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罗昭云派出关外的斥候,发现了这种情况,上报朝廷,他决定趁此机会,派一位守成的老将过去修缮朔方一带长城隘口,被破坏的防御工事等等。



    同时,在那里驻军,也可以接应出关的秦琼、罗士信两路兵马,遇到求援,及时策应和支援。



    “陛下放心,臣定当完成使命!”裴仁基花甲之年,但是老当益壮,在历史书,他是活不到这个时期,早在洛阳就该被王世充宰杀了,但因为罗昭云的出现,击败王世充,提前派人收编裴仁基父子,所以免遭了厄难,成为大华朝廷的军方得力将领。



    罗昭云点点头,派一名老将军过去,他也能放心,比较老将军可以耐得住寂寞,受边陲戎敌蛊惑之机会大大降低,对这种修防御工事等非作战任务,也能认真去。加上军中威望高,在延安郡、朔方郡等,能够平乱安民,稳固一方。



    “明日代表即可出发,其余人马,朕要带回京城了。”



    裴仁基拱手领命后,又问道“陛下,那些俘虏,需要臣带人押送,回返边陲一带,充当奴工吗”



    罗昭云微微一笑,摇头道“那就大材小用了,朕还有其他用处,突厥人骑兵骁勇善战,可降服后,作为先锋,对付南国几个势力,比如萧梁、杜伏威等。其余受伤者,你可以带兵押解去边陲,让他们找人送信给自己的部落,拿牛羊马匹等赎回去,没有赎的,就留下做奴工,修建长城使用,利用好这些战俘。”



    裴仁基闻言之后,眼神一亮,想不到这个战俘还有如此的用处,可比直接坑杀等好多了,而且还有人道主义,就是需要浪费一些粮食和草药。



    待裴仁基出去之后,罗昭云让侍卫去押解那些突厥几个部落首领过来,有几个还没有战死,都选择投降了,眼下战事结束,可以会见一下,敲打一番。



    少顷,五六个人被押解进了大帐,身上的甲胄被脱下,换了普通的中原圆领衣衫,灰头土脸,脸色憔悴,进入军账后,看到罗昭云坐在主位,正在审视几人,全都吓得跪拜认罪,口中不断央求。



    有会说中原话的,已经发声求饶“求中原陛下开恩,我等收到突厥可汗胁迫,不得已跟随南下,心中绝无敢跟中原作对的心思。”



    “求陛下开恩,我们愿意臣服中原陛下,奉为天可汗,年年上交贡品,而且绝不再开战动干戈。”



    罗昭云冷静地看着跪地的六个人,样貌各异,高矮胖瘦都有,甚至还有西域人的面孔,高鼻梁,蓝色的眼底,跟草原人还有一些区别。



    “你,是哪个部落的人”



    “回,回中原陛下,我是高昌的一位王子。”那人身子哆嗦地叩拜答道。



    “高昌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罗昭云目光炯炯盯着他,想不到高昌




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
    罗昭云收服了这些草原小部落的首领,微微一笑,可以拿来充当先锋军,日后对付萧梁和杜伏威的部队,充当一把利刃,冲锋陷阵。



    得此战力,既可以减少己方将士的的伤亡,还能对南方敌军造成一定的威胁和打击。



    粗略估计,俘虏的突厥人马,保持完整战力的人数,大约有两万多,足以作为一支精锐的先锋军了。



    把这些人收押下去之后,黄门侍郎萧瑀走上前道:“陛下,如今大破了突厥,解除了北部的边患,对社稷乃是天大的功劳,长安城的百姓和官员们正翘首以盼,应该发檄文诏书,昭告天下,朝廷大破了突厥,西北再无边患,可以安心生产,休养生息了。”



    罗昭云点点头道:“不错,萧卿,你来拟定诏书吧,如何把捷报送回长安城,提前让京师留守文武百官和百姓子民们,得知这个大捷消息,安定民心。同时,你再拟定一书,是对萧梁的劝降书,北方大定,接下来就是发兵援助李靖将军,攻打梁国,最晚两个月后,会大军猛攻,踏平萧梁,如果兰陵萧氏还想保全族人的香火,趁现在就投诚,归附大华朝廷,免得兰陵一带,生灵涂炭!”



    萧瑀身子一震,心中有了一些波动,毕竟他的血脉中也流淌着兰陵萧氏的血统。



    谈起出身,萧瑀曾经可谓天潢贵胄,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为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七岁时入长安城,其家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在大隋也算皇亲国戚。



    而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因此萧瑀跟李阀也有一些亲戚裙带关系。



    在历史上,萧瑀历经隋朝、唐初都一直在权力枢纽之中活动,六起六落,都能恢复起来,这跟萧瑀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的性格有关系,但学识和能力都是不俗的。



    当今萧梁政权称王者是萧铣,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按辈分,是萧瑀的侄子,尚未过五服,属于不远不近的宗族关系。



    “臣明白!”萧瑀毕竟是识大局之人,也明白论实力,大华朝廷过于强大,乃是中原正统所在,关拢西北与黄河以北,三晋旧地,都已经在大华统治内,连李阀的唐朝廷也被灭了,突厥也败了,只剩下梁国,和江左之地的几路叛军而已,无法抗衡大华。



    再说,萧瑀少年离开兰陵宗族,家道中衰,他家中父亲、祖父已非皇脉嫡传,逐渐边缘化,后来联系也不多,彼此感情也没那么大,目前站在大势一方,自然不会再替萧梁说话辩解了。



    罗昭云点点头,让萧瑀起笔拟定了檄文诏书,然后他亲自看过后,加盖了玉玺,使得诏书生效。



    “来人!”



