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南匈奴和拓跋部不想让刘毅插手河套事务的原因在里面,毕竟这块大蛋糕是属于他们的,所以刘毅只能另想办法,自己不攻,让他们来攻,步步为营,吸引小部落来帮他们,顺便把他们收入自己麾下,然后一步步聚集众多的小部落形成这河套之地上属于大汉的势力。
骑战刘毅不擅长,庞德和马岱倒是擅长,但没有骑兵也没用,只能被动防御。
两个月来,刘毅除了建农庄,就是疯狂建造沿河防御工事,高塔,防止鲜卑或是匈奴绕道来攻,如今防御工事建的差不多了,刘毅开始想着深入河套之地,一步步蚕食,杀自己使者的仇,刘毅可一直没忘,至少这拓跋部得收拾了,不然的话他们会以为自己好欺负。
“伯瞻。”刘毅将目光看向马岱,微笑道。
“末将在!”马岱连忙肃容道。
“糜威负责接洽这些小部落,你负责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谈,愿意合作和接受的,自然是最好,不愿意的,那就让他们换个族长或是首领什么的。”刘毅将一枚令箭递给马岱道:“三千人马,至于如何让他们能够心平气和的与我们谈,这个匈奴人、鲜卑人你比我了解,我就不多指挥了,若觉得人不够,可以再酌情调派。”
“司空放心,只是一些小部落,三千人足矣!”马岱接过令箭,插手一礼道。
“去办吧。”刘毅笑道:“先从周边开始,莫要跑的太远,趁着他们这段时间尚未来得及集结,多说服一些。”
“喏!”两人插手行礼之后,各自告辞前去准备。
送走了两人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黯淡下来,黄昏已去,夜幕铺开,刘毅目光落在远处的农庄之上,零星的灯火外,月光照耀大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战争在这个时代是不可避免的,只愿自己能够早日将这阴霾扫去,让生活在这片苦寒之地的人们,多一片乐土吧。
第五百五十七章 招人
建兴二年(公元228年)夏,四月初九,刘禅正式改元兴元,刘备已死,建兴的国号已然不能再用,这一年也被称作兴元元年,天下风起云涌,曹魏大将徐晃屯兵荥阳,对虎牢关虎视眈眈,周边局势也是波云诡谲,但大汉这边,却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发展建设。
四月初,刘毅上表天子,希望能在北地一带兴建农庄三百座,调集一批农夫前去开荒,在诸葛亮的倡导下,按照刘毅的要求,征募了三万民夫进入北地郡,充实三百座农庄,同时刘毅在沿着西河一带构筑了长达三百里的防御工事,高台、箭塔,视野范围能够监察河对岸十余里的范围。
同月,刘毅又派人前往河套之地,在廉县对岸,建起了三十余座农庄,势力范围沿着河岸向南扩展三百余里,东西方向亦有百里,大片操场被拢入大汉势力范围内,境内的匈奴或是鲜卑部落,凡接受刘毅的帮助建立起农庄者,刘毅都会派遣农夫进驻,帮助他们耕作,但同时,这些农庄也不再以匈奴或是鲜卑自居。
长安城寨,庞统和关羽、张飞已经各自前往荆州或是蜀地备战,如今朝政皆有左相诸葛亮一手主持,看着西凉前线送来的情报,诸葛亮有些苦笑着将信交给邓艾:“伯渊招士载前往廉县相助,士载意下如何?”
