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什么人在放箭“李善衡大吼,故作镇定,想知道何人在此把守。
从一处山林要塞处策骑出来一匹战马,身穿一身铁铠,胡须半白,是一位年逾五十岁的老将军。
“武贲郎将裴仁基在此守卫,来者何人,胆敢带兵携带武器,硬闯此皇家园林,难道要谋反不成!“
“裴仁基!“李善衡知道这是大隋一员猛将,曾任汉王杨谅王府的侍卫,后来跟随将军李景到黔安讨伐反叛的蛮贼向思多,因战功升任银青光禄大夫,斩杀、俘虏进犯的靺鞨,凭借战功成为禁卫军一位将领,平时二人也有过一点交集。
“裴将军,我是李善
第四百七十九章 阶下囚
裴行俨手持长枪,催马上前,直取李善衡,擒贼先擒王,他要率先擒杀此人,瓦解叛军意志。
“当!”
李善衡挥动马槊,力气贯通,使劲砸下来,跟少年硬碰硬,他长着臂力过人,精通内劲,想要一击就震飞那个小崽子。
裴行俨气力运行,贯通双臂,抵挡住这泰山压顶的一击,身子微晃,并没有跌落马,也没有李善衡想的那么不堪,完全接下来,并且长枪一挑,红缨闪烁,枪刃刺向了对手的咽喉。
“开!”李善衡挥手一拦,直接磕开了锋尖,再次轮动马槊,以一招‘横扫千军’,拦腰划向少年都尉的腰部。
“嗨!”裴行俨一声大喝,长枪斜挡,兵刃交击,火星冒起,战马盘旋,打得难分难解。
周围则是一片厮杀声,裴仁基喝令五千伏兵围剿而上,开始猎杀这些叛军宿卫。
火把通明,血光喷溅,到处是杀戮的场景,原本同属于东都宿卫系统,如今兵戎相见。
“噗噗噗!”
不少士卒倒下,血染园林地,残肢断首,模糊一片,血腥之气扑鼻散开。
一些反叛的卫士开始聚集在一起,放下武器投降,不做抵抗了。
也有少许终于李阀的子弟,依旧在负隅顽抗,被围拢剿杀。
李善衡与裴行俨大战五十回合,都有些手臂酸麻,虎口欲裂,身上多少都挂彩了,留下了血口子。
此时,李善衡早已不再轻视这少年小将,竟有实力跟他战到这个地步,旗鼓相当,日后必为沙场上的一员悍将啊!
随着时间推移,李善衡越发心急,双目喷火,似乎预感到事情有变,恐怕难以成功了。
他带来的兵马越死越多,首尾不能相顾,已经遭遇重重围困,突围都困难,更别说杀向逍遥亭,铲除昏君了。
就在这时,裴仁基手持铁枪杀来,跟他儿子一起联手,合战李善衡,如此一来,后者更加被动了,二十回合过后,就被裴行俨一枪刺中侧腰肋骨,挑落马下。
有卫士手持绳索上前,把李善衡捆绑住了。
这里的厮杀声早就传开,逍遥亭上的杨广,眼神早就变得犀利,盯着李浑,冷哼道:“这就是你的谋反计划吗,打算发动政变”
李浑不知那里的情况,心中隐隐不安,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无法回头了,所以挺直身板,从容不惧,喝斥道:“杨广,你大逆不道,弑父杀兄,夺取了皇位,却不惜百姓,好大喜功,穷兵赎武,葬送百万雄兵在辽东,徭役死了数百万人,大败而归,导致天下民怨载道,纷纷起兵对抗朝廷,你是千古罪人,待后世评说,今日,我要替先帝废掉你这昏君,另立杨氏新主,使大隋重新回到盛世,否则,任由你折腾下去,大隋将亡。”
