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第179章崛起的原因
在二战之后,倭国被美帝的飞机炸成了一堆废墟,可是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时间,倭国又重新抖了起来,竟然成为了西方第二大工业强国。
与此同时,华国也从一片废墟中开始了漫长的崛起之路,但是三十年后,华国人睁眼看世界,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倭国时,心情往往超级复杂。
国仇家恨的过去还记忆尤新,而现实巨大差异的冲击,让华国人无奈之下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我们个人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们制度出了问题,甚至是不是我们的人种不如对方,否则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短短三十年会差距这么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记者编造的夏令营故事会那么流行,实在是想不通呀,要不然整个民族怎么会相信这么一个有明显漏洞的故事。
而华国老百姓破除这层心理上的阴影,一直要等到世纪之后两场惨烈的大地震对此之后,这当然是后话了。
所以在倭国篇,孙祖杰告诉华国的高层,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倭国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倭国在战前打下的工业基础,人才基础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美帝的扶持。
基于工业人口的分析,孙祖杰解释了二战之后,美帝对于倭国的工业转移。
倭国拥有几千万工业人口,而且又完全在美帝的控制之下,所以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帝就开始有计划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倭国转移。
原因一是美帝有钱了,他们不愿意做那些有苦又累的活,另外就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在与苏俄竞争的同时填充整个产业链。
而倭国通过以前的侵略战争和朝鲜战争此时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吃透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就开始了产业链的爬升,向着重化工领域进军。
此时美帝基于政策惯性,毫无防备的出售了大量的工业专利,倭国因此节约了大量成本,并迅速消化了这些技术。
到了70年代,倭国已经从产业链的低端爬到了产业链的中高端,甚至于在汽车,机械这些欧美传统强势领域已经领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倭国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升级,那就是向着产业链的顶端高科技领域发起进攻,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美倭计算机大战,就是明显的证明。
在解释了倭国崛起的原因之后,孙祖杰又仔细分析了倭国在这两次工业升级中所采取的政策。
一个类似于华国计委的机构,产经联出现在华国高层眼中,原来西方国家不是仅仅只有市场,而是同样拥有计划,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孙祖杰告诉华国,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一个重要特点,不论市场需求有多大,不管外国商品是多么的物美价廉,在本国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在本国相应的重工业体系还未完善的时候,坚决保护民族工业,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坚决压制国内需求,让人民耐心等待。
在把资源投向重工业的发展、组织人员攻关的同时向外国敲诈,“你现在如果不低价卖,以后就没得卖了。”
倭国的技术精华在“产经联”,产经联的一条铁律就是:如果基干工业没有发育好,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
谁敢破坏基干工业,求得暂时的生活改善也是对民族的犯罪。基干工业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人民必须等待。
就是这一种“挺”的精神,使战后倭国的基干产业快速完善,产能逐步增长,最后一飞冲天,由蛹化蝶!
产经联的核心包括三块:一块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财团,主要生产和提供各门类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
我们看到的具体商品其实就是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的排列组合。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受地球上存在的资源和物理规律限制,在统计上有一定比例关系,是可以计划和预测的,所以用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有效。
&nbs
第180章 学习
1980年9月下半旬的一天早上,孙祖杰有些紧张的出现在那个前世听过很多次的地点。虽然这一世他也来过这里很多次,但是今天非常特殊,因为他的身份是一位老师。
根据中央的要求,他将以特邀专家的身份给高层上一堂课,主题是西方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孙祖杰不得不佩服高层的眼力,他们一眼就看出来孙祖杰在《大国崛起》这篇文章中隐含的信息,华国有充足的工业人口,是不是可以接收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然后如同倭国一般顺利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这个课题实在太大了,自从接到通知之后,他就一直在准备,是骡子是马终于要见真章了。
孙祖杰抱着他准备好的讲稿,慢慢的步入会议室,他抬头一看,只觉得呼吸一窒,所有人都是他的前辈,都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人,而此时他这个三十还不到的年轻人需要给这么一群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人上课。
孙祖杰真的十分紧张,可就是此时,由一位老人带头,所有人同时在鼓掌,孙祖杰有些发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位口音有些重的老者笑着说道,“今天早上伊拉克军队突然对波斯展开了全面进攻。孙祖杰同志,谢谢你,你为国家又立了一功!”
