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春色渐浓,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而咸阳在这个春天也变的越来越热闹。
征讨安息的谕令已经发出近月,在兵部的调配下,各种粮草军械兵员都在有条不紊的往陇西大营集结,李左車和李雄李戴叔侄三人召集了部分从赵地投奔而来的游侠义士,组织了自己的亲卫队伍,拿到兵部的兵函之后出发去陇西,这件引起整个大秦六国激烈反应的安排终于尘埃落定,使得六国之地的百姓对始皇帝和大秦朝廷的态度更加平和许多。
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表明大秦并不曾歧视六国旧地的百姓,因此聚集在咸阳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家门徒和当初被迁徙而来的六国富豪,对朝廷的做法也更加心悦诚服度。
二月底,始皇帝正式在朝廷发布了又一次巡游的安排,这件事在民间并未引起太大的议论,毕竟这件事早已被消息灵通人士提前一个多月就散发出来了。
除开皇帝的巡游消息之外,朝堂很快还颁布了新勋爵法案之后的第一批新勋爵名单,不过这些勋爵只是将以前二十级军功授爵的爵位对应转换成为了当前的五级十五等勋爵而已。
已经分封的公子高、公子昆、公子将闾、公子修四人虽然已经有了诸侯国君的名义,但因为无爵,因此也一直没有正式的诸侯等级,在勋爵法案推行之后,始皇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封参与征讨朝鲜的辽王公子将闾、封镇守月氏的凉王公子高、镇守匈奴的代王公子昆为一等亲王爵,至于分封还未多久的宁王公子修则暂缓封王爵,决定按照新的勋爵法案进行为期五年的考察之后再做决断。
这三个亲王爵的封赏诏书发布之后,礼部重新制定了新的印信和诸侯国君之国书安排使臣前去授爵,同时也将这个消息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通行天下于全国百姓知晓,至此辽代凉三国正式确认为大秦附属一等王国的地位,有了延续商周传统的正式名分和地位,这个消息传出,民间百姓纷纷举手欢庆,恭贺大秦有了正式的诸侯国。
而等这个消息传到大宛,公子修自然只能更加谨慎小心的配合始皇帝治理大宛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因为根据新勋爵法案和始皇帝的打算来看,并非分封诸侯就能万事大吉开始在封国作威作福,若是治理成绩不好,对于大秦的命令推三阻四阳奉阴违,怕是一道诏书送来,这个王便当不成了。
反抗自然是可以,但下场估计非常凄惨。
大秦帝国眼下的实力,这个世间怕是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抗衡,何况威服四海的始皇帝就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个公子的心头不说,如今还有一个超级挂逼、仙家弟子清河侯坐镇大秦,光是想想这两个人,就令任何人生不出来半分多余的想法,想多了便会像怀孕一样浑身难受,吃啥吐啥。
封王也好,不封王也好,总归只能乖乖听话,不然就不能从大秦弄到那么多精致奢华的物品,甚至连报纸都看不上。
至于剩下的十多位公子和其他皇族,始皇帝并没有轻易就封赏王爵,而是决定慢慢进行考察之后再做打算。
王爵是一把双刃剑,封的好,就能保证征服之地的长治久安,也能辅助大秦治理天下,若是封的不好,将来就会造成大秦的内乱,这些都是商周有过的经验教训,始皇帝自然清晰明白,当初之所以力排众议采用李斯的方法废弃分封,就是始皇帝不想复蹈大周的后辙。
不过眼下大秦面对的世界格局又让始皇帝不得不重新启用分封制度,自然也非常谨慎。
但无论怎么说,陈旭推行的分封政策和新勋爵法案改变了许多皇族的未来,给了大部分皇族巨大的希望,至少被分封出去的几个公子都对陈旭感激莫名,若是当初没有陈旭拿出世界地图,让始皇帝看到整个世界的格局,然后建言重启分封制度,他们一群整日在咸阳混吃等死的公子永远都可能没机会当一国君王,因此这些年来,每到过年过节,辽代凉三国都会给陈旭送来大量的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新勋爵法案的继续推行,随着大秦征服世界的步伐加快,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子和皇族得到封赏当上郡王或者当上诸侯国君,这样陈旭就为自己营造了一张巨大的政治保护网。
