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三岛

    昆仑位于西海与北海之交界处,是由道教中的著名大神西王母统治的一座海中仙山。仰头望去,离天不过十几丈而已,山上种有珠玉之树,风吹起来的时候,珠玉相互扣击,发出的声音自然而然的符合宫、商、角、徵、羽五音的节律,音乐声清哀动心,悦耳至极。昆仑不仅仅是一座仙山,而且还是一座同往天宫仙境的“天梯”,其地位相当崇高。在我国西北有一列庞大的昆仑山脉,从地理位置,名称方面来看,都与这三岛之一的昆仑有密切的联系。传说中之昆仑有珠玉之树,据说西周的穆王去朝见西王母时还带回美玉一万余方。

    方丈位于东海之中的正方形的岛屿。凡是不愿意飞升到天宫仙境的散仙们都要到这里来向方丈的统治者三天司命报道,领取太玄篆。他们就在方丈岛住下,开垦田地,种植各种神芝仙草,也可称是一处仙家胜境。

    蓬丘就是蓬莱山,位于东海北岸。据说岛上也居住着许多神仙。我国山东省有一个叫作蓬莱的地方,这是我国可以观测到海市蜃楼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

    元玄子说“燕玄龙你负责购买自行车,燕玄虎负责写具体的云游行动方案,燕玄飞负责准备四人的行李用具。”

    一席话下来,俨然已经是走马上任,开始分派工作了。

    元玄子说“师父如何分辨弟子的根基?

    头等弟子接受师父的折磨,在磨砺中成长;二等弟子接受师父的赞美,在肯定中成长;三等弟子接受师长的批评,在反省中成长;劣等弟子什么也不接受,一事无成。”

    元玄子道“分辨根基的标准只有一条能否在修行证道的痛楚中选择坚持。”

    燕玄虎问了一句“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

    师父你能告诉我们道教分多少门派?这些门派的历史渊源、分支派第、功法特点、现任掌门,以及各门派所在地的道观都有哪些?”

    燕玄龙说“天下大事,毁于小人,十之于一;天下大事,毁于君子,十之**。

    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

    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破。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已为众所推,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干。

    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已从人,以佐国家之急。”

    元玄子说“人际关系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许多人跟你唱反调,不是反对你,而是试探你、验证你。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心中要有他人的存在。

    中国人随时承地都在考验人。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怎耐树欲静而风不止,却见从陡峻的山坡上悠然自得地走下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位披发散人,他俩皆是白发遮面,身轻如燕。一位穿白布褂,一位着黑道袍。一位赤脚穿草鞋,一位着长筒白袜和黑布千层布鞋。

    奇异的是,在他俩的周身翩翩起舞着数百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前呼后拥,如同驾了缤纷的彩云,飘飘似仙。

    到了跟前,高瘦子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一个食盒,他不管别人,径直向燕玄龙走去,到了近前,交颈悄声说“快吃,饿坏了吧。”

    燕玄龙接过食盒,瞥他一眼,刚要惊叫,被高瘦子捡起一个大包子堵住了嘴。

    其他人也都好几天没进食了,看到这一幕,不禁饥肠辘辘,望眼欲穿,一齐盯着师父元玄子。

    燕玄龙则狼吞虎咽地嚼起包子来,一边吃一边得意地笑,嘴角快抽到耳朵根了,这可能是他平生最开心的一天。

    白胖子显然不高兴了,他大声嘟囔着“不可以这么偏心啊,你不可以有分别心的!怪不得你修不成真人,敢情心眼这么小!”

    说着,从怀里摸出几个大锅盔,依次扔给了元玄子和他的三位弟子。几人抬手接过,立即大口大口地嘶咬起来,仿佛是在大快朵颐。

    黑瘦子见状,也翻脸了,说“原来你是装傻充愣啊,幸亏我早有准备。”

    他从腰间豁地拔出一个黄葫芦,递给钟离不昧,有意地扬声道“喝吧,别干吃噎着,这是我酿的贵妃稠酒,走遍长安城,咱这酒是头一号。”边说边耸肩,嘿嘿地笑。

    “算啥嘛,还长安头一号,不嫌牙疼,看这是啥?”白胖子飞跑到沙滩下的溪涧,翻开一块大石头,底下竟然压着一个锡壶和几只锡碗。白胖子提起锡壶向锡碗里倒出来的居然是香气浓郁的奶茶!

