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江山争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丰玄机

    这种事发生在盛世之中,冲淡了百姓的优越感,反而对朝廷和隋炀帝,有了抗拒的心理,民间那些死了丈夫、儿子的民户,自然怨声载道。暂时不敢辱骂皇帝,所以把怨气都撒在了主修运河的官吏宇文述等人身上。

    幸亏罗昭云没有参与其中,否则也会跟着吃瓜捞,背负一些坏名声了。

    与此同时,隋炀帝下诏,开始征调边塞人口,修筑隋长城,加强边关的防御,几大工程同时启动,虽然国库充盈,财力雄厚,但是在古代,这等大工程,往往很少动用国库,都是无偿从各地开采岩石、伐木等,主要依靠的庞大的人力和繁重的徭役。

    因为大量的劳工被征调,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土地,影响了耕种和割收,使百姓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这一切,隋炀帝都没有看到,坐在巍峨的皇宫内,他目光仰天,觉得由自己接手并重新缔造起的大隋帝国正在蒸蒸日上,宏图大展,必定会超过先帝,甚至功劳日后比肩秦皇汉武,他在意的不是当世子民,而是看重后世人的历史评说。

    ………

    西平郡,大漠飞雪,北风呼啸,一片苍凉,遍地沙雪。

    临羌城,帅府内。

    李靖一身戎装,与罗昭云、梁元礼、张峻、郭孝恪、侯君集等人围绕在沙盘地图周围,讲解着如何攻入吐谷浑的计划和方案。

    “诸位请看,西平郡与吐谷浑直接接壤,边界没有古长城,只有开皇年间,由镇戍军队建造的土堡和土墙,在关键位置,建了雄关要塞进行防御,但是上百里的连界线,多是依靠山脉、沟壑、大漠等天然障壁,这也是两军不断摩擦的原因。而浇河郡,与吐谷浑接壤地是一片连云山脉,很难行军通过。”

    “所以最后大军征讨吐谷浑,要从临羌城出发,一路向西挺进,行军大约五十里,便是青海南山支脉,向西北进发,沿着青海湖,可攻打伏俟城;向西南可攻曼头城,沿途的军事要塞和岗哨地,都已经被斥候摸清,来年开春,就可以发起突击了。”

    李靖抵达临羌城已有半年光阴,担任军中将领的兵法讲师,还特意收了侯君集为徒,几个月内,强化军纪和阵法,深得不少将领的钦佩,也曾带兵打过几次小范围的实战,均以围歼大胜收场,提升了威望。

    罗昭云点头道:“我军在边塞练兵一年半,如今铁骑三万,步兵七万,兵强马壮,足以对吐谷浑发动大规模的国战,明年开春,就是大业四年,我已经写了密函,把边关兵力和准备、作战计划都上




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
    寒去春来,在这早春的日子里,当山河万物蒙上的冰霜而逐渐开裂的时侯,融解的雪层化为浓重的水气随风吹来,已经闻得出温暖的草土的气息。

    一些山脉的背阴处虽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渐渐衰竭。朝阳处的温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融化了硬硬的雪层,冲开山涧溪水的冰面,流水声音越来越大,湍急起来,如奔流冲向河床。

    罗昭云已经得到隋炀帝的密诏和军令,同意了他的出兵申请,拟定于开春后的四月,调动十万大军进攻吐谷浑。

    当然,罗昭云并不是单纯的武力进攻,而是有外交配合。

    杨广派了裴世矩,通过突厥草原,进入西域拉拢高昌、伊吾等国,滋扰吐谷浑的边界,并且说服了高车国,三万铁骑袭击吐谷浑,取得了一定胜利,迫使吐谷浑的军队向东移动,这给了罗昭云出兵创造了机会。

    临羌城外,大军罗列成方阵,罗昭云调兵遣将,挥斥方遒,指点沙场十万军。

    最惹人注意的是先锋军三万,都是清一色的铁骑,手持长枪,腰挂横刀,背着短弓,装备精良。这支先锋军的统领,正是李靖。

    他身着双重长褐,外披银光鱼鳞甲,头带铁盔,昂首挺胸,巍然坐在青骢马上,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接近四旬的李靖,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用,心中感慨万千,对罗昭云的知遇之恩,兄弟之情,还是挺感激的。

    “将士们,吐谷浑屡次滋扰边关,侵我领土,阻挡大隋与西域的丝绸之路,这一战,朝廷储备很久,终于迎来了机会,能否把握,就看我们这些前线的大好男儿了。征伐吐谷浑,扬我大隋雄风!”

