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第一千零一章 天灾人祸
    罗昭云微服私访在长安里坊内,发现偏离的主干街道,里坊内基础设施陈旧,道路泥泞,瓦舍残破,垃圾散落,狼藉不堪,与皇城、东西市、官员居住的里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在淳和坊,这个靠近西城门的里坊,比较偏僻。因大隋国祚过短,而长安城又太大,许多基建尚未完成,隋炀帝杨广在大业年间就急着去修建洛阳城,所以长安城一半里坊荒废掉了,没有来得及大规模整修道路等,做出更细规划。

    城里的豪门、官僚体系、乡绅贵族等,在战乱中,不少逃出了长安城,宅子多荒凉,城里没人多买地开发了,也使得里坊和地皮没有涨上去,甚至闲置许多,如今成了难民、流民、乞丐聚集地。

    “关中华阴一带发洪水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老翁抹着泪水道:“就是半个月前的事,华阴附近几个县镇都遭了殃,万亩良田啊,都被淹没了,今番肯定要绝收了,人也死了不少。华阴县令不救济灾民,我们只能从华阴潼关一带向西逃难,至少京城是当今皇帝居住地,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潼关以西,都是关拢之地,也是昔日周朝、秦朝的发源地,汉、晋、北周、隋、唐都在关拢盘踞,可谓朝廷根基所在,对关拢百姓,这些朝代都非常重视,如果百姓遭难,对朝廷的名誉和稳定,都是有着不小的冲击影响。

    罗昭云问道:“当地的县令、郡守,难道没有组织救济灾民吗”

    老翁摇头,带着一丝愤怒道:“没有啊,华阴县令裴昌,哪还敢出现,他贪墨了今年春季朝廷下拨的钱贯银两,自己购置了宅院,养歌妓、小妾,挥霍掉了,黄河的河工没有修缮,才导致这次暴雨侵袭,河堤垮塌,一些被淹没房产和家眷的汉子,去了县衙门围堵那裴昌,让他还命,那狗官就藏匿起来,不敢露面了,乡下村寨也没了救援,我等流民才被迫往西来!”

    罗昭云闻言,顿时有一股怒火起来,又是贪官污吏误事,竟然连修缮河工的钱豆干贪墨,填入私囊,导致河堤损坏没有及时修理,经不住今年的黄河讯期的冲击,酿出如此大祸害。

    倘若这些流民死伤过多,没有救援,开仓放粮,妥善安置,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岂有此理,你们没有去上面告官吗”罗昭云询问。

    老翁苦叹连连:“唉,怎么没去,有些乡亲去了冯翊城内郡守府衙那里告,但裴昌与冯翊郡的太守柳佺,是连襟关系,据说那柳佺还是河东柳氏的人,知道吗,那可是柳氏啊,据说当今陛下追封早逝的皇太后,就是出自柳氏的旁族,冯翊郡与河东郡相邻,这片区域,柳氏的权力和威望很大,无人敢动啊,这个消息,恐怕被那郡守柳佺压住,连朝廷还不知晓呢,直贼娘的!”

    罗昭云听到这里,脸色阴沉,已经怒不可遏了,既有贪墨藏私,也有官官相护,还牵扯到了外戚柳氏的勋贵家族,狐假虎威,在河东、冯翊一带作威作福,欺上瞒下,实在可恨!

    对于河东柳氏宗族,罗昭云并没有多少感觉,因为他穿越回来后,就没有见过那个死去的生母柳氏,也没有什么交流和感情。

    这一路成长上来,河东柳氏大族跟他也没有什么接触,只有一个柳述,还因为发动宫变,在文帝末期,就被自己搅黄了那场夺权之变,成为对头,此后,柳族更加没落,不曾再有交集,想不到竟然撤皇亲国戚的大旗,横行一方了。

    “你们到此之后,有没有继续上告朝廷,有没有人来救济你们,京兆尹、六部,有没有人去找”