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这些亲王郡王都对陈旭抱有一种感激之情,这份天然的好感会让陈旭收获更多皇族的支持,而不是因为权势太大让所有的皇族感到忌惮和排斥。
而除开一群公子的授爵之外,王侯公卿和新老勋贵侯爵以上的新爵等级也已经被礼部重新拟定颁布,因此随着朝堂各种新封爵诏书不断发放,这段时间整个咸阳热闹无比,大大小小获得新侯爵封号的侯爷都开始请客吃酒表达对于恢复这个古老贵族头衔的兴奋激动之情,甚至蒙毅都还特意设下家宴,大宴宾客表达自己的兴奋。
不过陈旭对此嗤之以鼻,一个小小的七等侯爵而已,既没增加食邑又没增加田地房产,改个名字还要请客吃饭,明显貔貅老丈人只是借机敛财。
果然一顿所谓的豪宴吃的清汤寡水,陈旭郁闷的回家之后还吃了两根鸡腿半只烤鸭才将油水填起来,但为了这顿改名酒宴,陈旭整整拉去了两车礼物,价值不下五万钱。
出兵,巡游,封爵这三件事几乎挤在一起,让始皇帝三十七年的仲春变得热闹非凡。
但其实让咸阳更加期盼和热闹的却是另外三件事。
第一,京师大学开学。
第二,图书馆正式开馆。
第三,第二届春季大宗商品交易会。
这三件事几乎就在二月底到三月初接连开始,而为了这三件举国欢庆之事,全国的百家门徒、民间学子、商贾游客甚至辽代凉越巴蜀西域等地的使者商团,早在一月甚至去年便已经开始踏上了通往京师咸阳的路途,到如今,根据中尉府的预测,二月底的咸阳游客比平日要多至少四五万人,而这些人的到来,直接将咸阳的脚舍驿站和大小酒楼挤得满满当当,就连咸阳城附近的农户家中,都接待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附属藩国的游客。
为了赶在始皇帝离京巡游之前搞定这些事,因此到了二月底之后,咸阳越发的忙碌热闹,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大大小小扯眼球的事一桩接一桩,热闹一场接一场。
清河侯在的咸阳,这个春季已经热闹的仿佛一锅沸水,噗噗啦啦热气四溅,已经到快按不住锅盖的地步。
二月二十八日,京师大学正式开学。
从建设到筹备完毕,总共耗时两年零六个月。
而新建成的京师大学也将成为大秦最高学府,第一期招生虽然只有一千,但大部分都是从民间经过各地名士推荐而来后严格考核的优秀学员,这些学员将分成行政、文化、外交、统计、财经、律法六个专业进行学习,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都是从各个领域招聘而来的名士,甚至还有华夏钱庄和三省六部以及五大学院聘请来的客座教授定期授课,正规学制两年,第三年为实习期,实习完毕之后考核合格便会直接安排到三省六部、少府、内史府等朝廷署衙或者郡县当官,最低就是八品的实职。
根据眼下官职考核升迁考评制度,无论是朝廷署衙还是地方郡县,都有严格的年龄规定。
七**品的低阶官员和吏职,最大任职年龄不能超过六十岁,也就是说县令以下的官吏,达到六十岁就必须按律退休,退休之后可以担任地方三老和学校教习等职,每年会发放一些钱粮当做养老金,但只是鼓励,并不不强求。
四五六品的中级官员,正常退休年龄一样是六十岁,但根据执政和考评成绩特别优异者可以延长至六十五岁,这个由吏部进行核定,退休会被授予一定的粮田房产甚至是子爵男爵以为奖励,房产田产可以继承,但爵位在死后都会被朝廷收回。
至于一二三品的高级官员,并没有规定退休年龄,至少都是卿大夫级别,地方郡守以上职务,朝堂三省六部等府署衙门的主官都在其列,这些官员同样接受吏部的考核,但任免都由皇帝决定,只要没有重大失误考评成绩还行可以一直当官当到死,无论是退休还是病死在任上,最后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伯爵的封爵,至少可以世袭三代,执政非常好的,死后被追封一个国公郡公也有可能,真正是可以荫蔽和家族后代子孙数百年。
因此在如今的官员升职考核评定体系以及新勋爵法案推行之后,大秦的官僚阶层已经彻底摆脱了以往全靠军功授爵的束缚,只要努力当官,当好官,有政绩,有官声,那么朝廷就会通过考核来评定退休之后的勋爵,这样将极大的刺激大量士族和百家门徒投身报效朝廷,而且考核制度也将让大秦的官僚体系变的更加升迁有序,将那些尸位素餐清除去去,而年龄限制也将使得官僚阶层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
当初清河镇上的那个老里典,就是一个抱残守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型,对民间的创新视而不见,对时代的认识已经严重落伍,而在当时,这种情形在大秦全国到处可见,这几年经过大力改革指挥,情形才得到极大的扭转,发展民生和鼓励耕织才慢慢成为主流意识。
