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你叫什么名字”演员问。
“托尼亚,伊万诺奇卡.托尼亚!”
“托尼亚同志!”演员说:“你为什么不把这笔帐算在德国人头上,打死几个敌人为他们报仇”
“我们已经这么做了!”托尼亚愤愤不平的说:“你们一定不知道……我和我的战友在防线上守了七天,整整七天!我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击毙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我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会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下,会死在自己人的阵地前!”
闻言所有人都不由沉默了。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相信这么做是对的。
但是,在听了托尼亚的控诉之后,大家就有了怀疑。
确切的说这不是怀疑,因为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战士们还会这么做。
但所有人心里都会在想,如果倒在阵地前面对这一切的是自己而不是托尼亚,如果像他们一样的经历,在前线流血流汗最终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会怎么想呢
也难怪托尼亚会这样喋喋不难以释怀,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对与错就能下结论。
托尼亚在包扎完伤口的就离开战壕继续往东,这是他的任务,
第八十章 副指导员
“你为什么这么问”舒尔卡反问。
“我们在基辅就听说过这些!”列昂耶夫回答:“有些战士受伤回基辅,而基辅人又很关心前线的战局。但我们不知道这支部队的番号,你知道的,这是机密。所以我们不确定……”
这时老兵也来了兴趣,他也跟着问了句:“那么,基辅是怎么说这支部队的”
“他们说这支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被数万德国人包围!”列昂耶夫说:“这些英雄们杀了几千名敌人从包围圈里闯了出来……”
“哇哦哦!”第333团的战士们全都笑了起来:
“我们出名了!”
“我们杀了几千名敌人!”
……
列昂耶夫和其它新兵们则个个瞪大了眼睛望着舒尔卡等人,过了好一会儿列昂耶夫才说道:“这么说,真的是你们”
“你猜对了,列昂耶夫同志!”小偷把头扬了扬:“恭喜你们,加入英雄部队!”
“真的是你们……”列昂耶夫有些激动起来:“可以跟我们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当然!”演员回答:“我可以代劳,只不过……”
说着演员用手摸着下巴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列昂耶夫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十根烟!”列昂耶夫说。
“不,一包!否则我一个字也不说!”
“十五根!”列昂耶夫回答:“如果你不说的话,我相信别人也会愿意告诉我们的!”
“好吧!”演员生怕别人抢了他的“生意”,于是马上就应承了下来:“你要知道,列昂耶夫同志,别人不可能讲出我的故事。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我一直在‘逃跑英雄’……”演员看了舒尔卡一眼,然后马上就改口道:“哦,不,应该是‘突围英雄’身边战斗!”
“是吗”演员这么一说新兵们很快就聚了过来:
“我们听说过‘逃跑英雄’!”
“我们听说是他的建议让部队成功的突围的!”
“他是谁,也在我们部队吗”
……
看着舒尔卡一副要杀人的目光,演员有些尴尬的清了清喉咙:“同志们,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我必须申明是‘突围英雄’!而他就在你们面前你们却不知道”
“是你吗”有人吗演员。
“不,当然不!”演员气愤的拍了一下新兵的脑袋:“是我们的上士同志,你们这些笨蛋!”
