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沈碧瓷
“王爷,自从皇宫大火,陛下的身体便有些不太好了。”顾晟低声道,“陛下毕竟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这个……再不捉紧时机,就便宜了太子太孙了。”
“费彪那边情况如何了”
“东西很快就能拿到。”顾晟的泛黄的老眼皆是兴奋。
“等拿到手再说吧。”赵王整理了桌上的草药,“不过,练白棠的确让本王意外!不能再让他做大了。”
“汉王当初,也是这个意思。他毕竟是太子的人。他生意做得越大,钱赚得越多,孝敬太子得也就越多。您看这几年,东宫的用度比之多年前大方多了!”
赵王想了会儿,看着桌上封地送来的信,微笑道:“本王有法子了。”他又问顾晟,“练白瑾此子如何”
顾晟正色的道:“颇有些聪明。”
“聪明才好。”赵王敲着桌面,“好好教导他,扶持他。”
“臣明白。”
练白棠肯定是要倒台的。等他倒台后,手上的产业总要有人继承打理吧苏氏又没其他的儿子,外姓人更不好接手,练白瑾是他的亲弟弟,由他继承哥哥的家业,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顾晟回到白瑾所在的小楼,继续指点他的画业。
白瑾在书画方面颇有天赋。刚开始授课时,顾晟有些漫不经心,说得比较浅显,白瑾竟也能举见微识著,反应极快。顾晟惊讶之后,方认真教导起来。他哪知道,白瑾在练家族学中,早学过了书法鉴赏课。就是白棠整理成册,老爷子和大伯亲授的课程。差就差在缺少实物鉴赏的经验。拜了顾晟为师后,赵王府里的古画珍奇何其之多一样样的让他入手长眼、鉴定,故而长进神速!
顾晟也总算对他另眼相看。
白瑾暗道侥幸又觉庆幸。若非他之前刻苦用功,哪有今日的机遇!
“练白棠的木版水印之技,你也要好好的揣摩研究。”顾晟隐隐觉得这项技术大有用处。“普通作坊只能用此技刊印彩画,练白棠却能用它复刻各种书画古藉!”
白瑾惊讶道:“复刻!”
“惟妙惟肖。”顾晟想到东瀛使臣手上那张《清溪饮马图》,神情凝重。他明明记得。这张原画是落在了魏国公府上。东瀛使臣拿出与他显摆时,他还以为让徐裘安败了家呢。结果却说是松竹斋的复刻之作。
间仲龟密着重提到了“复刻”二字,而非“临摹”。足以证明,这是练白棠用雕版的手段制成的仿作。
神乎其技。若能学到这手本事——顾晟心痒耐,那就是坐拥金山银海了!
“弟子知道了。”白瑾惊骇的领命,离开赵王府后,他特意到廊坊四街转了一圈,寻到松竹斋向兄长以示庆贺之意。
白棠没料到他会来,即不亲热也不过于冷淡,还请他通知渣爹明日午时桑园宴客。
花本大会结束,送走两位御厨时,白棠封的红包可算丰厚,还不忘给御膳房的陈总管也送了份心意。既然已经混熟了,与其到味道平常的酒楼费钱,不如请吕御厨再开几桌!
御厨也是人精。皇帝陛下看中的人,自然不会拂了他面子,何况,还有丰厚的报酬拿。自是欣然应允。
白瑾笑容满面的答应了。
桑园,他早闻大名,终于可以一睹真容。
次日中午,桑园再度人声鼎沸。头一次见识到桑园之美与喷水池的人啧啧称奇。对白棠的实力财力再度有了新的认知。
白棠却在向诸人诉苦:“真是穷啊。你们甭看这园子弄得漂亮,好多都是阿察合自己培植的!他还想建个塘室准备冬日养花!这得费多少银子好在花本大会勉强赚了些钱。不然都不够我花销的。”
&n
第三百零五章 赵王的爱民之心
陈四海面色微沉:“是。但是西北马场也是这般养马的——”
白棠摇首:“我知道战马金贵。前朝时,养活一匹战马每年需四十万钱。为何大半还是消耗在粮草之上。陈总兵且记,豆类食物易致腹涨。马食用过多后,容易胀气而死。故,无论季节,粮草的比例,豆类不能超过半数。”
陈四海听得将信将疑。但白棠说得言之凿凿,严肃无比,他只好点头道:“我明白了。”
问题是。大冬天的,能有多少草料可供马匹食用
白棠嘴角微扬:“阿寿和妍妍的亲事,你算是同意了没”陈四海始终不肯松口。可把阿寿给苦的,找了自己几回求助。
陈四海一怔,大笑道:“同意,同意!”转过脸暗骂:便宜阿寿了!
