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哇,这真的就是蔗糖吗,好甜好好喝呀!”虞姬品尝后惊喜不已。

    “真甜,好喝,汐儿能喝一大壶……”陈汐也跟着发表意见。

    “夫君,这真的是甘蔗制作出来的吗,看起来好奇怪,都是这种红色的糖粉……”蒙婉一边喝糖水一边仔细观看罐内的红糖。

    “应该不会错,甜味真的和我们前些日子在长沙吃的甘蔗味道差不多,但夫君不是说砂糖应该是冰洁若雪吗”嬴诗嫚同样也充满了好奇。

    南方有甘蔗的事两年前家人就已经从韩信的口中得知了,而且也知道了陈旭已经安排人到吴中等地寻找地方种植甘蔗炼制蔗糖,这此前来吴中的路上,南方一路上都有种甘蔗的农户,因此也弄了一些当水果零食消遣,因此所有人对甘蔗已经不陌生了,唯独对于这甘蔗熬制出来的糖都感觉很神奇,而且还和陈旭当初说的有些不太一样。

    “白糖工艺略微麻烦一些,只是好看罢




第1267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申时末,院子外面陆陆续续有豪华马车进来,从车上下来的都是身穿华服的商贾豪绅或者吴中官绅,这些都是前来赴晚宴的。

    陈旭也安置好一群妻妾女儿之后下楼去酒店大堂迎接前来赴宴拜访的宾客,这些宾客可都没一个是空手而来的,后面的随从奴仆大箱小包的往下抬礼物,虽然陈旭不断推辞,但这些宾客各自言说是送给几位侯妃和侯府几位女公子子的见面礼,无法推脱之下很快酒店的大堂就堆的快无法落脚了。

    晚宴自然是五湖园几位商贾做东,其实整个下午五湖园的数十个厨师厨工都在忙活,各种震泽特产的鱼虾蟹鳖和江南特色的菜蔬以及野味山货,而且吴中靠海,因此还有海参鲍鱼等海产,反正食材琳琅满目,煎炒烹炸蒸煮炖卤等各种风格的菜肴香味弥漫整个五湖园。

    夕阳落日,秋风送爽。

    江南的秋色碧空如洗蔚蓝澄碧。

    随着越来越多的宾客到来,五湖园的四位股东把迎接进来的所有宾客都挨着介绍一遍,其中还有不认识的只能自报家门,而等到郡守江璞和郡尉带着一群会稽郡的官员前来的时候,整个五湖园已经人声鼎沸,上百位衣衫华丽或老或少的男子皆都围在陈旭身边畅谈聊天,情形轻松而愉快。

    “侯爷恕罪,下官等来迟!”江珩和郡尉郡丞等一群官员此时换了便服,一起走进人群中给陈旭见礼。

    “江郡守免礼,诸位免礼,公务为重,何言迟到”陈旭笑着还礼的同时,眼神落在了江珩随同而来的家人身上。

    “侯爷,这是内子平氏,这是幼子楚风……”

    江珩将跟在自己身后的一个妇人和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介绍了一下。

    “妇人拜见清河侯!”平氏上前给陈旭福身行礼。

    “无需多礼,来人,请郡守夫人去后院与几位侯妃说话,好生招待”陈旭微笑点头,吩咐一个侍女带平氏离开。

    “江楚风见过清河侯!”江楚风身材高壮,相貌威武堂堂,与江珩有几分相似,依稀可以看到一丝江楚星甚至是江楚月的风格,动作干净利落毫不做作。

    “哈哈,楚风兄免礼,我曾听楚星兄说起过你,今日能见到也算缘分,此次要麻烦楚风兄了!”

    “不敢不敢,楚风只恐能力低微坏了侯爷的大事!”

    “无妨,此事我们稍后再聊,诸位……”陈旭打过招呼之后抬头看着四周的人群大声开口,“本侯匆匆而至吴中,却不想吴中朋友如此好客,今日借五湖园与诸位好好把酒言欢,请上楼!”

