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带着淘宝混古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杨柳爱豆包

    这到底还是女人吗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其实他是高看左弗了。左弗上辈子又不是军人,面对着对方射出的箭矢怎可能不怕

    虽说她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这些箭矢破不了她的防弹衣,可面对着不断射来的箭矢她还是会怕的,现在也不过是强装镇定罢了。

    “压上去!”

    左弗按了下对讲机,“各班注意,掩护好投掷兵,扔一轮就迅速退回,不要伤到了自己!”

    “是!”

    白擢言的声音响起,“各班都有,扔燃烧弹!”

    “砰砰砰”,玻璃瓶破碎的声音响起,清军惊叫的声音撕裂了幽夜,“是,是明军的大火弹!快,快跑啊!”

    “轰!”,第一轮燃烧弹爆裂开来,浓烟升腾,火光迅速将附近的东西吞噬,撕心裂肺的呼叫声再度传来,震荡着人的耳膜,叫人惊惧不已。

    王启年拿着望远镜的手不断颤着,就在这时,第二轮投掷已开始。

    这回预计目标只打算扔出百来个鸡尾酒,旨在引火而非杀敌,所以几轮投射后,左弗就命令士兵们迅速拉开距离,离开了这个是非地。

    船只速度慢了下来,王启年也将对面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了些。船上不少士兵跳了下来,可正如百姓描述的那般,那火似有了生命,便是这滔滔江水都无法将其熄灭,场景极为可怖




第122章 不懂,还是不懂
    身体很疲惫,可精神却振奋。

    近距离观摩了一场零伤亡的战役后,王大人像打了鸡血一般,明明一夜未合眼,可却是精神振奋,容光焕发。

    他从士兵那儿借来案桌上可摆放的太阳灯,奋笔疾书,将自己在京口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尤其是自己经历的这场战役更是大书特书。

    除此之外,他还对左弗组织百姓修建城墙,恢复农业等事也做了详尽的报告。

    他很兴奋。

    他感觉在这里他看到了圣人笔下的大同世界。虽然不知道那些古怪的东西到底是哪来的,可正如左大友说得那样,这重要吗

    大明已经风雨飘摇了,就像一个饥饿到极点的人,有口吃的摆在跟前时,哪里还会管这东西是怎么来的

    除此之外,他对格物学也十分感兴趣。他有预感,若是这门学科被发扬光大,其效力不会输过现在的圣人学问。若是两者结合,岂不是能开创万万年的盛世了

    王启年写得很认真,每写一段就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些日子的见闻,想想就觉不可思议。

    人,竟可以走到这一步!听县主那意思,这些东西并不是神迹,而是掌握了某种规律后造出来的!就跟火炮,水车一样,都是可以造的!

    这种力量可以被人所掌控,而这种力量还掌控在大明手里,若是发扬光大的话,大明就不惧怕任何人的冒犯!

    过了两日,王启年回到了镇子上,并令驿站的驿员将自己奏折送去了南京。

    回到镇子上的王启年休息了一晚后,便又在镇子里溜达了起来。然后,他惊异地发现,左家军火烧清军的事已传得人尽皆知,一些说书先生竟已将此编成故事,四下传说。

    这……

    王启年又懵了。

    怎传得这么快

    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这是有人故意将前线之事泄露出来的!不用问,定是江宁县主做的!

    他想了想,忽然觉得这手段很高明。

    这些说书人嘴皮子最是利索,一点点事都能给你加工的天花乱坠的,而此刻京口里镇的百姓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东西。人

    人心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啊!

    这江宁县主当真是好本事!

    当下,也不再闲逛了,他打算去找左弗聊聊,自己那些疑惑也该得到答案了。

    左弗与他是一起回来的,所以他倒也不用再奔波,直接回了卫所,到了左弗居住的屋子前,自报了家门,没一会儿功夫,左弗身边那个粗壮的丫头便出来了。

    “大人,请。”

    王启年点点头,跟着椿芽进去。

    屋内的陈设很简单,看着完全不像女子闺阁,就跟左弗那人一样,女儿娇柔是没有的,有的只有男儿家的粗豪做派。

    这屋也不大,左右两间隔开,外间就摆放了一张书案,一个简易的书架子以及几张凳子。

    屋内有些乱,地上,书案上满是纸张。他瞄了一眼,发现那纸张洁白如雪,看着很挺括。

    又是一种没见过的纸张!

