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伴随着吭吭吭吭刀剁斧劈的声音,山坡上很快就有噼里啪啦树枝断裂折断的声音响起,砍光了树枝的树干倒在山坡上,陈旭用锯子将其按照自己设计的房间的大小锯成长短不等的木料,然后两个村民便抬起木头拄着树杈下山。
树杈的作用很重要,既可以支撑走路防止脚下打滑摔到,更可以在扛不动的时候撑起肩上的木头暂时休息一下。
人多力量大,大半天时间十多根砍伐的树木就全部都被弄下山,锯成的长长短短的木头堆在了院子侧面的一块荒地上,这里原本是家里的菜园子,可惜自从陈虎一去不回,两老双亲接连故去,陈姜氏也没有任何多余的经历来侍弄蔬菜,已经荒废两三年了。
而这次的房子,陈旭就准备修在菜园子上,而老房子他决定改成厕所和猪圈鸡圈。
人生在世每天五件事,那就是吃喝拉撒睡。
穿越过来之后,吃喝撒睡都可以勉强接受,唯独拉屎这件事让陈旭充满了憋屈和无奈。
厕所没有就算了,毕竟地广人稀随便哪里都可以解决一下,但擦屁股这最后的一步却让他完全无法忍受,用树棍和树叶,要不然野草和石头,安全性就不讨论了,说多了都是泪,第一次拉屎就擦了一手,第二
第26章 烤肉
需要修建的围墙只有两段加起来也就七八米的样子,等杏儿嚷嚷着呼喊所有人吃饭的时候,猪圈已经围了一半儿了,虽然围墙的木棍长长短短非常不整齐,但陈旭用脚使劲儿踹了几下发现非常结实,几头小猪崽儿完全不可能钻出来。
至于那头逃走的大野猪,陈旭觉得自己还可以把猪圈改造一下看看能不能也关进去,如果成功的话以后就可以成为村里的养猪专业户,一年四季不愁肉吃了。
吃过晚饭,帮忙的人都陆续回家。
此时不过下午五点过,在两千年后许多人还没下班,而且现在已经入夏白天逐渐变长,距离完全天黑还有两三个小时。
于是陈旭拉上牛大石开始继续加固猪圈,除开将围墙全部修建完毕之外,还在猪圈里面又修建了一排围墙将猪圈一分为二,围墙上留出来一个小猪进出小洞,而且还专门为小猪靠着院墙搭建了一个小棚,盖上茅草垫上干草,这样下雨也能避雨。
这样分割之后便于投喂不说,还可能将大野猪也关进去。
两人一直忙到天擦黑,猪棚和隔离墙差不多完成了,剩下的一些收尾工作接下来几天慢慢修补就行了。
“好饿!”牛大石光着膀子穿着一条到处是破洞的裤子嚷嚷着准备回家。
晚饭吃的是小米稀饭和大骨野菜,虽然看似吃的很饱,但实际上完全不扛饿,特别是干这种体力活儿,而且两人都是十四五岁的饭桶年纪,此时陈旭也感觉饿的快不行了,肚子咕咕只响,嘴巴里也酸水直冒。
“等会儿,我弄点儿烤肉吃饱了再回去!”陈旭叫住牛大石,洗手之后进房间提出来一块大约有两三斤重的瘦肉。
瘦肉虽然好吃,但在这个时代似乎不怎么受待见,昨天分肉都没人愿意要,到集市上也没人愿意买,只能让一家人自己吃了。
“杏儿,去帮我拿个大碗出来!”杨旭招呼一声,杏儿便屁颠儿屁颠儿的进屋,很快捧出来一个缺口的大陶碗。
“兄长,还需要什么”杏儿睁大眼睛看着陈旭。
“葱姜蒜头盐巴,一样帮我拿点儿过来,洗干净。”陈旭吩咐着把肉放在石板上用匕首细细切成薄片。
“烤肉切这么小,塞牙缝都不够!”牛大石不屑的撇着嘴说。
陈旭没好气的翻个白眼儿没解释,而是吩咐说:“去外面砍一根竹子进来劈成两尺长的细棍!”