    “侯爷请”所有人都一起拱手。

    浩浩荡荡一群人簇拥陈旭上楼,整座酒楼二楼三楼的包间早就准备齐全,此时美酒佳肴正如流水般送上餐桌,熙熙攘攘一阵安排之后,所有宾客全都按照不同的身份和群体在各个包间入座,而陈旭和江珩等一群身份最为高贵的自然还是安排在三楼最大的一个包间。

    入座,看着满桌琳琅满目的菜肴和在座的一群官员豪绅,陈旭感慨良多,等房间慢慢安静下来之后感慨的说:“五年前,本侯初来吴中,曾在此间与小霸王斗酒,时光荏苒,转瞬物是人为,今日能再次与曲公吕公江大人等诸位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实乃感慨良多……”

    “侯爷说的是,五年前您化名徐公子而来,与小霸王一番斗酒,至此在江东传为佳话,又于震泽之中得祥瑞,更令姑苏名扬天下,今时今日再聚首,我等仍旧恍若做梦一般……”

    满桌人同样感慨无比,曲海端着酒杯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对着陈旭说:“侯爷操劳国事巡视天下,此番再次莅临吴中,令吴中百姓和我等商贾士绅欢欣鼓舞,诸位一起举杯,共祝侯爷万事安康福运长久”

    “祝侯爷万事安康福运长久”所有人都一起起身双手举杯。

    “多谢诸位,同饮,请”

    “请”

    所有人都左右举杯示意,然后袖袍遮面一饮而尽。

    “哈哈,好酒”

    “美食当前,诸位开怀畅饮便是,今日酒水管够,无醉不归”

    “自然,无需曲公多言,我等今日必然要陪侯爷尽兴!”

    “嘁,勿要逞能,诸位焉不知侯爷号称千杯不醉否,忆当初横行吴中的小霸王,有项氏当面,也被侯爷轻松放倒在餐桌下,当初就躺在你这脚下,今日要想侯爷尽兴,只怕我们都得躺下……”

    “哈哈哈哈,躺下又如何,能与侯爷一醉,此生足矣!”

    “不错不错,诸位再举杯,为侯爷接风洗尘!”

    “好,侯爷请



第1268章 江东秋盟
    陈旭眼神瞥了此人一眼,方才听人介绍过,此人名叫叔孙通,在江东算是一位大儒,门下弟子数百,传闻是孔子八世孙孔鲋的弟子,在鲁地儒生中名望非常高,江东儒家门徒都奉其为首领。

    而叔孙通这个人在后世也并非籍籍无名之辈,似乎刘邦登基这货出了不少的力,从骨子里来说是反秦的,而且此人朝秦暮楚后又投汉,应该来说立场极不稳定。

    不过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如此,华夏的传统就是尊王攘夷,诸侯一体但又分而治之,有能力的人会择明主而事之,儒家的信条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哪儿好就去哪儿当官发财,从一而终……那是不可能的,儒家信仰的就是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想主义,而这也正是儒家和墨家最大的信仰冲突。

    项氏虽造反被始皇帝杀了个稀里哗啦,但其实楚地民间对于反秦复楚并非就完全被斩断根,相反同情项氏的人大把存在,其中就包括不少儒家门徒。

    对待儒学,后世毁誉参半,因为在另一个时空,儒学自从被立为国学之后慢慢开始了扭曲变形,中国两千年发展,成也儒学败也儒学,由此造成了文化阶层的激烈争斗和争吵。

    而在这个时空,儒学派系甚多发展也很复杂,而且儒家和法家门徒因为治国理念不合几乎是死对头,双方有些水火不容的地步。

    文学院建立之后,大量儒家门徒被陈旭收编进入文学院参与各种诗书的整理和出版,由此渐渐安定下来,但那些本来就隐匿民间对大秦和法家抱有很深成见和敌视态度的儒家门徒其实也不少,这些人与六国贵族暗中来往勾结,形成了儒家的另一个派系,具有强力的反动派特征,尤其以鲁地的儒生为主。

    这些人很有骨气,就像当初之安鱼梁和李斯尿不到一壶一样,治国理念的巨大冲突导致他们不愿事秦也不愿当官,依附于六国贵族和豪绅隐藏在民间宣扬自己的理念,东南诸郡尤其多,因为东南隔咸阳太远,皇帝和朝廷基本上管不了。

    陈旭对这个时代的儒生没有偏见,相反还很认同。

    至少从秦二世上台后胡搞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大秦崩塌的过程中儒家门徒没有给华夏人丢脸,为了推翻暴秦和达到自己理想治国的目标是实打实的撸起袖子操起刀剑上战场拼杀了的,并且毫不怕死的在兵荒马乱之中游走于楚汉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帮助项羽刘邦快速建国,相反其他门派都没有这份担当,几乎全都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静。

