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新科奶爸
这同样可以收一笔大钱,我相信他们十有**会乐意与我们合作,德国人的死活与我们无关。
另外这台2.0l的发动机是用在我们的concord车型上,华国人没有选择,只能选择我们这种卖的不好的车型。
先生们,要不是因为倭国和德国的汽车,我们怎么可能会被挤到破产的边缘,也该让他们吃点苦头了。
而且,以华国人薄弱的工业基础,就算我们告诉他这台发动机的秘密,他们的钢铁企业可以提供合格的发动机材料吗
他们要完全吃透发动机需要很久的时间,更何况他们还购买了那么多技术,可见他们的基础之差,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华国人可能的威胁,那太遥远了。”
斯塔夫听完,沉思了很久,他有些感伤的说道,“这样一来,我们差不多将教会华国人生产一台合格的汽车。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为了amc的生存,我别无选择。”
斯塔夫说完,整个amc董事会顿时安静下来,他们同样明白他们这么做,也许在未来二三十年又会冒出一个竞争对手。倭国汽车工业不就是这么崛起的吗
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如果不这么做,amc也许根本支撑不到一年,所以现在顾虑二三十年后的事情,太过遥远了。
孙祖杰得到amc公司的最后报价之后,虽然心里乐开了花,等了这么久终于主动上钩了,但是他还是装模作样想了很久,
“斯塔夫先生,您让我很为难。只不过谁让我们是朋友呢,朋友有难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等闲视之,虽然我们也十分困难,但我愿意接受您的新条件。”
斯塔夫心说我什么时候跟你是朋友了,不过孙祖杰这么说应该是答应了,这让他十分满意。
只听孙祖杰继续说道,“只不过amc也应该遵守协议,提供所有关于这台发动机的资料,不管是你们的,还是德国人提供的。
即使是你们还没有得到验证的方案,也需要提供,否则我们不可能提前买下十万台发动机,代价太大了,代价太大了!”
斯塔夫当然明白孙祖杰所付出的代价,他甚至认为这些发动机华国人也许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全用光,到时候能不能用就是天知道了。
但是孙祖杰知道只要他把车子生产出来,十万台发动机,哈哈,德国人别说不可能立刻全部给他,就算一下子全部给他,他也毫不畏惧。
斯塔夫见孙祖杰吃下了所有的发动机,内心有些担忧,倭国人当年同样也是如此不惜代价的引进技术,同样是东方人,他们会不会。
但是他同样很明白自己的处境。都快活不下去了,就算明知道是砒霜也得吃下去,谁让华国的条件这么优越。
所以他很肯定的点点头,“孙先生,amc从来不会违反协议,我们的目光同样很长远。”
孙
第183章 地点
孙祖杰等美帝同意签署协议后,立刻回到了华国。他走出机场,望着京师的方向,不由得有些踌躇满志,华国未来万国汽车展览馆的局面,他已经扭转了一些,但是下一步同样是血战。
就在他坐上上级派来接他的北京牌小轿车,赶赴大内汇报的同时,周琼也刚刚进入机场,按照导师的要求,她将提前赴美,两人又一次错过,而这一次错过有没有机会再相遇,谁也不知道。
在大内,孙祖杰详细的汇报了与美帝amc汽车谈判的情况,听到孙祖杰为了发动机技术不惜提前买下了十万台发动机时,一位负责同志摇摇头,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孙祖杰很肯定的说道,“我们绝不会亏,因为这是一台很有发展前途的德制发动机。
要不是amc穷途末路,把德国人的东西不当自家的,看的不重,我们绝没有可能有机会知道他们是怎么吃透和发展这台发动机的。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就算amc只教给我们一部分,也是值得的。
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们顶多可以买到一条淘汰的发动机生产线,想吃透没有十几年绝没有可能。
这就是市场经济,如果谁认为西方会如同建国初期苏俄那样手把手的教我们怎么搞工业建设,那就是痴心妄想。
不要说是对我们,就算美帝对自己的铁杆盟友也是小心谨慎,他们在倭国身上吃的亏够多了。
就算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也要买下这些发动机,更何况这些发动机买来我们也会用上,不会浪费,我相信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绝对可以吃的下这些发动机。”
这位负责同志没有再说话,因为协议美方已经通过,即将在华国正式签约,他现在说什么都太晚了。
另外他也清楚孙祖杰说的没错,华国从不列第亚买的那条斯贝军用发动机生产线,国家很重视,航空部副部长亲自负责。
可是几年过去了,华国真正吃透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部分,对于剩下的部分不列第亚也只是松口收大价钱告诉一小部分,其他的只能靠国内自己摸索,什么时候能够利用上那条生产线,那就天晓得了。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孙祖杰花钱太多,太大方,但是孙祖杰能够谈下这些技术转让也算是不错的,得有,失也有,既然已经同意他签约,那再讨论这些已经没有必要了。
高层都很清楚,国内上上下下想有一辆小汽车坐一坐不再少数,过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要是继续管的太严,搞不好真要出什么幺蛾子,过去收的太紧了,现在只能开点口子了。