“哦!”为了能够吃到烤肉,牛大石也没反驳,提着一把柴刀出门,很快砍回来一根大毛竹,然后蹲在院子边劈成一根一根的小棍。
陈旭已经把肉切完了,杏儿也已经把葱姜蒜头都洗干净剥好放在一个陶碗里。
没酱油没孜然没辣椒面,不知道这样烤出来好不好吃
陈旭有些无奈的把这些作料用一根木杵在碗里捣碎,然后把做饭的石灶微微重新修改了一下,弄的看起来像个长条形的烧烤架。
陈姜氏坐在火边就这微弱的火光和天上的月光补衣服,看见儿子女儿以及未来的女婿在院子里忙活来忙活去的弄烤肉,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和满足。
虽然丈夫不在了,但儿子却长大了,这个家已经开始慢慢走出了困境。
捕鱼,砍树,卖肉,买米,修房子,还有给二喜治病,短短几天时间,生活突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竹棍太粗了,再细点儿,还有前面要削尖,上面的毛刺要刮一下,不然会扎嘴……”
陈旭拿着牛大石递过来的一把小棍指出缺点,牛大石一声不吭的继续修改,陈旭则把用葱姜蒜捣成的调料腌制过的瘦肉穿在几根竹棍上摆放到火炉上面开始烤起来。
杏儿满脸惊奇的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火炉上的烤肉,看着哥哥熟练的把竹签儿翻来
第27章 改良的铜锯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都不错,风和日丽,气温也一天比一天高。
在村里老老少少的帮助下,陈旭的新房子也在慢慢成型。
白天妇女小孩帮忙清理地面的荒草荆棘,男人们到河滩上捡一些大小差不多的石头回来开始垒地基。
刨去外皮的松木陈旭也用斧头和锯子处理成型,交叉连接部位都打好榫头,捆扎的青藤也已经全部准备好。
虽然他没修过房子,但这种简单的草棚根本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筋,只要把框架打牢就行了,保证不倒就算了事,至于要保证暖和舒适,现在的技术和工艺都达不到,红砖青瓦这些东西现在连咸阳都没有,而那种住宅也不是他现在迫切需要的。
他必须在夏季的雨季到来之前把房子修好免得一家人没有地方睡觉。
而在陈旭加紧速度修房子的同时,在二十里外的清河镇也有一个铁匠在加快速度打造一件东西。
铁匠铺里面炉火通红,矮壮的中年铁匠轮着小锤,两个徒弟轮着大锤在不停的敲打一把通红的青铜制品,而且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形状,就是一把近一米长的青铜手锯。
自从前几天见到陈旭做过一下小小的改动之后的青铜锯的效果,铁匠仿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一样,于是这几天一直在琢磨着打造一种崭新的铜锯,眼下这经过几天的研究之后,这把手锯已经快成功了。
叮叮当当之中,红色的火星如同烟花一般四周乱飞。
这把手锯比以往的手锯都要长接近三十公分,而且背脊更加薄一些,刃口的锯齿也更加细密,所用的青铜也是韧性最好最结实的品种,以往都是用来打造最锋利的兵刃,但为了这把手锯,铁匠也下了血本用了自己最好的一块铜锭,而这块铜锭来自于百里之外南阳郡城,当初买回来花了一大笔钱。
“嗤”
随着锤声停止,暗红色的铜锯被放入冷盐水中淬火,一股浓浓的水雾腾空而起,铜锯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除开参差错落的锯齿还很钝之外已经是一把完好的青铜手锯。
铁匠拿着手锯眯着眼睛看了一遍往两边微微错开的两排锯齿,用手还在上面每个锯齿挨着摸了一遍,这才满意的吩咐,“拿我的砺刀过来!”
