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领导沉思了一会,明确的说道,“我们不仅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我看这么吵下去也不是办法,让政务院派人来协调一下。”

    秘书记录下领导的指示,立刻就开始布置执行。所以等孙祖杰一回国,他就被拉到了京师一间会议室,由一位副相主持,几方召开了协调会。

    副相传达了领导的指示后,所有人都明白关于管理权之争的结果是孙祖杰赢了。但是两个钢厂放在哪里,还是有的争。

    孙祖杰的建议是放在海边,因为他很清楚未来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要是放在内地,日后成本就要了老命。

    可是冶金部对此缺乏远见,他们认为靠海的地方离煤矿和铁矿的产地离得太远,这成本不划算,认为孙祖杰在乱说。

    话一出口,孙祖杰立刻就眼睛一瞥,“宝钢呢我们的生产线虽然不如宝钢先进,但也都适合用富铁矿石,宝钢可以放在海边,我们的钢厂为什么不能放在海边”

    冶金部顿时一滞,不知道怎么回答。实际上冶金部对于孙祖杰去不列第亚买二手钢厂本来不以为然,老外也不是傻子,能卖给你什么好东西,所以他们的目光一直放在宝钢的施工上。

    谁知道孙祖杰竟然有本事拉过来两个六十年代的钢厂,而且价格那么便宜,虽然不如宝钢,但比国内其他的钢厂都要先进,此时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阻拦了。

    更让他们忍无可忍的是,钢厂的管理权华投竟然要抓到手里,而且华投还要找一个老外团队来管理,这样的做法岂不是说这两个钢厂另立门户了,这还有没有制度,有没有王法了,简直是乱来。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上级竟然还真容忍了他这么乱来,所以冶金部此时已经方寸大乱,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蠢话,连副相都眉头一皱,这要是上纲上线了就是在非议上级。

    所以这一场协调会,孙祖杰大获全胜,根据他的想法,未来的钢厂一个放在华东沿海,一个放在广南沿海。这样就在未来华国两个核心经济区完成了布局。

    会议结束后,淮西的代表直接找上了孙祖杰,“孙总,你这么做太不厚道了,咱们淮西虽然不靠海,但是靠江呀!”

    孙祖杰只好连连告饶,承诺下一次有机会,一定给淮西一个。事实上大局已定,淮西的代表也不会真的抱怨孙大财神,他们只是在敲敲边鼓,让孙祖杰也要考虑考虑家乡。这一次没有机会,还有下一次呢。

     




第172章 大国崛起
    而在干部管理培训班,一大批来自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给学员们上课,上的课程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教案。

    而孙祖杰作为管委会主任,也给他们开了一门课,教材就是他在半年时间内写好的《大国崛起》,从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分析这几百年来西方社会各个大国的兴衰。

    此时特区刚刚成立,就遇到这么一件新鲜事,所以对此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天晚上,孙祖杰第一次上课,说的就是葡萄牙篇。

    “同志们,我给大家上的课,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名字叫做大国崛起,主要是想从经济和科技角度分析一下西方一些大国发展,崛起的过程。

    为什么我要起这个名字呢,因为我们华国是个大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大国,我们块头很大,加起来有整个欧洲那么大。也长期强盛过,华国的两千年来一直在东方首屈一指的国家,留下了十分灿烂的文化,这一点我一直十分自豪。

    但是到了近代我们落后了,被动挨打了一百多年。正是有了我们党的领导,我们才实现了大陆的统一,有了导弹原子弹,现在我可以放言,谁要想跟当年倭寇一样,动刀动枪欺负上门,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这么说,前三十年,我们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解决了生存问题。下一步我们就要发展,可是怎么发展,怎么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坦率的说,我们谁也不是很清楚。

    这里让我自吹自擂一番,我从上到下认识不少的同志,最高领导也见过不少次,当面还被喊过几声孙猴子。”

    说到这里,整个大课堂两百多名学生都哄堂大笑。等笑声慢慢停了下来,只听孙祖杰接着严肃的说道,

    “可是对我们未来怎么发展能说出子丑寅卯的人,少之又少。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自洽其说的,我看根本没有几个。

    我们是个大国,情况非常复杂,其他国家发展崛起的模式用在我国,行不行,谁也不知道,那么怎么办呢

    我的想法就是,这些大国怎么发展,怎么崛起,怎么衰亡的过程,咱们要好好理一理。他们发展有用的东西,咱们要好好吸收,结合我们的实际,能用就用;

    但是他们上过的当,吃过的亏,咱们要做到心里有数,日后遇到差不多的情况,能躲就躲。

    这样在咱们国家发展崛起的过程中,就可以摸着这些国家过河,就算未来的水再深,我们过河的时候也有一些支撑。”

