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两人的行为很快就让一旁的教官不满了,他冲着泥地里大声喊着:“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我相信你们在战场上能聊得更开心!”
这话还算是客气了,这或许是受舒尔卡名声的影响,否则早就开骂了!
舒尔卡和卡拉什尼科夫自知理亏,赶忙又握了下手然后按命令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训练的时间很紧,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乘着吃午饭的时候卡拉什尼科夫就找来了,他一手端着装有荞麦糊一手拿着黑面包……此时的斯大林格勒伙食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在全国最大的拖拉机厂,战士们吃的食物按照工厂里工人一样的标准:豌豆糊或小米糊或荞麦糊,两片面包、土豆泥,再加十克黄油。
舒尔卡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给卡拉什尼科夫让开了一个位置,卡拉什尼科夫一屁股在旁边坐了下来。
“舒尔卡同志!”卡拉什尼科夫努力嚼着食物含糊不清的说:“知道让我印像最深的是什么吗”
“什么”
“扫雷坦克!”卡拉什尼科夫说:“你居然把石碾用来扫雷,真是神来之笔……你怎么想到这个的太令人惊叹了!”
舒尔卡早就应该猜到了,喜欢鼓捣这些东西的卡拉什尼科夫当然只会被这类发明打动。
“只可惜,它在现在已经不好用了!”舒尔卡说:“雨下到现在,坦克自己在路上前进都困难,就别说在前面推一个又重又大的碾子了!”
“是啊!”卡拉什尼科夫点了点头:“不过这并不影响那是个很好的发明,尤其是它还在基辅打了场胜仗……”
“中尉同志,连长同志!”这时坐在旁边的演员苦着脸插了一句话:“你们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发明点什么东西来用在它身上”
说着演员就朝烂泥堆里的t34扬了扬头。
“说对得!”老兵说:“否则,我们等会只怕又要把这些食物都吐出来了!”
卡拉什尼科夫笑了起来:“那可是泥浆,同志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一条排水好、路况好的公路!”
舒尔卡也没好气的应了地声:“为什么你们就不想想办法……”
话还没说完舒尔卡就愣住了,然后自言自语的骂了声:“我怎么把它忘了,几天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 自救木
第一百八十四章 士气
保密措施正如卡图科夫上校说的那样马上着手实施。
首先是士兵与工厂里的工人进行隔离……原本坦克兵还要跟工人一起学习坦克生产工序以及基本维修的,现在全部结束,维修课程由部队里比较出色的坦克兵和工程兵继续传授。
其次就是训练场地被隔离开。
原来的训练因为没什么好保密的,所以工人可以较为自由的进出训练场。
但是现在,整个外围堆起了一道用沙袋垒起的墙,然后一个个哨兵荷枪实弹的站岗。
卡图科夫甚至决定不将这个方法上报。
原因是……如果上报了,那么最高统帅部肯定会将这个方法传到其它部队,其结果就是马上扩散到德军。
“但是……”加夫里洛夫少校有些担忧的问:“如果最高统帅部追究责任,我们该怎么解释呢”
“这不过是士兵自发的做法!”卡图科夫回答:“我们不知道它有这么重要值得向最高统帅部报告!”
这当然不是真话,但似乎也说得通。
“但这可能会影响其它部队的战斗力!”
“也许吧!”卡图科夫回答:“不过他们的坦克大多都是在防线上防御,他们基本用不到这种方法。反而是处于进攻状态的德国人……不,我们不能让他们知道!”
加夫里洛夫少校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同时望了舒尔卡一眼,似乎是在说舒尔卡发明的这方法甚至都给莫斯科带来了威胁。
舒尔卡只能无辜的摊了下手,他当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副作用。
不过这些保密措施其实没很大必要。
首先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坦克的单位就有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还是很成功的。因为德军在此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苏军有t34这种坦克,直到在战场上碰到。
其次,就是坦克第四旅的训练没能持续一周也就是七到。
在第五天下午,当舒尔卡等人还在讲解并进一步熟悉使用自救木的时候,就响起了集合的哨声。
不等舒尔卡问,指导员就面色死灰的走到舒尔卡身边,说道:“敌人包围了维亚济马!”