    老翁懊恼道:“还没有,京城太大,比俺们那屯子、城邑大多了,人生地不熟的,而且里坊内的捕吏,街道上金吾



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扩用
    黄河之患,由来已久,经常决堤成灾,但从汉代起,黄河在几次比较大的泛滥和改道后,经过王景的治理,在以后近数百年间,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

    进入隋代时,除非进入夏季大雨汛期,黄河支流和一些堤口薄弱区,会出现个别决堤情况,否则不会大面积的洪水灾害。

    今年的雨水的确比往年的量大一些,加上河堤修缮不及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大水无情,不造成祸害就算好运了。

    此刻,皇城御书房已经聚集了不少政事堂的要员。

    “这个裴昌,实在该斩,才能!”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听陛下说出微服出巡的所见所闻后,对裴昌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慨。

    “此举委实过分些!”房玄龄也很恼火。

    魏征拱手道:“身为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没有及时监察到位,还是陛下率先发觉此事,臣办事有疏忽,请陛下责罚。”

    若不是陛下微服出巡,刚好遇见了这种流民情况,这件事或许还要拖几天,那么形势就会更加严峻,错过了援救的时机。

    罗昭云沉吟道:“这是裴昌贪赃枉法、渎职亵职,柳佺包庇亲戚,欺上瞒下,才是罪因。御史台的监察道,刚运行一年,各地监察御史、地方机构,还没有设立完,消息有所滞后,没有察觉出来,也有情可原。不过,这也恰恰说明御史察院、台院、殿院,力量薄弱,对京城内的出现问题,都不能及时发觉,当自省之!”

    “陛下言之成理,臣当铭记在心,加强御史台的设置与扩大。”魏征言罢,立在一旁,听政事堂其它官员策议。

    左仆射、兼户部尚书的高士廉拱手道:“陛下,救人如救火,当派出官员,手持朝廷赦书,感到冯翊郡和华阴县等地,组织地方官吏,开仓放粮,安置灾区难民,然后修理黄河堤坝,每一步都并重,需要快速完成。”

    “高尚书所陈,条理清晰,恰中肯要!”

    “尚书所言极是,臣也赞同。”

    工部尚书长孙顺德、吏部尚书杜如晦等人全都赞同高士廉的说法。

    罗昭云沉吟了一下,点头道:“与朕的想法差

    差不多,开仓放粮,救济难民,这是必须要做的,其次是快速抢修已坏的河堤,也是刻不容缓。但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需要查明。”

    “请陛下明示。”

    罗昭云的脸色带着几分寒意,说道:“一是派人带圣旨过去,先革了华阴县令裴昌、冯翊郡守柳佺的职务,然后交办吏部、大理寺卿、御史台派人详细调查这次华阴县令贪腐的案件,如何假公济私,贪墨修河工的钱款,务必把罪名坐牢,朕要铁证如山,严惩二人,好给灾区百姓一个交代!”

    “当该如此!”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人,都赞同此话。

    停顿了须臾,罗昭云继续说道:“其次,户部盘查一下国库的剩余,除了打仗所需必要开销,还有压库钱不能动,除外可用于赈灾的钱财有多少。另外,派人八百里加急,去往潼关附近的永丰仓,查一查永丰仓库存,如果那里仓禀有剩余,可运转粮米就近在冯翊郡救济难民,效率更快,不必四处转运的麻烦。”

    “陛下考虑周全。”长孙顺德等人闻言后,都觉得陛下考虑更加仔细,的确关心政务。

    罗昭云犹豫一下,又蹙眉道:“还有一件事,再派人沿着黄河水域,一路向下,看沿河受灾情况如何,今年雨水比往岁多不少,汛期来临,如果中下游也有水灾出现,这件事,朝廷压力可就更大了。”

    高士廉点头道“的确如此。一条黄河,泛滥了千古,历朝历代,又有哪一年的百姓,不



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扩用
    黄河之患,由来已久,经常决堤成灾,但从汉代起,黄河在几次比较大的泛滥和改道后,经过王景的治理,在以后近数百年间,出现了相对安流的局面。

