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在杭州停留五天,巡视杭州丝绸厂、游览西湖、视察杭州河港码头之后渡钱塘江,沿途登临会稽山祭拜禹帝,勒石纪念此次巡游东南的心情之后继续启行,抵达句章已经是六月下旬。

    句章海港,是上承姑苏下通闽中和两广的重要海港节点,因此规模庞大,这里也是始皇帝此次巡游见到的第一个大型海港。

    句章海港一期工程要修建十个能够停靠大型海船的码头,而这些码头全都要挖掘沟渠填埋海滩,码头的高度至少要有三丈高,以保证大海船入港之后跳板能够基本上与码头齐平,这样才方便上下人员和货物。

    也就是说所有的海港要把海岸线整体抬升三丈高,而整个港口的长度足有十里长,一旦三期工程全部结束,这一条海滩将会变成一道整齐而美观的混凝土海岸,再加上配套的署衙和各种馆舍以及仓库修理厂马车厂等附属设施,几乎是再造一座县城的规模,甚至是更加庞大。

    而一旦港口完成,句章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海港商业城市,将会吸引各行各业大量人口往这里聚集,规模效应一旦放大,未来变成一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毫不夸张。

    规模庞大和热闹的海港建设自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华夏自古以来都有搞基建的狂躁因子,不光大秦有,其他诸侯也有,就像长城一样,西北的秦赵燕甚至中原的楚魏韩都有,至于修城墙就更加普遍了,随便一座县城都能住几万人。

    至于大秦的超级工程,肯定当属始皇帝的骊山陵寝无疑,如今即将结束也还有二十余万刑徒在里面劳作,各种设施覆盖方圆数百里,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其规模。

    因此即便是句章海港如此大的规模场面,始皇帝和随行的官员卿侯也都只是略微表达了一番惊叹而已,比较激动的反而是一群公子。

    因为他们中间除开胡亥之外,几乎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到辽阔蔚蓝的大海。

    而更加令他们激动的是,他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帆船。

    “快看,好大一艘海船!”

    就在巡游队伍到达句章海港不久,一群人跟随始皇帝在海港视察的时候,一艘巨大的海船正迎风鼓浪从东南方向顺风而来。

    庞大的船体,高高的桅杆,呼呼啦啦飘扬的黑色龙旗和巨大船帆上迎风鼓荡翻滚的姑苏两个字,让这艘大船看起来气势十足,顿时惹得一群公子都兴奋的大呼小叫起来。

    “姑苏,莫非就是前几日说起过的那个姑苏商行”始皇帝同样兴趣十足,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仔细观看这种新式海船。

    “正是,陛下,这是吴中姑苏商行的货船,每月定期来往于吴中的黄埔口岸和句章、冶县、番禺海港之间,送货载客还顺带送一些书信,朝廷谕令信函和官员来往几乎都是乘坐他们的船……”跟在旁边的句章县令赶紧搭话。

    “好大的船,这艘怕是有二十丈长吧!”

    “二十丈还是最小的,听工部官员说起,如今琅琊已经在造四十丈的大船!”

    “听说姑苏造船厂也能造,不过前些日子在吴中没来得及去看!”

    “放心,等去了琅琊一样能看到,听说场面极其宏大,十条一口气都能造出来!”

    “老天,十条那不是要好几千万钱……”

    一群土包子公子在旁边激动讨论的脸皮涨红,而蒙毅等一群随行的公卿大员也全都看着这艘乘风破浪而来的大船交头接耳的讨论。

    帆船陈旭在六年前就已经做出来了,如今除开海上跑的这种大帆船,实际上内陆河眼下大部分也都是这种帆船,只是体型要小许多,而且河流平稳,因此以平底船和宽体船巨多,不像海船这样细长尖底的流线体。

    而且海船的结构和过去的楼船差别很大,船体上方的体积很小,除开舰长室和观察室之外,几乎都被大大小小的船帆占满了,因此高高的桅杆和巨大的船帆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

    最最主要的是海船借帆而行,加上眼下顺风,即便是在夏日波涛翻滚的大海上也平稳如飞,就在一群人观看讨论之时,不过两刻时间,大船已经距离海岸不到一里,在号角声中有令旗冉冉升起,巨大的船帆也开始往下落,明显是准备靠岸。

    “哈哈,大船要靠岸,我等上去观看一番!”

