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也就是在这时候,吕所长心头闪过一丝疑惑,有意无意地多看了顾伟民几眼。顾伟民从头至尾都在认真地回答几位专家的有关问题,显得极为认真,是个做学问的样子,看不出什么异样。
只是吕所长想不明白,顾伟民多年以来一直潜心做农作物品种试验研究工作,从来没有做过种子的商业化推广,怎么会突然想到要买断一个水稻品种,还是正在验证没有经过审定的新品种
联想到这儿,吕所长心里猛然冒出一个想法,难道顾伟事先知道这个品种会有优异的表现,抢先一步占了先机因为买断还没有审定的品种价格上是有优惠的,可以省下不少钱的。问题的关键是,他是怎么敢下手的不合情理啊!
可是这也说不通啊,因为按照暂时的数据来看,这个品种在其他试验田的表现并算不上出众,只有临海农科院试验田比较特殊,这又是什么情况
吕所长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将心头的疑惑按下,准备回去暗暗了解。总之这一趟没有白跑,起码说看到自己的单位能够选育出这么优异的品种,吕所长还是很高兴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片水稻的收成应该在一千五百斤以上,算是很高的产量了。
不出意外的话,到时候这个品种会顺利通过省农业厅专家委员会的审定,拿到在淮海地区的推广许可,顾伟民缴纳的钱才算正式落入研究所的口袋。到时候再稍微的运作一下,说不定还能拿个省厅的科技嘉奖呢。
送走了吕所长一行,顾伟民立刻给余见海打了个电话,详细地说了经过,余见海得知顾伟民并没有透露他们的秘密,也就放了心。
嘿嘿,丰收已经成了定局,就等着到时候拿到新品种的推广许可证,看咱大赚一笔吧!
余见海信心满满。
有人欢喜有人愁,现在梁玉山就极其郁闷。他现在是坐卧不安,心里恨得牙都痒痒又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妹的,顾伟民呀顾伟民,你是哪根筋搭错了非要也搞种子公司,要不是你抢先一步拿下了这个品种的独家经营权,那还不
第467章:火符
第467章:火符
“好浓郁的天地灵气!”刚下车吴迪就感觉到了,轻呼了一声,用力地吸了一口,微微闭上了眼睛,似乎陶醉了。
“大师姐,你可来了!”安娜叫着扑了过来,和吴迪紧紧地抱在一起,“我可想死你了!”
“嘻嘻,姐也想你!”吴迪伸手在安娜的脸上捏了一下,“长肉了!”
“大师姐,不带这么打击人的!”安娜撅着小嘴轻笑道,“人家才不要长肉呢。”
“好,好,不长肉。”吴迪轻笑,目光看向安娜身后一高一矮两个女孩,“小师妹,她们就是你的两个弟子”
“罗青,娜娜,快来拜见吴师伯!”
“弟子罗青,顾娜娜拜见师伯!”两个丫头一起行礼,罗青是中规中矩的,娜娜也学得有模有样。
吴迪赶紧扶起,嘴角带着微笑,“不错!不错!咱们药王门有了三代子弟了!你们两个一定要用心,不要辜负你们师傅的期望!”
说话间几人已经进了密室,罗青和娜娜两个还没有资格进去,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外等候。
“真的是宝地呀!”坐下后吴迪感叹道,“现在这里天地灵气浓郁,一点都不比江南的那几座洞天福地差到哪儿去。相信长期在这里修炼,一定会取得突破。”
“可惜这些天地灵气存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得抓紧先吸收一部分,事不宜迟,现在就开始!”楚天舒轻声道,余见海已经拿出了几张从网上买的坐垫,分给大家。
楚天舒,吴迪,余见海还有安娜,药王门能够聚齐的四个弟子全都在这里,只少了在军方效命的杨天赐。四个人将坐垫一字排开,都就地盘膝坐下,开始了修炼。
余见海双目微闭,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到一股浩浩荡荡的气息涌入体内,和气海里已经磅礴的气息融合在一起,慢慢地被吸收,那股浩浩荡荡的气息越发的浓厚了。
其他三人也是同样,只不过楚天舒和吴迪一直都是均匀地呼吸,看不出什么异样,只有安娜的反应似乎强烈了一些,娇美的脸上由白转红,又由红转白,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已经把楚天舒和吴迪都惊动了。
吴迪瞬间睁开了眼睛,发现楚天舒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安娜,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惊慌,心里这才放下心来。她向楚天舒递了个眼色,询问要不要出手帮一下安娜,楚天舒轻轻地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安娜的额头上冒汗了,头顶升起了肉眼难以察觉的雾气。她的脸色慢慢地归于平静,呼吸也变得平稳。吴迪放心了,看到楚天舒一直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才再次开始修炼。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余见海被一阵轻微的笑声惊醒,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安娜正在看着双手轻笑,楚天舒和吴迪颔首不语,俩人都是惊喜地望着安娜。
“恭喜小师妹,符道又有突破!”
“大师兄,大师姐,掌门小师弟,我现在可以画出火符了!”安娜微笑道,“是攻击性的火符!”