一位领导和蔼的说道,“这是华美之间目前最大的经济协议,可喜可贺,这样吧,在大会堂搞一个协议签署仪式,我们都出席,你也联系美方,让他们尽量来一些高层,这样面子好看些。”
孙祖杰立刻答应了,领导接着问道,“你这条汽车生产线准备放在哪里国内几个厂子现在争的比较厉害,我们等你回来,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孙祖杰知道麻烦终于来了,当然他也没有想躲,“华投这一次赚的钱很大一块都花在这条汽车生产线上,绝不能白花,我的想法是,不仅仅要吃透这些技术,还要在二十年内推陈出新,设计和生产出一辆能够达到一定水准的汽车。
红旗搞了几十年也没搞利索,笑话都已经丢到国外去了,我们必须发愤图强,必须把这条轿车线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我认为有必要给国内汽车厂一些压力。”
看着大佬们或是点头,或是若有所思,孙祖杰紧接着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是这样想的,华投下面会成立一家汽车公司叫做华夏汽车,以类似合资的方式在国内挑选合作厂,华夏汽车必须占据51%以上控股权以保证主导权。
这一次得到的东西国内的厂子想必也知道的七七八八,我认为有意的车厂有必要给华投的专家组一份详细方案。
说明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分别在什么地方;他们准备怎么调配人员资源;如何配合国外技术和管理人员;对供应商如何管理;所在地地方政府如何配合;对于吃透这些技术有什么具体计划;未来如何搞出我们自己的汽车有什么具体的想法等等。
关于这些方案需要回答的问题我都准备好了,我想这一次不仅仅只面向国内的几个大厂,有过汽车生产经验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
通过研究他们的方案,我相信华投可以挑选到最有开拓性的合作伙
第184章 重视
淮西汽车制造厂副书记李纪远放下了老搭档孙祖杰的电话,不由得有些发蒙。作为圈内人,他隐约听说过华投从美帝那里搞来了一条轿车生产线,但是他一直认为轿车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应该会放在那几个国内大厂,怎么也轮不到淮西。
淮西生产兵团撤销时,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修理厂划归淮西汽车制造厂管理,李书记变成了李副书记。
现在的淮西汽车制造厂已经有三千多人,是一个副厅级单位,作为淮西汽车工业唯一的种子,主要产品是2.5吨的载货汽车和众多的汽车配件等。
淮西汽车制造厂第一把手王清远已经七十多岁了,当年正是他将湖中修理厂这个负责修理焦湖闸的修理厂一步步发展壮大,发展成今天的淮西汽车制造厂,所以王老在淮西汽车拥有巨大的威望。
王老再次复出之后,还十分有远见的为淮西汽车挑选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李纪远。
要不是他的力主,淮西汽车也不会吃下兵团修理厂,他看中的就是兵团修理厂从零开始一步步做大的那股子拼劲,这是由调到京师的孙祖杰打下基础,李纪远发扬光大的结果。
所以合并之后,王老将大部分工作都丢给了李纪远,意在锻炼他,然后顺理成章的提拔李纪远。时间一长,大家也都知道了王老的想法,所以李纪远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王老见李纪远快步走了进来,就有些奇怪,李纪远平日里相当沉稳,这么急急忙忙走路非常罕见,怎么今天他会这么失态
李纪远把孙祖杰电话里跟他说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跟王老汇报了一番,孙祖杰的意思很明显,他希望淮西汽车积极准备这一次竞投方案。
不仅仅如此,孙祖杰还做了一些弊,给他点了点方向,比如产学研合作,比如配件全国招标等等。
孙祖杰承诺,只要淮西汽车积极配合好孙祖杰,就算这一次拿不到整车厂项目,也可以获得一些配件的生产资格,当然前提是他们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做出质量符合的产品。
王老听完,也不由得大喜过望,很显然要不是孙祖杰是淮西人,熟悉淮西汽车,他怎么可能把这么好的事情透露出来,所以当然得按照孙祖杰的想法准备竞投方案了。
这是真正的小轿车呀,美帝60-70年代的技术,要是完全吃透了,淮西汽车就可以与国内几个大厂平起平坐,甚至高出他们一筹。
其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肯定不得了,这对于贫穷的淮西是了不得的大事,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了。上面天天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么好的机会来了要是抓不住,那是要天打雷劈的。
王老立刻指示道,“小李,你赶紧按照华投孙总的电话内容准备起来,特别是他提到的几个地方,一定要写好。
这么大的项目,光光凭借我们淮西汽车一己之力是拿不下来的,我立刻去省里找领导,他们也一定要出面。
对了,还有科大的李书记,你赶紧跟他联系,他是孙总的伯乐,让他出面,孙总可能会透露更多。”
李纪远跟孙祖杰搭档了好几年,知道孙祖杰的性格,他连忙说道,“老厂长,孙总虽然是我们淮西人,但是咱们要是准备不足,报告没有写好,他绝不会把项目给咱们。
我跟他搭过两年班子,对他的思路还算有些了解,我想去省城找一些专家,请他们帮忙把把关。”
“好,就这样办,我们分头去做!”
