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一旦罗成真的统一全国,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功勋之臣,毕竟史书都是下一任的胜利者派人谱写,只有身在胜利一方的阵营,掌握史书之笔和话语权,才能给自己贴金。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失败者,大多都是平庸无能、恶人嘴脸,而胜利者永远是英明神武,出生都有天兆等等,皆为史书撰写者故意厚此薄彼,着重抹黑对手,夸大己方的结果。
罗昭云当着群臣和百姓的面,进行祭天仪式,点香礼拜,祷告上苍,祈求得到上天庇佑。
世间皇帝又称天子,意为上天之子,立国时候自然要祭拜上天为父,然后宣称自己代天治理万民,君权神授,有着浓重的封建色彩。
但没有办法,古代信奉这些,冥冥之中也有一股国运加持,人力无法逆改。
任何历史伟人,妄想人定胜天,最后都是自食恶果。
没有人能真正战胜过天,只能顺应局势,顺应上天真理,宇宙规律,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爱惜,才能顺应天意。
罗昭云开始宣读诏书,国号大华,年号天元,推火德,尚红色。所有士兵的袍襟都换成暗红色,朝堂的大臣,按照级别,大致分深红、玄红、紫红几种。
祭礼过后,锣鼓喧天,将士们呼声如海啸。
大华正式立国了。
新的律法和官职会在明日公布,今日只是初步宣读了重要官职人选:封长孙无忌为左仆射,萧瑀为内史丞,杜如晦为户部侍郎,褚遂良为兵部侍郎,高孝基为礼部侍郎,辛公义为吏部侍郎,于志宁为工部侍郎。
屈突通、李靖、侯君集、陈稜、来护儿、郭孝恪、薛世雄、麦铁杖都被提拔为十二卫府大将军,其余薛万仞、程名振、麦季才、韦义节、梁元礼等为将军。
姚思廉、陆德明、虞世南、孔颖达等文人也都列入九卿寺、国子寺等职务,辽东高士廉、长孙顺德、温彦博等人也都有册封。
不过,暂时不设尚书令、六部尚书等主要位置,先空缺着,要以后逐渐扩大地盘之后,再根据个人能力和功劳加封。所以,
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选
朝堂内围绕皇后人选的问题,进行的激烈辩论。
萧瑀、姚思廉、屈突通这些对隋朝廷有忠心的臣子,拥护如意公主为皇后。
西京的陆德明、苏均、孔颖达等人,则推荐薛才女,因为才女名冠京城,大龄未嫁,实则对陛下一往情深,可以加入宫内,作为皇后,才名符合其身份。
以高孝基、长孙安世等人为代表,则推荐十八岁的长孙无蓉,虽然年纪比如意、薛才女要小几岁,但是十八的岁数,已经是大姑娘了,因为贵族女,大多十三四就婚嫁了。
长孙无蓉要不是倾心罗成,婚事始终没有定下来,她绝不会等到现在还待字阁中,未有夫家。
不过,不论是推荐薛才女,还是推荐长孙无蓉,这些人都是反对前朝公主继续做当朝皇后,理由是天下百姓受杨家毒害日深,民怨载道,若立前朝公主,让百姓对大华国增添恨意和怀疑、不信任。
因为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先例,首先巧合因素太大,很难出现。二是即便历史上有君王娶了前朝公主,往往都是做嫔妃,绝不会让他做皇后,就是担心嫡长子混有前朝血脉,一是对国运有影响,二是担心太子被人利用,再复辟前朝政权。
高孝基开口道:“启奏陛下,古有传言,子随母,女像父,男孩性格多遗传生母,女儿的性格传承父亲较多,早有定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如意公主真要封为皇后,日后诞下儿子,就是嫡长子,他的性格随母亲,母亲的性格又随父亲,如此一来,日后的太子,品格就追溯到炀帝身上,这不可不妨,即便我大华国真的一统江山,日后太子有若是遗传了炀帝的性格,那么大华国岂不像大隋一般,也要出现变故”
“是啊,外甥随外公,这是有根据的,绝非胡乱推测,自古就有定论。”
“关乎国运兴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时候,许多朝中官员,都议论纷纷,隋炀帝的下场有目共睹,在场绝大多数人都深受其害,可不像日后的太子真的有炀帝的遗传基因。
罗昭云默默听着,心中也在思量,把如意公主选为皇后,是否合适。
首先,不可否认,如意公主对他的爱,深厚炽烈,绝对不含任何虚假,当年差点绝食,为了等他、嫁他,在被杨广屡次逼迫下,仍能坚持己见,非罗成不嫁,这种情意,让他感动不已。
但这几年,罗昭云暗中谋划大隋,推波助澜,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许多事都是瞒着如意,只有沐荷、萧依依、青霜知晓,甚至长孙无蓉都开始慢慢加入,做宁沐荷的副手了。