    “属下在!”大内侍卫统领上前跪拜听令。



    “即可派人送往京师,传递捷报和诏书。”



    “属下尊命!”大内侍卫统领接过诏书,然后转身出了营帐。



    罗昭云又叫侍卫,派人去送萧瑀劝降萧梁诸侯王的信函。



    &n



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报入宫
    长安城皇宫。



    高墙林立,庭院深邃,各种偌大的建筑群鳞次栉比,掩映在园林其中,高低起伏,壮观无比。



    此处宫城内的后宫,甬道华丽,门匾庄重,重檐高耸,砖瓦精美,各处无不彰显皇家的气派。



    长孙皇后、与杨采玉、薛芷箐、萧依依、宁沐荷等诸女,坐在凤仪殿内叙话,围绕的话题,离不开前线的事,没有人不担心前线战局,以及丈夫的安危。



    “也不知现在与突厥打的如何了,前几日倒是传来消息,先锋军赢了,歼灭敌军五万部队,但是,突厥仍有二十多万铁骑,人数比陛下的兵马多出了一倍,此时正交锋,胜败难料啊!”才女薛芷箐,听到朝廷政事比较多一些,此时担忧地说出来。



    诸女闻言也都神色紧张起来。



    “这可如何是好,可惜我们皆为女儿家,不能跟随陛下出征,跟他共同作战,平定突厥之乱!”高雨霏曾经也习武练剑,幻想过乱世中恢复北齐高氏的政权,但是,后来心思淡化了,知道北齐灭亡半百年,人才凋零,民心全无,哪怕再乱世中,聚集了一个临时政权,但是很快雨打风吹去。



    属于北齐的时代和历史环境已经过去,后世子孙没有天命、民心、气运,皆是枉然。



    她这几年在罗昭云身边生活,已经习惯了相夫教子,对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有心无力了。



    宁沐荷道:“我相信陛下,肯定能够得胜的。”



    她神色坚定,带着一股盲目自信的笑容,眼底虽然也有担心之色,但表现出来的是镇定、信任。



    她自从幼年被卖入了罗家为奴,就负责服侍罗家庶子,一步步走过来,见证了罗昭云的少年崛起,定国安邦,对他有一股盲目的自信和钦佩。



    其它女子见到宁沐荷这样郑重其事的表情和话语,都愣了一下,旋即笑了起来。



    萧依依与宁沐荷关系要好,而且最先相识,所以顺着她的说法道:“是啊,我们应该像宁妃一样,相信陛下,一定会胜出。”



    杨采玉点头道:“不错,虽然我们无法上战场,但是,后方不乱,朝局安稳,这样也是为陛下分忧,减少顾虑。”



    “没有错,陛下也常说,每个人身份不同,能力不一,所以报国也不是人人上战场,只要每个人在本职岗位上,尽忠职守,爱岗敬业,这就是报国了。”长孙皇后轻轻点头,说出了一些肺腑之言。



    诸女聊着聊着,倒是担忧之情被冲淡了几分,不像单独在自己的寝宫内,那么担惊受怕了。



    就在这时,院子内有侍卫飞奔而来,一边在殿外喊道:“报,兵部派人送来捷报,前线,前线大捷!”



    这种报捷的折子往往先一步送往兵部、枢密院各一份,然后兵部抄录之后,立即派人送一份入宫,给皇后、嫔妃们知晓,免得宫内家眷担忧。



    诸女闻言全都惊喜过望,站起身来,疾步向殿门处迎去。



    按照宫里规矩,大内侍卫送折子、檄文,最多也就到皇后、嫔妃殿门外而已,不得召唤,不得擅入。



    即便被召唤同意入内,也只能跨入门槛,即拜倒在地,绝不能入内室。



    所以,长孙等女子从内堂迎出来,到了门槛处,接受大内侍卫的拜礼之后,接过了折子。



    这上面是被兵部内的侍郎抄摹后的



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
    大军开拔,罗昭云班师回京,队伍浩荡,有五六万人,有宫城的御林军、各卫的军马,随行还有两万多的俘虏。



    这些突厥俘虏兵马,手中并无兵器,也无战马,被押解一路步行,要送往京城外临时监狱收押,然后派往江陵地带,配合李靖大军攻打萧梁的城池。



    此时,凯旋归来的士气,与出发时候的心态,完全不同了。



    许多将士都兴高采烈,击败了突厥大军,以少胜多,再一次堪为奇迹一般,大胜了敌军。



    旌旗飘展,队伍排成长龙,兵甲蹡蹡,铁蹄震动,回返京师。



    长安城朱雀大街正对的南门外,长孙皇后带着文武大臣,在这里恭候,为陛下接风,恭贺凯旋。



    队伍缓缓而来,接近了京城,十里亭驿站外,这里有迎接兵马的兵部职官,如并不是来、主薄等,先一步要将回京的部队做出安排,不可能全部带着兵甲入京城,一些各地调集过来勤王的军队,要在这里安营扎寨,然后等待安排。



    罗昭云只带着御林军回京,突厥俘虏也都看押在这,等待日后的调动和安置。



    “轰隆隆!”



