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阿西娅,这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清河侯,大秦左丞相,你万里迢迢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随我们回大秦,有什么事就跟我们侯爷说吧,如若侯爷都无法帮忙,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李顺提醒。

    “阿西娅偷偷跟随使团来到大秦,想祈求侯爷帮忙劝说大秦皇帝出兵征讨安息,杀死安条克为我父王和兄弟姐妹报仇,为苏萨国数万平民报仇”阿西娅毫不犹豫的跪在地上伏地恳求。

    这小娘皮惊恐害怕只怕是假的

    陈旭忍不住脸皮抽抽了几下。

    一见面纳头便拜,而且一口中原话虽然说的略有些生硬但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白,看来这大半年跟着李顺使团天天在一起,语言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大,几乎达到了汉语五级的水平。

    而阿西娅的表现,也让李顺脸皮有些发黑,这一路上回来,这个女人平时如同闷头葫芦一般不太爱说话,也幸亏使团上下纪律严明,所有人都保持了足够的文明礼貌,哪怕是最危险的时候,也都竭尽所能保证她们的安全,一路吃喝也都尽量满足,一直到刚才,李顺等人都以为阿西娅是受了惊吓害怕,但眼下看起来,这女人大部分惊恐害怕可能是装的。

    一个胆敢孤身一人就跟着一群素不相识的别国使团逃走的年轻女子,恐怕内心不是表面装得那般楚楚可怜和无辜。

    李顺脸皮涨红有一种智商受辱的感觉,情不自禁的握了下拳头。

    “果真是美貌无双,不错不错”陈旭连连点头,伸手抬起阿西娅的下巴,阿西娅抬起头,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带着祈求的光芒楚楚可怜的看着陈旭。

    “哈哈,好一位有胆有识的公主,不过这里是大秦,一切都由大秦皇帝说了算,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回京师再说”陈旭撇下阿西娅对李顺说。

    “是,下官这就去通知使团和余下人员”李顺点头。

    “嗯,本侯先行一步离开,你们收拾好之后安排信使回咸阳通报,告诉使团上下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此次所有人都有大功,陛下绝对不会惩罚,至于阿西娅,也等回京拜见陛下之后再听朝廷安排,一国公主,而且还是安息国君的未婚妻,这么尊贵的身份礼部会妥善处置,无需你等操心”

    陈旭翻身上马,准备离开之时瞅了穿戴整齐的李顺一眼,眉头一皱问“你们的破旧衣服还在不在”

    “在在,虽然破烂,但也没舍得丢弃,带回家也好做一个纪念,侯爷问这个干甚子”李顺赶紧回答。

    “都把你们的破衣服穿上,这样回京才好讨奖赏,这般干干净净的回去,只怕满城百姓都不会认为你们受苦”

    “对了,稍后回京陛下问起,一切照实呈报便是,无需隐瞒遮掩,朝堂有任何疑问本侯都会为你等开脱,驾”

    陈旭一夹马腹,带着一群护卫转眼冲出树林消失不见。

    “这便是大秦的左丞相么怎么这般年轻”依然还跪在地上的阿西娅看着如风而来又如风而去的陈旭,美丽的脸颊上现出无限的惊喜和迷茫。

    “我劝你莫要打侯爷的主意,侯爷娶的是我大秦五公主,而且已经有三个妻子,你若真的还想复国,最好依旧装的低调些,莫要惹怒了皇帝”

    李顺似乎还未从受辱的内心争斗中恢复过来,事到如今他大概也已经猜出来,在安息王宫开始阿西娅就勾引自己,可能一切都是自己自作多情,然后才作出了将她带回来的冲动。

    “阿西娅多谢李大人一路上的照顾,若是将来苏萨真的能够复国,阿西娅愿意用任何方式感谢李大人的恩情”阿西娅站起来有些忐忑,低头不敢看李顺。

    “呵呵,免了”李顺摆手,吩咐随行人员赶紧去通知使团上下换上最破最脏的衣服,然后安排信使出发去咸阳,自己则带队启程往咸阳城而去。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个漂亮的女人只怕不是他能够驾驭的,为了复国报仇啥事儿都可能干得出来,以后还是离她远些比较好。