    如今项氏覆灭数年之后,在民间偃旗息鼓的反秦斗士略微有些抬头的架势,不过陈旭毫不在乎,因为反秦的两大斗帝……嗯,斗士团体都已经被他祸祸光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些儒生其实也掀不起来大浪。

    对于陈旭来说百家门徒其实都不是他需要的菜,他现在需要的是大量具有实干精神的新时代学者,以新的科学为体系,融汇百家学问和理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思想阶层,这样才能引领大秦平稳的往前发展。

    大秦一家独大,百家争鸣已经不适合治国的需要。

    作为显学最大门派的儒家,自然也需要进行一番改造,用荀子派系的理念作为主流,如今用安鱼梁执掌文学院收拢思想,那么孔鲋这一派系的儒生就必须要被慢慢打压下去才行。

    陈旭脸色平静的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一下嘴巴慢慢开口:“万事有因有果,本侯五年前化名来吴中,诸位莫非以为本侯就是前来游玩”

    房间内外瞬间安静下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哀叹楚地民生困苦,却无解之法,只能叹息掩面。当初,正是七国争雄之时,而民生之难,就在七国反复不断的彼此争斗之中,同为华夏血脉,同为炎黄子孙,但数百年征战苦的只有黎民百姓而已,刀兵之祸年年不绝,兵灾如虎苛税如蛇,君王一怒伏尸百万,战事一起,数百万黎民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华夏唯有一统,才能改变这种状况,齐楚韩燕赵魏君王皆都无志于此,唯有始皇帝能够看到,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有若百川归海不可阻挡,如今之华夏蓬勃兴盛亘古未有,谁能说不如七国分治之时……”

    陈旭的眼神慢慢从所有人脸上掠过。

    “天下由乱而治,这是黎民共同的心愿,摒弃门户之见,谁都不想过那种整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寒生活,我等学的是先贤哲理,行的是商周礼仪,当以天下为重。项氏不知天时地利人和,意图谋复楚国,其实早有反心,本侯推算项氏迟早要反,于是特来一探,本想借天机点化一二,不曾想其在吴中竟然已经嚣张跋扈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不仅不听郡守郡尉之号令,更是放纵族人横行吴中欺压良善,那项籍不过十五六一位少年,竟然就能混成吴中人人皆怕的地步,小霸王……呵呵,项氏只不过是有眼无珠之辈罢了……”

    “本侯来吴中当日,小霸王便调戏本侯未婚妻,本侯听闻项氏在楚地颇受百姓士族敬重,然品格如此低贱之辈竟然还能如此受人追捧,岂非说明楚地人皆都不辨好歹是非不分……”

    “平民也都罢了,皆是目不识丁之辈,但让本侯心痛的是其中无数饱读诗书的豪绅名士甚至官吏皆都与项氏来往密切,甚至还暗中助其谋反,项氏起兵造反,祸乱江东江西十数县,抢夺财货粮食无数,数十万家庭家破人亡,十余万人死伤,给会稽九江江西诸郡造成的损失和痛苦数十年无法弥复,本侯请问诸位,吴中到底是眼下之欣欣向荣的繁华盛况好呢,还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好,本侯不知道有哪位学派的圣贤说过要自相残杀彼此对立才是门徒该做的事情,孔子讲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始皇帝灭六国,行的是天道,承的是大义,而且从未妄杀一位前六国的贵族王孙,项氏乃是楚国显赫贵族,但灭楚之后始皇帝可曾动其一丝一毫,若非始皇帝有包藏天下之雄心壮志,换作其他君王,恐怕六国灭国之时,就是六国王孙贵族血流成河之日……”

    “项氏不知好歹,不知图报,隐匿吴中暗中筹备兵刃招募匪徒意图谋反,本侯自得天书,便已知项氏包藏祸心,因此借陪同始皇帝巡游东南之际提前来一探,果不其然,本侯到达的当天便于项氏发生了冲突,而且小霸王借赔礼道歉之机还想斗酒逼我下跪……”

    陈旭说话虽然云淡风轻,但说到这这里整个包间内外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瞬间有一种寒气入体汗毛倒竖的感觉。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项氏自己做的孽,妄图抗衡天道造反复国,此乃取死之道也,本侯既知其祸,但也还是希望给他们一条生路改过自新,呵呵,却想不到项氏竟然丧心病狂,暗中勾结关中季氏兄弟在函谷关伏击本侯,人性已失,但天道永存,本侯得仙尊庇佑,其能如此好杀,只可惜了江氏楚月,因为本侯殒命毒箭之下……”

