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这些人听闻皇帝被宇文化及等人背叛斩杀,全都悲悯痛哭,大骂宇文化及这个以乱犯上的叛徒、奸臣。
………
洛阳城。
杨侗得知皇爷爷被弑,在朝堂当场痛哭流涕,许多大臣跟着嚎啕大哭,缅怀陛下。
大多数人是跟风哭,谁哭的越惨,越证明自己的忠心和赤诚。
一部分人是担忧,觉得杨广一死,大隋更撑不下去了,洛阳都瓦岗军包围,没有了外援,撑不了多久,今后何去何从,感到茫然,为自己的命运伤心落泪。
只有少数老臣,是真心伤痛,忠君之心有些偏执,君臣礼节一套严格遵守,哀悼杨广,惋惜大隋。
王世充得知杨广死去的消息后,心中狂喜,他不在害怕江都了,觉得自己吞并洛阳的时机接近成熟,所以从城外军营匆匆赶回城内,身带盔甲,来到大殿外,哭着进入,彰显他的忠诚。
“陛下就这样被叛军害死,令人痛心,我王世充发誓,此生必杀宇文化及,为先帝报仇!”
王世充的表态,顿时吸引了群臣的附和,都要剿灭宇文化及的叛军势力以谢罪。
杨侗不懂带兵,而且军权被王世充逐渐霸占,此时听到杨广死讯,六神无主,就同意了王世充的建议。
王世充积极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如近日就用力越王为帝,我们重开朝廷,镇压反叛!”
群臣赞同,若是不登基,只怕军心涣散,不再为洛阳朝廷效力了。
………
大兴城。
李渊得知了杨广被杀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高兴,这个棘手的江都皇帝一死,他就不需要杨侑碍手碍脚了。
李渊召集许多谋士,商讨废立之事,朝中留守的大臣,都认为大隋无药可救,杨广一死,等若隋亡,没必要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落人话柄了,不如直接改朝换代。
于是,李渊派人游说杨侑,与其说劝,不如说胁迫,逼他禅位。
禅让制是华夏统治者古老时期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最早发生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但都是美化而已,行夺权之实的。
其实,近代学者、史学家做过细致考究,提出最早的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也是伪造的历史。
历史长河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禅让,那是后人美化圣贤的品节而已,一般都
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自反应
罗昭云听到麾下文臣武将一番激昂论调,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
隋炀帝刚死,他马上就自立,未免太心热着急了。
屈突通这时候还在患得患失地悲愤痛哭,一副忠君爱国的志士姿态,与这些年轻关陇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罗昭云也装作抹泪感伤的神情,叹道:“屈将军,请节哀顺变,先帝驾崩,作为女婿和臣子,同样感到难过,但现在不是我们伤心的时候,首先要为先帝发丧,然后祭旗,誓要诛杀宇文化及这个恶贼!此外,平定西北叛乱,不可贻误战机,不管大隋命运如何,这天下苍生还是要解救的。”
众人听到少帅的话,没有当场宣布自立,多少有些失望,但是,也觉得少帅说的有些道理,就没有再劝,但彼此之间,相互对望,都看出对方希望少帅自立为王,脱离大隋。
屈突通停止了哭腔,拱手对罗昭云道:“少帅能如此对朝廷忠心,也不枉先帝器重一场,许以驸马!屈某不才,也绝非迂腐不堪之人,心中虽然恋旧,也知道时势造英雄,目前大隋的确要覆亡了,非人力所能挽救,屈某不敢奢求少帅继续效忠濒临覆灭的朝廷,而葬送大好前程。当仁至义尽后,可随机应变,屈某看清少帅的品质,自当竭力追随,不论做任何决定,都用户支持。”
这屈突通毕竟也是聪明人,虽然当初执意要效忠朝廷,忠贞不二,一是由于性格刚正不阿的关系,二是也有作秀嫌疑,太过注重名节和外人的尊敬与评价。
如今,他也意识到,杨广一死,剩下两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傀儡皇帝,如果还继续效忠,等若愚蠢之辈,太不识时务了。
没有可效忠的人了,兵马的存在,没有了名义上的君主和王,利益团里没有了明确的官爵和晋级渠道,那么这个队伍离着分崩离析也不远了。
所以,西北必须要重新建立政权,要让谋臣将士们安心,看清楚自己效力的势力,有何等前途,他将会得到多大利益,是否庇荫到子孙等等,前途光明,才能让人死心塌地追随。
郭孝恪、长孙无忌等人,听到屈突通的话后,都感到惊愕,旋即点头微笑,连耿直忠君的老将军都这样说,少帅称王,应该要大势所趋了。
侯君集道:“此一时彼一时,按照当时少帅誓言,只要先帝还过着,都继续效忠朝廷,如今江都宫变,行宫禁地和大臣府邸都被洗劫,皇室成员被屠戮,只剩下杨侗、杨侑、杨浩这些乳臭未干的王侯,主少国疑,被人控制,难以成大事,如果我们还继续打着遵隋的旗号,势必会被这些势力利用,而且影响军中士气,恳请少帅早日定夺!”