    元玄子接过奶茶,他什么都明白了,笑道“感谢两位神仙给我们送行,麻烦你们还演了这一出。”

    白胖子边喝奶茶,边自说道“人道为人好,我道为人忙不了。纵然富贵不关心,也要朝思暮想登仙岛。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浩劫种来因。纯阳老祖婆心甚。劝汝当前重此身。出山泉浊在山清,自悔当年赋远征。忽见繁华多少事,方知对境不忘情。”

    燕玄龙将稠酒往地上一搁,问“修道的人,道心发生,却在何处?”

    黑瘦子回答他“风泉韵绕万松篁,不及平湖十里乡。月在天心寒在水,令人心地忽清凉。上等修行人,无中能生有。我家丹法出瀛洲,提个虚无便起头。不怕全然无影响,要从无里问根由。”

    听得两人言论高妙,举止不凡,众人也都猜出七八分来。元玄子做出请的手势,几人在沙滩上盘腿而坐。白胖子和黑瘦子各自摘的头套,原来是江湖四大高人中的老布袋和花静虚,大家如此相见,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促膝论道。

    燕玄飞拱手相问“请教前辈,为何学道者如牛毛,达道者却如麟角?”

    老布袋答“金丹之道,包罗天地之道,窃夺造化之机,至尊至贵,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和光同尘,积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况,金丹大道,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贤大德之人不敢传。即强传而知之,鬼神不喜,势必暗降灾殃,促其寿数。非徒无所益,反而得其害。”






第315章 透露玄机
    


    燕玄飞又问“请教师父,何谓六道?如何超脱?”

    元玄子答“若言六道,唯有忠义者留其正气,孝慈者留其善气,智才者留其灵气,不平者留其怨气,含辱者留其冤气,凶悍者留其戾气,不正者留其邪气,痴昧者留其愚气,以上种种方入循环,自然报业迁缠,一但了结仍归太虚,方是大道生灭之理。”

    燕玄飞再问“对修道者有何说法?”

    元玄子答“无甚说法,人者,图一时之乐,呈一技之长,耽得百日之不快;为道者,息一时之欲,隐一心之巧,免却一世之无妄。”

    燕玄虎抱拳相问“请教炼精化气?”

    元玄子答“阴跷脉上气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采入虚元炼成气,蓬莱万里路相通。”

    燕玄虎又问“请教炼气化神?”

    元玄子答“神气交加入杳冥,忽闻空处诵真经。五方五气来环绕,报道生神出始青。”

    燕玄虎再问“请教炼神了性?”

    元玄子答“仙气须从静里寻,红尘路上少知音。中庭坐得香三月,长得黄芽一寸深。”

    燕玄虎还问“炼精化气之后如何?”

    元玄子答“朝朝运气上泥丸,浸浸甘津长舌端。灌溉三田生百脉,自然精长谷神安。”

    燕玄虎续问“甘津满口之后如何?”

    元玄子答“碧岛幽栖赋小山,纯阳高坐画楼间。焚香扫地浑无事,只有花斋一味闲。此乃仙心。”

    燕玄虎续问“生了仙心之后如何?”

    元玄子答“烟山深处好盘桓,从此文心想炼丹。袖卷白云归洞府,垂头闭目坐蒲团。此乃静心。”

    燕玄虎续问“生了静心之后如何?”

    元玄子答“有识有知皆是假,无知无识始生真。一翻筋斗鸿濛破,要往东方做道人。此乃真心。”

    燕玄虎续问“真心发现,然后怎样?”

    元玄子答“金投木汞共徘徊,婴姹相逢真快哉。昨夜麻姑传好梦,红丸一粒遂怀胎。此时真种乃生。”

    大弟子燕玄龙抱拳相问“如何以有生无?”

    元玄子答“结成玉液作丹财,放入坤家真静哉。忽见一阳来地下,丹资还我不须猜。”

    燕玄龙又问“如何无中生有?”