    “雄风!雄风!雄风——”上万将士一起呐喊,顿时形成强烈的阳刚之风,气势如虹。

    “出发!”

    罗昭云一挥手,让先锋军先出发了,大军锵锵而动,隆隆作响,尤其是重甲骑兵,足有三千人,坐骑都裹有厚重马具,马鞍之间有铁锁链相连,前几排骑士人人手持五米的长枪,全副重装,用来正面冲击。

    李靖为先锋军主将,副将郭孝恪和张峻,左膀右臂,侯君集为校尉,其余梅长峰等几人都提拔成了百夫长,这一次,使他们重新立功的好机会。

    先锋军浩浩荡荡,先破边塞军寨,势如破竹,然后长驱直入,在曼头城外三十里,与吐谷浑军正面抗衡大战。

    李靖的统领先锋军,用法运用灵活,先以铁骑横推过去,那股气势惊天动地,哗啦啦的铁链声音以及马具晃动声音,格外响亮,撕碎了吐谷浑的骑兵阵型,然后混合骑兵阵法运用,不知不觉,就将敌军骑阵包围、切开。

    片刻之间,两股奔驰的洪流便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刹那间的撞击,然后便是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nb



第二百六十章征讨吐谷浑
    罗昭云带兵西进,一万骑兵,六万步兵,还有数千的战车,向西北推进,沿着青海湖,经过不少游牧部落,这里的部落大多只剩下了孤儿寡母,男子都被征调成兵了。

    如果换成吐谷浑和突厥人,经过这样的村落,毫无抵抗能力,肯定会大肆烧杀抢劫一番,带走这些孤寡回去为奴,可那是落后民族的野性,罗昭云自然不会这样做,虽然是吐谷浑战士的家人,但大隋将士,毕竟受中原文化熏陶,当下又是盛世,不至于那样残忍。

    罗昭云带军纪律严明,所以三军过处,并没有为难这些部落,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罗昭云还是派出了许多斥候,对沿途部落进行侦查,把情报汇总,可以得出一个准确消息,方圆几百里的部落壮丁,全部被抽调走了,正在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外集合,要阻抗隋军的入侵。

    大军推进二百里,开始受到一些部落骑士的滋扰,罗昭云则下令出击,哪怕他们逃回部落,也要追杀过去,烧了他们的粮草和帐篷,迫使这样凶恶部落迁徙,否则,会随时出现破坏他们的后路。

    罗昭云虽然有仁义之乡,却也不是妇人之仁,该果断杀戮,并不会一位柔弱心慈,这是战争时期,慈不掌兵,容不得你对敌人的过度迁就和同情。

    这一日,斥候来报,在前方二十里外的山坳处,发现了两万多骑兵集结完毕,正面阻击过来。

    罗昭云喝道:“斥候营继续侦查!传令下去,大军布鱼鳞阵!”

    “喏!”诸多副将抱拳行礼。

    很快,骑兵和步兵开始跑动站位,兵甲锵锵,有节奏的律动震响,杀气腾腾,森然威严。

    大鱼鳞方阵,是罗昭云结合李靖的兵法,成吉思汗的骑兵战术,还有后代人的战争理念,而创新出来的,战斗时,先以少许骑兵先锋试探敌情,然后推上战车阻挡敌军大进度,步兵方阵如鱼鳞般密密麻麻,让骑兵即便冲进来,由于间隙问题,难以施展,被一块块小方阵的鱼鳞消灭,同时派出骑兵分左右两翼投入战斗。

    “吼!”六七万人,同时大呼,声威雄壮,直上云霄。

    很快,原野上,吐谷浑的骑兵来袭,铺开阵势,两万多人马以锥形阵为主,要以锋利的尖刀状阵型,冲破隋军的阵列。

    “终于来了,将士们,昔日的磨炼,就是为了今朝的建立功业,大好男儿,当马革裹尸,金戈铁马,杀个春秋霸业!杀——”