    咸阳宫,紫宸殿。

    吃罢午餐的始皇帝正靠在暖榻上听几个乐师弹奏音乐闭目眼神。

    自从清河侯回京之后,他感觉似乎所有的烦躁都远离而去,最近一段时间过的异常充实,每天看看陈旭的那一堆奏书,然后找来三省六部等府衙的官员进行商讨,能够颁布的就会在第二天的朝堂上颁布推行下去。

    这些年下来,始皇帝也渐渐熟悉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和改革的作用,无论农业商业工业还是军事教育医疗等,几乎所有的改革都得到了民间极为热烈的讨论和拥护,而在这些不断推行的改革中,他作为皇帝在民间的评议和拥戴程度也在不断增强,无论是玄武卫刺探还是各地御史传回来的信息,几乎都再也看不到抨击和批评他的声音,眼下的大秦,几乎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和稳定。

    六国不轨之徒听闻都去了朝鲜和瀛洲,除开魏国之外,还有齐韩赵燕等反叛分子竖起了复国大旗,彼此之间开始在瀛洲争斗,据说现在的瀛洲混乱的一塌糊涂。

    这些消息一直都不断的从琅琊传回来,但始皇帝却一直都没去太过关注,因为这件事陈旭早就和他聊过了,这是一个祸水东引之计,实际上现在已经成功,前几天陈旭入宫还和奏报了另一件事,那便是最早在瀛洲建国而且自称魏王妃的公孙氏已经放弃瀛洲复国的计划,组织船队去了南海,准备探寻通往西方的航线,公孙氏不仅将已经开发成功的一座巨大的银矿交给了朝廷,更是在琅琊留下了两万斤白银和上万斤的硫磺以及数以千计的海中珍宝。

    这笔钱的来龙去脉陈旭没有丝毫遮掩,并且表示将全部拿出来投入医疗卫生领域,将用于开设制药厂和在全国繁华郡县开设清河医院,为民众更好的医疗服务。

    对于陈旭的做法始皇帝似乎心知肚明,除开赞赏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只不过对于陈旭这个所谓的开枝散叶计策,始皇帝内心或许有些不太明白,但也知道眼下的大秦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组建大量的舰船和队伍出海探险,的确需要发挥民间的力量。

    因为这次征讨三韩部落,除开军事装备和人员之外,大秦海师的舰船大部分都是陈旭赞助的,并不是朝廷建造不起,而是投入太大,绝对拿不出来数千万前来打造数十艘舰船,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如今在朝堂上,大部分政务实际上都在讨论钱。

    公孙北雁用银矿和四千万钱的代价来换取朝廷的宽恕,在是皇帝看来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陈旭将这笔钱投入医疗行业,实际上也是在变相的替朝堂解决医疗改革的问题。

    六国贵族和遗老遗少实际上始皇帝从未放在心上过,因此也不太去关心,他最近内心唯一有些不安的还是前几天太史令曹鸣说的那可能给大秦甚至是他自己带来灾祸的天象。

    虽然那次朝议之后陈旭入宫劝说皇帝无需在意,但始皇帝还是召集民间诸多精通易理和占星术的名士入宫询问,所有人都表示未来的一年之内,的确极大可能会发生荧惑守心的天象,大秦或有无法应对的劫难。

    “报陛下,出使西方的李顺使团回京了”

    就在始皇帝侧卧暖榻听着音乐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有禁军急匆匆来到殿外禀报。

    始皇帝一愣豁然睁开双眼,翻身而起满脸惊喜的问“此消息可确实”

    不怪始皇帝不太相信,而是根据江琥先后两封军报,整个朝堂甚至是民间都几乎认为李顺使团已经团灭,不然始皇帝也不会勃然大怒要出兵攻打安息。

    大秦使团就是代表大秦皇帝,使团被杀完全就是极大的羞辱,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大秦万里迢迢派去一个使团又是送瓷器玻璃,又是送茶叶丝绸,最后却落得被追杀的下场,可想而知始皇帝的愤怒。

    “陛下,消息确凿无疑,派人前来报信的不光有镇守岭南的任嚣将军的亲卫和亲笔信,还有使团副官中大夫杨沫,据说使团眼下因距离京师不到二十里”