他这一番话,直揭伤疤,杨广怒不可遏,气的反而大笑起来:“哈哈哈,你说朕会成为千古罪人,简直荒谬之极,朕凿运河,可以福泽后世千秋,利民惠民,修长城,阻碍突厥进犯,保护后世百姓不受侵扰,建东都,治理天下;兴科教,广纳人才,灭吐谷浑,降服西域三十国,四海生平,国仓储备足够数十年朝廷兵马所用,这里都有朕的功劳,你这乱臣贼子,有何嘴脸敢蔑视朕的功劳”
“你考虑后世百姓,却从没在乎过当世人的想法,他们恨不得你早死,你这个暴君,比秦始皇更狠辣,比秦二世还昏聩,不得善终......”李浑破口大骂。
杨广终于听不下去,开始爆发了,摔掉杯子,下令擒拿李浑。
&nbs
第四百八十章惊人言论
李浑、李敏等人谋反之事失败,使得杨广雷霆大怒,诛杀三人宗族内的直系家属数十人,罢免了不少李阀的官员,收回这些家族的免死丹书铁卷,爵位、俸禄、食邑等全都收回了。
顿时间,关陇李阀遭遇沉重打击,受到各阀排挤,不敢声张,大多深入简出,免得被政敌找借口对付了。
由于谶语的关系,所有李姓的官员都不得重用了,升迁、复职、外调、掌握兵权者,都要受到限制。
半个月后,这一场风波刚平息下来,隋炀帝杨广又下了诏书,要动全国之力,再次征讨高句丽,这一次要彻底击垮这个小国。
这一消息传开,各地哗然,不少百姓愁眉苦脸,纷纷抗拒,有的百姓甚至直接连夜逃亡,男丁投奔附近的一些山寨,落草为寇,或是带着一些粮食,三五成群钻进了深山老林,在山洞内隐居,避过这次征兵。
“逃吧,否则不是死在半路,就是战死辽东,没有活路。”
“十个离乡,一个难还,这哪是去参军,简直是送死啊,皇帝亲征,百万大军都打不赢,不能信他。”
“加入府兵去送死,还不如加入起义军,起码有肉吃,有酒喝!”
不少乡里的男丁,埋怨纷纷,对朝廷已经很失望了,对讨伐辽东更是反感、抗拒。
由于前几次徭役规模巨大,已经抽调了太多男丁,加上地方起义军的四处破坏,吸收壮丁加入,使得地方户籍松动,在开皇期间做的大貌检索、户籍固定制度等,遭到破坏,许多村落已经逃亡了不少人,被洗劫了很多,经过山匪烧杀抢夺,流动性大,所以这次地方郡守们征收服役和劳役等,都难执行了。
各地府兵的鹰扬郎将也在愁,兵力锐减,人数难凑齐,加上长途跋涉需要军粮支撑,即便按时抵达了,到时候上了战场,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地方府兵也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再到辽东开战了。
这些情况,杨广没有考虑其中,他在乎的是大业,只考虑对后世的影响,从不在乎当下百姓的死活,民生民意的问题,几乎忽略不计,操之过急,又不在乎会死多少人,这种冷酷无情的君王,如论做多大的功绩,也很难被当世人称颂,甚至会被后几代人恶意抹黑。
秦始皇、杨广等人都是这样,对于后世而言,的确做了不少大功业,但是对于当世人,却如同残暴的昏君一般,被一直唾骂,就是因为太不惜百姓人命了,没有仁爱之心。
此次,杨广征调中原二十郡府兵,预计每一郡府兵达三万人,这就是六十万人,加上十万禁卫军,十万骁果卫,十万涿郡、渔阳的驻军,凑齐九十万,号称百万,不破辽东誓不还。
罗昭云接到这一条情报后,苦笑不已,真是能作啊,不作就不会死,作得欢,就死得快!
