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不知道哪个网友居然创建了一个话题,就叫做关注临海遭受台风袭击,上面有很多网友发布的自己家或者身边受灾的情况,其中最火的一条是本地一个营销号的微博,只有寥寥几句话,却反应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灾难过后,我们该相信谁说的是真的”

    这条微博配了整整九张图片,其中第一条正是市农




第462章:报上坐标
    第462章:报上坐标

    看到评论下一片的质疑和辱骂,陈晨是又无奈又好气,咱明明就是例行公事的发了条微博,哪里能知道会惹出这么大的风波呀!

    他赶紧将这一情况和郑开怀说了一下,郑开怀也是吃惊不小,他思索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能按照陈晨的意思去做,不能删了微博图清净。现在既然很多网友都在质疑那条微博的真实性,那就更有必要解释一下了。

    郑开怀和陈晨商议了一下,针对上一条微博做了转发说明,“本条微博图片拍摄地点为市农科院试验田,拍摄时间为上午九点二十分左右。在场人员有市农业局副局长郑开怀,工作人员陈晨,司机魏小万,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顾伟民,他的住手颜来士,还有某种子公司总经理顾慧敏。”

    为了进一步增加可信度,陈晨还 了他们的微博,很快就得到了三人的转发。其实顾伟民基本上都不玩微博,粉丝只有可怜的一百多,不过账号手机经过认证的,认证身份是临海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

    颜来士的微博没有认证,不过粉丝有好几百,可惜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用。倒是顾慧敏的粉丝有近一千,也要比顾伟民他们的活跃得多。

    顾伟民:“台风过后,郑副局长第一时间来到了农科院试验田视察,领导辛苦了!”

    颜来士:“这次我们试验田的水稻可是没有倒伏的现象,领导很欣慰。”

    顾慧敏:“自然灾害面前,良种的优越性就充分展现出来了。”

    网上,有人看到了陈晨针对原微博的转发说明,立刻又炸开了锅。“请家住在农科院试验田附近的网友实地验证,看看博主究竟有没有撒谎!”

    “一只插着翅膀的鱼,你家不就是住在试验田那儿么,快去看看!”

    “求验证!”

    “求验证!”

    又是一波疯狂的转发,陈晨这次没敢断开数据连接,就听到手机的提示音响个不停,赶紧逐条看去,都是说求人去验证一下的,不禁是暗暗心疼,“你妹的,去看就去看呗,可惜了咱的流量啊……”

    余湾,田凯一边的等着吃午饭,一边无聊地看着手机,他也很少上微博的,只不过上一次吴菲提议说,建议村里的干部都弄个微博,他也就照办了,只不过平时只是看看那些搞笑的视频,也会看看本地的一些消息。他看到了这条微博也是稍稍一怔,发现下面很多人都在质疑的时候就笑了,也跟着转发了一条,“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村的水稻也是没有倒伏啊,你们一定是少见多怪了!”

    田凯发完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手机,发现马上就有人在他微博下评论了,“不可能吧报上坐标!”

    田凯无语道,“报就报,搞得老子是吹牛一样!”他立刻回复加转发,“坐标,南城镇余湾村。顺便说一句,我们村不仅是水稻没有出现倒伏,就连三百多个大棚也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不信就来看看!”

    “吃饭呢,你玩什么呀!”他老婆有点不满道,“快点吃完下午大棚上班提前了呢!”

    田凯将手机对他老婆晃了晃,“你看,有人发微博说水稻没倒,这么多人不相信呢!“

    他老婆不解道,“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咱们村的水稻不是也没倒么”

    “是啊,”田凯笑笑,“所以说这些人少见多怪,不理他们。赶紧吃饭,今天下午可有得忙了!”

    &nbs



第463章:小技术
    第463章:小技术

    尽管余见海不太喜欢这几人看着易娟的眼神,还是强行压住心头的不快,和这几人交流起来。“这个……我们村种的稻种是从市里农科院拿来的最新品种,还没有正式推广呢。你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留个电话,到时候和我联系。”

    余见海本来是想说这些稻种就是从镇上买的,不过眼珠子一转就想到了他和顾伟民投资的那个种子公司,于是立刻换了个说法。

    易娟的眼里闪过一丝疑惑,心里想这些水稻一开始不是各家各户自己种的么,没听说是从农科院新引进的呀。不过余见海既然这样说了,她也只好附和地点了点头。

    “这真的是从农科院新引进的品种”其中一个拍照的中年人眼睛一亮惊喜道,“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品种”

    “是啊!怎么了”余见海也是感到有些奇怪,不过还是坚持道。

    “果然是新品种好啊!”中年人感慨道,“不瞒你说,我从网上看到说农科院试验田的水稻没倒伏还不相信,我的几十亩水稻倒伏得一塌糊涂,估计还不知要减产道什么样呢。正巧又听说你们余湾这里也有水稻没倒伏,就特地过来看看的。”

    “是吗”余见海心头一喜,“我们这个是最新的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都是非常出众的,估计明年会在全市大面积推广。你要是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下。”

    “哦,好好!”中年人赶紧连声感谢,“我叫费宇通,家住在林庄,今年承包了几十亩地种水稻的,哪知道第一年就遇上了天灾。唉!”