    一群公子瞬间来了精神,一个个擦拳磨掌准备往大船靠岸的一处码头而去。

    “急个甚子,这不过是寻常商船罢了……”始皇帝慢条斯理的放下望远镜瞪了一群儿子一眼,感觉有些丢脸。

    二十丈的海船以前就有,不过都是楼船,前几次巡游乘坐的便是那种楼船,遇到一点儿小风浪便会不停摇晃,如果遇到恶浪,剧烈颠簸下能够将人颠出癫痫病来。

    因此一想到坐船,蒙毅等一群随行官员都一个个双腿战战脸色有些发白。

    让他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内陆的旱鸭子坐海船,完全就不是人干的事。

    但每次让他们坐船的,都是眼前这位正拿着望远镜,神态轻松自若的始皇帝。

    同样是旱鸭子,为何皇帝就不晕船呢

    蒙毅等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始皇帝虽然说是平常商船不值得一看,但还是带头往不远处一个修好的码头走去。

    整个句章眼下修好的码头只有两个,虽然配套设施几乎都没有,但已经能够为来往的货船停靠上下货物和人员,正是有了这个设施,姑苏商行才开通了这条定期航线,而这个举动极大的方便了东南沿海的货物运输和人员通讯来往,眼下除开民间商旅之外,就连递送给朝廷的奏书和朝廷下发的谕令信函许多都是通过这趟航线运送的。

    降下主帆的大船速度慢慢下降,但在侧帆的推送下还是很快靠岸,而码头上也已经吹响号角,有人手持令旗站在码头上指挥,大船很顺利的停在了码头上。

    降帆、平舵、下锚、抛缆绳、放舷梯、搭跳板,在舰长的指挥下船工水手都熟练的一气呵成。

    而就在大船靠岸的同时,远处数里之外,有十多辆货车和精致的封闭式马车也沿着简易马路踢踢踏踏疾驰而来,看样子是有货物人员准备搭船去吴中,不过这些马车很快便被守在外围的禁军拦住。

    “咦,今天怎么一个搬货的都没有”

    货船停好之后,一个身穿制服胸口挂着姑苏商行管事铭牌的中年男子从大船上下来,四周一看顿时满脸古怪。

    平日大船靠岸之时,整个码头上全都是人,一大群黑黝黝的民夫一拥而上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没下去,都是询问有没有上下货的搬运工,但今天竟然一个都没看到,除开码头上几个指挥停靠的工作人员之外,连平日要搭船的旅客都没有。

    “诶诶,问一下,今日码头为何这般人少”管事一把抓住匹旁边的码头指挥员,一看吓了一条,赶紧放手说,“李大人,怎会是你在这里指挥”。

    “嘘,毛主管看那边……”指挥员带着一顶遮阳的斗笠,几乎整张脸都被遮住了,面白长须四十来岁,正是负责句章码头的一个工部官员,李大人回头指了一下正带着一票小弟大摇大摆而来的一群人低声说,“陛下来了!”

    “陛下……卧槽……”毛管事身体一抖,赶紧骚眉搭眼儿的拱手道谢,“幸亏李大人提醒,某这次不过去了一趟南海港,没想到回来晚了几日,陛下已经到了……小小一点儿感谢,李大人拿去喝茶……”

    毛管事手指从衣袖中扯出来一张兑票准备塞过去。

    李大人的脸瞬间就黑了,赶紧摆手转身说“速速收起来,陛下只是过来看看,清河侯私下吩咐,有啥说啥,别瞎说八道就行了,赶紧迎接,莫要点破我的身份!”