随着王老和李纪远赶赴省城,整个淮西高层都惊动起来,虽然淮西经济实力一般,但是在这个项目上,很有发言权的孙祖杰却是淮西人。
淮西的高层都看过《大国崛起》这本书,所以他们非常清楚能够给高层上课,孙祖杰的影响力绝对不低,所以这个项目淮西绝对有机会争取到,就算是搞不到整车项目,搞到一些配件项目也是好的。
这可是轿车项目呀,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一旦放在淮西,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说,上上下下该多有面子。
甚至于有些人私底
第185章 暴涨
“对了,那个什么华夏汽车研究院到底想干什么,竟然要调走这么多人,没了这么多技术骨干,我们的生产都要受影响了,我看干脆挡下来。”
“这件事我也问过总公司了,不止我们一家,其他家的情况也差不多,上级领导交代了,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他们也挡不住。
宋书记,你恐怕不知道,当初孙祖杰搞欧派电子时,胆子大的出奇,不仅仅找了一大堆关系,听说还给上级立了军令状,所以他才能把电子部下面的工厂院所挖了一个遍。
这两年欧派电子搞出了不少东西,见到了效果,上级觉得这个模式不错,所以这一次搞汽车他有样学样,上级也同意了。
唉,搞科研花钱跟流水一样,他眼睛都不眨,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钱。
现在上级对孙祖杰信任的很,我们在这个当口不好出这个头呀!”
宋书记听完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个孙猴子,到处折腾,搞的是鸡飞狗跳,偏偏他后台很硬,让人头疼的很。”
“头疼的又不是我们一家,管他呢,关键是咱们要把项目拿下来。
对了,这个研究院是不是跟项目放在同一个地方”
“文件中没有说,不过研究院规模不小,总公司出人,估计不是放在京师就是上沪吧。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便宜了京汽和上汽”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咱们也要去京师跑一跑。”
两位负责人定下来之后,长汽的贺厂长带着人来到了京师,他们此时才发现孙祖杰点了一把火之后,就溜回了港岛。
此时围绕着这个项目,大厂在跑,一些胆子大的小厂也试着的在跑跑关系。
最让贺厂长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淮汽竟然是省里一把手亲自带队,听说章书记把淮西籍或者在淮西工作过的领导都跑了一遍。
贺厂长嘴角撇了撇,这个孙祖杰看来私心不少呀,表面上是躲到港岛避嫌,实际上他肯定给淮西通过气了,要不然淮西一把手会亲自上阵
贺厂长倒是有心让省里也帮忙,可是长汽太牛了,与省里是合作关系,这合作伙伴和亲儿子能比吗,他估计省里能派出一个副职过来就算是天大的面子了,所以贺厂长立刻感到了危机。
事实上不仅仅是贺厂长,其他看到这个机会的大厂也觉得不对劲。
很多地方小厂一看这个架势,当然更加发慌,他们规模没有几个大厂大,跑关系又不如淮汽,这一次僧多粥少,看来有难了。
孙祖杰在港岛听到这一切也不得不承认淮汽够拼命了,既然如此想必领导们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只不过他现在暂时顾及不上这些,港岛同样是一堆事情。
此时欧派电子的晶圆线已经开始试生产,良品率当然很感人,倭国专家认为是华国操作人员规范性不够。
孙祖杰知道对方说的肯定有一定的道理,郑飞现在正在抓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严格执行所有的规范,看看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鬼子藏私了。
孙祖杰也没办法,这种抠细节的东西,很多都是经验,鬼子是不会教的。他们从零学起,想完全吃透,哪有那么容易,再说该苦恼的人是郑飞,也不是他。
孙祖杰的想法很简单,钱的事情我来解决,但是具体怎么做,我不管,也没那个水平管,那是你们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块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一定要挖人。
美帝这一块的企业现在日子不好过,硅谷那么多的华裔,只要弄来一两个核心专家指导,估计就有大的起色,得想办法加大挖人力度了。
只是这个时代硅谷的华裔,绝大部分出身桃花岛,不那么好办呀。
倒是液晶线有了不少的进步,根本原因是此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