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李建成听完,明知道这几人说的有些偏颇,但内心却舒服受用,不论是谁,都喜欢听恭维的话,不愿意接受指责。

    他露出笑容道:“我也是尽力而为,多亏了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不过,这次因为西北的气候不适应,不慎染了风寒,身体有些吃不消,疏于大意,所以被大华军有机可乘,这次回京,本殿下会向陛下请罪责罚的。”

    “哪里是太子的过错,身为储君,应该为陛下分忧,学着治理国家,而非征战沙场,这次太子已经做到了最好,因身体原因,才吃了小亏,但并不会掩盖功绩。”

    “就是啊,秦王自称有军事才能,还不是败给了薛举,损失惨重,回来养伤,至今尚未痊愈呢,太子无须自责。”

    这些人在为太子开脱,不断夸赞,掩盖了失利的一面,趁此达成了一致口径。

    李建成松了一口气,在大臣们的簇拥下,重新蹬车,然后入了长安城。

    他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先去了皇宫内,给父王请安,同时汇报一下前方局势,把自己这副‘重病‘的模样展示一下。

    乾德殿内,李渊在批阅奏章,听到太子归来,要此时觐见,顿时放下手中的奏折,宣召觐见。

    “儿臣给父王请安!”李建成进来后,直接跪拜行礼。

    李渊看到自己的大儿子如此憔悴模样,吓了一跳,这可是太子,朝廷储君,未来登基大宝之人,可不能有何闪失。

    “你这是怎




正文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
    李建成带病回到了长安城,其实他的病并不重,只是染了风寒,身体有些发热,喝些汤药就能顶过去,但是李建成没有吃药,也不梳妆,故意让自己看上去憔悴一些,比实际的病情似乎更严重。

    这有他的意图,不想让这次与西北大华军交战失利的事件影响自己储君影响,被大臣们攻击,削弱他的英明才能的印象。

    城外十里有一些大臣在驻足,在张望远方,等候迎接太子归来。

    这些大臣都是自发的,凑在一起,谈笑风生,自称一个团体。因为李渊年过半百,在位时间有限,所以太子才是他们未来要效忠的人,提前站队,也是为了能有好印象,日后被重用。

    “太子来了!”有人大呼一声,几位臣子围拢上去。

    李建成下了马车,他一直在车内养病,下车后神色萎靡,感慨道:“有劳几位大人,前来迎接本殿下。”

    “太子辛苦了,这次击败薛仁杲,消灭西秦,可谓功劳彪炳。”

    “是啊,连秦王都吃了大亏,败给西秦,太子出马,手到擒来,还是太子殿下的带兵能力更胜一筹啊!”

    “文能安邦,无能定国,太子英明神武!”

    这六七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拍着马屁,对于李建成这次败给大华,丢了扶风郡一半疆土,损失数十万石粮草的事,丝毫不提,光捡好一面的说。

    李建成听完,明知道这几人说的有些偏颇,但内心却舒服受用,不论是谁,都喜欢听恭维的话,不愿意接受指责。

    他露出笑容道:“我也是尽力而为,多亏了将士们的英勇作战,不过,这次因为西北的气候不适应,不慎染了风寒,身体有些吃不消,疏于大意,所以被大华军有机可乘,这次回京,本殿下会向陛下请罪责罚的。”

    “哪里是太子的过错,身为储君,应该为陛下分忧,学着治理国家,而非征战沙场,这次太子已经做到了最好,因身体原因,才吃了小亏,但并不会掩盖功绩。”

    “就是啊,秦王自称有军事才能,还不是败给了薛举,损失惨重,回来养伤,至今尚未痊愈呢,太子无须自责。”

    这些人在为太子开脱,不断夸赞,掩盖了失利的一面,趁此达成了一致口径。

    李建成松了一口气,在大臣们的簇拥下,重新蹬车,然后入了长安城。

    他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先去了皇宫内,给父王请安,同时汇报一下前方局势,把自己这副‘重病‘的模样展示一下。

    乾德殿内,李渊在批阅奏章,听到太子归来,要此时觐见,顿时放下手中的奏折,宣召觐见。

    “儿臣给父王请安!”李建成进来后,直接跪拜行礼。

    李渊看到自己的大儿子如此憔悴模样,吓了一跳,这可是太子,朝廷储君,未来登基大宝之人,可不能有何闪失。

    “你这是怎



第七百二十七章 唇亡齿寒
    a ,最快更新江山争雄最新章节!