    进入隋代时,除非进入夏季大雨汛期,黄河支流和一些堤口薄弱区,会出现个别决堤情况,否则不会大面积的洪水灾害。

    今年的雨水的确比往年的量大一些,加上河堤修缮不及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大水无情,不造成祸害就算好运了。

    此刻,皇城御书房已经聚集了不少政事堂的要员。

    “这个裴昌,实在该斩,才能!”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听陛下说出微服出巡的所见所闻后,对裴昌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慨。

    “此举委实过分些!”房玄龄也很恼火。

    魏征拱手道:“身为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没有及时监察到位,还是陛下率先发觉此事,臣办事有疏忽,请陛下责罚。”

    若不是陛下微服出巡,刚好遇见了这种流民情况,这件事或许还要拖几天,那么形势就会更加严峻,错过了援救的时机。

    罗昭云沉吟道:“这是裴昌贪赃枉法、渎职亵职,柳佺包庇亲戚,欺上瞒下,才是罪因。御史台的监察道,刚运行一年,各地监察御史、地方机构,还没有设立完,消息有所滞后,没有察觉出来,也有情可原。不过,这也恰恰说明御史察院、台院、殿院,力量薄弱,对京城内的出现问题,都不能及时发觉,当自省之!”

    “陛下言之成理,臣当铭记在心,加强御史台的设置与扩大。”魏征言罢,立在一旁,听政事堂其它官员策议。

    左仆射、兼户部尚书的高士廉拱手道:“陛下,救人如救火,当派出官员,手持朝廷赦书,感到冯翊郡和华阴县等地,组织地方官吏,开仓放粮,安置灾区难民,然后修理黄河堤坝,每一步都并重,需要快速完成。”

    “高尚书所陈,条理清晰,恰中肯要!”

    “尚书所言极是,臣也赞同。”

    工部尚书长孙顺德、吏部尚书杜如晦等人全都赞同高士廉的说法。

    罗昭云沉吟了一下,点头道:“与朕的想法差

    差不多,开仓放粮,救济难民,这是必须要做的,其次是快速抢修已坏的河堤,也是刻不容缓。但除此之外,还有几件事需要查明。”

    “请陛下明示。”

    罗昭云的脸色带着几分寒意,说道:“一是派人带圣旨过去,先革了华阴县令裴昌、冯翊郡守柳佺的职务,然后交办吏部、大理寺卿、御史台派人详细调查这次华阴县令贪腐的案件,如何假公济私,贪墨修河工的钱款,务必把罪名坐牢,朕要铁证如山,严惩二人,好给灾区百姓一个交代!”

    “当该如此!”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人,都赞同此话。

    停顿了须臾,罗昭云继续说道:“其次,户部盘查一下国库的剩余,除了打仗所需必要开销,还有压库钱不能动,除外可用于赈灾的钱财有多少。另外,派人八百里加急,去往潼关附近的永丰仓,查一查永丰仓库存,如果那里仓禀有剩余,可运转粮米就近在冯翊郡救济难民,效率更快,不必四处转运的麻烦。”

    “陛下考虑周全。”长孙顺德等人闻言后,都觉得陛下考虑更加仔细,的确关心政务。

    罗昭云犹豫一下,又蹙眉道:“还有一件事,再派人沿着黄河水域,一路向下,看沿河受灾情况如何,今年雨水比往岁多不少,汛期来临,如果中下游也有水灾出现,这件事,朝廷压力可就更大了。”

    高士廉点头道“的确如此。一条黄河,泛滥了千古,历朝历代,又有哪一年的百姓,不



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
    商议完了救援措施和筹备后,需要确定谁去执行,代表朝廷去指挥现场。