邓艾仔细的看了一遍书信,面色变得有些诡异,半晌方才苦笑道:“果然,让先生出兵,无论怎样的仗都会变成这样。”
诸葛亮苦笑着点点头,本来吗,这次刘毅出镇西凉,为的就是解决胡患,别让中原大战之际,匈奴人趁虚而入,匈奴人在曹魏执掌雍凉之时曾老实过几年,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曹操、曹丕先后死去,魏朝在边境的势力开始缩减,匈奴人这两年就开始再度闹腾起来。
西凉之地人口凋零可不只是恶劣的环境所致,匈奴、鲜卑、羌人的年年寇边也是功不可没,按照原本的设想,刘毅去了西凉,可以挫一挫匈奴和鲜卑人的锐气,对于匈奴这边的情况,诸葛亮和庞统了解也只是限于书本,所以选择了一直以来风格比较稳健的刘毅作为统帅总督此事,不敢做的太过激进。
刘毅算是超额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开始在河套之地圈地建起了农场,甚至现在跑来要邓艾过去帮忙屯田。
虽然没有见过刘毅所言的农庄,但从刘毅送来的农庄图纸来看,这是要将草原给用木墙给分割出来,那农庄的边界处,可都是设有哨塔、箭塔之类的战斗型建筑的,这是要逼着擅长游击战的匈奴人和鲜卑人跟他打阵地战?
虽然不知道刘毅的具体计划,但这一下子在河套平原上划走了三百里土地建成了农庄,虽然没有明说,但这三百里土地的农庄,现在应该算是大汉疆土了,然后呢?一步步以这种农庄的形势收拢匈奴还有鲜卑牧民,中小型部落,将这河套之地作为大汉的牧场?
以刘毅如今的动作来看,诸葛亮相信刘毅肯定是打着这个主意,尤其是现在正是胡人们忙碌的时节,鲜卑人和匈奴人就算明白,此刻也难以做出什么反应,等到秋后的时候,刘毅的农庄计划会扩展到什么地步?这个谁也说不清,但以目前的投入来看,刘毅肯定会继续扩张下去,最终将河套平原上变成大汉的牧场,再然后是西河之地,往北是广阔的草原。
当然,这只是理论而已,整个草原从西域到辽东,足有上万里,南北也有千里之多,这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做到,但只要以这个方式将河套占据的话,那对于大汉来说,不但拥有了马源,更有了攻入并州的途径。
“伯渊书信找你前去帮忙屯田,士载如何看?”想清楚刘毅的打算之后,诸葛亮也不知该如何评价,若是让常人去做,哪怕是诸葛亮自己,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但刘毅所建之物,颇有神奇之处,既然刘毅如今提出这个方案,想必心中也有些把握,但对于邓艾,刘毅显然比较重视邓艾自己的意见,所以并未让诸葛亮直接把邓艾派过来,而是询问邓艾自己的意见。
“这……”邓艾犹豫了一下,对着诸葛亮躬身道:“恩师,我想询问母亲之意,若是可以,想带母亲同去。”
诸葛亮点点头,随即看向邓艾道:“西北苦寒,是否有些……”
邓母如今也四十了,本是荆州人跑来长安这边,就有些吃受不住,如今又要往西凉跑,诸葛亮担心邓母的身体会吃受不住。
“恩师放心,有先生在的地方,怎会是苦寒之地?”邓艾笑道。
诸葛亮闻言点点头,的确不算,而且……作为刘毅的老友,刘毅跟邓母之间,多少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或许自己还真是白担心了,说不定人家巴不得立刻就过去呢。
“也罢,回去问一问,若是邓夫人答应的话,尽快启程,伯渊那边今秋怕是有大战。”诸葛亮嘱咐道。
“喏!”邓艾答应一声,躬身告退。
诸葛亮也没留人,刘毅这次送来的书信中,可不只是要邓艾一个人,当然也没要朝中太多人才,除了邓艾之外,都是一些拥有技艺的人才,用刘毅的话来说,是那种专业性人才,或是墨家,或是法家,甚至小说家,去那边也是开办书院,教授弟子,跟云南书院、渔乡书院、墨城书院的兴致差不多,但这次去的人有些多,按照刘毅的说法,教授的都是基础知识,更深入的知识,需要去大汉的各大书院去进修。
隐约间,诸葛亮察觉到一些刘毅的心思,早年两人还在隆中的时候,刘毅曾说过一些类似的概念,书院分级,从教授最低的基础学问一直往上晋升,而朝廷则从最高等级的学府中挑选人才,优中择优。
此前刘毅显然也有这个心思,只可惜无论蜀中还是荆州,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当时的人才不够,二来吗阻力很大,那几家书院已经遭到很多人的不满,如果进入到全民读书时代,知识和书本不再是稀缺物资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吧?