第1501章 开学典礼
京师大学成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三年之后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官员将陆续进入官僚体系之中。
这些人在咸阳学习生活几年之后,熟悉了咸阳的舒适生活,习惯了便捷的出行,习惯了方便的医疗,习惯了从报纸和各种杂志上获取信息,习惯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商铺食舍等商业设施,更加习惯了在陈旭影响下的各种改革和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一旦他们去郡县任职,必然施政都会向咸阳靠拢,才会把咸阳模式推行到全国。
这便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大学院立足于培养大量工业、建筑、医疗、农业、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京师大学立足于培养具有新时代理论的官员。
因此京师大学的成立,也可以看做是陈旭对大秦未来改革推动的最重大战略成果,将彻底改变过去靠举荐和从勋贵家族子弟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极大激活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为大秦的未来官僚体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再加上新勋爵法案的推行,将来还会有一些影响力巨大的商贾豪绅也会获得相应的勋贵身份,能够将家族子弟送入学校或者推选进入官僚体系,这样大秦的官员将不再局限于有名望的士族和旧勋贵,而是还会再多一些不同的理念和声音,代表另一股民间势力站在朝堂之上,进一步削弱士族的话语权,不让大秦官僚体系被士族门阀彻底把持。
总之,大秦要想持久繁荣,那就需要朝堂充满活力,而大秦想要长治久安,就需要凝聚各个阶层的精英人士,让各阶层能够都有对应的话语权,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长期稳定。
大礼堂,或许将来就是不同阶层角力的地方,只是眼下还为时过早而已。
京师大学的开业是整个二月咸阳最热闹而且也是最为隆重的一次活动,始皇帝亲自带领所有在京师的公子莅临视察,三省六部所有三品以上的主官全都到场,除此之外,百家门徒和咸阳百姓近十万人围观了京师大学开业典礼。
在万民欢呼声中,始皇帝亲自向陈平颁发了京师大学副院长的诏书,陈旭、冯去疾、蒙毅以及安鱼梁等举世公认的几位名士大贤受邀与始皇帝一起剪彩,剪彩结束,始皇帝和陈平二人一起揭开遮盖在京师大学巨大石碑上的布幔。
随着布幔落地,京师大学四个古拙的篆书大字从两丈余高的玄武石碑上显露出来之时,早已准备好的神雷焰火和数十万响的鞭炮同时点燃,噼噼啪啪和轰隆不断的爆炸声中,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几支舞狮队伍随着铿锵激烈的锣鼓声开始围绕整个京师大学翻腾表演,将这次京师大学的开业典礼推向了最为隆重热闹的**。
京师大学开学,同时也是首期学生的入学典礼。
因此在规模宏大而热闹的欢庆结束之后,首批一千名新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按照东西校区和各自不同的专业列队接受了始皇帝和三省六部主要官员的检阅,这些学生着装整齐统一,蓝黑色的服装看起来庄重无比,每个人胸口除开挂着京师大学的校徽铭牌之外,还挂着一朵红色的丝绸花朵,看起来多了一丝鲜活和热闹。
在开学典礼上,始皇帝做了一番简单的致辞,然后副院长陈平严肃认真的带领所有学生举拳向始皇帝以及高高飘扬的大秦龙旗宣誓,保证会努力学习,用毕生的信念和热情报效始皇帝和大秦帝国,为大秦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个庄严而肃穆的特殊宣誓不在开幕式计划之列,因此不光让所有随行官员和围观的百姓惊讶喧哗,而始皇帝听完之后更加激动,竟然即兴发挥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除开勉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外,更是决定再次从少府每年拨付一百万钱改善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个决定立刻引起了上千学子的热烈欢呼,让严肃的开学典礼变得热闹不少。