指导员不需要参加部队训练,这几天他一直处理部队编入坦克第四旅的审核工作。
“多少人被包围”舒尔卡问。
“67万!”指导员回答:“甚至更多!”
那是苏军第19、20、24和32集团军。
这似乎不可避免,因为就像之前所说的,苏军缺乏快速机动部队进行有灵活的机动防御。那么,只要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从防线上打开两个缺口并往纵深突进……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一个包围圈。
可是67万,那已经超过守卫莫斯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敌人已经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而莫斯科却几乎不设防。
因此,坦克第四旅的训练当然就此结束了,否则就真像卡图科夫上校说的那样……训练还没完成莫斯科都被攻破了。
坦克第四旅紧急集合然后开往火车站。
行程是如此匆忙以至于除了坦克之外的重装备都来不及携带……汽车、火炮、反坦克炮等都丢在斯大林格勒,坦克是必须的,它如果不带也就是没有坦克第四旅了。
第333团得到的信息是那些重装备等到莫斯科再补充,但实际莫斯科也处于装备奇缺的状态……甚至很不可思议的是连步枪都缺。
之所以会缺步枪,主要是因为成批成批的部队被击垮、被俘虏,后方又成批成批的武装起莫斯科百姓,铁路线日夜不停的运输也无法满足这种庞大的弹药、兵力、装备等运输需求。
坦克第四旅分乘两列火车。
车站上忙
第一百八十五章 地雷犬
第二天,当坦克第四旅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几天前刚离开的莫斯科:
大街小巷到处都排着长队,他们在等待着分发下来的武器和工具将自己武装起来。
腰间挂着手枪的苏军政委或指导员站在木箱上挥舞着手臂用小喇叭对附近的人们发出号召。
这是在组建民防师,据说一次就招募了10万居民,他们仅仅接受几天的训练几乎就是学会开枪然后就被派上了战场。
除此之外还有独立工人营,他们既要从事劳动生产同时也要服兵役,也就是在休息的间隙拿起枪训练,做好与敌人打巷战的准备。
无法战斗的老人、妇女甚至孩子都参与其中,为莫斯科第二道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挖掘工事……维亚济马原本是最后的防线,它被德军攻破后,莫斯科乘着德军围歼维亚济马几个集团军的间隙在莫斯科城外加筑了一道防线,也就是莫扎伊斯克防线。(莫扎伊斯克位于莫斯克西面,公路里程只有96公里,这也是火车没有开往前线而是停在莫斯科的原因……前线距离莫斯科太近了,火车继续前进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轰炸)
他们实行三班倒,不分白天和黑夜,在寒冷的雨水甚至是德军的轰炸下修建反坦克壕、拉铁丝网、构筑步兵战壕路障等等。
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动员起来,能看到的往来行走的行人身上要么背着枪要么就背着构筑工事的铁锹。
因此当舒尔卡等人下车后,民众并没有对这些下来的士兵感到惊奇或像以往一样欢迎……他们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以前,从火车站赶来的士兵都是保卫莫斯科也就是保护他们的。但是现在,他们自己就在保卫莫斯科,自己就是士兵。
直到平板车上的帆布被掀开,一辆辆坦克开下来的时候,周围才若有若无的响起了一点掌声和欢呼声。
不过这与之前纯粹的欢呼似乎也不一样,他们就像是欢迎自己的友军。
走出火车站,舒尔卡以为会像以前一样有汽车在等着他们,或者说是配属给第333团的汽车。
机械化步兵,当然必须有汽车。
但很快他就失望了。
随着一声声口令,队伍排成整齐的队形跟在坦克后步行朝军营方向开拔。
汽车都被用于紧张的兵力、补给及装备的运送,这其中包括把百姓运出去构筑战壕以及给他们的食物。
所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汽车调配给第333团,当然也不会有反坦克炮。
也就是说,第333团在走下火车的那一刻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步兵团。
高炮营也不例外,他们没能得到需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就算拿到了这些也没有汽车拖挂和运送弹药。
“这不会有什么区别!”加夫里洛夫少校安慰着士兵们:“因为敌人已经近到我们不需要汽车运送补给了!”