    这次去华阴县,普通官员去了难有作为,除了革职查办贪官污吏之外,还有救济灾民,安抚百姓,修理河工,提防瘟疫发生等要事,



    “百里泽国,数万灾民,关系到关陇地区东大门的稳定,朝廷的威严法度,对待百姓的仁心,所以,此次办理赈灾,必须用可靠之人,官职也不能低了,你们看,谁适合去尚书也好,侍郎也罢,至少三品以上京官,懂断案,会治民,能够代表朝廷中枢政要,显得重视此事件。”罗昭云提出一些要求,对于这次派选官员很重视,有诸多要求。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相互看了看,似乎在询问对方有什么人选。



    此时,杜如晦打破沉默,拱手道“臣想保举一人,可胜任此赈灾职务。”



    罗昭云看了他一眼,问道“什么人”



    “吏部,考功司员外郎马周。”杜如晦忽然开口提到了这个人。



    马周本是寒门子弟,少年好学,李唐时期到了大兴城,寄住在朋友常何家中,被李唐启用,但是官职并不大。



    罗昭云读过一些隋唐史书,自然记着此人,所以攻克长安后,也破格提拔了,做了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负责参掌文武磨勘考课,就是负责收录和整理文武百官年底考核业绩,有点像后世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人事部之类的。



    此时被长杜如晦提出来,罗昭云倒是眼神一亮,马周的确是一个不错人选,寒门出身,性格刚正,一定会秉公处理。



    “朕对马周印象不错,凭能力和品行,倒是能够胜任此差遣,不过,他的身份和官品不够,要去革职查办一个郡守,还是有些问题。朕就封马周一个钦差大臣,手持圣旨赦书,到地方去差遣,代表朝廷和朕,有生杀夺予之权,便宜行事,查办贪官污吏,修筑河堤,赈济灾民,稳定冯翊郡的局势!”



    众人所以没有听过“钦差大臣”的名词,觉得有些新鲜,但是由陛下口里说出的新鲜词太多了,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有点司空见惯了。<

    



    似乎每次的新鲜词,看似灵机一动,却总能恰到好处,符合一个特定的场景和用处,犹如神来之笔一般。



    诸位大臣咀嚼了钦差大臣四个字,不难理解,这是陛下钦点差遣,代表朝廷,权力增大,外出公干,自然能够名正言顺了。



    “臣等没有异议!”众人多少都知晓马周为人,虽史,是个实干的年轻官员,刚三十出头,正是外放磨炼的好时机。



    “那就用马周了。”罗昭云决定启用马周,这是一个好机会,如果马周将赈济灾民、修理河工的灾事处理妥当,那么回来之后,便可以提拔使用,由从五品官,升到正四品,做个侍郎没问题了。



    商议完赈济灾民,解救黄河水灾的事后,罗昭云的心思也能安稳一些,只等明日朝会,由御史台先奏出问题来,然后各种凋令、赦书一道道吩咐下去。



    罗昭云让黄门侍郎萧瑀按照他的意思,润笔之后,再交给他过目,没有问题后,加盖玉玺,准备朝会上使用,分给门下省加印和六部试行。



    “众卿,尔等皆是国之栋梁,朕的左膀右臂,还有一件事,关于地方郡州县改制问题,朕已深思熟虑许久,觉得目前郡太多,过于分散,使得朝廷政令,不能有效传达,郡州之间,跨度不大,许多重合的治区,所以,打算合并一些郡,取消这个称呼,建立行省制。”



    “行省制”



    这些大臣又有些发懵,这陛下的新词,还真是层出不穷啊!



    &n



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
    商议完了救援措施和筹备后,需要确定谁去执行,代表朝廷去指挥现场。



    这次去华阴县,普通官员去了难有作为,除了革职查办贪官污吏之外,还有救济灾民,安抚百姓,修理河工,提防瘟疫发生等要事,



    “百里泽国,数万灾民,关系到关陇地区东大门的稳定,朝廷的威严法度,对待百姓的仁心,所以,此次办理赈灾,必须用可靠之人,官职也不能低了,你们看,谁适合去尚书也好,侍郎也罢,至少三品以上京官,懂断案,会治民,能够代表朝廷中枢政要,显得重视此事件。”罗昭云提出一些要求,对于这次派选官员很重视,有诸多要求。


1...21821922022122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