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要是等新飞机出来了,咱们发动机问题还没有解决,这责任你负得起吗”
孙祖杰只好陪笑着说道,“吴老,这只是谈判技巧,谈还是要谈的,只是不列第亚人一向狡猾,要想吃透发动机,还得靠咱们自己呀!”
吴老听孙祖杰这么说,脸色缓了缓,“我早就听说小孙你很重视科研,你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不能闭门造车,与外方的交流也不可缺少。”
孙祖杰点了点头,“既然这样,您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做两手准备,
第157章 讨论
华方突然扯到燃气机车,罗罗公司十分兴奋,因为这个饼太大了,可是他们又怕华国是画了一个大饼。正好华国谈判代表团回国去了,他们也乘机开始了调查,看看有没有可能性。
很快相关的调查报告出来了,不列第亚高层欣喜的发现从技术角度来说,罗罗公司虽然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这是因为不列第亚的基础建设早就做好了,他们根本没有实验的地方,而不是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从技术上说现在的燃气轮机用于牵引机车已经相当成熟了,他们已经有的燃气轮机的动力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成本比较高,已经完成电气化的不列第亚铁路,要是改成燃气机车那是肯定不划算的。
但是对于青藏线,那么高的海拔简直就是燃气机车最佳的应用场所;更何况华国的铁路系统还非常原始,用燃气机车作为动力,他们更新换代的代价要低于电气化铁路,所以理论上说,如果有一款实用型的燃气机车,不愁华国不要。
不列第亚人此时恨不得拍一拍自己的狗脑袋,真是蠢呀,要是有机会参与到华国对铁路系统的更新换代中,那收益绝对比现在的军用发动机合作翻了几十倍也不止,所以就算华国是忽悠他们的,也要坐实了,一定要想办法说服华国一起合作燃气机车的开发。
不列第亚人的内心在汹涌澎湃,华国的高层此时也迷糊了,他们让孙祖杰参与进来本来没想让他做什么,负责讨价还价,然后掏钱就好,没想到他搞出了燃气机车这个幺蛾子。
所以孙祖杰和吴老被紧急招回国,高层决定召开一个专家会议讨论这一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孙祖杰不了解军用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可是这同出一源的两个产品能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绝不是白说的,难度太大了,往往一台发动机的研发周期需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也不一定弄利索,与此相比,电子工业早就进步好多代了。
华**用发动机的落后除了基础不牢之外,缺乏应用市场也是关键,华国一直到21世纪才开始对民用的燃气轮机有需求。
而如果只局限于军用领域的发动机和军舰动力,那就只有投入没有收益,从国家角度来说是亏本的,正好此时又不幸的遇到华国大裁军,马放南山,这一块就算再怎么重视,也不可能投入太多的钱。没钱砸,这一块能弄出花来那真是笑话了。
吴老在罗罗公司待过,他当然理解民用领域的应用对于军用领域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孙祖杰的咋呼,他是完全配合,要是能说服铁老大出钱搞燃气轮机的开发,那场景就太美好了。
当然铁老大也不是傻子,他们对未来铁路更新换代目前绝没有燃气机车这一条路线,没看发达国家都没这么干过嘛,还是老老实实搞电气化机车的好。
铁路系统的考虑也是有理由的,国内靠谱的燃气轮机不是不行,而是现在根本就没有,是空白。
他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两台花了大钱的实验机车招了祝融让他们彻底对这一条技术路线死了心。
所以铁老大觉得还是老老实实从现有的技术路线一步步往上攀登,再吃透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明显靠谱多了。
但是面对青藏铁路上十分明显的需求,铁路系统也有些为难,他们也确实需要一款燃气机车。所以铁路系统态度是委婉的反对,但是反对的态度很明显。
而作为国内发动机领域的头一号专家大牛,又是放弃了不列第亚的美好生活主动回国的学部委员,吴老对于燃气轮机研发的话语权无可争议,所以他的态度就很关键了。
这一块研究在国防上的重要性绝对重大,有了心脏病,飞机坦克军舰都会出问题,所以意义根本不需要说明。
吴老主要从技术上和民用促进军用研究这两块展开阐述,意思很明显,国内确实非常落后,但是从技术上
第158章 大讨论
在1980年,华国的周边非常不安宁,在南面,吃了大亏的越南不断挑衅华国,试图用这种方式从苏俄那里获得大量援助,以尽快恢复元气。
在西部,强大的苏俄军队占领了整个坟场,兵锋离印度洋只有一步之遥,而在北方,百万苏军压在万里边界线上,离京师只有几百公里。
苏俄的坦克军团一周之内就可以到达京师,而新式的图22m轰炸机甚至可以顷刻间突袭京师,丢下炸弹,华国此时根本没有可以应对的武器。
这样残酷的边防形势,孙祖杰却说不会与大国之间直接冲突,所以他这段话一出,很多人觉得他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会议的主题,因为孙祖杰这段话也阐述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军用发动机的研发不能只靠国家拨钱,民用领域也必须开发用途,要能卖出去,要不然很难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所以围绕着他这个观点,会议开始争论起来,因为这个后世司空见惯的观点,此时却相当新颖。