孙祖杰恍然大悟,这场战争的暴发意味着孙祖杰和国家在战前的一系列投机即将步入收割期,光光华投就有数亿美元的入账。
孙祖杰有些腼腆,有些紧张的笑了笑,老者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不要害羞,也不要紧张,我们这些老家伙今天都是小学生,都是你的学生。”
孙祖杰由工作人员指点来到了座位,开始了这一次上课。他一开始还有些结结巴巴,但是慢慢的他的语言越来越流利,事已至此,那就尽情的讲演吧。
对于孙祖杰这一次报告的内容,事实上底下的老人们在阅读《大国崛起》文章时,对其核心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一次孙祖杰的准备明显更加细致,不,应该说华国高层围绕着他这些文章调动的资源非常众多,让他有足够的参考。
慢慢的讲座进入到重点,那就是孙祖杰需要回答在座的老人,华国应该怎么做,如何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孙祖杰围绕着这一点,开始了长篇大论。他认为华国要想顺利的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是十分艰难的,冷战造成的长期不信任,人种差异,民族差异,制度差异等等。
另外还有一点,美帝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业转移过程中,亲手扶持起倭国这个竞争对手,所以未来往华国的工业转移他们一定会小心翼翼,吸取经验教训,对我们的技术转移一定会十分小心。
而倭国玩的是雁阵模式,按照他们的想法,能够分配给华国的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至于中高端,倭国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但是倭国毕竟不可能吃透整个产业链,所以华国开放后,他们放在东南亚的低端产业链必然首先会向华国转移,因为华国人工最便宜。
这是一个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解决就业之外,也可以积累资金,只要有一颗积极赶超的心,倭国能够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所以孙祖杰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内政上保持国内的稳定,改革开放首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同样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在外交上应该处理好与美帝的关系,同时与苏俄最好是想办法缓解下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孙祖杰认为在必要的准备完成之前,首先是尽可能弥补国内产业链的不足,培养人才,为未来迎接西方的大规模工业转移做好准备。
当然为了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这个准备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完成经济体制的转型,让国民经济完成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
孙祖杰把首长十年后的结论搬了出来,计划和市场并不是两种制度的根本差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市场多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孙祖杰认为决不能相信新自由主义那一套,那是坑人的,不要想着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分门别类,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步步的逐渐改革开放。
那些老的产业,资本很密集,规模很大,和就业有关,和国民安全有关,那就老人老办法,用国家保护维持稳定,原来的价格决定体系不变。
坚决不能太早开放,太早取消补贴,那除了给国外倾销之外,毫无益处,别想着用市场换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是换不来的。
对符合华国比较优势的那些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可以迅速开放,应该让市场决
第181章 选择
孙祖杰说到最后一段时,并没有激动,因为记忆里未来的发展就是明证,而如果能够解决了一些发展中遇到的弊端,华国应该崛起的更快。
孙祖杰这样的心理状态,反应到他的表情,老人们都知道他不是在说大话,而是他真正是这么认为的。
孙祖杰对未来表现的越是自信,对于底下这群老人的冲击就越大,对于这个他们一手创造的国家,他们的热爱是溢于言表的。
所以他们才对国家落后的现状充满了不安,他们都是要载入史册的,所以他们希望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不断发展进步的华国,那样就算到了地下,他们也足以对他们的领袖,对牺牲的英烈有一个交代。
但是华国落后的现状让他们寝食难安,更让人恐怖的是对于未来怎么走,从来就没有一个先例可以参考,谁也不知道怎么办。甚至于内心深处对于这种空前的落后,很多人同样是不自信的。