诸葛亮猜测,刘毅那边恐怕已经建好了印刷厂,大规模拓印书籍了,还真是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啊!
诸葛亮对于这件事,不阻止,但也不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很耗时间,至少要靠三代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还是乐观的,但人终究会老,会死,若有一日刘毅没了,还有人能够接替他,将他未完成的事情继续下去?
就算有,继承刘毅意志的人,是否有刘毅的本事?这没人能够说清楚,诸葛亮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刘毅能够成功最好,若不能……至少自己可以保他一命。
邓艾辞别诸葛亮,返回家中时,却看到了吕玲绮的侍婢在这里。
吕玲绮和邓母算是闺中姐妹了,几十年的交情,早年邓母还一直在刘家,照顾过吕玲绮很长一段时间,说是姊妹情深也不为过。
侍婢显然也认得邓艾,连忙躬身行礼。
“姨娘来了?”邓艾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询问道。
“是。”侍婢点点头,对着邓艾一礼道:“奴婢这便去通传。”
“不必了,这里是邓府,士载回家,怎的还要通传?”因为是城寨结构,而且要容纳整个长安的百姓,所以整个城寨的建筑比较密集,莫说官员的家,便是临时皇宫,占地面积也并不大,邓艾回来,在里面跟邓母叙话的吕玲绮自然也听到了。
邓艾朝着侍婢点点头,随即大步走进去,看到吕玲绮,连忙见礼。
“见过姨娘。”邓艾规规矩矩的道。
“你我两家也算世交,士载不必多礼,是我叨扰了。”吕玲绮笑着点点头,邓艾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夫人说的哪里话?”邓母拉着吕玲绮的手道:“艾儿是晚辈,给你行礼是应该的。”
“士载,夫君走之前,托我入宫,请太后为你说上一门亲事,如今太后已经答应,不过按夫君的意思,也要你们双方答应才行。”吕玲绮微笑着看向邓艾道。
“这……”邓艾毕竟都快三十了,以前也说过,只是那女子命薄,伺候也一直未婚,如今吕玲绮提及,邓艾也有些期待,毕竟单身了二十多年,对于这方面还是很渴望的,目光不由看向自家母亲。
“是大将军之女,关凤,你应当见过。”邓母微笑道。
邓艾闻言,脑海中倒是闪过一道英姿飒爽的身影,作为关羽的女儿,关凤在这长安那可是不知多少俊杰想与之成百年之好,只是关羽眼界高,一般所谓的俊杰还不怎么看得上。
“我们年岁是否差了些?”邓艾见吕玲绮看向自己,有些局促。
“不算多,你只管说是否同意。”吕玲绮笑道。
“艾自然听娘亲的。”邓艾低头道。
这基本是答应了,吕玲绮和邓母相视一笑。
“不过。”邓艾苦笑道:“先生召艾去往北地助先生屯田戍边,艾此番回来,也是询问娘亲之意。”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打没准备的仗
“需去多久?”沉默了片刻后,邓母看向邓艾询问道,支持刘毅,她自然是愿意的,但儿子也不小了,这次刘毅和吕玲绮张罗着甚至请动太后出面帮邓艾做媒,关家的女儿邓母自然是见过的,至于门第……这个不好说。
若是眼下的身份来说,关羽甚为大将军,能与他门当户对的可不多,但邓家乃是百年世家,而关羽在很多世家看来,属于暴发户那种,往上数甚至都找不到出处,但关家女儿邓母见过,还是很满意的。
这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大流,像刘毅和吕玲绮这种自由恋爱还能有个不错结果的,终究是极个别的,对于邓母而言,眼下儿子的婚事显然也是比较要紧的。
“半年到一年吧。”邓艾想了想道。
这次自己去主要是帮助刘毅整理屯田之事,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说制度,并不需要一直守在那里。
“如今关将军也在外征战,既然如此,我儿可先去助先生一臂之力。”邓母点了点头,至于婚事,不管怎样,也要等到关羽回来才行。
“娘亲,孩儿是想……”邓艾有些犹豫的看了吕玲绮一眼,低头不语。
“想何事?有话便说,夫人也不是外人,她看着你长大的。”邓母瞪了邓艾一眼道。
“孩儿想将娘亲一起接去廉县。”邓艾低头道。
邓氏闻言怔了怔,下意识的看了吕玲绮一眼,却见吕玲绮脸上并无太多异色,随即又看向邓艾皱眉道:“这却是为何?”