习惯了国家指令的研发机构,根本不了解市场经济下的研发模式。但是这一次参与斯贝发动机引进的华国谈判人员与罗罗公司的接触中,却有不少体会。
罗罗公司整合不列第亚航空发动机研发之前,不列第亚的工厂都是各自独立的企业,各工厂仍然各自生产某种型号的发动机,从各种零件的制造到发动机的装配试车都是五脏俱全的,与华国当前的模式完全一致。
到七十年代初,罗罗公司对各工厂进行了合理化改组,各工厂的生产不再重复,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后来逐步合并形成了不列第亚唯一的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一位姓华的中航技谈判人员举了一些与罗罗公司交流的例子说明了罗罗公司产品发展的思路。罗罗公司的出发点是千方百计地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满足各方面用户的需求而去发展各种改型,不论是军用、民用以至陆用,不论推力大小,一切以用户的要求为前提。
光光斯贝系列发动机总共就生产销售了四五千台,既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为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反观国内各厂所往往只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开发新产品,而对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需要的、是有可能在市场上销售出去的这方面考虑较少。
最后华总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强调发展技术,而外商更重视的是经济利益,是发动机或飞机能销售出去。
事实上外商并非不重视技术发展,只是他们的认识是只有产品有销路,才能不断地投入生产,不断地被使用,不断地得到改进。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和资金来源。
我们的体制则有很大的不同,只要某个新机项目能立项,就能从政府取得资金,往往同该项目能否进入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也许就是我们航空工业这些年来发展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吧。孙祖杰同志的观点虽然新颖,但是我觉得他与罗罗公司的想法比较接近,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孙祖杰听完,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认同感,身处这个时代,他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对于很多东西的看法,他总是与周边的人甚至身边的妻子都格格不入。
虽然孙祖杰小心翼翼的收敛锋芒,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但是他还是明显感觉到很多人看待他的眼神就如同异类一般。
他往往鼓足勇气告诉自己,不是我是异类,而是我领先了时代半步,绝对不能是一步,那会被火烧死的。
所以孙祖杰听完了华总的意见之后,再一次发言,他举了一些欧派研发中遇到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过去华国在单晶硅领域的停滞。
但是孙祖杰以市场化模式管理之后,欧派电子这两年在单晶硅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大量出口国外。
从进口到出口的巨大变化,说明了华国不是没有科研能力,而是科研与实际
第159章 交心
孙祖杰再一次来到不列第亚,得到华方明确的态度之后,对方终于改变了态度,双方剩下的两个项目谈的相当愉快,孙祖杰也就放心的与代表团一起回国了。
回到京中,孙祖杰就立刻邀请李胜利到自己家中。两人认识十几年了,孙祖杰酒虽然不能喝,但是他家里上好的茅台还是有一些的,请李胜利喝两杯还是可以的,出乎意料的是,李胜利有些沉默,喝酒时并不怎么兴奋。
“小孙,你说狗日的美帝和人英国怎么日子就过得那么好咱们跟他们一比,过得是他娘的什么日子”
事实上每一个在这个时期出国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书本说资本主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出去一看,反着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可以顷刻间摧毁人的意志和信念。
孙祖杰笑了笑,却没有回复。他与所有人都不一样,因为他可以看到未来,要不然这种冲击也足以毁了他。
孙祖杰想了想,说道,“老李,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去倭国时十三岁还不到,当时我根本就没有见过那么多的电器,在倭国跟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敢碰。我这样,代表团的其他成员都一样,所以我能够体会你的感受。”
“那你是怎么过这一关的”
“我想的很简单,子不嫌母丑,华国再落后,也是我的祖国。现在比不上,不代表以后比不上。