砺刀,一种三棱形的铸铁工具,因为是直接把烧融的铸铁倒入一个长条形的棱形砺石槽中冷却而成的,表面和砺石一样粗糙,虽然铸铁易碎,但胜在刚硬,比青铜合金要硬太多了,用这种铸铁砺刀来给兵刃开锋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锯子这种齿多而密集的工具,一般的砺石根本就无法打磨。
足足半个时辰过去,在中年铁匠亲手一个齿一个齿的打磨下,青铜长锯的每个齿都变的锋利无比,然后安装上早已做好的硬木手柄,挨着缠上细细的麻绳,一把完整的手锯便算成功完成了。
“抬一根粗些的木头来!”中年铁匠满意的点点头吩咐。
不一会儿两个年轻的徒弟吭哧吭哧抬过来一根直径足有两尺的粗木放在一个木头架子上,铁匠手持铜锯亲自站到木头前面,放下锯子深吸一口气然后拉动锯子。
“扑哧扑哧”
伴随着手锯的来回移动,细碎的木屑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木头上很快就锯锯下去几寸深一道整齐的豁口,又几分钟过去,随着咔嚓一
第28章 征调民夫
清河镇往南,有一座大山叫伏牛山。
伏牛山下有一条河叫白河。
伏牛山是秦岭支脉,是淮河和汉江的分水岭,而白河就是汉江中游的一条支流。
雉县县城就坐落在清澈荡漾的白河之滨。
雉县可能后世人不太清楚,因为在唐朝被改成了向城,到了明朝又被改成了南召县,然后一直沿用到新中国。
雉县是南阳郡北方之门户,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南阳地处中原腹地,三面环山,只余南方一马平川直通襄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所出产的粮食几乎能够养活大半个秦国,即便到了两千年之后,仍旧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雉县县城并不算大,方圆不过十里,与同时代其他城池一样,四周环绕高约两丈的城墙,城墙由夯土构建,上面有箭塔和城楼,但无论是城墙还是塔楼看起来都破破烂烂,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倒塌。
城内的状况也并不是很好,除开纵横交错直通四座城门的两条主干道之外,里面所有的民房建筑都是以茅屋为主,但其中也有不少木屋和石头修建的房子,当然屋顶上盖的还是茅草,这些房子密密麻麻的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许多小街,数量不下三千户,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牵牛的,骑马的,推车的,挑担的,熙熙攘攘大声喧哗,比之清河镇又要繁华百倍不止。
城中心的位置有一栋青石建筑,外表虽然粗糙,但却如同鹤立鸡群一般正对着南方的城门,看起来非常醒目,大门上方悬着一块高三尺阔五尺的大匾,上面黑漆写着四个篆书大字,看起来充满了厚重威严的气息。
这座房子就是雉县县衙。
县令、县丞和县尉都在县衙内办公,而在秦朝的官员制度中,县令就是一县之长,掌管全县的政务,由中央统一认命,丞尉都是其下属,由郡守认命,至于其他的差役和乡亭三老等职,都由县令认命,因此在这个一亩三分地上,县令的权限非常大,在县城内绝对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此时县衙的大堂上,一个中年文士正跪坐在低矮的案牍前看着一卷刚刚送来的竹简,县尉和县丞此时都静静的站在旁边。
如果陈旭在的话,一定能够认出这个中年文士就是前几天在清河镇买了他那条大蛇的人。
中年文士名叫江北亭,正是铁匠古山嘴里所说的那个新来的县令,刚刚到雉县当上县令才不过三四天的时间。
但他屁股还没坐稳,县里的情形都还没有弄清楚,就被一封从南阳郡府送来的紧急公文弄的愁眉苦脸。
“刘县丞和房县尉都来看看,这件事我们该如何处理!”江北亭看完后把手里的竹简递给旁边的县丞。
县丞四十多岁,黑面长须,头戴黑色的竹冠,看起来颇为老成持重,他接过寥寥不过十多片竹简书写的公文看完之后递给县尉,等县尉也看完还给县令之后才捋着胡须说:“江大人,修筑咸阳直通南郡、长沙诸地的驰道属下早已耳闻,但听说一直还未出商洛,怎么突然就要修我南阳至南郡江陵之道,如今马上就是夏麦收割之际,一旦大规模强征民夫役卒,恐怕会耽误夏粮收割,后果不堪设想……”
县尉也赶紧点头说:“江大人,刘县丞所说不错,如今正值收获之时,万不可大规模役使民夫修路,一旦错过收割夏粮,我雉
第29章 此蛇大乎?