    说完了这些,见同学们开始沉思,孙祖杰笑着说道,“说了这么多前言目的,现在进入我们的正题,今天讨论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

    同志们对葡萄牙的认识,估计就是知道占了咱们一个小岛,但是这个国家非常弱小,哪里算得上是一个大国。

    但是同志们恐怕不知道,在四百年前,葡萄牙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正是这个国家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海洋时代,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说完孙祖杰就从地理大发现的过程说起,介绍起葡萄牙帝国发展、崛起和衰落的过程。说完之后,孙祖杰开始总结,

    “葡萄牙,开风气之先,建立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从而开创了西欧列强依仗先进技术和强大武力统治全世界的格局。

    葡萄牙虽然小国寡民,但却是近代海上帝国崛起的领跑者,葡萄牙的成功之处是,首先就是因地制宜,敢于拼搏。

    葡萄牙十分贫瘠,人口稀少,但是因为靠近大西洋,有长期在海上捕鱼的历史。所以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海洋贸易作为突破口。整个国家不畏早期殖民的巨大牺牲,坚定不拔,才有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崛起。

    其次就是以小搏大,刚柔并济。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科技的



第173章 推销
    孙祖杰本来预定一个小时的讲课和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最后延迟到了将近三个时候,所以回到他们两人的蜗居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孙祖杰泡了一碗方便面,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问,“老婆,晨晨还好吗”

    提起女儿,杨希就有些幽怨,“你还说呢,一离家就十天半个月的,还整天早出晚归,孩子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了。知道你忙,可是也不能不顾孩子呀!”

    孙祖杰有些难过的说道,“是我不对,我也想晨晨呀,可是这段时间太忙了,等忙完了这一阵就好了。”

    杨希叹了一口气,“哪有那么容易,你可能不知道,上级还想给你加加码,让你担任特区的行政领导。”

    孙祖杰此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他吃惊之下就放下了筷子,惊呼道,“可别,千万别,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呀,有这么多的老同志在,怎么也不该轮到我。”

    杨希听孙祖杰这么说,不由得笑了起来,“你还有担心的东西呀!你放心吧,爸爸给拒绝了,他说你还年轻,还要多锻炼锻炼。”

    孙祖杰点点头,“老爷子年初的时候也问过我,我说还是待在华投的好,那里更能发挥我的作用。

    龙口这两年是关键时期,我准备过两年,把基础打好之后就移交给深南,以后专心搞华投。”

    杨希点点头,“这样也好,现在很多人都说特区是租界,说实话我在京师整天都捏着一把汗。”

    孙祖杰此时有些焦躁,他站起身走来走去,“租界,租界,我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这还算有点依据,毕竟我们又把外国人和资本家请了回来嘛。

    可是雇工超过七个就是资本主义这是什么扯淡理论,就凭马克思一百多年的一句话,这不是教条主义是什么。

    我就不明白了,哪来那么多的主义,扯这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早点把经济搞上去。

    现在美苏争霸,咱们左右逢源,国际关系出奇的好,乘这个机会多赚点钱,多引进一些资金和技术,把根基打好,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机遇期不会太长,浪费不起的。”

    杨希耐心的听着孙祖杰在发泄压力,可是结束时却非常吃惊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会认为机遇期不会太长”

    孙祖杰想了想,决定泄露一点天机,“我这段时间写大国崛起,对苏俄经济进行了一番分析,我认为他们可能要出大问题。

    别看他们现在嚣张的很,到处扩张,可是这样的扩张只有付出没有收益,绝不会持久,我认为美苏之间攻守易势的日子不远了。

    你要知道现在苏俄强势,美帝有求于我们,所以才对咱们百般拉拢。要是他们重新获得优势,也许就是另外一副样子,所以现在乘着这个机会能多捞一点都是好的。

    现在咱们很多对外的技术引进项目都拖拖拉拉,这样不行,不就是钱嘛,就算是借,也要尽快把项目谈下来,有的东西一旦错过了也许有可能再也得不到了。”

    杨希听完,十分吃惊,她十分相信孙祖杰在经济上的眼光,他既然敢做出这样的判断,肯定有他的理由,所以杨希着急的说道,“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跟爸爸说”

    孙祖杰摇摇头,“我也是最近查看你给我收集的资料才意识到的。”

    杨希想了想,“我看你还是赶紧给爸爸打一个电话,说一说你的想法。爸爸应该还没有休息,干脆你就现在打。”

    孙祖杰想了想,咬咬牙,就拨通了老岳父的电话,杨老静静的听着孙祖杰说话,一边听一边思考。

    就在孙祖杰长时间没有听到杨老的反应,以为对面发生什么事情时,杨老说话了,“祖杰,你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上你写的材料坐明天最早一班飞机回京,我要跟你好好聊一聊。”