整个大隋江山都已经千疮百孔了,杨广为了那虚无的圣王名头,不顾朝廷是否会崩掉,依然我行我素,近乎着魔的执念,令人费解。
“该离开西京城了,在这里处处小心提防,如同困笼一般,早春二月,冰河解封,就回涿郡西北去,到我们自己的地盘上。”罗昭云让宁沐荷找人安排一下,6续出西京,赶回涿郡去。
临行前,他派人秘密将罗老爷子请来府上,
第四百八十一章祖孙密谈
罗荣听到自己的孙子要在乱世中称雄,争霸天下,非常的惊讶,因为他们罗家祖辈下来,并没有什么枭雄人物,将门子弟,虽然能够代表,但是阴谋诡计,治国安邦,却并不擅长,也没有这方面的资历,所以,他非常担忧。
“昭云啊,以你的军事才能,只要现明主,前去投奔,替他打天下,日后必定是开国之元勋,裂土封侯,庇荫子孙,何必强出头,争那飘渺的帝位你可知道,帝王功成万骨枯,那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走上,将不会被对手容纳,日后就没有了投诚的资格,因为任何一位争过帝路的枭雄,都会被视为眼中钉,下场没有一个好的!”罗荣叹息地解释。
罗昭云点头,回答道:“老爷子,古往今来,那些名将有几个善终的白起、李牧、韩信,兔死狗烹,辅助被人多得天下,最后谁能真正容下我遇到一位心胸开阔的明主或许还能交出兵权,明哲保身,做个虚职官员,但一般的枭雄,估计刚成功一半,就会猜忌我,直接斩杀了,所以,只有单干,我才更安全,大丈夫立世,死则死尔,何惧之有,若不能随心所欲,施展抱负,郁郁而终最后也是死,倒不如痛痛快快博一回。”
罗荣叹息,他知道自己劝不住这个孙子了,因为他的想法很前,不是罗家人一根筋的武夫将领,也许,他真的能适合那一条路吧!
罗昭云继续道:“咱们大隋那些开国名将,贺若弼、虞庆则、宇文忻、杨素等人,到头来,都是圣上的心病,恨不得这些人早死,最后,几乎都被这对父子帝王干掉了,若没有我求情,贺国柱、高颎他们在几年前因为说错话,就差点被一同斩了。”
罗荣沉默下来,被自己孙子的话说动了,这些道理和典故,他也清楚,只是不愿意面对而已,因为那是将门的命运!
“好吧,既然你决心已定,老夫也不再劝你了,不过,你有什么底牌和把握没光靠你老子手里那点兵源,即使在涿郡、幽州一带称雄,兼并了渔阳、北平、燕郡三地,要向南下逐鹿中原,横扫群雄,恐怕也不够啊!“
“老爷子请放心,我在涿郡一带,已经筹备多年,私人马场、武器坊等都在时刻壮大,到时候,瞬间能拉起数万骑兵,十万大军的队伍,装备充足,粮草也不缺,会迅占住北方,镇压一些起义军,抵挡住辽东外族势力,稳固一方,然后徐徐南下,控制黄河以北的土地。“
“此外,到时候我会从西北调兵回来,攻入大兴城,把西京占据,这样西部与北部囊括其中,任中原之地的群雄再如何折腾,没有易守难攻的地势,没有固定的根据地,都很容易被扑灭,到时候坐山观虎斗,一点点吞噬,天下会归入我罗家之手。“
罗昭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顿时让罗荣刮目相看,他本以为孙子只是一时野心膨胀,完全意气用事,却不料他如此年轻,早就有所准备,未雨绸缪了。
想到这,罗荣后背忽然涔涔冷汗直冒,因为私匿马匹,铸造兵器的罪名实在太大了,只要有
第四百八十二章乱局
早春二月,阳光明媚,东南风吹到中原大地,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冰河解冻,杨柳吐芽,摇曳生姿。
郊外荒野上已经一片青色嫩草,绿油油的仿佛草毯子一般,春意盎然。
罗昭云离开了西京,最后一波上路;史大奈带人在第一波就走了,第二波被送走的有慕容紫嫣和索哲,今年他随时要跟这对姐弟沟通,所以带在身边,回到涿郡西北,那里是他的地盘,一切好交流,不打算继续囚困二人了。
萧依依和宁沐荷跟他同行,长途漫漫,抛开那些任务和职责,三人在路上也好多享受一下相聚的欢乐时光。
而青霜则被安排保护慕容紫嫣姐弟二人,有监护之责,在第二波就离开了,也算加入‘天罗’第一个的任务,其实,罗昭云也有点私心,因为她盯在身边,察觉他跟着两娇妾夜夜笙歌,眼神那个幽怨和醋意,让他实在吃不消了,赶紧先打发走,这样省得每天总有一股如剑一般的目光在剜他后背,经常跟他拌嘴怄气。
在这个途中,朝廷也没有闲着,诏书一封封抵达各地,不断提出新的皇令,征兵、徭役、筹粮、自带兵甲等等,剥削逐渐加重,这一次,连地方郡守、府兵鹰扬郎将全都苦不堪言,暗地里骂娘,根本无法实现。