白棠这才满意的道:“陈总兵。山西有块地方,出产一种雀麦,你可曾吃过”
陈四海皱眉道:“雀麦哦。你是说野麦子吧。”他啧嘴,“可难吃了。”
白棠扯扯嘴角,雀麦即燕麦。再难吃,抵不过它营养好啊!现代人可是将燕麦列为养身食品呢。
“我记得古书上曾有记载,雀麦可作饲料喂马。”
“咦”陈四海瞪大眼睛,“你说真的”
白棠郑重点头:“绝计无错。且雀麦大明境内并不难寻,而且容易种植。有些穷苦人家也食其裹腹。陈总兵可在山西大量种植此物以充草料。”
陈四海醉意全无:“好!本总兵这就回山西搜种雀麦!你说的若当真,我向陛下为你请功!”说着不顾宴席未散就告辞离去。
徐三告凑他耳边低声笑问:“练大才子,不知雀麦之事是又从哪本古藉中寻得啊”
白棠扭头就见他似笑非笑,桃花眼里满是揶揄,忍不住斜睨他一眼:“怎么不信我的话”
徐三连声道:“信,信!这可是大功劳!别忘记寻好应对陛下的询问就是。”
白棠自然成竹在胸:“小事一桩。”
陈四海离京前,妍妍和阿寿的亲事总算定了下来。定国公定亲,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阿寿对白棠感激得无以复加!能说动陈四海松口,白棠劳苦功高。赶紧的将瓷窑的分成整理些出来给他送去。
白棠这才想起:原来他在瓷窑还有分成呢!大喜过望!
皇帝得知阿寿定亲的消息,唤了他进宫叮嘱交待了一番。高兴之余不禁嗟叹:阿寿也定亲了,裘安和白棠什么时候才能走个明路
太孙喜孜孜的道:“今后定国公府可热闹了。孙子可是记得,陈总兵的女儿,小时候就跟在裘安阿寿后边,野得跟男孩没两样。”
阿寿忙道:“现在妍妍可乖巧啦。”
太孙噗的一笑:“是啊。乖巧贤惠。担得起魏国公夫人之位。”
阿寿傻笑起来。
从前,妍妍总叫嚷着要娶个功夫比她好的男人。阿寿自惭形愧,只好按捺住喜欢之情。突然有天妍妍说,她改变心意,不要嫁给舞刀弄枪的男人了。阿寿惊喜万分,自然不再会放过天赐良机。
众人正高兴时,忽听赵王求见。
皇帝忙宣了他进来,却是赵王前来请旨,急着要回封地。
皇帝年纪大了,近来身体不适,尤其喜欢看着儿孙围在自己身旁尽孝。听小儿子说要离京,顿生不舍。追问:“可是封地出了什么事赶回去处置”
赵王满面悲凄,红着眼眶道:“父皇。儿臣上月就收到消息,说年后河北下了几场大雪。冻死许多百姓。虽已经着命当地官员救济,儿臣还是心有不安。趁如今已经开春,儿臣要回封地督促农户多多种植棉花,免得明年再遭难。”
宋末元初,现上海松江府的女子黄道婆流落海南黎族改良了棉织机的事众所周知。但棉花的大量种植,却是在朱元璋的强势推广下才得以成功。自此以后,棉织物大为普及。棉花的价格也不算贵,一担五十公斤的棉花,售价不到二两。若做套棉衣,也
第三百零六章 各显神通
赵王进言皇帝,着民间挖寻新的可织造之物上报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地衙门少不了贴了告示,敲锣打鼓的宣告了番皇帝的旨义,百姓一方面感激皇帝为大伙儿衣食操心,一方面也在背后嘀咕:这哪那么容易找啊
但是一听若找到的物件能让县令老爷看中送到北京大大有赏,还是群情激动起来,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警觉的搜寻起身边的事物。
消息由太孙之口传到白棠的耳朵里,白棠敏感的察觉到了赵王的图谋。
“他特意提了你的名字,举荐你统领此事,只怕另有文章。”
天气渐暖,白棠的书房大变模样,榻上铺了层织得极精密软滑的竹席。坐垫也都换成清凉的蚕丝垫。落地窗原本厚实的棉帘全换作卷竹帘,另有番清雅脱俗之美。
若不是怕徐三那醋精作怪,太孙真想日日来此与白棠小坐清谈,亦是人生难得的乐事。
白棠面色有点古怪。
寻找和棉花相似的,可以保暖之物
那好弄啊!
前世的鸭绒衫鹅绒衫——不行,鸭绒鹅绒须经过特殊处理才能使用,否则不用多久就起会泛出臭味根本没法子穿出去。怎么处理呢他不知道!
白棠脑筋转得飞快,还有什么保暖材质
太孙错愕不已的瞪着他:“你还真上心了该不会真想揽下此事吧”
白棠神秘一笑,道:“这可是功在社稷的大好事!既然陛下和赵王有心,白棠愿意一试!”