    “杀!杀杀——”大军吼动,备受鼓舞,杀气凛然,瞬间爆发一股强大战意,。

    远方,马蹄声越来越近



第二百六十一章一战告捷
    刀光厉,剑气伤,马长嘶,意飞扬;高原大漠,铁骑莽莽。

    隋军一千铁骑,迎向了吐谷浑的两万骑兵,双方交锋的刹那,就爆发一片血花,即便这一千死士,无法阻挡住两万大军的冲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了,减弱了吐谷浑骑兵的冲势,这就是罗昭云目的。

    一旦让上万骑兵横冲直撞,那股威势,地动山摇,太过霸道,震撼人心;所以必须要让它减速,才能扬长避短,避实就轻。

    随后,战车出阵,步兵也向前推移,如此一来,吐谷浑的骑兵在正面的冲击力,阻碍重重,大为减弱下来,当吐谷浑骑兵冲向步兵方阵两翼的时候,隋军的一万骑兵也兵分两路ding了上去。

    箭急射、马疾驰,两军团相争锋,轰隆隆一阵撞击巨响,

    哗啦啦——

    战马正面冲撞,就好比两股巨浪交叠撞击,惊涛骇浪一般,顿时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杀杀杀!”

    战场上双方的将士彻底交锋了,不时有人被斩杀、挑落、刺死,血肉战场,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地挥灭这生命,鲜血飞溅,残肢乱飞,无头的尸体喷着血柱。

    此时,一马冲前驰出一名吐谷浑战将,一身铁铠,此人手持车斧,通体都是熟铜与铁质混合打造,净重足有三百多斤,人如虎,马如龙,一身重甲包裹全身,露着正面,长眉短须,鼻正口方,眼神是深蓝色,一副威严煞气,此人是吐谷浑排名第二的勇士慕尔特。

    他是吐谷浑血统与西域高昌人混合的后代,同样天生神力,而且又在塞外习武,学过西域的武学,如此一来,个人悍勇的实力非常强大。

    慕尔特策骑冲过来后,手中长斧重兵,左右一斩,但凡靠近他数丈之内的隋军骑兵,几乎一个照面,就被斩落马下,勇冠三军!

    当他一抬头,看到了前方的帅旗,精神一振,想要过去斩杀敌帅,这样没有首领指挥,就能打破隋军方阵了,不得不说,这一考虑没错,但是他智谋太过简单,只带着近百亲卫,就冲杀过去,完全不管其余的大部队的。

    吐谷浑的军制,跟突厥、匈奴类似,从下往上,分别有什长、百夫长、千夫长来统领基层队伍,往往都是各小部落形成千人队,所以总体调动性是不够的,平时没什么训练,完全靠日常游牧的积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作战时候,什么军阵配合,很少使用,全凭一个阵型冲杀过去。

    “杀了中原的隋军狗帅,他们大军就完蛋了。”慕尔特大吼着,带着骑兵朝着隋军方阵的猛冲过去。

    “咚咚咚咚……”促令出击的战鼓声响起,大隋将士听到了将军令鼓diǎn,全都热血起来,知道这是主帅在发出号令,准备全线投入战斗,围剿这支骑兵了。

    锋利的马刀,击刺的长矛,凄厉的惨叫,愤怒的咆哮……

    这些声音与刀影,静与动,血与腥,构成了一副难以言喻的战争场面,犹如炼狱一般惨烈。

    “分阵!阵中有阵!”

    罗昭云喝令,外围的阵脚忽然散开,竟然放入了一波骑兵,然后迅速跑位,步兵方阵转动起来,犹如八卦在动,环形相扣。大阵一旦动起来,长枪如林,刀锋密布,那种杀伤力,如同齿轮在粘合,闯入的敌军骑兵顿时成了肉饼,被碾压碎了。

    闯出不足一千多骑,很快就被数万的步兵方阵淹没,慕尔特有勇无谋,带着一百多勇士,一直杀向了帅旗的地方,坚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图之
    吐谷浑两万多的骑兵,在这一场对决中,死伤惨重,蜂拥而散,步兵方阵无法追击,只有那一万骑兵衔尾追杀,最后,吐谷浑的骑兵们,只剩下几千人逃掉了,其余全部被杀、被擒。