    而左弗手里拿的东西也让他好奇。

    不是毛笔,却一样可以书写,且看着书写极为方便,不像毛笔,还得将手悬空,不然字迹会被带花。

    而在书案后方墙上还挂了一张图,他仔细翘了翘,发现是张堪舆图。只是这张堪舆图极为古怪,材质特别不提,色彩也鲜明,十分有层次感。再仔细瞧瞧,上面的标注更是令人惊心,密密麻麻的,一眼望去,竟有点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除此之外,堪舆图上还有许多纵横线,也不知是干嘛用的,总之还是那句话:本官不懂。

    快速将这屋子内部扫视了一遍后,王启年便是躬身行礼,“问县主安。”

    &n



第123章 穷天子
    许是从心底觉得左弗这人还不错,王启年头次有了一点掏心话。

    “县主,这开学堂之事还是低调些好。我听你父亲说,你在江东门卫所内也开办了学堂,那些都是军户的孩子,一般人也管不着,可若是你在民间宣扬这学问,恐怕……”

    “谁不服,便让他打鞑子去好了。”

    左弗的口气一下变冷了,“扬州八十万冤魂还未超生,我们大明一大半的国土还沦陷在外,若还要继续玩党同伐异的把戏,呵呵,与其当亡国奴,不如将这些人宰了!”

    王启年的手一抖,忍不住惊叹,“你个眉清目秀的女子杀气怎如此重!”

    左弗撇嘴,“王大人,我听说你也是寒门子弟,这些年都在地方为官,你说,是咱们大明的百姓不好吗”

    “这……”

    王启年蠕了下唇,道:“百姓大多淳朴,勤劳,虽也有自己的小算计,但那也是无可避免的。这人活着,为了活下去,总得算计下,可我大明的百姓大体是好的。”

    “那不就结了。”

    左弗道:“百姓没有问题,那是什么有问题怪天爷呵,我们祖先曾衣不蔽体,茹毛饮血,可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缝制衣裳,学会了观天分四季……难道,我们现在的境遇会比我们的祖先还差!所以大明的问题不在百姓,不在天,而在管理!”

    “管理!”

    “不错!”

    左弗道:“若想办成一件事,朝廷的举措就必须得当,若是不得当,就是管理有失。比如说这贪腐……人之初,性本善……呵,这话也就骗骗自己,我们呱呱落地时,想吃就吃,想拉就拉,哪里想过善恶谁的行为不是后天规范的贪婪乃是人性,要将其完全毁灭那是不可能的!若仅仅依靠一个官员的自觉来维护法统,维护百姓,那无异于走钢丝,千百年来,海瑞,包拯这样的人又出了几个

    王安石变法,法是好法,坏就坏在了管理上!他以为天下每个官员跟他一样,可视钱财如愤怒,天真,天真,太天真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权利不被监督,那么就会被人性所掌控!”

    左弗一口气说了一堆,口气还颇激动,算是把这些日子对大明的不满都给说了出来!

    实在操蛋好吗!

    军人没饭吃,军属在挨饿,子民饿得呱呱叫,这群士大夫在做什么崇祯死了,大明快亡了,扬州被屠城了,可他们依然在斗争……

    “当年太祖就是想到这点,才设立了锦衣卫。”

    王启年苦笑,“可锦衣卫……县主也看见了吧后来又办了西厂,可西厂……”

    “你们都是以人治人,而不是以法治人。”

    左弗道:“规矩定下了就是要执行的,不然也不过就是张纸罢了。”

    “这还不依托个人品德吗”

    “呵呵,想要完美是不可能的,但起码可以多设点难关,多点监督,这样他们也才可以收敛点。”

    “官官相护,您以为只是百姓说说的”

    王启年颇为愤慨地道:“昔年老夫总角之时,便见族人被小吏欺压。我王家祖上未有读书人,三代往上都是贫农,那小吏将我伯父打伤,我伯父还未来得及跑到县衙告状,才出了村就被人轰了回来,县主可知,老夫家离着县衙也不过几十里路,可就这几十里路,老夫的家人连一里都走不出,这就是官场!”

    左弗沉默了。

    是的,没有制度是完美的,这样的事就是在后世也难以杜绝,可是……

    仅仅因为难,就要放弃自我么

    不!