太孙呆滞的咽了下口水:徐三,你知道你媳妇这么猛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太孙不必担忧。还是等陛下收到各县呈上的东西再说吧!”
太孙忍不住嘀咕:真有那么好的东西,哪还藏得到今日
谁知没两个月,朱棣的案前还真收到不少稀奇古怪之物。主要分两大类:植物、动物毛皮。
东北送来的是乌拉草。朱棣对这玩意熟得很。东北人和蒙古人常用乌拉草捶打柔软塞在毛毡夹层里、棉鞋内,柔软保暖,效果颇好。与随处可见野草与人参貂皮一同被誉为东北三宝。
乌拉草在东北之外也有生长,或许可以试着种植作为织物的原料
南方有不少地方都剪了兔毛送了上来。倒让皇帝眼前一亮:兔毛柔软暖和,又和蚕丝一般细长,可织造性比乌拉草强多了!最重要的是,兔子好养活,取毛容易啊!
与兔毛相近的羊毛,此次也被塞在帽子衣物里送到皇帝的手上。
但是皇帝有些嫌弃捂着鼻子的将它们扔到了一边。
羊膻味也太重了,而且并不怎么暖和,衣物里的毛絮一团团结成了块!
想了想,还是命王总管捡了回来:“这些,分送到三大织造局,再送份到白棠的织坊去,让他瞅瞅,有什么法子可以将它们弄成棉线那样使唤。”
王总管刚应声,皇帝却又改了主意。赵王有一点说得对,白棠就是个福将!鬼主意层出不穷,恰巧又涉足织造业还闹出不小的动静。说不定,他还真有本事办好这幢事呢
“织造局先等等。”皇帝有些犹豫的道,“先送到桑园去吧!”
王总管一楞:“遵旨。”
赵王也收到了皇帝的嘉奖,乐得不行。没想到,自己一番算计,竟然还真能寻来些可用之物!而且父皇毕竟寻了练白棠统领此事!可是转念一想,又有些担忧起来:兔毛羊毛,看着还真有可能制成织造之物啊!自己别是搬起石头砸脚了吧!
桑园。
沈文澜与苏氏、三位织娘、许家姐妹被召集到
第三百零七章 毛线
沈文澜试验了十来次,确认了水温和羊毛清洗的程度,又看织娘们用普通的梳子梳理羊毛实在不易。暗想,若是有多齿梳或许能方便些。于是画了图纸,让阿察合用一块方木板上钉上许多铁针。白棠见了后目瞪口呆: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啊,才几天就把羊毛梳给整出来啦!
沈文灏瞧着弟弟忙碌,满腹的话咽在肚中,没机会说出口。
要不,再等等吧等弟弟忙完这件大事再说。
没几日,调整到最佳状态的,带着油脂的羊毛梳理整齐,送入纺车。一根根柔韧的毛线在纺车的转轮中渐渐成形。
织娘们欢呼声动!
成了,真的成了!
沈文澜止不住激动,握着毛线道:“摸着就很暖和。若织成衣物,效果或许不比棉花差。”
白棠见惯了毛线,此时也颇兴奋。但是兴奋过后,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终于到来了:“诸位,毛线是纺出来了,但是怎么织成衣物”
在坐的都是织造业的行家。白棠的问题抛了出来,他们立即意识到,毛线和棉线、蚕丝完全不同。只怕没有现成的织布机可以使用哪!
果然,毛线送上织布机后,结局惨烈。
白棠等他们折腾到绝望了,方慢慢的问:“园里头有会编织竹篾的么”
编织竹篾
沈文澜立即唤来阿察合:“我见过他用竹篾编过一只花篮培土植花。“
阿察合在大明入乡随俗,也蓄起了长发。此时扬着一头漂亮的金发进屋,兴奋的问:“东家,找我有事”
得,连口音都快和当地人一样了。
白棠忍笑,指了指一团毛线道:“你看看,能不能编成个——围脖之类的东西。”
阿察合盘腿坐地上,取几股线如编花篮般起了个头,很快,大伙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毛线线头多,空手编织极易出错。
阿察合不好意思的道:“东家,再给我点时间研究研究吧。”
许家两姐妹相视一眼,大姐迟疑道:“练公子。我们姐妹会用钩针编织花边,或许可以试一试——”
白棠大喜过望:“勾针好,试试!”
有勾针,就离现代的棒针不远了!
许二姐取了两枚银色的勾针,缠上线,飞快的穿梭起来,不一会儿,一朵绒花就成型了,看着毛绒绒的,格外可爱。
白棠击节赞叹:“好,好!两位许师傅立了大功了!”
的确是大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