    清一色锐甲轻骑,卷土而来,尘土飞扬,人如虎,马如龙,阳光照耀下,铁甲生辉。



    “陛下回来了。”



    满朝文武大臣在京城南大门口的队伍中,全都看到了龙旗飞舞,铁骑奔踏而来,看出是御林军的旗帜和阵型,全都喜上眉梢。



    这里面有三省六部九卿的官员,还有十二卫府的职官,但是品阶都是四品之上,不可能什么小官都过来战队。



    在甲士的外围,则是成群结队的百姓,来观看热闹,也是在迎接天子亲征归来。



    “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当罗昭云策马靠近,淳于婉儿与文武百官,驻守甲士、围观百姓全都下跪了。



    罗昭云走过去,伸手扶起了长孙无蓉,让她站在自己身边,然后对着文武大臣们道:“免礼,都起身吧。”



    “谢陛下!”众人哗啦啦起身,目光看到陛下的时候,大多露出兴奋之色。



    长孙无忌起身拱手道:“陛下御驾亲征,大破突厥,凯旋归来,一举解决边陲之患,功绩煌煌,天下称颂!”



    罗昭云听到长孙无忌这般夸赞,微笑道:“朕乃九五之尊,面临危难,自当挺身而出,解决倒悬之难,本是应该,如今西北稳定,突厥可汗亡于战场,此后突厥会一蹶不振,我大华没有了边陲之乱,接下来,当稳定四海,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百废待兴。除萧梁、杜伏威等南方一些割据势力外,其它之地,都进入无战时期,发展、安民成了第一要务,诸位卿家,要及时转变思维,为我大华繁荣兴盛出力!”



    “我等谨记陛下教诲!”大臣们听完陛下的训话,品味里面的道理,都不断点头。



    在治国理政方面,罗昭云的见解,自然要比这些文武大臣看得还要多,还要远,目前形势如何,他通过情报网的回馈,加上自己对历史的熟悉和见解,很容易认清当前的局势。



    乱后思定,经过大隋的战乱,群雄割据,流离失所,百姓们被战争、饥饿、瘟疫、灾荒等影响,人口锐减了近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饿死病死的,因为战乱会影响



第九百七十章 团聚
    罗昭云与长孙无蓉联袂回到了皇宫,绕过勤政殿,直接来到后宫住宿之地,在宫门后,杨采玉皇后,带着其它嫔妃们,正在这里迎接圣驾。



    车辆停下,杨采玉、薛芷箐、萧依依、宁沐荷等人,福身一礼,对着车辆道:“恭迎陛下,凯旋归来。”



    罗昭云长笑一声,下了龙撵车辆,对着自己的嫔妃们,说道:“都免礼平身。”



    “谢陛下!”诸女施礼。



    罗昭云走上前两步,目光扫过这些动人女子,身材纤细,容貌清丽,每个人跟他,都有段难忘的感情经历,或炽烈,或温情,或刻骨铭心,或涓如细水。



    如今朝廷稳定了许多,诸侯平定的差不多了,战事逐渐减少,自己可以不用事必躬亲,到前线冲锋陷阵了。



    下一步该是整改庙堂,推行新政,梳理门阀势力,然后打压旧贵,扶持寒门,让中央集权更加牢固,不能让那些权贵门阀联合起来,阻扰皇权的推行,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坦白说,大隋的灭亡,绝不仅仅是因为杨广的昏聩,而是大隋的统一,是杨坚兵不血刃,通过权臣与国戚的身份,从孤儿寡母手上,宫变夺权而来,并没有改变北周时期,门阀错综复杂的根须和局面。



    而北周继承的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一些政治弊端,发展到极致,形成的一种社会等级复杂的阶层区分,使得皇权并不牢固,随时都有可能别门阀篡权,或是联合拒绝推行新律和法规,成为朝廷发展的阻碍。



    “随朕回宫,这些日子,挺想你们的!”罗昭云淡淡一笑,并没有摆着皇帝的架子,对待自己的妃子们,显得从容与温柔。



    杨采玉、萧依依等人,何尝不是在宫内担忧前线的战况,怕陛下出事,半个月担惊受怕,终于得到西北大捷的消息,今日又见陛下凯旋归来,心情都是很好的,一个个笑逐颜开,美若天仙。


1...206207208209210...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