唯独没有让如意知晓这些组织的事,罗成心中有愧疚,也有无奈。
皇后之位,的确关乎重大,身份、智慧、贤名、治理后宫等等,需要一个极其精明又善良的贤德女人,而长孙无蓉在历史上正是这个人选,鼎鼎有名的文德皇后。
高孝基拱手道:“陛下,如意公主成婚数载,却一直未有身孕,以前没有什么,但是现在争天下时候,正宫午后,此乃大忌,会让臣子、将士们心中无底,没有潜在的继承人,对
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
罗昭云立国之后,按照隋朝廷的三省六部九卿制,开设办公衙司,配置各种官吏人员,由于暂时人才有限,每个部门都限制了规模和人数,随着攻克的地盘扩大,人才越聚越多,再进行改编和添岗。
而且金城之地,毕竟属于西北偏远之地,这里被中原人视为西疆,苦寒边塞,要招收人才有些困难,不论西北军的声威如何壮大,对于中原的影响还是甚微,因为中原百姓感受不到西北军的影响。
罗昭云数日后下令,迁都到天水郡,驻扎陇右腹地,更进一步接触关陇的核心,这样对东部的威胁增大,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
西北虽然有十多郡,但是地广人稀,除了河西走廊,有胡商前来做声音,但中原商旅却很少,消费市场不够,所以,要振兴经济,发展壮大,必须向东推进。
罗昭云率文武百官,抵达了天水郡治所上邽城,已经比邻唐军占据的扶风郡。
目前侯君集已经带着兵马驻扎在天水郡与扶风郡边界,守住雄关隘口,扼守要塞,防止唐军突然来袭。
北面的屈突通也占据了安定郡,分兵一路去攻打弘化郡,逐步缩小李唐的势力范围。
唐国的地盘如今重点在京兆郡、扶风郡、北地郡、延安郡、冯翊郡、上郡等洛川之地。
“恭迎陛下!”
侯君集带人迎出城外,除了一些俾将外,还有西秦旧臣褚亮等人。
整个上邽城,已经经过西秦扩建,这些日子重新粉刷、清理,比金城还要宏伟大气。
古代的歇山式城楼,青砖色泽彰显凝重,古色古香的城池建筑,健壮的武士列队,旌旗飘展,百姓夹道观摩。
罗昭云坐在高大的辕车之外都有钢板加厚,里面如同一座房子的宽敞,这是身为君王该有的座驾档次。
侍卫掀开车帘,罗昭云站在车辕平台上,挥了挥手,从容镇定,雍容高贵,一身龙袍得体,英伟挺拔,看上去有一种九五至尊该有的气势。
将士、臣僚和百姓们们看到这一幕,都心生敬畏,一片片跪倒在地。
“都平身吧!”罗昭云虚手一抬,示意众人起身,并说道:“众卿家辛苦,待朕入城升殿后,会对诸位前线将士进行褒奖,对西秦的旧部进行册封。”
“谢陛下!”侯君集、褚亮等人行礼谢恩。
罗昭云虽然有些不习惯,但还是极力维持自己的君王形象,举手投足,多需要稳重和气度,让侍卫放下帘幕后,龙辇辕车继续入城。
城内百姓欢呼迎接,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在一处临街酒楼的三层,站着一男一女,男的身穿墨黑玄衣,女的身穿素白长裙,在酒楼临街的窗口内,向下观望。
“叶姑娘,这罗成真的没有君王之位吗”
“嗯,按照我祖师的禁忌手册上的预言,不该有罗成称帝,你们李家的唐王朝,才是正统。”
 
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
宇文化及在江都城逗留了一个多月,祸乱后宫佳丽,过足了皇帝瘾。
但将领们联合上书,要求宇文化及率众北返,打回洛阳,甚至攻回长安城。
这让宇文化及犯难了,因为他得到可靠消息,洛阳已经被王世充控制,外围被三十万瓦岗军包围,要攻打洛阳,靠他十万兵马,如何能实现
大兴城被李渊占据,建立了唐朝,改名长安城,拥兵二十万,有函谷天险,攻入关陇,又谈何容易
因此北返,对于宇文化及而言,就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任务,很难实现。
何况不论是洛阳,还是长安、西北军,都发布檄文,要诛杀宇文化及一家,为先帝报仇,他成为各方势力欲打击正名的对象,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北返太危险了,我们就在江都驻扎,横扫李子通,辅公拓等势力,在江南建立一个新的朝廷,不是很好吗”宇文化及觉得,老实待在江都,才是最好的避难方法。
十万雄兵,加上地方兵马,足以自保了。
裴矩道:“这恐怕不行,目前各领兵的将军,联合上书,声称这是下层军官、将士的意愿,他们远离洛阳和关陇的家乡,思乡心切,他们凝成一股,如果大丞相不同意,他们可能会出现大批的逃亡,或新的叛乱。”
这裴矩原来是黄门侍郎,宇文化及叛乱之后,斩杀了一些大臣,但是裴矩跟他没有多大过节,宇文家人也深知裴矩的外交才能,所以没有加害,继续任命他为黄门侍中。
除此人外,还有内史令封德彝、刑部尚书郑善果等人,也被宇文化及留下活口,继续做官,名义上辅佐傀儡皇帝杨浩,实则都要听从他的号令。