    孙祖杰听完点点头,立刻给他的几个副手打电话,交代工作,他知道这一次上京恐怕要待不少天,有些事必须交代一下。

    幸运的是,因为经常出差,给他配的几名副手都是精明强干的能手,彼此之间早有默契,所以孙祖杰才会觉得过上一两年就可以放心



第174章 课题
    刘黎英一肚子迷糊的回到了京大,回到宿舍,她见周琼趴在宿舍的桌子上写着什么,就有些奇怪的凑上去看了看。

    刘黎英有些奇怪的问道,“周姐,你在写什么”

    “嗷,小英呀,你回来啦。是这样的,钱老师说咱们弄得那个pcr应该可以申报国家发明奖,所以让我准备一些申报资料,以华投研究所和咱们学校的名义一起申报。”

    刘黎英听周琼说起pcr就十分高兴,当初要不是灵机一动,说服周琼让她参与了这个项目,哪有现在的风光。

    这一次钱老师听说年底就要提副教授,听说连房子都要提前发了;

    而周琼海外留学,竟然敲定了导师是诺奖教授,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而她虽然也被一些美帝大学教授邀请,可是她都拒绝了,她已经与孙祖杰说好了,就去华投研究所。

    刘黎英是聪明人,她对科研的兴趣并不大,当然如果能出国也是好的,所以一开始她的目标也和周琼一样,为出国而努力。

    可是等认识了孙祖杰之后,她猛然间意识到原来在国内竟然还有更好的去处。

    作为1977年的京大学生,她的同学中藏龙卧虎,有不少知道华投的人,通过旁敲侧击,她第一次知道了华国竟然也有这么一个低调但是前途无量的单位。

    华投特别是华投港岛非常有钱,所以在那里工作,基础待遇比国内要好的多。

    最关键的是一旦表现出色,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津贴和奖金,据说有电子工程师因为一项突出的表现,竟然被奖励十万港币。

    只不过华投在国内只招收电子相关专业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对她们化学系虽然收,但是数量很少,所以羡慕也没用。

    她本来对此还将信将疑,可是这一次在美帝,孙祖杰给他们先是多发了一千美元,等回国之后,竟然每一个人又补发了一万元人民币,说是在华投的奖金。

    这半年他们借调到华投竟然一个个都成了万元户!就这样孙祖杰还很不好意思,说是制度所限,能给他们的实在太少了。

    虽然刘黎英知道华投的pcr赚了很多钱,但是她也知道这是国家的钱,能发给他们这么多,只能是孙祖杰很有能量了。

    刘黎英很清楚,她们公费出国留学,就算回国了,也不过是留在大学或者研究所,怎么也不可能有华投的待遇好。

    当然她也可以想办法留在国外,可是刘黎英总觉得国外虽然生活条件会好很多,但是我们自己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外真就不讲这个

    她这一次在美帝,第一次学术会议那些洋鬼子对他们的态度,多么的不屑一顾,所以她不觉得国外真就是天堂,再说既然国内有那么好的去处,干嘛要出国。

    所以私底下,她与周琼聊天时又一次表明了她的想法,可是周琼摇摇头,“小英,你去华投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我不适合呀。”

    刘黎英叹息了一声,“周姐,你出去也好,跟着诺奖教授几年,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两女当然明白周琼不适合去华投,研究pcr时,杨希还来过京大,说是感激周琼,在初中时那么照顾孙祖杰。

    事实上杨希就是去宣示主权的,这一点两女都知道,所以周琼自然退缩了,她的想法就是搞好了相关研究后就赶紧出国,离得远远的,以后相忘于江湖。

    可是谁也想不到pcr竟然如此的被重视,而周琼在美帝被采访时,当着孙祖杰的面说最初的创意来自于他,孙祖杰也没有否定,这件事说出来之后震惊了学术界。

    孙祖杰提供最初创意,钱,周,刘三人为主实现了创意,以中国学术界的看法当然是后三者是主要的贡献者,因为东西是他们亲手弄出来的呀。



第175章 难题
    “孙祖杰这小子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

    一个领导看过孙祖杰写的关于如何在伊拉克开展工作的报告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你问我,我怎么知道这样的娃子天生早慧,他的想法谁也摸不透。”

    “你还别说,看他说的头头是道,我要是萨达姆,一定会忍不住的。”

    “萨达姆这种人,他算是看透了,连他的想法都猜得到。只是可怜了伊拉克老百姓,摊上这么一个志大才疏,残暴无常的主,看来苦日子有的过了。”

    “老李,你真是忧虑到国外去了,老了,老了,你倒是多愁伤感起来了。”

    “哈哈哈!你这个老鬼,竟然嘲笑我!”

    就在两位高层讨论之间,孙祖杰的报告被通过了。
1...4142434445...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