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终日营营,皆是妄想;

    慨然领悟,心地清净,方可长生。”

    众弟子感觉师父如此用心,必然是与那位植物人有关。

    他们听上一会儿,就不由自主地拿眼睛瞄一瞄独孤境。

    独孤境依然像根木头似的,纹丝不动。

    元玄子说“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自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至巢由错到今。

    破万相易,破我相难;破万执易,破我执难;

    我无一切心,自得上乘道。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讲金丹大道!

    昔日白玉蟾真人叙丹品丹法,极精要恰当,可谓一言截断千江水,片语顿开万里云。

    金丹大道,无甚玄妙,即炼养阴阳,炼养心性,炼养精气神之性命大道。

    简易平实,无奥无难,尽人可修,尽人可行。

    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以自然为宗,以无为为功,体天地之妙谛,以为我之妙谛,以天地生化之道,修之于身心性命,故我便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即是丹法最上纲宗。

    熟读道德经,既可入圣,亦可登真,既可为帝为王,亦可为帝王师。

    天地万物之大本大根,与经世治平之大经**,全尽于斯,岂有多哉!

    自汉魏伯阳秉周易与金碧经而作参同契,为万世丹经之祖。

    丹道因而以显,丹道亦因而以晦,以其极妙之又妙,复又极玄之又玄也。

    实则老子之道,旨在教人去妄归真,反朴还淳,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与道合一而已。

    其致虚守静,归根覆命,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守中等等,均不过其可道之法门与渣滓耳。

    迄后,铅汞、龙虎、炉鼎、药物、采取、抽添、温养、火候、结胎、出神等等,万千隐语喻词,不一而足,于焉丹经书典,汗牛充栋,而道脉正传,亦因之愈惑而不彰。

    昔白玉蟾真人叙丹品丹法,极简明精要,师门问答语录且最为恰当

    玉蟾问于泥丸师曰

    修仙有几门?

    炼丹有几法?

    愚见如玉石之未分,愿得一言点化。

    陈泥丸师云

    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品。

    上士学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

    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

    中士学水火之道,能出入隐显。

    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内,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

    庶士学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

    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

    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处卧为火候,以听乎自然为运用。

    中品丹法,以心肝脾肺肾为药材,以年月日时为火侯,以抱元守一为运用。

    下品丹法,以精血髓气液为药材,以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思升降为运用。

    大抵妙处,不在乎按图索骏也,若泥像执文之士,空自傲慢,至老无成!

    玉蟾曰读丹经许多年,如在荆棘中行,今日心净鉴明,云开月皎,总万法而归一,包万幻以归真矣,未知正在于何处下手用功。

    陈泥丸师云炼丹之要,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以端坐习定为采取,以操持照顾为行火,以作止为进退,以断续不专为防堤,以运用为抽添,以真气熏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以制伏身心为野战,以凝神聚气为守城,以忘机绝虑为生杀,以念头动处为玄牝,以打成一块为交结,以归根覆命为丹成,以移神为换鼎,以身外有身为脱胎,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故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去来无碍,道合自然。

    玉蟾问曰勤而不懈,必遇至人,遇而不勤,终为下鬼。若此修丹之法,有何证验?

    陈泥丸师云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寐,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此地位,则赤血换为白血,阴气炼成阳气,身如火热,行步如飞,口中可以干汞,吹气可以炙肉,对景无心,如如不动,役使鬼神,呼召雷雨,耳闻九天,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此乃长生不死之道。

    但恐世人执着药物火候之说,以为有形有为,而不能顿悟。

    岂知混沌未分以前,焉有年月日时?

    父母未生以前,焉有精血气液?

    道本无形,喻之为龙虎;

    道本无名,比之为铅汞。

    若学天仙之人,须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不可被阴阳束缚在五行之中,要当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为得道之士。

    或有疑问此法与禅学稍同。

    殊不知终日谈演问答,乃是干慧;

    长年枯兀昏沈,乃是顽空。

    然天仙之学,如水晶盘中之珠,转漉漉地,活泼泼地,自然圆陀陀,光烁烁。

    所谓天仙者,此乃金仙也。此不可言传之妙,人谁知之?人谁行之?人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何况人人具足,个个圆成。

    正所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透长安。

    玉蟾曰天下学仙者纷纷然,良由学而不遇,遇而不行,行而不勤,乃至老来,甘心赴死于九泉之下,岂不悲哉!

