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罗昭云倒是对姚思廉很是敬重,毕竟算是京城大儒之一了,在隋唐之际,跟高士廉的名声不相上下,值得他拉拢,因为对大儒的尊敬,很容易得到文人士子的好感,得到更多读书人的投靠。
“姚先生,为了江山社稷,不辞辛苦,赶路数百里,路经薛举、唐弼等叛军的地盘,危险重重,却亲身赶来,令晚辈佩服。”
姚思廉文采不俗,史书没少读,但是官爵很低,他甚至少帅罗成的威望和战绩,官居二品,就是军方支柱,被少帅如此抬举褒扬,自然心中高兴,却也不敢自傲,非常谦逊道:“代王担忧西北薛举等势力做大,已经逼近陇右的扶风、京兆郡,这两郡可是西京的门户,一旦失守,等于后院失火,动辄会对大兴城形成灭顶之灾,所以,事关重大,代王能信得过人不多,特意派姚某过来,跟佑国公商讨。”
罗昭云露出危难之色,说道:“这两个月中,虽然我军取得几次胜利,但多是偷袭得手,或是摄于本人以前的盛名,但如今李轨、薛举、梁师都固守一方,我麾下兵马,分镇数郡,人手不够,目前还在招募新军中,加上装备不够,资金不足,粮草空缺,新军缺乏训练,眼看入秋,至少明年开春才能向东进兵了,希望姚先生能回去转达本帅的苦衷。”
“明年开春”姚思廉脸色一苦,大隋目前千疮百孔,四面楚歌,他心知肚明,撑不住多久,目前西京已经被困住了,各处道路被堵截,要不是有永丰仓,京城百姓都要挨饿了。
姚思廉恳求道:“国公,京城局势危矣,深秋不能进攻薛举吗”
罗昭云摇头道:“呵呵,姚先生,你不必着急,在文史方面,我不如姚先生的学富五车,但是在带兵方面,我却有着丰富经验,虽然我不去攻打薛举、李轨、梁师都,但是他们也绝不敢轻易向西京出兵,因为背后就是我的大军,这就可以牵扯住了他们,战略方面,与出兵的效果是相似的。”
姚思廉对军事思维不太懂,平时也是纸上谈兵,此时听到罗帅这样说,心中稍安,微微点头。
罗昭云道:“姚先生,既然来了,想请你多逗留几日,给学生们讲讲一课如何”
姚思廉愕然:“讲课”
罗昭云点头道:“不错,有句话说得好,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原文化风气,很难影响到玉门关,边戍之地,文教落后,还处于蒙
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课
金城内,一座西秦的王府被改造成了弘文馆,里面存放了许多书籍,一车车从中原运来的手抄本、印刷本,诸子百家、各类史书、诗歌文赋等等。
今日弘文馆内,聚集了上百人,都是从西海、浇河、枹罕、西平等六郡,调过来的边戍人文、私塾先生等。
早些日子通过张贴檄文,邀请各郡各县有志教书育人的士子文人们,到县城报名,然后统一送往郡府,再由郡府送往金城来。
在这里有为期几个月的集中培训,由中原儒生分门别类地,为这些边戍文人开坛讲座,提升中原文教。
今日弘文馆的小广场上,席地而坐,满满的人,连长廊、房檐下都是人影,因为关内大儒姚思廉要给他们授课了。
不得不说,这姚思廉的确有才华,学富五车,读书万卷,毫不夸张,他先从诸子讲起,孔孟儒家,老庄道家,然后墨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都有猎涉,进行宏观讲解,对各家的思维道统,有了简洁意赅的论述,令这些边戍之地,读书不多的士大夫们,视野一下子开阔不少。
接下来,讲到文学,姚思廉提及司马相如《上林赋》:“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姚思廉仔细讲解,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中原文化中的大赋,辞藻华丽,恢宏大气,令人折服。
随后,南北民歌、古诗十九首、魏晋玄学文登,姚思廉也有谈到。
讲过文学,又谈史学如春秋左传、史记,兴亡交替,不少人都感到朝代发展的不可逆转。
最后,姚思廉专门利用三天时间,将礼仪,中原风俗,以及家规学,如颜氏家训等,对这些边戍文人进行了普及。
这一番讲解下来,竟然过去了十日,姚思廉住下来,每日虽然讲解辛苦,但是却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意气奋发,看到这么多听众,恭敬聆听,作为大儒,讲学说道,那是一种精神传播的价值所在。
………
王世充自从与李密交战各有损失后,养兵半个月后,被洛阳的杨侗派人不断催促出战,击败瓦岗军,无奈之下,王世充再次跟李密交锋。
这一次,王世充带兵抵达石子河,与瓦岗军兵戎相见。
李密继续使用以前的战略,先派王伯当、程知节兵马,跟王世充交战,几番冲锋后徉败,王世充带兵追击,想要一鼓作气,把瓦岗军赶到河边,全部围歼,但是在追击途中遭到伏击,裴仁基父子、罗士信等人带兵厮杀,将王世充再次击败。
&nb