    “哈哈,哈哈哈哈,果然苍天眷顾我大秦,好,速速传令礼部安排出城迎接,同时通传太师、冯相、蒙大夫和三省六部所属主官以及五大夫以上卿侯到朝议大殿,朕要在朝堂接见归来的使团”

    始皇帝畅快大笑着大袖一摆站起来,吩咐更衣打扮,而门外的禁军和内侍宫人轰然散去,瞬息之间整个皇宫便震动,而消息很快也被递送出宫,三省六部署衙主官尽皆得到皇帝谕令,一个个在惊掉大牙的呆滞之后,全都赶紧收拾整齐乘坐车马直奔朝议大殿。




第1423章 乞丐版使团
    皇宫和朝堂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整个咸阳城,而随着消息传开,无数民众蜂拥往西门而去,想要亲眼目睹阔别两年多,据说是拐走了西方大国安息国王未婚妻的大秦使团。

    任何时代,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八卦新闻。

    而李顺使团干的这件事号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简直丧尽天良的令人欣喜若狂。

    绝逼是为大秦长脸,为华夏争光。

    老百姓才不管什么叫严重的外交事件呢,凡是让外国掉面子的事,就是最开心的事,至于开心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他们从来都不考虑,他们只图一时的开心。

    “哐哐哐哐”

    短短不过小半个时辰,咸阳西门已经人山人海被围观的民众彻底堵死。

    礼部迎接的官员在数百禁军的护送下使劲儿鸣锣开道,从拥挤的人群中穿过城门出城,礼部令杨竹坐在马车上脸色古怪之极,似乎到现在还没彻底清醒过来。

    李顺虽然是临时任命的使团主官,但也算是他的下属,因为典客署是礼部下属衙门,管理诸侯藩属等国与大秦的觐见以及使臣来往都是典客署的工作,西方诸国虽然不算大秦的属国和诸侯,但眼下没有专门的外交部,自然都归礼部管辖。

    李顺使团出事,礼部官员自然要承担责任,但这次的事非常的特殊,因为使团干了一件不要脸的事,而今天回来始皇帝要求礼部大张旗鼓的迎接不说,还亲自召集文武百官和王侯公卿在朝议大殿接见,这份待遇可以说隆重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快看,使团回来了”西门城楼上,举着望远镜不断观察的兵卒欣喜的大吼。

    “鸣号,锣鼓鞭炮和神雷焰火准备,疏散两侧人群!”杨竹从马车上下来,整理一下官服和头冠之后吩咐随行的官员和禁军准备迎接。

    “呜呜”很快几声悠长的号角声从城楼上响起,而似乎心有灵犀一般,远处使团队伍中也响起牛角号声,此起彼伏的号声中,使团越来越近,民众也越来越欣喜激动。

    “擂鼓!”有礼部官员大吼。

    十多个身穿短褂的壮汉擂响牛皮大鼓,伴随着咚咚咚咚的声音之中,摆放在大路上的鞭炮被点燃,在噼里啪啦的爆炸声中,早已准备好的神雷焰火也被点燃,通通通通的声音中,连续六发礼花弹在寒凉干爽的晴空中炸开,随着浓烈的青烟和火药味道弥漫开来。

    在万众欢呼和瞩目之中,一队破破烂烂披头散发甚至满身泥土草屑的队伍走到了城门前。

    “这这是我们的使团”

    使团经过之处,欢呼的人群很快便安静下来,所有围观者全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个张大嘴巴不知所措。

    这该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百余人从头到尾从上到下就没一个像样的,全都浑身尘土衣衫褴褛,头发胡须有若茅草数年没有打理,骑着枯瘦如柴的马,驮着破破烂烂的包裹,捆扎着脏兮兮的兽皮口袋,如同一群逃难的野人或者乞丐。

    其中既有官员也有禁军,还有各种长相和装扮的胡商和异国人士,官袍是破的,盔甲也是烂的,就连禁军腰间的刀剑,也全都破烂不堪,许多甚至都没了刀鞘,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就插在树藤麻绳充当的腰带上,尤其是那高举在竹竿顶上的一面大秦龙旗,破破烂烂几乎看不出形状,如同破筛子一样迎风飘扬。

