得扬州



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
    安吉祥从叙州传旨回到金陵城的这天,正好赶上册立皇后大典,皇城里忙得团团转,一时间也无人关心安吉祥的行踪。

    杨元溥在登基之前,便已迎娶信昌侯李普之女李瑶为妃,之后又纳蜀主王建之女清阳郡主为侧妃。

    登基后再纳韩道铭之女韩淑惠、郑晖幼妹郑昭、黄化之女黄娥为妃,即便三女与清阳郡主同时册立为妃,照规矩,也不能再单独举办大婚,也只能赶册立皇后大典的这一天,将纳妃之事一起操办了。

    纳清阳郡主为侧妃,之所以在岳阳举行大婚,也主要是清阳郡主乃蜀主王建之女,杨元溥当时还是根基未稳的潭王,更不要说两人的婚事名义上也承载着两国盟姻的期许。

    虽然往返叙州与金陵之间,皆是乘舟船而行,但除了在叙州停了两天,前后超过一个月都住在狭小的舱室里,即便随时能站到甲板上眺望两岸的秀美风景,即便有随行小宦伺候,也是说不出的疲累。

    安吉祥回到宫里,看到从崇文殿、承运殿到长信宫一溜地都热闹非凡,心想陛下今日多半也被繁琐异常的大典搞得疲惫不堪,便想着明天再去崇文殿回禀传旨之事,他先带着两名小宦回到承远殿西侧的班院歇下来。

    虽说在岳阳兵马都还没有攻破内城时,安宁宫及南衙禁军便选择从北城撤出,但守军撤出时在皇城里大肆纵火,致使慈寿宫、承运殿、崇文殿以及宫门南面的枢府等诸部院司损毁严重,留下一地的狼籍与残骸。

    此时距离收复金陵才刚刚过去两个月,即便征用数万军民修复宫室,宫城之内也是满目苍痍,仅是几处最紧要的宫殿修复一新先用起来。

    为宿卫安全作想,杨元溥平日都在崇文殿署理过公务之后,夜里则到之前的郡王府里过夜。

    安吉祥此时所歇下来的班院,紧挨着崇文殿的厢殿,即便屋舍翻修过一遍,但随处还是能看到烧灼的痕迹,一棵生长有上百年的老榆树被大火熏得枝桠发黑,却还有几根粗壮的老枝仍顽强的爆发盎然绿意。

    宫里现在能使唤的人手就极少。

    这时候大多数人又都在长信宫为大典之事忙碌,偌大的班院里,两溜厢房就有小三十间,最初时能住上百名大小侍宦,分三班专为伺候崇文殿的差遣,这时候就留两名老宦值守,也显得格外的冷清。

    金陵事变之前,皇宫之内的侍宦、宫女加起来将近万人。

    事变发生后,先帝身边所用的侍臣以及慈寿宫的侍宦、宫女就被清洗了一遍。
1...270271272273274...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