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
李世民最后当众说道:“诸位,关中一带,有无数豪杰,各地举旗反抗朝廷,只是没有归处,四处游荡,正盼着我们在日招抚,此次进军,可以派人去联络关内各地的聚众起义的兵马,多少不限,可以加入唐军。正所谓功者难成易败,机者难遇易失,一旦时机把握不住,那就坐看大势成空。”
“当年的李玄感正是不肯听从李密的上与中策,贻误战机,最后死于非命,我们现在看似兵威雄壮,但是跟李密、窦建德、罗成、薛举等其它各路大军比起来,未必就占优势,所以,大兴城,是我李家立足脚跟,强势崛起的根本。”
众人极表赞同,顿时举得李世民年纪虽轻,尚未弱冠,但是见识却非常不凡。
只有李二心中明白,这些话的大意,都是叶珺瑶跟他讲过的。
就在这时,帐外有侍卫禀告,发现一股人马靠近大营五里外,有人要求见主将。
“什么来头,可有通报名讳”
“他自称是李家人,唤统帅为二哥”
“二哥”李二愣了一下,能这样称呼他的只有三个人,晋阳留守的李元吉,逃出京城的李秀宁,以及去深山紫阳宫学艺的李玄霸。
“我亲自去迎接。”李世民一身铠甲,带人走出辕门,看到了门外不少豪杰武将。
为首的一人,身材纤细,明眸皓齿,娇丽照人,穿着白色的盔甲戎装,银绫短袄,很有英气。
“小妹。”
“二哥!”十七岁的李秀宁,婷婷玉立,她去年在李渊赶往晋阳时,被撮合与柴绍的亲事,但是李秀宁念着家族大业未定,动辄有灭族危险,所以暂时不想考虑婚事,而是带着贴身侍卫马万宝,回到大兴城,要拉拢一些年轻士子投奔李唐。
不料风声走露,被人破坏,卫文升总领大兴城兵事,早就担忧李渊会起兵,所以一得知李秀宁秘密归来图谋大事后,立即派人追捕。
李秀宁回来招揽人才的机会泡汤后,被迫逃离,潜至鄠县,这里有李家值班的庄院和上前倾良田,部曲数百人,李秀宁来到这变卖了家当,拉起一直队伍,躲入深山老林,然后向北转移,要在京兆郡北,响应父亲的晋阳起兵。
不多不少,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短短一个月间,聚集了接近两万兵马。
其中刘德威、潘仁、戴元祥、王行敏等关内义军首领,带兵来头,队伍强大。
如今得知李世民带军进入京兆郡的边界,李秀宁立即带军来投,要献计夺取泾阳关。
………
金城内的帅府内,今日异常热闹,因为迎来了一批京城士子和贵族。
罗荣老爷子接到孙子的情报,走动京城一些豪族,促成了一批京城门阀子弟投奔西北参军。
与此同时,燕琅阁发挥作用,把一些门庭没落的士族中盛名才子,也都给渗透、拉拢,分别送出京城,在始平县城聚集,然后一起跟随商队,护送来到金城郡。
这里面大多名贵之后,如苏威的儿子苏均、苏昱,虞庆则的儿子虞仁孝、虞澄道,长孙炽的儿子长孙安世,韦孝宽的玄孙韦义节等,大多名臣名将之后。
还有一位青年,名为诸遂良,刚及弱冠二十岁,眉清目秀,在太学府读书,才气最近在京城名声鹊起,若是在以前,肯定很快传往各地,但乱世之中,才气也就不被人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
罗昭云跟这些士子们把酒言欢,放下了架子,言语中对他们都很重视,顿时让众人有一种宾客如归的感觉,心下都觉得,自己来对的地方。
苏均、苏昱、虞仁孝、虞澄道、长孙安世、韦义节、于宁志、诸遂良等人,皆出身贵族门第,自幼接触文化熏陶,视野和家传等,比寒门的士子要高出很多,这个时代,可不像宋代,教育体制推广得深,使寒门士子通过苦读高中状元,然后如何锦绣前程。
隋代尽管推行了科举制,开创了先河,但时断时续,名额极少,一届人数不足二十,而且被门阀打压,从没有重用,所以隋代科举在历史上只有开端的意义,实际上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到了唐代,略微放宽,但中榜人数仍极其有限,乡学、县学、州学、太学体制并不完善,寒门读书的覆盖率还是不够的,宋代士大夫被重视过度,才会突飞猛进发展。
所以,在隋代要招揽人才,那么基本**成都是出自那些官宦、贵族的子弟,即便是没落的贵族,他们的孩子的视野、接触知识的机会、圈子,也不是耕夫、佃农家的子弟能比的。
相同这些,罗昭云这个后世人,虽然看英雄不问出处,但是要找人才,还是得顺应这个历史背景,需要把这些贵族优秀子弟给提前招揽过来。
当然,这些人除了褚遂良、于宁志在历史上是十八学士而名传千古外,其余的人,似乎最高都做到州刺史,在带兵方面,没有多厉害,但治民方面还比一般人强。
当天夜里,罗昭云就安排这些士子在弘文馆入住,衣物、伙食、钱票等,样样不缺,让他们休息几日,就有任务下发。
唯独诸遂良一人,被罗昭云单独招入了书房密谈。
“诸先生,若是本帅接到的情报无误的话,令尊诸亮,目前正在薛举的帐下任司马,作为西秦的幕僚,为何你没有投奔西秦,反而来到了本帅帐下”