战士们都笑了起来,但大家都知道这不是事实,就算防线再近,坦克也需要汽车跟随运送柴油和弹药,总不能寄希望于士兵推着油桶前进吧!
卡图科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从走下火车开始就不停的向的上级要求汽车,最后还亲自跑到指挥部去缠了一段时间的朱可夫……此时坦克第四旅是西方面军直属部队,直接由方面军指挥。
卡图科夫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获,方面军为坦克第四旅调来了30辆汽车。
这些汽车也仅仅只是够坦克团使用而已。
为此,阿列克大叔就感到不满了。
“我该怎么办”阿列克大叔说:“没有汽车,难道还让我拿起步枪吗”
&n
第一百八十八章 塔拉西克
欠一章,明天补上!
舒尔卡很快就知道要使用这些地雷犬要承受危险……
“我们必须拆除铁丝网!”塔拉西克对加夫里洛少校说。
“哪一段”加夫里洛夫少校问。
“所有的,少校同志!”塔拉西克说:“否则铁丝网会把这些地雷犬缠住,然后那些炸药会在我们面前爆炸!”
加夫里洛夫少校咬了咬牙,然后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拆!”
“还有地雷……”塔拉西克说。
“排掉!”
加夫里洛夫少校在说这些话时脸上有些不安。
如果说反坦克壕是一道屏障的话,那么铁丝网、地雷就像是步兵的衣服。
拆掉它们就像是让步兵赤身**的面对敌人。
但这样还没完……
“还有那些杂草、灌木……”
“够了!”加夫里洛夫少校突然发起火来:“你知道这些对士兵来说有多重要吗他们需要这些来隐藏自己!”
塔拉西克似乎被少校给吓住了,应了声“是”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但舒尔卡却知道这是为什么。
“少校同志!”舒尔卡说:“塔拉西克是对的,地雷犬的引爆装置是背部竖着的一根短杆,如果它被杂草和灌木绊到……这就意味着炸药提前爆炸!”
见加夫里洛夫沉默不语,舒尔卡又补充道:“地雷、铁丝网,还有那些杂草和灌木都挡不住敌人的坦克,但地雷犬可能可以!”
“好吧,舒尔卡!”加夫里洛夫少校不耐烦的对塔拉西克说道:“需要做什么准备就是完成吧,不会连战壕也要拆掉吧!”
“不,少校同志!”塔拉西克回答:“这样就可以了!”
加夫里洛夫少校扬了扬头,塔拉西克就像逃也似的离开了。
加夫里洛夫少校给舒尔卡递上了一支烟,然后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从没打过这样的仗,舒尔卡……它看起来不像是打仗。我是说,它更像是欺骗、耍小聪明,甚至可以说是将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
“我明白,少校同志!”舒尔卡说。
这的确有些不符合苏联人的直来直去痛痛快快的在战场上冲杀的习惯。
但是……
“我们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少校同志!”舒尔卡接着说道:“我们是为了胜利,为了莫斯科,为了民众!”
加夫里洛夫少校默默的点了点头。
于是,战场前不仅没有加上一道反坦克壕,反而还把工事、路障全都拆除了,杂草、灌木都被劈个干净……阵地前方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可以提个建议吗”舒尔卡问正在做准备的塔拉西克。
“当然,少尉同志!”塔拉西克赶忙停下手中安抚地雷犬的动作。
“如果敌人进攻的话!”舒尔卡指着战壕前的阵地说:“他们的坦克更多的会集中在铁路的两侧,因为这一带的更安全,万一陷进泥坑里也更容易利用其它坦克将其拖出来!所以,我认为你们应该尽可能多的把地雷犬分布在这一带。”
“是,少尉同志!”
“当然,不能一下把它们全放出去,明白吗”
“是,少尉同志!”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德第79摩托化师师长施罗德少将正不断的催促着部队赶路。
“想想前面等你们的是什么吧!”施罗德少将对前锋部队说:“是莫斯科,我们距离莫斯科只有不到80公里了!第79师……将会成为第一支进入莫斯科的部队,而你们,就是第一个踏上莫斯科的帝国士兵!”
这份荣耀刺激着每一名德军士兵血脉贲张,个个都像是打鸡血似的往前赶路,尤其是在他们知道自己突破了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并且顺利的踏上了敌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