    梁师都本是夏州朔方人,祖上世为该郡豪族,在大业年初,梁师都不足三十,出任隋的鹰扬府郎将。

    后来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反王举旗,梁师都在三年前杀郡丞唐世宗,称大丞相,又联兵突厥共同反隋,据雕阴、弘化、延安等郡,自立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

    他自知实力不够,因此不断勾结和怂恿突厥南侵,纳贡孝敬,突厥始毕可汗封他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结成攻守联盟。

    这一日,梁师都在延安郡金明城的皇宫内,接见了唐朝廷的使者,递交书信,要与梁国结盟,共同对付大华。

    梁师都冷笑连连“怎么,现在你们唐王处于劣势,对抗不了罗成了,才想到找我大梁结盟,早干啥去了以前还想趁机吞并我延安、弘化郡,把我梁国赶到长城以北去,现在却有求于我了”

    柳崇礼不卑不亢道“回梁国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国邦相交,往往因势利导,不可能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朋友,自古已然。但目前大华鼎盛,崛起于漠北,目前占据了河西走廊,陇右之地,现在进攻关陇腹地,威逼京兆,一旦大唐失败,整个关中都要被大华占据,到时候,梁国也不会幸免,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西秦、西凉就是例子,但凡阻挡大华统一江山的势力,都会被罗成消灭,试问陛下,梁国能否挡住大华的攻势”

    梁师都陷入沉思,收起了冷笑,他能在乱世中立国,自己做了皇帝,肯定不是单纯的武夫,鲁莽之辈,算是一个枭雄。

    作为枭雄,都有共同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冷酷、铁血、睿智、奸猾、手狠

    梁师都绝非脑子驽钝之人,恰恰相反,他貌厚实奸,心中有自己的算计,只是不想给唐使节看出,他大梁害怕,而是故意表现若无其事,这样就能在跟唐结盟中,占据几分主动,捞取一些好处。

    毕竟现在大华在进攻唐王朝的地盘,下个攻击目标才轮到西梁。因此,梁师都不如李渊急迫,打算趁机胁迫,索要一些条件和好处。

    柳崇礼见梁师都有些犹豫,像是被说动了,故而加大劝说力度“陛下,正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若是陛下按兵不动,坐视唐朝廷覆灭,那么不久西凉就会不如后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两军结合,才是取胜生存之道。当年曹操势大,刘备与孙权结盟,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如今大华雄威壮哉,唐与梁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

    “若是这次大梁出兵之后,击退了罗成的西北军,李唐是否会翻脸,对我大梁出手”

    柳崇礼摇头道“李唐断然不会背信弃义,既结成盟友,肯定不会两面三刀,而且大华一日存在,梁与唐的结盟都会牢不可破!”

    “此事关重大,毕竟大华尚未来攻击梁国,我若出兵,反而招致兵祸,再说,大华曾派人来做说客,愿意拉拢梁国,合击李唐,事后承认我在朔方一带的小国地位,只要梁国不南下侵犯,不会主动攻击梁国,这是保身符,所以不大愿意干涉你们与大华之间的战争。”

    &nbs



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
    岐山城内,节帅堂。

    慕容罗睺、李道玄、刘弘基、李秀宁、段志玄、张公谨、潘仁等人聚集在一起,商讨防御之事。

    虽说慕容罗睺为统帅,但是他不是权力最大者,因为这里面副统帅李道玄,那是李渊侄子,爵位是国公,比慕容罗睺高,乃皇亲国戚。李秀宁更不容说,那是皇族的平阳公主,身份最尊贵。

    所以慕容罗睺很自觉地,询问他们的建议,尤其是平阳公主,俨然是决策人。

    慕容罗睺汇报道:“山城已经被我军布置了层层防御,外面壕沟多条,箭塔多座,可以阻挡大华兵马逾越,同时控制制高点,而且岐山城外,修筑了瓮城和石墙堡垒,大华军队要攻克进来,必须层层占据,每过一道防线,伤亡都会巨大。”

    李道玄分析道:“侯君集的五万先锋军,绝对攻克不了三道防线,到时候,大华用无数将士的命来填,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就能耗掉大华的实力,拖上半年,那么进入寒冬,大华只能退去。”

    “但愿如此吧。”李秀宁蹙眉,虽然战略听着算无遗漏,但哪次对付大华军队时候,似乎提前预计的总会发生改变,出现意外,也不知这次,大华会使用什么手段来破岐山城。

    如果真的是强攻,李秀宁还真的不怕了,毕竟地利如此险峻,大华兵马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插翅飞越山城,他们的伤亡必然很大。

    唐军的目的,就是让大华知难而退,拖住他们不敢向京兆郡进兵。

    其实,李秀宁也在担心,大华不上当,反而继续进兵京兆,然后来个途中伏击,围魏救赵的计谋。

    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大华前来进攻岐山城,那战略意图八成为真,如果大华忽视了岐山城的存在,而是故意视而不见,去进攻京兆郡,犯此战略错误,肯定有所预谋,要引蛇出洞,进行伏击。

    “这一次,我决不会上当,看谁能挺得住,等你真正跟京兆郡的兵马鏖战两个月,我在出兵切断你的粮草,不管真假,那时候,就不信你的伏兵能够等得起,如此铤而走险!”李秀宁心中如此想着。

    就在这时,忽然有斥候在门外急促禀告,前方斥候队发现了加急军情。

    “传进来。”慕容罗睺大声喝道。

    “喏!”门外侍卫接过军情信函,递交进来,斥候留在外面,以防是假扮来行刺。

    慕容罗睺接过后,他是名义统帅,可以先看,打开浏览一遍,皱起眉头,然后递交给了李秀宁道:“公主殿下,请过目。”