诸遂良先是一愣,然后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既然少帅已经知晓,遂良也就不隐瞒了,家父身在西秦,也是被迫无奈,当初他靠近金城的会宁郡任县令,因为在西北治民,有了贤明,被薛举派人带回去做谋士,加上大隋本来就没有了希望,所以,家父也就在西秦起义军中做官了。”
“不过,家父看出薛举父子,有勇无谋,带兵打仗尚可,但不是真正明主,也没有治国之大才,称王西北,已经是顶天了。家父派人给我捎来的书信中,不让我投奔西秦,告诫我在乱世中,得寻真正贤良明主。”
“哦,那你认为我是明主了”罗昭云好奇地问。
诸遂良说道:“现在还说不准,各路称王中,李密、窦建德都有一定王者风范,但是,身上也各有缺点,终究难成大器,唐王李渊厚重老成,拥有李阀、窦阀、独
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
过几日后,罗昭云将这些关内贵族子弟,全都有了安排,苏昱、虞仁孝、长孙安世等数人被直接任命为县令,管理一城,考核期限为一年,如果治理有条后,进而提拔为郡丞,然后做刺史。
其余人,有的当了参军、功曹等,隋军继续前进。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罗昭云麾下的隋军,已经扩增到了十二万众,汉人户籍军士有七万,五万是铁勒、党项、鲜卑等各类胡族人组合在一起,形成彪悍的胡族军队。
这里面有骑兵三万,兵马强壮,陌刀军有五千,清一色的长柄陌刀,杀伤力惊人。
“将军,什么时候进攻薛举”新到的一些贵族子弟,都渴望新的战役,这样他们可以立功。
“薛举如今占据了陇右四郡,势力向扶风、京兆郡靠近,暂时我们不宜逼迫他太紧,所以,下一个目标,就是打掉李轨,根据情报,西凉王已经派了使节去联系李渊,要跟李渊结盟,东西呼应,决不能让这群人抱团,给我们造成困扰,所以,雷霆手段扫掉西凉,把河西走廊彻底打开,是我军下一步动作。”
韦义节抱拳道:“末将愿意打先锋,先去征讨李轨,为好帅扫清鹿障。”
这韦义节是北周名将韦孝宽之后,也算出身名门,不过父辈衰落下来,到他这里,已经庇荫不到什么,也一直没有做将的机会,在十二卫府做个守城校尉而已,现在迫不及待想要带兵出征,磨砺兵法。
“这一次兵分两路,郭孝恪为右路统将,带兵两万,骑兵五万,韦义节、虞澄道为先锋偏将,进攻会宁,切断武威郡南北路线;本帅亲自出兵昌松、姑臧,薛万仞为先锋,围困西凉总部,一举平定西凉。”
“遵命!”诸将起身,躬身抱拳接令。
“杜如晦任帅府长史,负责处理金城政务,协调各郡发送来的折子。”
杜如晦拱手道:“属下领命。”
罗昭云对着诸遂良、于宁志、苏昱等人道:“尔等隋军出战,沿途可以体会一些行军细节,看到沙场对阵的实战,对以后你们才能会有促进和帮助。”
“现在我们再看了一下沙盘地图,记准行军路线,地形分布,西凉的兵力主要布坊在祁连山脉的几条隘口上,所以攻打起来有一道难度,不过,本帅已经派出特战组,连夜偷袭,会对我们攻关克敌,带来大帮助。”
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听着主帅的用兵之法,暗自佩服。
以前诸遂良、于宁志、韦义节、虞澄道等人,只是在大兴城内听闻罗成如何战无不胜,今日能站周围聆听对方在挥斥方遒、沙场布兵,都感到一种激动,这属于明星效应,接近偶像了,自然心态难平。
两日过后,西北隋军开始频繁调动,吹角连营。
“轰隆隆——”
马蹄声震动,营中大军,早已蓄势待发。
等三通聚将点兵鼓声传过,三军集结完毕,放眼望去,演兵场上黑压压地一片,方针如林,全是铁甲雄兵。
接近十万精兵,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身体彪悍,装备精良,刀枪剑戟,寒光烁烁。
“出发!”罗昭云点将祭旗过后,不再废话,直接下令出发。
&nb
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
姑臧城是武威郡的治所,亦是此郡最大城池。
不过此城的规模,比之金城有所不如,由土石垒筑而成,方圆不过数里,由于西凉政权在此立足,重新建立新都之后,便在此修建了一个外郭城,把姑臧围在里面。
外郭内住宅数万精兵,如今全部行动起来,储存弓箭,滚木、石块、火油等,以作防城之用。
李伯玉为太子、尚书左仆射曹珍都亲自出来监督,巡视防御情况。
这些将士们,迎战情绪不高,因为他们都听闻了罗成的战绩,已经横扫了七郡,聚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姑臧城,要整合河西与陇西的边防八郡,重新分配土地和资源,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再有战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