    李大人咯吱窝下夹着两面小旗火烧屁股一般跑了,瞬间码头上只剩下了毛管事和稀稀拉拉几个码头工人和商船上下来的一群船工水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534章 躺赚的海运
    看着越来越近的始皇帝和随行的一群锦袍华服气势如虎的公子卿侯,毛主管虽然怂的脚底发软,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吩咐一群船工水手都赶紧站好,随即就被一群凶神恶煞的禁军和黑衣黑裤黑布蒙面的玄武卫淹没下去。

    “你便是这艘船的主管”看着脸色发白被一群玄武卫围在当中的毛管事,始皇帝很是和颜悦色的询问。

    “回陛下,草民正是这艘船的管事,今日刚好回程路过句章海港,照例停靠,不知陛下和诸位贵人驾到,冲撞了陛下,还请恕罪!”

    毛管事虽然吓的不行,但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尤其是站在皇帝身边那个锦袍青年公子对他点头微笑示意,让他心底一下莫名的生出来许多勇气,瞬间便感觉脚不软了,腿不抖了,说话也不结巴了。

    “朕听闻你们是定期来往东南各海港,定然对东南各处比较熟悉,可否与朕说说眼下东南海运的情形”始皇帝面色和煦的点头。

    “是,陛下!”毛主管恭恭敬敬行礼之后,这才开口一五一十将眼下他熟悉的会稽、闽中、广东、广西这四郡的海运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其实东南沿海的许多海运情况各郡县都有奏书传到咸阳,不过时间比较落后,基本上都是三个月之前的情况,而在如今东南海运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信息已经完全不对称了。

    就比如句章码头,三个月前的奏书还说没修好,但眼下已经能够停靠使用,而且根据目前的进度看来,许多工程都会提前完工。

    而眼下东南沿海也并非只有姑苏商行这一艘商船来往,平日还有琅琊和东海郡的商船也会定期来会稽和闽中等地,这样来往的商船便构成了一个比较流畅的海运物流体系,再加上珠江长江淮河浙江几条内陆河流不断有货物到达入海口,这便将许多本来要要用车马运送的货物也通过海运来运送了。

    虽然眼下这些内陆和沿海联动的货运刚刚开始,但发展势头却相当猛烈,几乎每个月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这种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以往南方的稻米麻布瓷器等要运送去西北等地,都是只能通过陆运,用车马商队慢慢往西北运送,但眼下有了大船,直接一船就运送到琅琊甚至更加北方的齐、渔阳和辽东等郡,连过长江黄河都不用等,而附加值高的瓷器、茶叶、红酒、丝绸等物品更是快速,大部分都是客商直接用货柜装好,专门安排人沿途押送转运,商船只收运费。

    至于零零散散的一些货物,则按照客商的要求上下放在码头的临时仓库之中,当地都有一些负责照看或者转包的物流商人负责转运车马或者另外的商船。

    都说商人最善于发现商机。

    如今随着海港建设的大规模进行,海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在陈旭推行的各种商业法令和股份公司等新兴商业模式下,各地很快便诞生了许多转包物流商行,专门在大型海港河港等大大小小的枢纽节点承接各种货物运输和中转,目前虽然这些物流商都还是一盘散沙,但发展的势头良好,慢慢已经构建起来了一个比较通畅的物流网络体系,有效衔接了陆路、河运和海三种运输方式。

    而有了这种较为完备的物流体系之后,各地商业来往的更加密切,货物运输也更加流畅快捷。

    就比如姑苏商行的航线,从最开始一个多月一趟,变成了如今二十天一趟,而二十天几乎是从姑苏海港到番禺海港来回的最短时间,而且路上停靠休息上下货还不能时间太长,若是遇上风暴停航,则会造成货物积压,因此在旺盛的货运需求下,东南沿海的商船数量也在慢慢增多,姑苏商行已经投入了两条商船,一条从姑苏往北去琅琊,而这一条则是走姑苏到广东线,至于北方更远的渔阳辽东等地,南方的广西,则相对来说要冷落一些,航船也少,一个多月一趟,但也有看准商机的货船在走,但并不十分固定。

    除开姑苏商行这种实力比较强大有自己商船的公司之外,还有一些胆大的商人开始从清河租赁公司租船搞海洋运输,十天半个月跑一趟,从来都没有放空的机会,因为货太多了,根本就忙不过来,只要有船过就有货上,只看你装不装得下。