开学典礼结束,学子开始按照专业和班级正式进入教室开始第一节正规课程,而始皇帝在陈平等学院几个领导陪同下,带着三省六部的主官视察了整个学校并且旁听了一堂课之后,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让随同而来的十多位公子自己选择一个专业上学,在学校与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每日按时到校点卯参加各种活动和学习,按时完成教授和教习的学习任务。
始皇帝的这个决定让陈平有些措手不及,跟随陪同的官员卿侯也都面面相觑,面对陈平求助的眼神,陈旭也不过是微微点头表示先收下来再说。
于是陈平只能忐忑不安的答应收下这一批特殊学生,让随行的学校领导赶紧安排诸位公子学习的一切准备工作。
始皇帝的这个安排很快就传播出去,民间自然也是议论纷纷,但却也并没引起太大的波澜,因为马上接踵而至的还有一项令整个咸阳更加激动的事件。
京师大学开学典礼之后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一。
这一天还没天亮,咸阳四门便已经堵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和诸生,而咸阳城内更是喧闹无比,百家门徒全都早早起床洗漱,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挂上自己最好的玉佩,然后梳妆打扮结束之后,成群结队的往京师大学而去。
他们不是去上学,而是今天图书馆开业。
从当初清河侯倡议全国集资开始,时间同样过去了整整两年零六个月。
而为了这一刻,不光咸阳的文士阶层每天都等的焦虑不安,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诸生也都激动的彻夜难眠。
眼看着图书馆一日比一日高大,然后又一日比一日丰满,当看到那密密麻麻脚手架拆除的那一天,当看到大秦皇家图书馆几个金色的青铜大字悬在十余丈高的楼顶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时候,所有人心中都有一股按捺不住要冲进去一睹为快的冲动。
但无论如何激动冲动,图书馆就在那里不紧不慢的建设装修着,外面每天都有禁军严格守卫,除开图书馆招募的工作人员之外,任何人都不许入内,而从上个月开始,每天都有大车大车的各种书籍进入图书馆,也预示着图书馆已经快到了对外开放的日子。
而在京师大学开学典礼之后,图书馆开业的正式消息也终于从朝廷流传出来,文学院副院长安鱼梁上奏皇家图书馆一切都准备就绪,可以开业,于是始皇帝将开业典礼定在了三月初一。
三月季春,已经渐渐有了一丝初夏的气息。
而在这个草长莺飞万物峥嵘的季节,这个万众苦苦期待消息也彻底点燃了整个咸阳近十万读书识字阶层的热情,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数万人已经将京师大学门前的街道堵的水泄不通,而且四周的大街小巷,还有源源不断有衣着整齐的文士急匆匆而来。
五大学院的学生教习教授几乎一个不落全部到齐,大秦都市报以及下属的所有杂志编辑部同样几乎人去楼空。
寅时末刻,随着皇宫之中的钟声传出,咸阳四门徐徐开启,等候在城门外的大量文士和诸生一起呐喊着狂奔入城,而同时,京师大学的大门也同样打开,围堵在门口的人群瞬间如同潮水一般涌入,顺着还未完工的圣贤大道直奔图书馆大门而去。
十层百阶的圣贤大道,就是一条通往文学圣殿的通道,两边插满了各色旌旗,在晨风和天边的微曦之中猎猎飘扬,矗立遮盖的先贤诸子的雕像,也如同神秘的神祗一般在冥冥中俯视这些激动到脸皮涨红而且撸袖子不断狂奔的青年学子。
不跑快点儿不行,因为今天图书馆、出版社和报馆都在搞活动。
前一百名进入图书馆并签名登记的,将会获得各种不同的大礼包。
而跑的最快的前十名更是会得到为期五年的免费阅读超级贵宾待遇,而且还会获得报馆一年免费的报纸供应,同时还将获得免费赠送的十种最新期刊的首发本,礼包总价值超过千钱,而出版社同样会赠送一张卡,以后所有出版社的图书都可以打八折购买,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绝对诱惑巨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