“孩儿也想照顾母亲。”邓艾躬身道。
邓氏沉默了良久,方才幽幽的摇头道:“不了,为娘如今也不想奔波了,而且也要为你张罗婚事,若只是去一年半载,为娘等得了,你且去吧,务必尽力去助先生成事。”
“嫂嫂~”吕玲绮开口想要劝一劝,这毕竟也是邓艾的一片孝心。
邓氏摇了摇头道:“夫人莫要劝我,我不可能陪他一生,况且我一妇人,也不懂行军打仗,去了反而才会令他分心挂念,而且既然太后答应了说媒,妾身也需早些准备才是。”
吕玲绮闻言也不好再劝,邓艾什么心思,她大概能够明白一些,不过随着年纪增长,阅历的提升,吕玲绮也渐渐明白,有些事情,就是个死结,解不开的,就如夫君所言,相见不如不见。
邓艾虽然聪慧,但终究还是年轻,有些东西,恐怕只有为人父之时才会明白,有时候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
邓艾眼见母亲态度坚决,最终也只能默默的叹了口气,朝着吕玲绮和邓氏一礼,前去准备行囊。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邓氏默默地靠在吕玲绮身边,沉默不语。
“嫂嫂若是觉得无趣,艾儿不在的这些时日,便来我府上,艾儿的婚事也好商量。”吕玲绮搂着邓氏的肩膀笑道。
“嗯,叨扰夫人了。”邓氏本想拒绝,但事关邓艾的婚事,最终还是点头应下来:“明儿也许久未曾来看妾身了。”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客套?”吕玲绮笑着拍了拍邓氏的手道:“明儿这段时间也在为天子册封之事发愁呢。”
“这是好事啊?”邓氏不解的看向吕玲绮道:“说起来,先生也是姓刘,明儿自小便颇受先帝宠爱,与当今天子也是颇为亲近,如今受封公主,乃是皇家恩宠,为何不受?”
“这些道理我亦不是太懂,但明儿总说,恩宠至极时,便是灭门之日。”说到最后,吕玲绮脸上也带了些许阴霾,毕竟刘毅这一辈子都在为刘备奔走,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不曾半点有负于大汉,自己女儿这话,有些吓人呐。
邓氏也变了脸色,看向吕玲绮:“夫人,此话你可曾与他人说过?”
“未曾。”吕玲绮摇了摇头,有些疑惑的看向邓氏:“嫂嫂不会信她吧?”
“夫人,明儿虽然有时顽劣,然见事极明,既出此言,必然有因。”邓氏摇了摇头道:“汉初三杰,夫人当知,也未有反意,但最终下场如何,夫人当清楚,今日之眼,出你口,入我耳,不可再有他人知晓,否则必有祸事!”
“那小皇帝胆敢如此待功臣?”吕玲绮闻言,目中寒光一闪,一股煞气弥漫开来。
“夫人慎言!”邓氏有些不放心的出门,看了看左右,方才回来低声道:“君心难测,明儿虽为女子,但其才世间少有,她既出此言,必有根据,夫人不必妄自揣测,我想……先生那里未必没有类似担忧,只是眼下明儿既然不与先生说,想必也并无确定,但夫人这里,切莫再与旁人说,可常去宫中与太后走动,至于其他,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