    “本侯想问问诸位,若是项氏造反成功攻占吴中,然后复国建立大楚,如今诸位还有几位能够这样坐在这里临风把盏饮酒畅谈,还有几人能够每日读诗书赏歌舞安闲度日,吴中可有今日这般宁静繁华……”

    “不知天时,不识地利,不通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本侯试问,项氏能得楚地民心,但能得天下民心乎,其非王侯,有何德何能能窃国而居,嚣张跋扈横行骄奢,除开荣华富贵之外,心中可有一丝家国大义就算复国成功,也不过沐猴而冠之辈,而你江东江西之地,尽皆笼罩在血火兵灾之中,始皇帝岂能目视东南混乱不休……”

    “五年前陛下巡游会稽,遇狂风暴雨,数万灾民颗粒无收,陛下谕令减免会稽数县税粮,还下发农具粮食赈济灾民,而项氏造反,席卷会稽江西十余县,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强征民夫为兵,强夺粮食牲畜以为军粮,孰仁孰恶一目了然……”

    “让本侯



第1269章 群众大会
    江东秋盟后的第三天,清河侯再次在五湖园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讨论大会,受到邀请者不光有官员豪绅商贾名士和当地记者,甚至还有一些平民匠工乡老等普通民众。

    既然不能低调,那么就展现清河侯一如既往的热闹风格。

    五湖园的院子里面摆满了座椅,虽然阳光浓烈,但与会的各界人士无不难掩激动之情。

    陈旭坐在最前方的主席台上中央,桌上铺着红绸,放着一长溜儿茶杯,两边就做的除开郡守江珩和郡尉郡丞等吴中一众高层官吏之外,还有当地豪绅名士和民间商界的代表。

    首先是清河侯针对江东秋盟的倡议书做了一番总结陈词,对于所有参与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表扬,然后再次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百万江东父老和各层人士响应倡议书的号召,摒弃一切思想上的成见,在这难得的和平宁静环境之中努力生产,除开满足自己的温饱之外,要为大秦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当初屈子痛哭流涕哀叹楚国民生多艰,如今有了如此和平的时机,自当努力奋斗,为实现天下大同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种演讲,如今陈旭是手到拈来,在这个没有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的年代,数年下来唯一的高层次消遣便是读书,因此这些年读过的经史子集也为他的演讲提供了各种素材。

    而且陈旭的演讲不像百家门徒那样一根筋的宣扬本派教义,而是百家经义具都融合在一起,老子孔子墨子荀子……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凡是陈旭认为有理的都会拿出来讲,而且还掺杂了大量后世的格言警局和文化思想,因此这一番演讲不光充满了战斗的蛊惑,而且还让所有与会者感受到了陈旭的与众不同。

    特别是陈旭演讲时候的那种热血澎湃的怒吼,时不时就会激起整个五湖园数百人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喧嚣。

    民间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反叛力量,并非都是想反秦复国,实际上很多人是一种迷茫,特别是以前在七国混战之时混的风生水起的许多百家门徒,那些儒生、纵横家、游侠等阶层,这些人有理想有抱负,但在大秦征服六国之后,这些人都失去了可以投靠的组织和对象,失去了可以施展才华抱负的场所,理念不得伸张,志向不得实现,甚至因为身份问题连咸阳都不敢去,从当初六国王侯公卿的座上嘉宾沦落为躲藏在民间苟延残喘,在这种极度的压抑下,就开始接触那些妄图复国的六国王孙贵族,双方同病相怜由此一拍即合,密谋策划瞅准时机妄图造反复国,六国王孙贵族得其利,这些名士豪绅得其名,各得其所。

    但自从出现了清河侯之后,在他的辅佐下推行各种改革,修改法令发展民生,同时不断分化百家门徒中的和平派系,在抽丝剥茧中将六国贵族在民间的支持率不断削弱,而在项氏造反之后再经历一次全国严打之后,六国反叛势力遭遇空前打击,再有各种律法的不断松解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民间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养家糊口挣钱发财方面去了,好好的生活不过造什么反,于是眼下的情形就是民间对六国贵族的同情情绪依旧存在,但几乎可以忽略不闻,即便是有一些死硬的反叛分子,比如公孙北雁和陈馀张耳之流,但已经快成了孤家寡人一般的存在,几乎没有了任何民间的支持和土壤。
1...441442443444445...5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