后来岁数大了,又看了不少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明白了发达国家现在的美好生活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孙祖杰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足够讲了一个多钟头,讲的是口干舌燥,李胜利却仍然意犹未尽,他感慨的说道,“小孙,你应该把这些东西写下来,让我这样的土老帽可以学习学习,要不然一个个傻里吧唧的出去一趟,鬼知道回来会怎么想,要是被这些洋鬼子给骗了可就不好了。”
孙祖杰听完,顿时愣住了,他想起了大国崛起那部纪录片,也许可以把里面的东西搬出来,让国人知道这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崛起,又是怎么衰落的。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上上下下迷茫的年代,这样的文章总比傻乎乎的河殇流有意义的多,也积极的多。
所以送走李胜利之后,孙祖杰就开始准备,杨希听了孙祖杰的打算后,也觉得很有意义,就主动充当了助手,相关资料她来想办法。
只不过杨希毕竟是女人,她还是扭扭捏捏的说起了一件事,“祖杰,我去了一趟京大。”
孙祖杰听完了,哭笑不得,他有些无奈的问道,“见到周琼了”
杨希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见到了,”顿了顿,她却有些伤感的说道,“我觉得她有些可怜,三十多岁了,又离了婚,如果有个人……”
孙祖杰盯着杨希的脸,杨希声音慢慢低了下来,孙祖杰已经明白杨希的想法。
他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些不高兴,也许是余情未了吧,但是他还是强行冷静下来,杨希的想法没错。
“杨希,就算你有好的人选,也不能由你我提出来,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杨希点了点头,她看出了孙祖杰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接受了她的想法。
孙祖杰继续说道,“周琼准备出国留学,所以你如果有好的人选,最好也能一起出国,互相有个照应。
她这些年不容易,我希望她有一个好的归宿,不能再被伤害了。”
说完了这些,
第160章 投资
孙祖杰离开京师,先是去了尘土纷飞的龙口,此时已经是1980年初,龙口开发第一期工程已经提前完成,大量工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着。
最早投入的浣熊食品早已经开始生产,方便面此时是龙口建筑工人们的正餐,一天三餐,一年到头,每一个人这一年到底吃了多少方便面谁也不知道。
而港岛连续几个电子代工厂的投产,各种电子产品在不断出口海外的同时,也在悄悄的往国内出货,所以龙口云集了无数国内有需求的商人。
马晓明在1979年依靠着背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目前的他已经是深南很有些名气的内地商人了,所以孙祖杰一回到龙口,他就得到了消息。
龙口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马晓明就算请客也没有地方,但是商业交流的需求还是让商人们想到了办法。
一个港岛商人搞了一艘旧船,然后在码头附近建设了一家海船酒店,所以这里是龙口最主要的社交场所。
马晓明亲自开车来到了管委会,两人事先已经联络过,所以孙祖杰按时出现在马晓明面前,只不过让马晓明没有想到的是孙祖杰带来了杨希。
马晓明有些尴尬的打着招呼,“杨希,你也来了呀!”
杨希白了他一眼,“我怕你把祖杰带坏了,我才来龙口几天,就到处听闻了你马少的大名。”
马晓明讪笑道,“哪能呢,那都是朋友给我面子胡乱喊得。”
孙祖杰笑着说,“赶紧走吧,吆,马总换车了,这是一辆捷豹”
马晓明翘起了大拇指,“还是孙总见多识广,国内的土包子没几个见过这种车。”
孙祖杰点点头,“这是不列第亚的豪华车,要不是我刚去了不列第亚,我也认不出来。”
两人上车后,很快就到了那个灯红酒绿的海船酒店,孙祖杰看到这一幕,笑了笑,谁能想到二十年之后,这艘破船会鸟枪换炮,变成一艘真正的航母呢。
杨希虽然在倭国和港岛都见到这样的场景,可是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看到,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来到包间后,马晓明点的都是一些昂贵的菜,孙祖杰摇摇头,“咱们三个人,吃不了那么多,还是按照规定,四菜一汤吧,再换两个蔬菜。”
马晓明当然明白体制里的规定,也没有反对,三人一边吃,一边聊天。
孙祖杰笑着问道,“马总,你这一年也赚了不少吧,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马晓明听完一愣,想法,什么想法,这样的日子不是很好吗
孙祖杰看到他有些糊涂,也有些无奈,这家伙胆子大,但是眼光有些短浅,现在这种做二道贩子倒卖电器,怎么可能长久
所以他不得不劝说道,“马总,做生意要有长久的眼光。你不能光光注意到你目前的收益不错,你也要注意到你倒卖的那几样做的人越来越多。
竞争的人一多,你的利润肯定会直线下降,你这样的好日子我看不会长久。”
马晓明听完,一拍大腿,“孙总,你说的太对了,这下半年京师很多王八蛋闻着风都过来了,那个王三,那个夏老二……”
马晓明一连说出了好几个孙祖杰有耳闻的人物,然后才说道,“我正想着问你讨几个主意呢!”
杨希看着马晓明有些谄媚的样子,哼了一声。孙祖杰听完,点点头,“马总,你能注意到这一点,我很欣慰。既然你问我主意,我就需要问一问你的志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