    ……

    第二天下来,再看独孤境,原先苍白如纸的脸上似乎有了一丝隐隐的气息。

    说明他的魂魄渐渐的收拢了。

    元玄子欣慰地抹了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他察看了一下翡翠指环,仅仅两天,地宫的阳气指数已经暴满,自然而然地溢入了独孤境的体内。






第206章 招摄元阳
    


    第三天,大弟子燕玄龙提出他们是否可以不必再去地宫,元玄子略为惊讶,但马上同意了!

    必竟,做为监院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其他几位弟子也都各自有对应的工作安排。

    元玄子独自来到地宫,面对独孤境,打坐一个时辰,然后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熏习

    他对着独孤境说“你跟着神精咒修炼了二十年,修炼得怎么样呢?

    只是口头禅罢了!

    人身生存于世,不过百年。三寸气若断,躯体便**,回归虚空。

    你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没有人管,很快就会腐烂变质,成为一堆臭肉。

    道家修炼,是要修成金刚不坏的真身。

    世上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

    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成团。

    你一天到晚的盲修瞎炼,这和闭着眼拉磨的驴有何区别呢?

    道教谓之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属于无极界。

    在人身则谓之元神。

    在佛家谓之如来藏,或名阿赖耶识。

    我知道你在听,不要小看听闻,也是重要的修行。

    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这便由太极生出了阴阳两仪。

    男禀乾道以成体,属太阳,阳中有阴,十六清阳足,壬水泄,壬为白虎;女禀坤道以成形,属太阴,阴中有阳,十四浊阴降,癸水出,癸为赤龙。故仙家有降龙伏虎之说。

    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

    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处。

    你可知道,什么是玄关一窍!

    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在道得此窍而成仙。

    此窍究竟在哪里呢?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

    穷取生身受命初,莫怪天机都泄尽。

    在儒家曰隐微,其中有不睹不闻之要;释家曰那个,其中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其中有无思无虑之密。

    大道根源,端本于此。

    一经想像,便落窠臼;

    一经拟议,便堕筌蹄。

    凡是以泥丸、卤门、印堂、顽心、肚脐、丹田、尾闾、夹脊、玉枕为玄关者,皆非大道之所在。

    道心只在虚灵处。

    在人身则有元神识神同居于心。

    何谓元神?

    元神出于无极,道家称为铁汉,释家唤作金刚,儒家叫做魂灵。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识神为后天禀性,十月胎足,瓜熟蒂落,一出人身,元神失位,识神掌权,七情六欲,昼夜耗散,生之途即死之路也。

    昔日所云我,今朝却是伊?

    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

    你到现在是否知道我是谁?”

    独孤境似乎被触动了,他的头发微微抖动了一下。

    元玄子心里一热,必竟是亲生骨肉啊,儿子的一点点变化,他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

    他现在更加有了信心,决定把独孤境从死神那里拉回来,从魔王那里拉回来,拉到自己身边来,让他堂堂正正地做人,认认真真的修道!

    不负此生!

    ……

    元玄子继续说“我也知道他每天都在修习打坐。

    可是,你也许并不清楚如何打坐?

    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兑,观照虚无丹田,凝起神又要调息,调起息仍要凝神,如此久之,神炁并成一团,倾刻间自入于杳冥之地,这就叫做无。

    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这就叫做有。

    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神依炁立,炁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

    由是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气炁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佛之本,这就是道家的秘密天机,我今天告诉了你,希望你谨记在心。”

    独孤境的头发像被风吹了一样,飘浮着,似乎在颤粟。

    元玄子微笑道“我知道你在听,也听进去了。

    我也知道你是爱读书的人。

    可是,你还不明白吧,人的智慧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观身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

    可叹许多人,不究根柢,瞎炼盲修。

    在儒者,朝圣效贤,一见四书五经,每言去欲为先,就以一味去欲了事,再不穷追存心养性。

    心是何存?性是何养?

    在释者,参禅礼佛,一见法华金刚,每言去念为先,就以一味去念了事,再不穷追明心见性。

    心是何明?性是何见?

    在道者,修真慕仙,一见清静道德,每言观空为先,就以一味观空了事,再不穷追修心炼性。

    心是何修?性是何炼?

    都不仔细究竟啊,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尤其是你整天学佛,以为一味顽空枯坐,就可以成佛成仙?如果是那样简单,石头早就成仙成佛了。

    实际上,大道乃天道,天道长养万物,全赖日月星辰风云雷雨。

    易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推迁,一寒一暑。如果一味空空无为,而万物怎么可能自然而成呢?

    对事情要从本质上来思考,而不是从表面上观察,更不能看别人有样学样。

    你们大乘佛教也指出纯想即飞,纯情即堕。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不是我说你啊,你虽然说是披上了僧衣,可是呢,破戒很严重!

    尤其是色戒!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103104105106107...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