    在数万人的惊讶和茫然之中,这支乞丐版使团全部人员都目不斜视,骑在马背上一步一步往城门而去,虽然一身破烂形容凄惨,虽然还有人身上的衣衫已经遮不住重要部位,甚至许多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还裸露着背脊和胸口,无需仔细便能够一眼看出那醒目的伤口和疤痕,但却依旧无法掩饰他们一往无前的气势,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下排列成为整齐的队伍,穿过目瞪口呆的人群,穿过满地的碎屑和硝烟,迎面来到了一群礼部官员的面前。

    “李顺奉始皇帝令出使西方诸国归来,得杨礼部和诸位同僚迎接,不胜感激!”乞丐版使团为首一个头发眉毛胡子都乱成一团仿若从垃圾堆刨出来的官员对着杨竹和几位礼部主管拱手。

    “你你真的真的是李顺”

    杨竹眼珠子瞪得溜圆,捻须的手指情不自禁的用力,瞬间几根胡须被扯了下来。

    “下官正是李顺!”李顺满脸认真的再次拱手。

    “你你等因何变成这般模样莫非莫非被打劫了”杨竹仍旧不敢相信。

    “唉,此事说来话长,一时也说不清楚”李顺长叹一口气摇头。

    “杨礼部,此处人多嘴杂不是说话的地方,况且陛下还在朝议大殿等候,切莫拖延,速速进城为好。”旁边一个须发花白的官员低声提醒。

    “唔,张大人说的是,摆开仪仗,迎使队入城!”

    杨竹言听计从,大袖一摆上车,余下官员也皆都上前和李顺以及几个使团官员简单的见礼之后依次上车,伴随着几声悠长的号角声,数百身穿黑甲严整威武的中尉禁军两边散开,将一群乞丐一样的使团队伍夹在中间穿过城门。

    行进的队伍中除开当初的使臣和禁军仆从之外,还有西域胡人、大宛人、大夏人、身毒人,甚至还有四个裹着头巾遮着脸颊的女子,但此时早已被咸阳这座都城的规模和眼前所见到的一切震惊的不能自持,骑在瘦骨嶙峋的马背上浑身紧张东张西望,灵魂都有些出窍,全都是迷迷糊糊随着队伍机械而麻木的前进。

    入城之后更加繁华,两边鳞次栉比的楼房全都是青砖高檐规划整齐,商铺食舍一家挨着一家,映入眼帘的全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此时整条西大街都已经被前来欢迎也看热闹的民众围堵的水泄不通,在禁军的鸣锣开道之中熙熙攘攘两边散开,露出一条通行的道路,当看到沿街而来的使臣队伍,大街两边围观的人群都和方才城门外的情形一模一样,瞬间便由热闹喧哗变成了瞬间的安静、

    惊讶、愕然、呆滞,所有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两年前那支意气风发出行的使团。

    “爹爹”人群中有孩童呼喊。

    “二郎怎么没看见我家二郎”有满头白发的老妇杵着拐杖在拥挤的人群中哭泣。

    “夫君您您终于回来了,我在家里日日夜夜担心”有女子挤到使团队伍里面,抱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叫花子嚎啕大哭。

    “娃他娘欸,莫哭莫哭,能活着会来已是老天开眼!”安慰着安慰着,两口子就在当街搂在一起大哭起来。

    有了这个开端,迎接的队伍瞬间大乱,无数男女老幼皆都冲到大街中央,寻爹的寻爹,寻儿的寻儿,寻夫的寻夫,还有人寻兄弟舅表的,反正各种哭喊笑闹之中,有人找到了亲人,有人失望的在使团中打听,得到结果之后嚎啕大哭者有之,晕厥倒地者有之,木然流泪者有之,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瞬间哭号震天。

    所有前来迎接的禁军也无能为力,一个个虎目含泪脸色悲切。

    “这这这如何是好”吏部令杨竹坐在马车上,看着被入同潮水一般堵在路上不能前行的使团急的使劲儿拍车窗。

    “唉,如此凄惨,杨礼部莫急,稍等一刻时间再走吧!”有礼部官员拭泪轻叹。

    “李大人,这四位女子哪位是安息国君的未婚妻”

    既然没办法走了,一个陪着李顺的礼部官员好奇的低声询问。
1...476477478479480...5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