    “原来是费大哥啊,我叫余见海,我的电话你记一下,到时候咱们联系。”余见海告诉了费宇通自己的电话号码,费宇通已经是一脸的惊喜了,“你就是余见海”

    “是啊,怎么了”余见海笑道。

    “你就是余湾村的那个小村长余见海”费宇通已经提高了声音。

    “正是。”余见海点头。

    “哎呀,余村长,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费宇通激动万分,“我是张世贵的朋友,听他说你种西瓜的本事数一数二的,你们余湾还弄了个农业公司,我正打算来学习一下呢,忘了和你说,我是我们村的民兵营长,也算是村干部吧。我们村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地都承包给我了,要不然也没人种。”

    “噢,原来是这样啊!”余见海也是有些意外,不过也不是过分惊讶。因为这种情况很正常,现在的农村已经很少有人死守着几亩地过日子了,现在出门打工一个月三四千块很正常,一年下来一个劳动力能有三四万的收入,家里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虽然现在大多数是机械种地,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种子化肥总得要人运到地里去吧,平时管理撒肥料喷农药总要人吧,收割的时候总要人晒粮食往屋里搬运吧,这些都是纯粹的体力活,上了年纪的人做起来就吃力了。何况留守的老人大多数还肩负着照应孩子读书上学的任务,一天两个来回接送孩子,时间也不充裕。

    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又不方便请假回家帮忙,回来一趟最少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收割播种完毕,被扣掉的工钱加上来回的开销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所以说很多人算算细账就不回来了,家里的田地干脆承包给别人耕种,每年稳稳地拿着租金还不用操心。

    所以说在农村近两年也催生了一些像费宇通这样的种粮大户,一般都是种植几十亩的样子,有些实力雄厚的人可以种上上百亩。这些种粮大户要比原来的散户种植更加重视科学种田和品种的选择,毕竟一开始一家一户的时候每亩地就算是少收几十斤,一家一户也就是少收几百斤的样子,这点差别被很多人自动忽略了。

    不过现在种粮



第464章:我就不信邪
    第464章:我就不信邪

    市舆情监督办公室,大老王和小李一直不敢大意,密切注意着网上的动向,看到舆论已经反转,没有再进一步质疑陈晨微博的真实性,并且已经开始朝着有利的一面发展了,他们两这才松了口气。

    “小李,出去吃饭吧,今天中午我请客。”大老王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累了半天,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大老王,你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小李瞅着大老王笑道,“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我可一向都是这么大方的呀!”大老王有点委屈道,“只不过平时都被那些负面的舆论搞得焦头烂额的,没有兴致请你吃饭罢了。今天圆满地化解了一个潜在的危机,也不用删帖也不用公关,我高兴!”

    小李笑笑,“那你得感谢那个发微博的没有撒谎。他要是发布了虚假的消息,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用。”

    “可不是嘛!”大老王收拾着办公桌笑道,“我一开始直觉认为他发布的消息是不真实的,没想到居然判断错了!”

    “嘻嘻,看来你的直觉也是有不准的时候。”小李笑道,“说实话我也是不太相信真的会有没倒伏的水稻。我刚才还特意留心了一下,好像全市除了农科院的试验田和那个叫做余湾的地方有几百亩水稻没有倒伏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受灾不轻呢。”

    “这不是咱们操心的事情了。”大老李笑道,“咱们只要把自己的这个阵地守好,不让领导烦神就好了。走,去吃饭!”

    市农科院某间办公室,梁玉山翻看着微博上的消息,郁闷不已。屋里烟雾缭绕,也不知道他已经抽了多少烟了。“真是想不到,试验田的水稻居然一点都没倒,真是日了鬼了。”

    梁玉山想破了脑子都不明白,同样是新宿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稻种,以往的品种怎么就没有这么优异的抗逆性呢他做种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可以说对于新宿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品种特性一清二楚。这些适宜在淮海一带种植的品种,也就是算作一般,换到其他的地方可能没有半点优势。

    他这几年买断的品种虽说也算是不错,不过在抗倒伏这方面确实不行,就拿今年他们的种子繁育田块来说,也是没能躲过台风的洗劫,大片大片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这还是他平时注重管理的缘故,给稻田喷施了不少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抗倒伏的农药,还辅以不少优质的叶面肥。如果不是这些,估计他们的稻田也和临海其他的农户差不多难以幸免。

    本来早上梁玉山就去了种子田看了一次,心里还算是满意,能够在这样大的台风影响下还能保全差不多一半的水稻没倒伏,已经算是奇迹了。他回到办公室就在想,今年算是顾伟民流年不利,刚刚买断了新宿水稻研究所的新品种,就遇上了数年难得一见的自然灾害,他真的是背运到家了。

    顾伟民呀顾伟民,你这下子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在没有确定试验田的水稻能够获得高产的情况下就敢贸然出手买下,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下好了,经过这场台风的影响,试验田的水稻肯定会出现大面积的减产,估计到时候通过审定的几率很低了。

    不通过审定就代表着这个品种还得继续试验,那么顾伟民也就没有办法推广这个品种,他的缴纳的买断资金等于是白白的让新宿水稻研究所用一年,这是多大的一笔损失呀!