新兵们“哗”的一下,就全都把目光投往了舒尔卡。
接着演员就绘声绘色的向新兵们描述着之前的战斗。
当然,在这时候演员就充分的发挥了他表演的天赋,他时而进入德国人的角色时而装成舒尔卡,再添油加醋一番倒也把过程讲得生动有趣,就连小偷等亲身经历过这些的人都听得哈哈大笑。
但舒尔卡却不认为这是好事。
因为他认为这事有些奇怪……这些新兵为什么是从伤兵们口中知道这些事而不是从广播中
如果上级认同第333团是英雄团的话,那么首先就应该在广播里宣传才对。
果然,正在演员与新兵们打成一片的时候,一名领章上戴着四颗三角形的军官走过来制止了演员。
“同志!”军官对演员说:“我们更应该讨论和敌人英勇作战的事迹,而不是突围,明白吗”
“可突围也是作战,不是吗,副指导员同志”演员有些不服气。
舒尔卡这时才知道这四颗三角形代表副指导员……这是政工人员里军衔最低的,一般做连级指导员的副手,之前还没有这个军衔,三年前刚刚增设。
之前的阿尔图是指导员里级别较高的大尉级
第八十一章 怀疑
第八十二章 水雾
那是德军的“一号”和“二号”坦克,这些坦克重量轻的确更适合在泥泞地发起进攻。
但重量轻的坦克带来的往往就是装甲薄,比如一号坦克只有5.4吨,其正面装甲只有13毫米。
这装甲厚度显然已经落伍了,苏军37mm和45mm反坦克炮能轻松的击穿的它们的装甲。
问题就在于暴雨之下会影响视线……就像现在这样,德军一阵炮火覆盖之后就在阵地四周掀起了一片水雾,那是炮弹释放出的热量使雨水蒸发形成的,而且围绕在阵地周围久久不散。
德军紧接着又用迫击炮打来一发发炮弹又形成一重重水雾,就像打来的是烟雾弹似的。
这使能见度很低,只能勉强看到十几米远的前方,就算是坦克也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另一方面,则是苏军炮手素质不高……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部队里充斥着没有训练过的新兵,就算是炮兵也不例外。
这主要是苏军在措手不及一开战就被打得全军溃退造成的:部队在撤退时丢下了大量的装备及数量可观的人员伤亡,于是装备及编制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混乱中。
比如苏军37mm反坦克炮实际上在一个月前刚刚退役,也就是被搬回仓库换装45mm反坦克炮,但因为战争爆发装备不足又把37mm炮重新搬出来使用。
又比如第333团的编制,之前编入79师现在又因为种种原因编入78师。
而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也就是说许多部队其实都是各部队临时拼凑起来的。
于是,掩藏在工事中的苏军反坦克炮一发发的朝目标射击,但德军坦克却始终发出“嘎啦嘎啦”的响声往前推进,与此同时其炮塔上的机枪和机炮还“哗哗哗”的朝苏军战壕打来成片的子弹。
德军的素质明显要比苏军好很多,他们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准确的命中目标……距离舒尔卡后方十几米处就有一个45mm反坦克炮阵地,几发机炮打在防盾上发出“铿铿”的脆响,接着就是一阵惨叫。
显然,机炮子弹打穿了反坦克炮的护盾并击伤了躲藏在其后的炮手。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趴在舒尔卡身边的演员疑惑的问了声。
虽然演员没有细说,但舒尔卡却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说苏军炮手因为能见度差所以很难命中德军坦克的话,那么德军坦克手应该也是如此……阵地周围泛起的水雾可不会分敌人或是自己人。
但即便如此,德军依旧能命中目标而苏军却并非如此。
刚才舒尔卡还将其归结为“素质”问题,但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看不到目标,再好的素质只怕也无济于事,何况苏军的反坦克炮阵地隐藏得很好。
反坦克炮在对阵坦克时应该说还是有优势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容易发现敌人,更因为它炮身低矮另外还可以加上伪装,在坦克里的敌人很难发现隐藏在阵地里的反坦克炮。
但现在的事实却是相反的。
又观察了一会儿,舒尔卡很快就知道找到了原因。
“水汽,奥库涅夫!”舒尔卡说:“开炮时的水汽!”
演员很快就明白了……反坦克炮开炮后,炙热的炮弹会在雨水中形成一条由水汽构成的弹道,虽然这弹道只能存在几秒钟,但对于德军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去向少尉同志报告!”舒尔卡对演员下令道:“让反坦克炮不
第八十三章 运气
?