“火符”余见海大喜过望,“要不要马上试试”
几人都站了起来,一起走向门口,打开房门一看,发现罗青和娜娜两个还在门口,罗青正闭着眼睛按照药王门的修炼法门在贪婪地吸收着天地灵气,小脸一片红晕。娜娜这小丫头却是已经睡着了,可能是梦到了再吃什么好吃的,正在吧唧着嘴巴。
吴迪微微一笑,悄悄地绕过两个丫头,没有打扰她们,跟着安娜进了画室。
安娜已经铺开了一张黄表纸,画笔饱蘸浓墨,手上飞龙走蛇,转眼间就画出了一张包含天地
第468章:天助我也
第468章:天助我也
让余湾人都赚到钱,然后想办法将余湾人集中到一块居住,开发一个类似于小区性质的集中住宅区,将被大量陈旧落后老房子占据的土地腾空出来,再按照楚天舒的设计,将余湾的聚灵大阵完善,再利用这个大阵来进行修炼,达到修行人追求的梦寐以求的境界,这才是余见海当前需要做的事情。
至于修行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余见海不知道,楚天舒和吴迪同样也不知道。不过楚天舒很清楚的记得,当年他曾经问过老头子,说师父你的呢本事这么大,一定是咱们修行界之中的佼佼者了吧
当时罗太岁只是淡淡一笑,有点让人琢磨不透地望着绚烂的星空,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天舒,人的道行哪怕再高,在浩瀚的天道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萤火之光罢了。修行无止境,追求也无止境!你要永远记得这句话!”
楚天舒这些年一直在思索,师父究竟是到了何种境界,总是捉摸不透。
修行无止境,人的追求也无止境!
这句话楚天舒倒是牢牢地记着,这些年也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可是受制于很多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甚至不惜忍痛不和吴迪联系,想一心建造一座适合修行的阵法,突破修行路上的屏障。
当他发现余见海之后,他知道,药王门弟子们的春天来了,有了余见海的丹药的相助,他们一定会在修行路上再进一步的。
只是修行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很艰难的,哪怕是余湾这座聚灵大阵已经是汇聚了不少的天地灵气,可是对于想继续攀登高峰的楚天舒来说,还是不够的。完善大阵,汇聚更多的灵气,这是楚天舒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只是现在的社会和过去不同,在封建社会,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霸占洞天福地,或者用真金白银买,或者凭着武力侵占,只是这些在现在的社会行不通,只能用合法的手段来完成。
现在整个余湾,除了药王门的四个核心弟子之外,没有人知道在这个相对偏僻的小山村,居然隐藏着一座聚灵阵。虽然这里居住的人们同样从聚灵阵中获益匪浅,也只是体现在强身健体上,生病要比过去少了,精气神好像比过去更足了。
仅此而已!
世间生灵几十亿,毕竟能够修行的数量非常少,能够在修行路上取得突破的更少,能够集大成者更少,所以这条路何其漫漫,上下求索而不得者更多。
受制于当今的格局,很多上古时候留下来的洞天福地早已被占据,像药王门这样一直名声不显的小门派,要想发扬光大,就得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才行。
现在余湾这块被遗漏的宝地已经被发掘,那么楚天舒自然就要紧紧地抓在手上,努力将这里建成能够与那些知名的宝地相媲美的修行圣地。
这些,急不得,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赚钱,让余湾人信服自己,然后引导大家集中居住,然后在腾空的地方完善阵法。
余见海握紧了拳头,暗暗下了决心。赚钱,赚大把大把的钱,让余湾人过上好日子,让余湾人信服他,心甘情愿的接受村子里的规划,到时候在村里划拨一块地,统一建造花园式小别墅。
现在国家不是号召建设新农村么,那咱就借着这股东风,好好地干一场。当然余见海也并不是要存心想谋求村民们的土地,相反这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余湾人居住在聚灵阵周围,也已得到浓郁天地灵气的滋养,身体康健延年益寿,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想长寿的法门呀。
只是如何促进余湾的进一步发展,余见海感到了一丝为难
第469章:神秘人
第469章:神秘人
在淮海一带,有两条横贯南北的国道,其中二零四国道就从临海市内穿过,云水县城就坐落在国道边上,距离南城大约有五十多公里。
这条国道和南面的324北面的323两条省道构成了临海市普通公路的干线,加上另外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构成了临海市的公路交通。
只不过这些主要的干线公路,距离南城最近的也有好几十公里,尤其是在国道以东两条省道中间的大片区域,只有等级极低的县道,南城一带靠近海边的人们要想去县城或者市区,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果这里的人想要去港口的话,那也得经过海边坑洼不平的公路,要花费很多时间。
要想富,先铺路。南城这一带的道路显然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甚至已经拖后腿了。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过淮海省和临海市的申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经过仔细论证,结合国家发展的大局,决定在东部沿海地区新建一条南北向的新国道。
新国道几乎是和海岸线一路平行的,从遥远的东北地区一直延伸到南海边上,几乎可以说是华夏最长的一条国道。
新国道计划从南城九座山头中间穿心而过,正好经过南城的海边,一旦通车后,南城的老百姓再想去市区或者港口,甚至是去北面南面都的省区市,都将缩短不少路程。