“恳请少帅早日定夺!”不少武将文官,再次恳求,比起初还有热烈了,因为连屈突通老将军都想通了,少帅不应该再执着了。
罗昭云此时体会到,做领导上位者,到了一定时期,会被团体的利益绑在一起,不得不向前去争,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也许就是类似情况,他自己做皇帝的野心有一点,但可能犹豫不决,没那么强烈,却被一群将领劝谏,硬生生给披上黄袍,觉得拥戴他起兵才能服众,成就大业,获取荣华富贵!
“关于自立为王,建立政权的事,关系重大,本帅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慎重考虑,但诸位放心,你们的担忧我能体会得到,最迟半月底,我就会公布出来,这些日子,大家按部就班,继续练兵、处理正事,为讨伐西秦做准备,出征之前,肯定会根据各地形势,做出准确决断了。
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
杨广被弑半个月后,李渊在大兴城终于准备完善,杨侑年幼,被控制之后,无力反抗,整日在后宫垂泪痛哭,命运从高高在上到一下子被挟持,昔日那些拥戴他的大臣们,一部分被李渊斩了,一部分归降李阀。
如今的杨侑已经是孤身一人,除了自己的亲娘韦氏,就剩下两个宫女了。
这一日,李渊带着文武百官祭天,先是哭丧了杨广被杀,然后慷慨陈词,要为炀帝复仇,消灭宇文化及的势力,最终要解救打尽,改立别人。
奈何消息走露,宇文化及提前得到情报,派宇文成都、杨士览带人抄了他的家,斩杀司马德湛。
………
这些情报,从天南海北,不断传递到了陇西地带。
罗昭云掌握了中原发生的大事情,运筹帷幄,接下来,乱局开启,势必烽火连天,征战不休了。
长孙无忌、郭孝恪、诸遂良、于志宁、屈突通、侯君集等人齐聚帅府,商讨称王之事。
罗昭云道:“诸位,李渊名为隋臣,实为隋贼,如今已经撕破了伪装,直接逼迫杨侑退位,美其名曰禅让,他在大兴城登基为帝,建立唐王朝。消息准确,大伙怎么看”
诸遂良道:“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李渊所行,是司马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华
a ,最快更新江山争雄最新章节!
罗昭云觉得时机成熟,可以考虑立国之时了,这个时候,等若对大隋仁至义尽,做到了最后一步,获得了不少隋朝旧臣的称赞,也彰显了自己的气节和忠君之心。
自己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往往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影响,正是物以类聚。如果身为领导者,自身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就会被许多重名、重义者所鄙视、瞧不起。
诸遂良开口道“目前薛举用的秦,李渊用的唐,窦建德用夏,萧铣用梁,杜伏威用楚,李密用魏,这些国号,大多取自以前用过的王朝号,也是要借用威望,汲取国运而已。”
长孙无忌分析道“少帅,这立国之名,马虎不得,往往都是根据五行之说,或是自身封号,地缘关系来确定。李渊推行的是土德,效仿汉,尚黄色,唐也是取自李渊的唐国公称号的一个字,若是少帅自立为王,当属燕毕竟适合。”
“燕国”罗昭云咀嚼自语。
“对,东北地区属于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少帅一部分根基在涿郡,东北地区,正是古燕国旧址,以燕自居,符合情理。”
众人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罗昭云沉思片刻,摇头道“燕国,格局太小,七雄之末,很难令百姓信服,它能一统天下,我要用一个国名,最好是从未出现过,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充满朝气,而不是对历史的重复。”
“那要重新起国号”
罗昭云点头“对,能够大气威武一些,包罗各族,以后一统天下,使得各族百姓都能够没有分歧,融入其中,实现盛世,胡汉平等地生存在这片华夏土地上。”
众人听完罗昭云的话,如此雄心壮志,不免有些热血沸腾。均想原来少帅的目标如此远大,鸿鹄之志,可吞山河,他们先前还担忧少帅不肯称王,却不料少帅如此雄心勃勃。
“那该叫什么”文臣武将都陷入沉思,在思考着。
于志宁道“有了,《易经乾篇》中有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不如叫大元!