    梁玉山很清楚,按照如今的行情,没有百八十万根本就拿不下新品种的独家经营权,按照他对顾伟民家底的了解,



第465章:没法用常理解释
    第465章:没法用常理解释

    当看到一大片水稻安然无恙之后,梁玉山呆立在当场,他狠狠地掐了一下大腿,钻心的疼。不是做梦。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梁玉山喃喃道,“别的水稻都是倒伏得一塌糊涂,凭什么这里一点事都没有不行,我得问问!”

    拨通了新宿水稻研究所吕所长的电话,梁玉山迫不及待地询问他们今年试验的品种是不是采取了什么新的技术,比如说太空育种,转基因之类的新技术。

    吕所长诧异道,“老梁,你开什么玩笑!我们新宿水稻研究所就是个地方性的研究机构,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端的育种技术不要说我们的技术达不到那个标准,就是经费也不够呀!”吕所长顿了一下又问道,“好好的你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有点莫名其妙啊!”

    这头梁玉山更惊讶了,“吕所长,咱们都是老朋友了,你可没必要哄我呀!我真的很奇怪,如果你们没有采取新的育种技术,那么今年实验的品种抗逆性怎么那么强,连十级台风都刮不倒”

    “你开什么玩笑!”吕所长乐了,“我们的研究是在向着抗逆性方面靠拢,不过主要还是一高产为主要研究方向。你也是老农业了,知道对于农民来说,还是高产最有说服力。至于你说的能够抗十级台风,我能当个笑话么”

    梁玉山懵了,“吕所长,难道你一点都不知道,我们农科院试验田的上千亩水稻一点事都没有我市几乎所有的水稻在这次台风中都倒伏了,就是试验田的那一片安然无恙,你说这其中没有点奥秘,我能信”

    “你说什么”这下子轮到吕所长吃惊了,“你说你们试验田的水稻一点都没有倒伏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吕所长,你以为我在开玩笑”梁玉山苦笑道,“我现在就站在试验田边上,我没事好好的开什么玩笑啊!吕所长啊吕所长,咱们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你们弄出这么好的品种,居然一点风声都不透露给我呀!”

    “这个……这个……”吕所长仔细地回味着梁玉山的话,稍微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老梁,这个问题我一时间也不好解释,还是等我们的专家去实地考察一下得出权威结论后再说吧!”

    这边挂断了梁玉山的电话,吕所长立刻给顾伟民打了过去。“老顾,这次台风非常的厉害,试验田的水稻倒伏情况什么样”吕所长问得有点艺术,耐心地等着回答。

    顾伟民正在和颜来士整理数据呢,马上笑着回答道,“吕所长,我这里正在准备向你通报呢。这次台风确实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过我们试验田的水稻相对好一些……”

    “哦”吕所长眼睛一亮,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倒伏的比例有多高”

    顾伟民噗嗤一笑,“吕所长,您这位领导真的对于工作是亲力亲为啊,连这样具体的事务都亲自关心。我正要说呢,我们试验田的水稻……咳咳……”

    吕所长有点无语了,心说老顾你搞什么飞机呀,这话说了半截咳嗽什么呀,是想急死我么。他又不敢催促,屏声静气的听着话筒里传来顾伟民喝水的声音,还夹着一两声咳嗽。

    “吕所长,我们试验田的水稻,没有倒伏!”顾伟民止住了咳嗽,努力平静地说道。

    “啊”吕所长真的震惊了,“没有倒伏



第466章:看破不说破
    第466章:看破不说破

    数据比对,环境调查,在加上对于这片水稻从育苗带栽插再到田间管理的全面调研,几位专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就更加没法解释这些水稻为什么能够抵抗超过十级的台风。

    难道是这片土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怀疑道。不过马上就被否定了,因为就算是这片试验田的土壤中确实含有某种特殊的成分,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可是也不可能正好就是这么四方四正的呀。

    何况就在试验田外围,就是其他同样栽插水稻的农田,那里的水稻就是鲜明的例证,倒得一塌糊涂,让人都怀疑这压根就不是相邻的地块。

    不科学!没法解释!

    几位专家最后只好将田里的土采了些样本,拍了很多水稻的照片带回去研究。至于能不能够解开其中的谜团,谁心里都没谱。

    不过这些专家也不是白跑一趟,起码说吕所长是很高兴的。因为有了这千亩试验田的验证,证明这个新品种的优良特性是不容怀疑的。无论是种植密度,有效分蘖数,稻穗的有效颗粒数,还是抗倒伏能力,甚至是抗病性,都远超新稻六号的数据。只要不再出现意外,等到水稻成熟收割后计算一下产量,达到了大面积推广的要求,这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1...8384858687...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