为了借修建国道的东风,一次性的将临海的公路完善,省交通厅批复了原有242省道的延伸工程,将原本只是连通齐鲁省的半截242省道向南延伸,从林庄乡西侧穿过,一直连接到南面的324省道上。
这样一来,一条省道一条国道从东西两面将南城围在中间,这两条路又联通了原有的323、324两条老省道,极大地改善了南城的交通问题。
道路通畅了,人们的出行就大大的方便了,余见海计算了一下,如果这两条新路全部通车了,从市区到南城只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原本需要翻山越岭的港口更便捷,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现在的城里人几乎家家有车,周末节假日出行十分方便。如果在南城建设一个大型的生态农场,专门做高端农业展示,做集休闲、体验、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前景一定很不错。
余见海细细地分析了各种利弊,觉得这个方案十分可行。只要能够争取到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这个项目就成功了一大半。换个角度来说,即使上级部门不表示支持,只要余湾的老百姓同意,余见海还是一样要去做的。
当然要想得到全村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余见海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起码说现在村里有一半的村民已经成了他的铁杆粉,另外一部分基本上是随大流的,没有人赶在公开场合明着质疑余见海。
其实在现在的余湾,如果有谁敢随便说余见海的不是,不用余见海解释一句,光是他的铁杆粉三婶施志年老羊倌这些人,就能质问得对方哑口无言。
如果不是余见海,现在大部分余湾人都在外地打工吧,现在余湾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公司上班,不仅拿着可观的稳定的收入,关键是全村人都在公司有股份,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可以预见又是一大笔收入。
现在的余湾人每天活得都很充实,物质和精神上都比原来的质量提升了不少,虽然这些成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可是谁敢否定余见海的功劳
村干部集体领导的成果
&
第470章:天衣无缝
第470章:天衣无缝
刘玉年是个土生土长的临海人,他自幼顽皮好动,经常和小朋友打架,要是哪天没有被人上门告状,那就是奇迹。他的父亲对于这个顽劣的儿子毫无办法,他也打累了,灰心了,无奈之余在刘玉年十五岁那年,咬咬牙将他送到了中原省的那座华夏最有名的寺庙,交给达摩堂的长老管教。
说起刘玉年的老爹是怎么和达摩堂的长老相识的,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大概的情形是很多年以前,刘老爷子道中原省去贩牛,一天偶遇大雨,正好和长老在同一个屋檐下躲雨,长老淋雨后发起了高烧,刘老爷子冒雨去请来了大夫,又拿出随身带着的干粮和长老分享,长老感激之余说以后要是刘老爷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到双林寺来找他。
双林寺,那是佛门圣地,禅宗的发源地。刘老爷子得知长老是双林寺的高僧,心知不是随便能够攀得上关系的,多年也没打扰长老的清修。后来实在被刘玉年折腾得灰心了,这才突然想起长老当年的话,咬咬牙将刘玉年送进了双林寺,拜托长老代为管教。
长老允诺,代刘老爷子管教刘玉年七年,将他收为俗家弟子,悉心传授武艺。哪知道刚刚过了一年,刘老爷子就死于一场突发的车祸,刘玉年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亲人了。埋葬了父亲,刘玉年反而静下心来跟着长老专心学艺,学会了双林寺的好几样武艺,就连寺内的不少武僧他的对手。
俩年前,长老圆寂,临终前交代刘玉年一定要谨记他的教诲,不能依仗着武艺欺人。长老说,华夏武术源远流长,古时候是为了安身立命保家卫国,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古武已经鲜有用武之地,很多门派已经闭门不出,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传承。
双林寺走了一条另外的道路,在山脚开办了武术学校,招收一些有潜质的学员,将双林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武术发扬光大。至于双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只有经过挑选的武僧才有资格学习,除了极少数像刘玉年这样深受长老器重的俗家弟子。
刘玉年先是在武校担任了一年的教官,因为自身本事本来就不低,又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一次在某个通过关系进来的学员数次挑衅后,忍无可忍出手教训了他。这个仗着家里有钱有势的二世祖当即给家里打电话,结果武校经受不住压力,不得不将刘玉年辞退。
刘玉年在离开双林寺的那一刻仰天长啸,感到数年前的那个狂档不羁的自己又回来。
回到临海的刘玉年几乎是一无所有,除了家里已经结满蜘蛛的几间老房子,可以说要啥无啥。好在他有一身的本事,在一次某个黑老大请人帮忙火并的时候,刘玉年独自一人干翻了对方十几个人,一举成为当晚最亮眼的一个。
事后黑老大表示了要招揽刘玉年的意思,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不过刘玉年一向无拘无束惯了,拒绝了黑老大的邀请。黑老大也不含糊,命手下拿来了两万块的现金,算是对他的感谢。而按照事先谈好的价钱,刘玉年只能拿五百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