“轰轰”一阵爆响,手榴弹在阵地前炸出了一道烟雾墙,伴随的就是德军士兵的阵阵惨叫。
然而,还是有一些冒着青烟的手榴弹被甩到战壕内……
手榴弹的对抗就是这样,占据先机的一方可以尽量阻止但却无法完全阻止敌人投掷手榴弹,甚至手榴弹投来后你都无法发现它是从哪里投来的。
于是接着就是“轰轰”的一阵爆响,战壕里的苏军也发出阵阵惨叫。
一枚手榴弹投到距离舒尔卡一米多远的位置,舒尔卡甚至都没看到它,他只是感觉到有一个东西从烟雾中抛了过来然后掉在身边……
如果是按人的惯性,此时首先应该是转头看清那是什么然后再做出反应。
但已经在战场活到现在的舒尔卡却知道不能这么做。
他看都没看,就一把拉着演员往旁边一扑,就滚进了战壕的拐角处。
然后只听另一头“轰”的一声爆响,就像有人拿着桶从上往下倒似的,一片泥水从天而降。
“上刺刀!”舒尔卡大声命令。
“上刺刀!”命令被一声声传了下去。
事实证明舒尔卡是对的,因为战士们刚上好刺刀从连长那就传来了“同志们,跟我冲!”的命令。
这种情况必须往前冲将敌人打退。
原因是趴在战壕前的德军虽然不多,但他们却可以一枚接着一枚的将手榴弹往战壕里投,直到他们没有手榴弹为止,接着其后的德军就会一队队的跟上来。
如果是在其它时候,苏军还可以用子弹、炮弹将他们打回去,但在这种能见度差到如此地步的情况下几乎就是瞎打。
所以,如果不发起反冲锋将他们打退的话,那么完蛋的就是苏军自己。
“杀!”苏军士兵大喊一声就跃出战壕往阵地前冲去。
这时事先挖好的脚踏根本就没用,因为它在雨水的冲涮下已经站不住脚,再加上战壕也很湿滑,舒尔卡不得不手脚并用的完成了这个动作。
就是这么一延迟,其它的苏军士兵就抢在了前头……舒尔卡心里其实是很庆幸这样的事,虽然差这么一步不见得安全多少,但总让人更多一点安全感。
等舒尔卡冲上阵地时,阵地前已经到处都是鲜血和泥泞,还有滚在烂泥里互相要制对方于死地的人,他们全都被泥浆包裹着以至于你都无法分辩谁是敌谁是我。
突然从地上爬起一名德军……舒尔卡是从他的头盔分辩出他是德国人的。
他手里端着冲锋枪,隔着几米远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舒尔卡。
通常这时候舒尔卡只有死路一条,对手端着冲锋枪,而且还隔了几米……这个距离舒尔卡的刺刀无法扎到敌人而敌人只需要一扣扳机就可以将舒尔卡打成筛子。
这名德军士兵眼里带着胜利的微笑,他甚至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情急之下,舒尔卡往地上一躺,身体在惯性下沿着斜面在烂泥上继续往下滑,同时将刺刀抬高上扬一个角度……
“哒哒哒”一阵枪响,子弹几乎是贴着舒尔卡的头皮飞了过去,有发子弹甚至还打中了他的头盔,因为舒尔卡听到“铿”的一声脆响,然后脑袋就像碰到石头似的往左一歪。
战后舒尔卡发现他猜的没错,是头盔救了他一命,冲锋枪子弹击中了头盔的右侧弧面然后被弹开,它在头盔上留下了一道清晰可见的刮痕。
但这些都没用,因为舒尔卡的刺刀已经自下而上的扎进了德国人的腹部……或许是避开了肋骨所以刺刀扎得很深,
第八十四章 布雷
当天德军又发起了两次进攻,但最终还是被苏军打退。
暴雨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使他们的战斗力无法正常发挥,而苏军却依靠野战工事稳住了阵脚。
否则,如果天气晴朗视线良好,这样的野战工事的确很难挡住德军的进攻。
因为首先是炮火、战机和轰炸机的狂轰滥炸,这么炸几轮之后战壕就不成战壕了,反坦克壕也基本会被炸平,然后德军再派出坦克、突击炮掩护着步兵前进……“斯大林防线”都无法成功挡住,野战工事又怎么可能做到。
这并不是说舒尔卡所说的“滚筒式”防御有问题,因为这不只是一道防御的问题,苏军已连续在其后构筑了三道防线,一道守不住还有一道,接着还有一道,等德军以为已经突破了最后一道,但逃到后方的苏军又构筑了一道……如此反复没有穷尽。
所以,除非是德军能势如破竹短时间内同时突破几道防线然后长驱直入,否则注定会陷入这种“滚筒式”防御的陷阱里举步维艰。
问题在于舒尔卡或者说第333团的确有些运气,否则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在那只有野战工事的防线上挡住德军一天,而这往往就意味着死亡。
好在这一切没有发生,于是舒尔卡等人就顺利的凌晨一点进入撤退程序。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确切的说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友军撤退被德军发现而衔尾追杀的经验,这一回苏军在撤退前是一点都不敢马虎。
首先他们得在防线后方再挖两道防御工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