所以针对华国的现状,老人们只能是见招拆招,小心翼翼的让下面不断尝试,看到好处了就把口子开大点,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立刻收紧。
但是今天负责给他们探索的一个年轻人出来充满自信的说道,我们这样做是对的,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一套方案,是对目前略显茫然的诸多做法的总结和提升。
而且这个年轻人还充满自信的说道,只要咱们这么走,三十年就可以赶苏近美,惹得他们一阵阵心潮澎湃。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他说的到底靠不靠谱,谁也不知道。但是这个年轻人是做出巨大贡献的自己人,显然是靠谱的,也是值得信任的,那么,或许咱们可以试一试吧。
每一个华国人都有一个大国的心,他们不甘于落后,年轻人既然都有这样的豪心壮志,我们这些老家伙又有什么害怕的。
事实上,孙祖杰经过后世提炼的方案比目前高层想做的,有的地方甚至还要保守的多,但是有的地方则又相当激进。
八十年代华国高层大胆开拓的决心和勇气是超乎想象的,所以对于孙祖杰的方案,有些人甚至觉得太保守了,这样就真的够了吗
但无论如何,孙祖杰提供的都是一个完整的方案,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这一套方案也相当符合他们的口味。
有一定的依据,在细节上有攻有守,显得进退有据,很显然他的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当然孙祖杰也有一些问题考虑的相对简单,但是高层也能够理解,他的注意力只放在经济工作上,对于其他工作缺乏涉猎,有些地方欠缺考虑也是正常的,所以未来在这些暴露出不足的地方需要给他机会锻炼锻炼。
老人们怎么想,孙祖杰已经来不及去考虑了。上完这堂课之后,孙祖杰就立刻赶赴美帝,迎接石油期货的收获,越是到了此时,越是需要谨慎。
这一次孙祖杰来到美帝,受到了古德曼公司热情的欢迎。此时孙祖杰已经指示华投的期货操盘手,开始抛售手里的石油多单。
两个主要产油国的战争刚刚开始,所以孙祖杰这样做明显没有办法获得最大的收益,这让卡普曼有些难以理解。
孙祖杰笑着说道,“卡普曼先生,这里我们是客场,现在有这样的收获,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做人要知足。”
卡普曼立刻就明白了孙祖杰实际上对于美帝是充满警惕的,宁愿吃点亏,也要见好就收。当然古德曼公司就没有那层顾虑了,他们可以再等一等。
即便如此,这一次投机石油期货,孙祖杰也同样获得了几亿美元的收益,所以卡普曼先生很关切的问道,孙祖杰怎么花这笔钱。
孙祖杰当然知道华尔街这群王八蛋的想法,所以想笑着问道,“我想这笔钱首先应该用来购买贵国的工业设备,比如与amc公司的合作。
由于我们工业落后,我同样需要购买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底盘技术等。”
卡普曼听完,笑着摇摇头,“亲爱的孙,我很乐意帮助你,只是你也应该知道,美帝对贵国并不那么信任,虽然我无意冒犯,但是您知道的。”
“我听说贵国已经准备把我国视作盟友,我要求的只不过是一些民用技术,贵国有必要这么严防死守吗
而且我的要求并不高,不追求技术必须十分先进,我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
坦率的说,贵国汽车企业现在十分困难,多一点技术改造的资金以迎接倭国汽车的挑战也是好的。
另外想必您也知道,我刚刚从不列第亚购买了两个二手钢厂,据我所知,他们的汽车工业也有很大的困难。”
 
第182章 大合同
amc董事长斯塔夫召开了紧急董事会商议怎么办,此时因为华尔街的通气,他们已经知道孙祖杰手里有一笔大钱,他们要想活下去,必须拿到这笔钱,越多越好。
所以amc会议一开始就决定接受华投的条件,没办法的话absp;eagle车型转让就转让吧,毕竟就是一款车型,没那么重要。
此时amc已经与华投谈好了几十项技术转让协议,但是最关键的发动机迟迟谈不拢,关键的原因是长期生产肌肉车的amc没有一款自己的四缸发动机。
一位负责生产的副总裁说出了一个建议,“先生们,请不要忘记了,我们同样也有一款德国人的四缸发动机,是从德国人手里买来的设计。
但是很可惜,按照协议我们没有购买足够数量的发动机,所以我们一直没有买下完整的发动机生产线,不得不空置了原有的产房和大部分生产设备,浪费了太多的资源。”
斯塔夫不乐意了,十分恼火的说道,“大卫,我知道这件事,不需要你再说一遍!”
大卫反问道,“那么为什么不卖给华国人”
“what”
“如果我们能说服华国人,把剩余数量的发动机都买下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协议要求德国人把剩余的设备全部卖给我们,然后我们再转让给华国,不仅盘活了这些资产,还能赚上一大笔钱。”
“你以为华国人是傻子吗他们需要一下子购买十万台发动机,这么大风险的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去做”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那个华国孙梦寐以求的就是一台自己的发动机。
我们可以与华国人签署一个秘密协议,我们把这台德国发动机的秘密和我们做的一些改进全部告诉华国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