江北亭坐在案桌后面沉默不语,满脑子都在想办法怎么处理这件事。
驰道的修筑咸阳早已发下了格式公文,宽五十步,路基必须用金属杵具夯实,每隔三丈栽一棵树,路基中央每隔三尺垫一块枕木,上铺两条木轨,木轨宽度与车轴同宽,方便马匹拉着车在上面奔驰行走。
其实秦朝的驰道几乎就是后世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混合道路,宽五十步这个概念不好理解,但翻译成69米就比较直观了,也就是说所有的驰道在平坦处必须修建69米宽。
老天,如果陈旭此时知道这个数据,估计会跳起来尿秦始皇一脸,尼玛69米什么概念,后世的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也最多40米宽,情况复杂的山区能够修成宽不过二十米的四车道就不错了。
不过陈旭显然不知道,而且他在后世也没学考古,不知道秦朝驰道的规模,此时他还正在小河村修建他的小茅屋。
其实修建驰道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复杂,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秦朝法令的确严苛,对俘虏和奴隶也的确残酷,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都不会把治下的老百姓真的当牛做马,民夫全部累死饿死了明年的田税丁税怎么办税收不上来官员肯定会受到惩处,因此在修建道路之中,各地也都根据情况在不断的缩水。
而且华夏各族从商周开始便已经在不断融合,到春秋时期几百个诸侯小国,互相打来打去打到战国后期只剩下了七个国家,然后七个国家打成一个国家,周朝变成秦朝,整个华夏在这种不断的战争中互相融合,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池和城池之间的道路自然也越来越通畅。
而驰道的修建,其实李斯提议之初也不是信口胡言,作为中华历史上第一任帝国丞相,而且师承荀子学王之术,除开推行法家之术外,他的见识和眼光绝对不会太浅,所有的驰道其实只是把七国之间的大城市互相连通起来而已,道路其实早已存在,只不过要扩建修整然后夯实,栽树铺上路轨而已。
何况秦楚驰道的前身就是武关道,自古有之,而这条道也是战略要地,秦国两次攻打楚国都是从这条路杀进来的,道路的情况还很不错。
所以江北亭对于帝国要修建驰道并无太大的抵触,只是对选择现在这个时间开工非常担心,而且他知道修建驰道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修建路基,因为那些路早已存在,大部分只需要简单的扩建修补就行,最大的问题是枕木和路轨。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参天巨木随处可见,但要想把这些树木砍倒弄下山,然后一根一根削成枕木和木轨,光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大量更加趁手和锋利的工具,树可以抬下山,但总不能让人用牙啃倒然后再啃成一块块大小一样的笔直光滑的木轨吧
想了许久之后,江北亭缓缓卷好竹简叹口气说:“皇帝陛下和郡守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按大秦律,延误开工和延误完工都会受到惩处,轻者笞重则斩,刘县丞,你现在通传下去,雉县七乡九镇的三老、啬夫和游缴两日后到县衙听候命令!”
“房县尉,请立刻调集县内的兵卒准备,三日后正式开始征召役夫,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所有男子都必须服役,根据郡守安排,我雉县至少要征召六千人,如有不从者、逃逸者、假病者……”
&nb
第30章 秦楚旧恨
后世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曾记载楚南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这句话的意思虽然有各种解释,无论三户是说三个大姓也好,还是人数少也好,但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楚国人自始至终都不太认可大秦王朝,因为从历史渊源来说,楚国人和秦国人几乎没有深仇大恨,而且楚国地处东南,地盘大不说还物产丰富,无论王族还是平民都对打仗不感兴趣,只喜欢吃点儿好吃的,玩点儿好玩的,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就说常说的胸无大志,而且即便是楚国当了霸主之后,实力远超其他六国之时也没想着去吞并尽在咫尺的韩魏两国,而是一起和和气气的讨论周礼,而且对秦国也一直客客气气,奉行着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