    李秀宁接过看完,叹道:“大华军果然来了,侯君集为先锋,带兵五万正向岐山城赶来。而陈稜将军则带兵绕到了岐山后,攻占仁寿宫。来护儿带兵去攻扶风边界的郿城,断了我们的后路,阻挡援军,罗成御驾亲征,稍后抵达山城外,看来这一次,他们动真格,誓要在进攻京兆郡之前,拿下岐山城

    。”

    李道玄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公主殿下请放心,如今山城防御做的滴水不漏,外面三层关卡,足以让大华的精锐,死伤惨重。大华要一两个月攻克山城,完全不可能。”

    刘弘基这时候神色有些担忧,说道:“罗成身为大华皇帝,竟然御驾亲征到此,兴师动众,难道就是要硬拼我军



正文 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
    岐山城内,节帅堂。

    慕容罗睺、李道玄、刘弘基、李秀宁、段志玄、张公谨、潘仁等人聚集在一起,商讨防御之事。

    虽说慕容罗睺为统帅,但是他不是权力最大者,因为这里面副统帅李道玄,那是李渊侄子,爵位是国公,比慕容罗睺高,乃皇亲国戚。李秀宁更不容说,那是皇族的平阳公主,身份最尊贵。

    所以慕容罗睺很自觉地,询问他们的建议,尤其是平阳公主,俨然是决策人。

    慕容罗睺汇报道:“山城已经被我军布置了层层防御,外面壕沟多条,箭塔多座,可以阻挡大华兵马逾越,同时控制制高点,而且岐山城外,修筑了瓮城和石墙堡垒,大华军队要攻克进来,必须层层占据,每过一道防线,伤亡都会巨大。”

    李道玄分析道:“侯君集的五万先锋军,绝对攻克不了三道防线,到时候,大华用无数将士的命来填,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就能耗掉大华的实力,拖上半年,那么进入寒冬,大华只能退去。”

    “但愿如此吧。”李秀宁蹙眉,虽然战略听着算无遗漏,但哪次对付大华军队时候,似乎提前预计的总会发生改变,出现意外,也不知这次,大华会使用什么手段来破岐山城。

    如果真的是强攻,李秀宁还真的不怕了,毕竟地利如此险峻,大华兵马也是血肉之躯,不可能插翅飞越山城,他们的伤亡必然很大。

    唐军的目的,就是让大华知难而退,拖住他们不敢向京兆郡进兵。

    其实,李秀宁也在担心,大华不上当,反而继续进兵京兆,然后来个途中伏击,围魏救赵的计谋。

    她已经想好了,如果大华前来进攻岐山城,那战略意图八成为真,如果大华忽视了岐山城的存在,而是故意视而不见,去进攻京兆郡,犯此战略错误,肯定有所预谋,要引蛇出洞,进行伏击。

    “这一次,我决不会上当,看谁能挺得住,等你真正跟京兆郡的兵马鏖战两个月,我在出兵切断你的粮草,不管真假,那时候,就不信你的伏兵能够等得起,如此铤而走险!”李秀宁心中如此想着。

    就在这时,忽然有斥候在门外急促禀告,前方斥候队发现了加急军情。

    “传进来。”慕容罗睺大声喝道。

    “喏!”门外侍卫接过军情信函,递交进来,斥候留在外面,以防是假扮来行刺。

    慕容罗睺接过后,他是名义统帅,可以先看,打开浏览一遍,皱起眉头,然后递交给了李秀宁道:“公主殿下,请过目。”

    李秀宁接过看完,叹道:“大华军果然来了,侯君集为先锋,带兵五万正向岐山城赶来。而陈稜将军则带兵绕到了岐山后,攻占仁寿宫。来护儿带兵去攻扶风边界的郿城,断了我们的后路,阻挡援军,罗成御驾亲征,稍后抵达山城外,看来这一次,他们动真格,誓要在进攻京兆郡之前,拿下岐山城

    。”

    李道玄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公主殿下请放心,如今山城防御做的滴水不漏,外面三层关卡,足以让大华的精锐,死伤惨重。大华要一两个月攻克山城,完全不可能。”

    刘弘基这时候神色有些担忧,说道:“罗成身为大华皇帝,竟然御驾亲征到此,兴师动众,难道就是要硬拼我军



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
    罗昭云御驾亲征,带着中军抵达岐山边缘,离着岐山城还有七八里,侯君集的答应,在前方三里按扎。

    “带上御前侍卫队,跟朕去巡视地形。”罗昭云要亲自观察地貌,制定作战计划。

    侯君集虽然派人送上请战书,但基本还是常规打法,硬拼硬攻,依靠弩机、瓮弹压制城头,一层层闯过去。

    要知道,这座山城被重新加固,挖了几道壕沟,用石头垒筑了围墙做瓮城,要血肉之躯硬拼,尚未会非常大。

    至于火药虽然管用,但是过早曝光,就会在后面真正工克城时候,失去了突袭效果。

    而且炸开外郭瓮城,往里面硬攻,还是有不小困难,因为守城唐军,特意在城门处挖了宽阔壕沟,引山中河水流过外郭下,又升起了吊桥,使得攻城更加费事。
1...156157158159160...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