    一个制度不完善可以慢慢让他完善,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心。

    “所以我才要让大家认字。”

    左弗缓缓道:“一个人读没读书差别很大……”

    王启年愣了下,“县主是这心思”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说得这样明白,可千百年了,就没一个人明白呢。”

    左弗轻笑着摇头,“他们就不明白,其实要让官员老实,还是要看百姓。”

    “太祖不也弄出个大诰么可那些乡民……”

    “太祖本意是好的,可他忽略了乡民的素养。”

    左弗摇头,“我刚说了,我们的道德是后天规范的,所以我才要让这些人都读书,只有读了书懂了道理,他们才能理智地去监督官员,才能知道怎么维护法统以及自身利益。”

    “可百姓要怎么监督官员呢”

    王启年也实在是迷惑。

    虽说他出生底层,可这么多年官当下来,他也明白,百姓都畏惧官吏,不要说监督了,就是见着了连话都说不利索,如此畏惧,还怎么监督呢

    “呵呵……”

    左弗笑了起来,“你们这些官老爷若是愿意替乡民壮胆,他们自然也会有胆监督你们。”

    尊卑,等级观念不破,这监督也是空话,一般小民哪有胆量去跟官斗所以这些小民不增广见闻,增加知识,那也无法给官老爷们造成压力。

    打破知识的垄断,让这些精英变得不那么精英,才是监督其行为最好的法子。

    虽然,这法子也不完美,但总比现在好。

    这些话也不便与王启年多说,所以谈了几句后,左弗便扯开了话题,“听说大人过两日就要回去了”

    王启年见左弗不愿多说了,便也识趣地没再多问。

    他喝了一口茶,点点头,道:“这些日子劳烦县主了。”

    “大人客气了。”

    左弗笑道:“大人若是回去,能不能替我给陛下捎些东西”



第124章 第一女官
    “这……”

    朱慈烺站了起来,望了望高庸。高庸心领神会,忙将所有人都喝退,自己也退了出去,将门带上后,冷着脸道:“今日王大人与陛下所言若是谁敢传出去半个字,杂家就让他后悔来到这世上!!”

    一群太监宫婢战战兢兢的,忙称不敢。

    高庸冷笑,“皇爷是个宽厚的,不过杂家却是尸山血海里从京城爬过来的,这太平日子杂家想过到死为止,谁要是敢坏陛下大事,谁就是杂家的敌人,杂家一定让他全家都不好过!”

    太监宫婢们都跪下,“公公放心,我等必守口如瓶,誓死效忠陛下!”

    “这就好……”

    高庸忙着在外边敲打,而里面的朱慈烺则沉默了。

    过了许久,他才道:“昔日在卫所,弗儿妹妹也曾与我探讨过这事,我当日就想,也许早早开海,我大明也不会沦落至此。可如今坐到这位置上……”

    他摇头苦笑,“难啊!朕虽登基,可……”

    “如今陛下不用担心了。”

    王启年笑了起来,“清军没能再南下,便足以证明陛下了!若是谁再有二心,杀了便是。”

    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乱世当用重典!依臣愚见,陛下如今只要笼络住左大友便好,有此强军在手,不惧任何兵马!”

    王启年这话很真诚了,也显得很二愣子,不过朱慈烺倒很欣赏王启年耿直的性子。想想这样好的官员居然到现在才得以升迁,心里便是有点生气。

    朝堂那些囊虫就知争斗,像王启年这样有才学又正直的臣子却是一直被打压,果然弗儿说得是对的,有些人不杀掉一批,他们是不会乖的……

    杀心在年少天子的心里漫起,眼底的杀机一闪而过,随即又恢复了温润儒雅的模样,“定远伯乃是忠心之人,朕落难时也不曾离弃,朕将他当家人一般,他待朕也如亲人,何须笼络”

    这话说的,王启年眼泪都要下来了!

    一个重感情的君王对一个臣子来说那才是最好的君王!不是说这个君王因此好操控了,而是这个君王将成为自己最大的倚仗!有了这样的君王,臣子才敢出谋划策,才敢做事!

    宋仁宗时期,为何名臣倍出就因为宋仁宗宽厚而重情,所以才有了仁宗盛世,才有了那些流传千古的佳话与篇章!

    不过还是得提醒下陛下,臣就是臣,君就是君,还是不能乱了法统。

    他这样想着,便是拱手,可话到嘴边却打了个弯,又将话收回去了。
1...3233343536...2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