    而有货自然有钱,只要跑一趟,除开租船和船工船员的工钱之外,躺赚数万钱。

    因此眼下要说整个东南沿海谁的生意最好,那便是清河租赁公司,只要有新船出来,瞬间便会被无数擦拳磨掌等待的眼冒绿光的商人抢走。

    虽然租赁公司当初投入巨大,但眼下已经到了开始回本的时候,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钱财回笼。因此每次看到涂有清河租赁字样的商船回琅琊,租赁公司的主管都会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

    而根据毛主管的推算,光是来往熟悉的商船就有七八条,而北方不熟悉的更多,眼下整个东南沿海,北到辽东湾,东到朝鲜瀛洲,南到广西,少说也有三十四条海船在跑。

    始皇帝和一群公子卿侯自然不知道眼下大秦对于海运已经迫切需求到这个地步,一个个听的咂嘴不已,有些心存发财梦想的卿侯更是抓耳挠腮恨不得马上变几条大船出来跑物流。

    按照毛主管对于自己姑苏商行的了解,这条船每二十天到一个月跑一趟来回,这来回一趟运费收入大概在五万钱左右,但还能在东南等地收购到很多西北奇缺而且很高档奢侈的物品,比如犀角、犀皮、象牙、珍珠、虎熊蟒皮、鸟羽药材等,这些在广西广东从越族人手中收购很便宜,但运送到中原洛阳大梁,京师咸阳还有北方的邯郸临淄等地,就能翻数倍挣钱,每一个月一趟来回,纯利几乎都在二十万以上。

    而眼下这种最小的二十丈海船的成本不过五十万钱,两三个月就能回本,跑一年赚回来好几条船。

    当然,任何赚钱的生意都无法持久,眼看姑苏商行这种抢钱似的发财营生之后,如今姑苏造船厂已经又接到了七八条商船订单,其中五条已经快要完工了,一旦等到这批船也投入进来,这种赚钱的速度就会减慢,然后在市场竞争之下物流成本也会下降,这样东南越人手中的土特产因为购买的人多了会慢慢涨价,当地人获益,而物流成本降低,也会让货商收益,慢慢形成一个比较正常的市场格局。

    眼前这个姑苏商行的股东其实就是五湖园的几个商人,陈旭通过商骐也入股了一部分,持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过外人不知道而已,而今年最为火热的制糖行业,也是以他们这一群人为核心,组建了姑苏食品公司。

    陈旭的打算就是打算利用姑苏商行来作为一个龙头企业,从制糖、海产、茶叶、糖酒、酒店、物流、海运等所有新型产业来带动东南诸郡的发展,用强大的赚钱效应来刺激市场,刺激大量富豪商贾投入到这些行业当中,跟着一起尽快把这些新兴产业做大。

    这是助力大秦经济腾飞的第三产业,后世称为服务业。

    第一产业自然是农业,包括粮食、纺织、畜牧、油盐酱醋等保障民生吃穿住用的最基础产业。

    第二产业自然是工商业,包括厂矿、冶炼、水泥、建筑、造船等行业,这是支撑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越强大越好。

    第三产业就是的服务业,包括物流、航运、酒店、曲园等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行业。

    而这些行业几乎都是新兴行业,以前所谓的商业,在陈旭看来将就是买卖加搬运,根本就没有商业开发和增值这些说法。

    以前商品稀缺,只有粮食、皮货、布帛、陶器、竹木器等非常少的货物品种,而且商人地位低下,受到的盘剥和管理非常严格,基本上都是简单的买卖,从一个地方将商品运到需要的地方卖掉,低买高卖赚差价,没有中间商,所有商人吃的都是辛苦饭。

    但后世的商业告诉陈旭,其实商业的本质更多的还是在于创造和流通。

    创造商品为社会更多的商品目前已经发展的不错,后世有的瓷器玻璃钢铁烟……没有之外,茶酒糖都已经出现,而且也都在市面上流通,这些商品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百姓的需求。

    但流通领域在陈旭看来才是阻挡商业继续繁荣发展的最大障碍。
1...534535536537538...5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