“噗!大元!”罗昭云忍不住差点喷笑出来。
这是蒙古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少数民族的王朝政权,他没有使用的想法。
诸遂良道“少帅雄心,日月可鉴,不如取日与月,组在一起,变成明,建立明朝。”
“这个……”罗昭云摇了摇头,说道“大伙再想一想吧。”
众人再次议论起来,谋士们引经据典,挑选词汇,不知用哪个好。
片刻,罗昭云说道“中原百姓都是炎黄子孙,这片华夏土地,人杰地灵,我欲自立建国,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意,四周番邦敬畏,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各族以汉为核心,然后平等相处,如此一个政权,当需要一个字,能够与之匹配。”
“有了,少帅,不如取一个华字,就叫大华国吧!”长孙无忌忽然提议道。
“大华国,华夏朝!”罗昭云露出喜色,微微点头“这个词吻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东进
事情如罗昭云所料的那样,薛仁杲太过轻敌,刚愎自用,不肯听从谋士的劝言,主动迎战,要正面击垮唐军。
但是李建成听从身边谋士的建议,分兵包抄,声东击西,避开了西秦主力军,引得薛仁杲不断带兵前去营救附近的城池,被疲劳战术拖得三军软乏,最后,唐军围城打援,设伏击来阻杀,成功大破了薛仁杲的西秦军。
薛仁杲也在乱军之中,被唐军猛将段志玄、张公瑾等人合力擒杀。
西秦大军一时群龙无首,直接崩溃,四处逃散,十万大军如同一盘散沙,雨打风吹去。
这里的军事战况,被燕琅阁的特工,以鹞鹰传书,第一时间传回了西北。
罗昭云得知后,立即派侯君集、屈突通带兵杀入陇右,抢占地盘。
之前他按兵不动,就是不想给西秦施压,这样可以让薛仁杲放开手脚,没有后顾之忧地跟唐军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如今目的达到,就该西北军出手了。
屈突通带军五万攻向了会川郡,侯君集带兵三万,进攻陇西郡。
由于这两郡毗邻金城郡,地形和防御早就被西北军的斥候摸得一清二楚,关卡驻军的多少,守将是谁,全都了如指掌。
这样一来,原本这两郡的驻军各有三万人,如今根本挡不住西北军的横扫。
十日后,屈突通就拿下了会川郡,攻克凉川城,然后带兵继续向东推进,去攻占平凉郡。
侯君集也并不费劲攻下陇西郡,然后发兵天水郡。
这时候,侯君集收到了天水郡内褚亮的密信,要里应外合,帮助西北军顺利拿下天水郡内西秦的宫城。
侯君集早有听闻,褚亮正是褚遂良的父亲,西北大学士之一,颇有儒名和威望,被薛举一直扣押在身边充当谋士,其实他私下早就表达了投诚之意,站在西北军一方。
由于天水郡被西秦政权定为国都所在,所以修筑关卡较多,高建堡垒,深挖壕堑,尤其是治所上邽城,城墙加厚加高,坚固无比。
侯君集推掉翼城后,兵临上邽城下,指挥三军,发起强攻。
“杀——”
一时间四面合围,箭矢如雨,冲车、云梯全都用上,鏖战城池。
要这样攻下去,必然损失惨重。城内褚亮心生一计,召集一些武将和群僚,公布薛举父子的死讯,然后怂恿城内的一些能人志士,尽早投诚,不要做无谓牺牲,投靠西北军,日后获得的封官和利益会更大,比在西秦更有前途。
不少将领和臣子被说服,策反成功,及时打开了城门,避免了一场攻城恶战。
褚亮、常仲兴打开城门,迎接侯君集的大军入城。
侯君集跃下马背,在城门外抱拳道:“褚先生,这次多亏你深明大义,说服城内的武将文吏,才免得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他不看僧面看佛面,侯君集私下与褚遂良是同僚,同属西北军的核心圈子,既是褚父,他也要客气几分。
褚亮拱手
第七百章 立国
大华立国,选择了五月初十这一天,黄道吉日,在金城外五里的河畔,搭建了祭天露台,禁军把守,观看盛典的百姓多大数万人。
罗昭云身穿金黄色龙袍,头戴天子冕冠,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登高台,祭天焚香,祷告上苍,宣布立国,告天承运。
长孙无忌与姚思廉、陆德明等文士根据《周礼》,制定了详细的祭天和登基的步骤,按部就班,一切准备的井井有条,完全符合古礼。
年轻士子、将领,隋朝遗臣,都在文物官员队伍之中,身穿崭新的礼服,暂时官服没有发放,因为各自的官职没有确定,官服自然没有定好。
陈稜、来护儿、萧瑀、高孝基、辛公义等人,心中感慨万千,上个月,他们还困在江都,差点被宇文化及杀害,一个月后,他们在西北,参与了另外政权的建立。
从隋臣变成了大华国新臣子,这并不是他们的背叛,而是局势推动,隋朝灭亡,而罗昭云是隋朝将领中最为忠心的一个,名声最好,所以,他们觉得拥护罗成,对他们的名声和气节,只有提高,没有降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