    罗昭云带军悍勇之风,再次让麾下的部将们都感受到了,以身为罗家军为荣。

    梁元礼、崔师等人全都意气奋发,很久没有跟蛮夷胡族打过这样的硬仗了,的确过瘾,心目中对这位少年将军,也非常的佩服。

    如今是大业八年,罗昭云已经十九岁了,即将达到男子弱冠的年龄,可以说,已经是青年成人了。他的身高按照后世的度量来算,有一米八多,挺拔魁梧,却又不是那种粗狂臃肿,而是浑身肌肉,有非常好的流线型,肌肉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启禀将军,我军歼敌一万七千多人,其中俘虏三千人,伤员有两千,不知如何处理”

    “押送俘虏回边关看押,轻伤留下,重伤难治愈者,全部聚集在一起,听天由命吧。”罗昭云轻轻一叹,在古代,只要重伤在军营,没有消炎药,没有高超的医术,基本就是等死,别说对待敌军俘虏是这样,就是自己的士兵,也基本如此。

    “我军伤亡如何,统计出具体数字没有”

    “回将军,骑兵伤亡三千多人,步兵五千,还有数千的伤员。”

    罗昭云神色冷峻,默默点头,这就是战争,杀敌的同时,也在自损,不可能没有损失地杀敌,毕竟这是冷兵器时代,你杀的敌人,是靠士兵一刀一枪拼杀、削砍出来的。

    他脑海中忽然想到了黑火药,如果有这东西,制作成火炮和炸药,面对突厥、吐谷浑等敌军,埋下雷区,火炮齐发,那骑兵阵很容易被打乱,攻无不克。

    不过,罗昭云只是一想而过,暂时并不想付之行动,因为他暂时不知自己命运,前途迷茫,火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告诉了大隋朝,以隋炀帝杨广的性子,一旦投入生产和使用,见到厉害之后,说不定要四处出征,高丽、扶桑、铁勒、西域、百越等等,他都要去平定了。

    历史上大隋的崩溃,并非因为他武力和财富不行,恰恰相反,因为它很强大,超越以往,才会使得隋炀帝野心膨胀,做一些超出极限的事,如果像北魏、北齐、北周那样的小国力,也许杨广还不至于那样傲慢自大,谦虚下来,说不定大隋还能更久远。

    所以说,发明火药,对大隋本身而言,并非挽救国运的良药,还可能是日后起义军都要利用的利器。罗昭云不会傻得,暂时在自己命运难测的时候,就拿出来分享,日后给自己的对手同样的火器。

    罗昭云心中暗想:“再过几年,看看形势吧,如果大隋无法挽救,还不如留作成自己的杀手锏,时机一到,江山争霸,什么窦建德、什么杜伏威,十八路诸侯,都给炸上天!”

    副将梁元礼走过来,拱手道:“罗将军,我等要不要继续进攻,还是停留等待援军。”

    罗昭云沉思一下,然后回答:“选取适合安营的地形,加



第二百六十三章巡视地形
    先锋军推进,侯君集带领八千铁骑,快速奔腾,在斥候营准确的轻薄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席卷了几个大部落,把矛头直指伏俟城,在吐谷浑王城的百里处,安营扎寨,构筑堡垒。

    隋军大营俱是面向伏俟城而立,壕沟、拒马、荆棘、鹿障等,俱都陈设在前,甚至还用木材建立了几个高高的箭塔,可举目远望。

    三日后,罗昭云带军抵达,五万多大军,有骑兵,有重甲士,弓箭手,步甲兵,不同类型,合计五万五千人,行营设在后阵倚山而扎,在山上另有一支小股特种队伍,担任警戒,和夜袭作用,不设在大营内,这样出入自由,不在大军调度之内。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侯君集,还是梁元礼等人,对罗昭云的计谋,都不清楚,猜不透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越是高深莫测,他们越觉得主帅胸有成竹,毕竟这两年来,他数次出兵,都能出其不意,令人折服。

    罗昭云坐于帅帐内,听着各路虞侯军的俾将,汇报着当前的进度,扎营情况,粮草储备等,这时,有斥候送来了从临羌城传递的密函。
1...5758596061...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