“你们以为呢”宇文化及虽然手段黑,心计奸诈,但在大局观上还是欠缺,谋略不足,难做大事,所以在这件事上需要询问几位大臣的建议。
内史令封德彝道:“大丞相,这些禁军骁果卫可都是在关陇、洛阳一带招募,他们来到江都,对于气候不适应,又恋家乡和亲人,无心留下,由于人数太多,一旦聚在一起闹事,十万大军,很可能就会酿成另一场祸乱。”
郑善果道:“杨广不肯北返,才引起逃兵不断,军中埋怨,使得众将军的不满,联合起来兵变,如果大丞相效仿杨广,迟迟不肯北返,留恋江南的安逸,很可能会被他人所取代,所以,必须谨慎对之。”
宇文化及闻言,脸色微变,因为他不会忘记,当初那些将领凑在一起,要谋反的理由,就是杨广猜忌日重,不肯北返,要醉生梦死在江都,只等江都外的四处叛军攻入此城,然后死在此地。
这是诸将的利用的借口,也正是底层士兵最关心的问题,宇文化及自信思考,觉得自己若是不北返,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杨广,会被其他将领利用军中怨沸之情,再次发动政变。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这件事,不得不重视,倘若北返,几位觉得,当如何进军”宇文化及询问。
裴矩分析道:“首先,外围诸郡都被反军控制,我们应该利用河渠尚未完全封锁,立即北返到彭城,拿下彭城,至少做足了样子给三军将士,稳定军心,将士们看到大丞相有北返的决心,自然就减少了怨气。其次,彭城自古兵家要地,以此为根
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
六月的关陇,山清水秀,浓林茂密,雾霭飘荡,湖泊如银,仿佛如江南水乡一般。
关陇腹地,土地肥沃,富饶之地,古代西伯侯姬昌在此天水、扶风一带经营,最后汇合八百大小诸侯灭掉了殷商。秦国历代君王也是积极治理关陇,最后稳定后方,才得以东出横扫六国。
如今罗昭云在此经营,初具规模的朝廷统治机构,开始运作起来。
三省六部九卿,还有特殊的枢密院,在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各个方面紧锣密鼓,百废待兴,正常运作,越发正规。
以往人才有限,官吏不足,只能临时决策一些大事,缺少系统的运作,现在建立了朝廷,一切步入正轨,军书公函络绎不绝,使得大华朝廷在西北地区竖起了形象。
这一日,罗昭云接到了密函,的家眷已经从辽东涿郡,穿过草原,赶来西北,即将抵达。
信函中有写到一路的经过,数次遭到突厥部落骑兵、草原盗贼的围堵,好在随行队伍分了几批,前后照应,都是精锐士卒保护,血战几次,才安全送到西北地域。
“如意和长孙、青霜都来了。”罗昭云露出笑容,乱世时候,没有什么比家人团聚更值得期待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心态,罗昭云此际也深有体会。
特意更换装束,秘密出宫,带着侍卫到城外十里迎接家眷。
绿荫官道上,车马徐徐道来。
罗昭云派人前去通知,免得突然拦路,使这些护送者受到惊吓。
“陛下亲自出城迎接。”随行护送的首领为麦孟才、薛万备,都是年轻虎将,由于罗艺非常重视这次西北之行,所以派了两位年轻小将一路保护。
“拜见陛下”们都听说罗成在西北称帝的消息,所以一见面,全都下马,跪地叩拜。
“平身,众位将士一路护行,辛苦了。”罗成说了勉励的话后,目光看向了女眷的辕车。
这时候,从几辆辕车上下来一位婀娜女子,眉目如画,上身穿翠绿色大袖对襟的纱罗衫,连着一件高腰曳地长裙,显得婷婷玉立,发型没有盘起惊鹄髻,还是少女未出阁的发髻。
少女下车后,眸光如水,看到罗昭云的一刻,顿时心花怒放,嫣然一笑,快步走上前,盈盈一拜:“蓉儿见过陛下。”
“快快起身蓉儿,两年未见,已经是大姑娘了。”罗昭云微微一笑,看着长孙无蓉,打扮得十分得体,青丝如墨,整个人娴熟静雅,就像一朵冉冉浮于水面的净莲,清纯秀美。
“嘻嘻,陛下也更英明神武了。”长孙无蓉浅浅一笑,眼神中流露着强烈的情感,她自幼就认识了罗成,当时还是大哥哥的形象,但随着不断崛起,文才武略,对她的影响太大了,心中再容不下任何一个男子。
罗昭云微微点头,众目睽睽之下,不好跟她太多,目光往后瞅,才发现另一个辕车的帘子掀开,如意公主被一名贴身丫鬟扶着,艰难地下车,脸色苍白,像是大病缠身的样子。
“如意
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
罗昭云把女眷接入了上邽城的临时皇宫内,说是皇宫,其实就是大的府衙扩建而成,许多地方还在修筑,规模和宏伟上都显得不足,作为临时宫殿来使用。
萧后得知自己女儿抵达,身染大病的消息,神色焦急,从自己的住处出来,探望女儿。
萧依依、宁沐荷也出来迎接如意公主,毕竟正妻与妾之间的地位,还是有着大差距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