今时不同往日,大隋千疮百孔,已经没有了号召力,百姓痛恨官府,宁愿落草为寇,也不再加入府兵了,这等若切断了府兵的来源。
一些鹰扬郎将甚至都在心中犹豫,要不要也起兵造反,割据地方,跟朝廷对着干。不过,大多数郎将、司马等,也看到朝廷日薄西山,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隋尚未到真正瓦解的地步,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日,也许两三年就是尽头,所以,谁也不想先露头,成为朝廷重点的反扑对象,众矢之的。
如此一来,二十路府兵,拖拖拉拉,集结速度很慢,都在敷衍,第三次征讨辽东,全国动员已经相当困难了。
黄河滚滚,波涛汹涌,冰封的时间很短,过了元宵后,就已经湍急奔流了。
河岸有隋军大营,这是张须陀的军队,上一次大破五路联军后,声威强盛,使得他在军方之威名,也提升不少,俨然成了朝廷军方的中流砥柱,剿灭各地起义军的主力将领。
如今他的队伍扩充了五万人马,麾下悍将不少,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樊虎等人,都被他破格使用,发挥了很大才能。
“将军,听说圣上又要伐辽东了。”麦孟才等人过来找张须陀,询问此事。
张须陀轻叹道:“是啊,圣上对辽东太过看重,不征服高句丽不肯罢休,谁也劝不了。”
“唉,地方叛军太多了,如过江之鲫,为何圣上看不到,还要一意孤行去伐辽东,这样会激发更多的民变,使地方百姓投入叛军阵营,我们根本剿灭不完。”
“本帅已经写下奏章,一份上报兵部,一份呈递圣上,希望能受到重视,奏章中重点提到河北、山东一带,天灾,民不聊生,叛军强盗四起,实在太多,那些小山寨,我们都无法逐一去清理,只能挑选影响较大的几支去镇压,可是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解决匪患,还需有相应安抚政策,不能再对外发动战争,也不能继续调动劳役了。”
“要是圣上看听人劝,那就好了。”麦孟才叹息,他从父亲那里知晓,当今的圣上杨广,喜怒无偿,最讨厌
第四百八十三章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发动了第三次讨伐辽东的战争,这个消息在全国犹如卷起了飓风,激发了更多民变和逃亡,但杨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有关地方叛军的消息,很少有传到他的耳中,往往都被裴蕴、虞世基等人扣下的奏折,免得他们伴君身边,杨广心情一差,他们跟着倒霉。
所以,这些近臣报喜不报忧,如果某一地方叛军被剿灭,这种捷报的奏折会及时传到杨广的龙案上,如果某地成片的爆发起义和民变,那奏折就会石沉大海,使杨广看不着,听不到。
三月份过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出兵,御驾亲征,这次文武大臣照样陪同,只留下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受洛阳,汲取上次杨玄感叛乱,还留下将军张瑾、武贲郎将陈棱镇守在东都,防止再有贵族造反。
十万禁卫军和十万骁果卫,先后出发,首尾相接,浩浩荡荡,兵甲锵锵,杀气腾腾。
数万的骑兵队伍,奔腾起来,尘土飞扬,滚滚着如波涛一般,向前推进。
朝廷大军抵达涿郡后,罗艺带兵五万加入,来到了渔阳郡,赶来这里只有四路府兵,其它十五路仍在途中,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才勉强凑足了二十路府兵,但是人数都不足,而且兵甲不全,老弱皆有,许多都是进村落抓来的民丁充数,还有一些牢狱的罪犯,参差不齐。
这样的混杂军,比第一次,第二次讨伐高句丽的正规军,战斗力差了很多,而且军心也不齐,都觉得这次要阵亡在辽东了,私下怨气很大。
这次随行大将军有李景、周法尚、鱼俱罗、来护儿、裴仁基、薛世雄、吐万绪等,规模也比前两次弱了不少。
原本预计九十万兵力,实到数只有六十多万人,出燕郡边塞,开赴辽东战场,猛攻第一道防线——辽水河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