    元玄子答“真铅出在太无中,种在离宫出坎宫。我见黄芽开勃郁,人言白雪满虚空。”

    燕玄龙再问“如何相接长生?”

    元玄子答“汞性轻浮日好飞,铅情沉重食无违。修丹但得情归性,定跨青鸾入太微。”

    燕玄龙抱拳问“何谓杀中有生?”

    元玄子答“铅投汞窘害中恩,汞受铅拘死里生。妙宝若还无管束,神仙事业不圆成。”

    燕玄龙又问“如何与青娥相见,生下圣胎?”

    元玄子答“青娥年少好修行,不是孤阴体不生。自与洞房相见后,同床十月产胎婴。”

    燕玄龙再问“如何换鼎移胎,子又生孙?”

    元玄子答“大道原来步步高,还丹成就见仙曹。年年火候添门户,放眼蓬山意气豪。”

    燕玄龙还问“请谈不死之术?”

    这时,老布袋接过话来,答道“古有不死神,并无不死身。其神得不死,即是得仙人。人死神则亡,仙死神则存。存亡隔天壤,仙凡非等伦。

    世上期颐叟,亦能历多春。究其老将至,模糊失性真。茫茫贪欲扰,奄奄志气昏。

    未死身先乱,未生昧前因。

    并不待来世,眼前早沉沦。

    谁能抱奇术?闲居炼元神。纵难逃一死,灵性独超尘,逍遥天地间,吹萧随洞宾。”

    燕玄虎续问“古人有言若还纸上寻真义,遍地都是大罗仙。但为何又说丹经不可翻译?”

    老布袋答“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即后之高人贤士所作所为,总在古人范围之中,究其实落,未必高过于古人,因之不可翻译。”

    燕玄虎续问“请教丹道之难?”

    老布袋答“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

    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

    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

    燕玄虎说“他们即将去寻无界洞天,二位有何赐教?”

    老布袋答“大江初祖是纯阳,九转丹成道气昌。今日传心无别语,愿君个个驾慈航。”

    老布袋说“欲成仙佛之道,先参凡人之道,处世不可太锐,锐则棱角俱损;行事不可太钝,钝则自陷其危。锐钝相济,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为人根本。

    不失此根本,方近于道,要知仙佛机要,全凭凡躯一身。”

    燕玄龙听此发问,便拿出最后一张彩印vc,只见上面写着

    道教五大道派

    一、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重阳至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其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其门徒讽诵《道德经》、《孝经》、《心经》。教规要求不娶妻室,不茹荤腥,出家道士,住宫观内,清修炼养为主。

    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宁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炼师张伯端(紫阳)依据《参同契》原理作《悟真篇》,兴起了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

    明都印《三余赘笔》载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谓吕岩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二、正一道

    《元史释老志》记载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其后四代曰盛,来居信之龙虎山。相传至三十六代宗演,当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庭臣效劳,待以客礼。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子孙世袭领江南道教,主领三山符箓。





第316章 正一仙道
    


    此为龙虎山张天师世称“正一真人”之始。

    《通鉴辑览》称元世祖诏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演道灵应冲和真人。

    此实为张氏世袭天师之始。

    据《元史-成宗本纪》记载,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张宗演次子张与材(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从此“天师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传》曰,正一派道士“专持符箓,祈雨驱鬼。”自道教分衍宗派之后,合皂山主要传葛玄灵宝法箓,称灵宝派;龙虎山传张道陵法箓,称正一派;江西一带流传许旌阳法箓,称净明派。这三派均归于正一道。

    三、真大道教

    创使人为沧州刘德仁,在金熙宗皇统年间。

    《通鉴辑览》曰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刘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节危行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传而至郦希诚,居燕城天宝宫,见知宪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诚太玄真人,领教事。

    刘德仁,道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岁时遭遇北宋末徽宗、钦宗被金人所虏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变,随家徙居盐山太平乡。皇统二年(西元1142年),刘德仁二十一岁,托言老君授道,创建了“大道教”。

    刘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后行教三十八年。该道派五传至郦希诚,元宪宗赐名“真大道”、六传至孙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八传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犹不衰,但元以后逐渐衰微,终于消失。
1...173174175176177...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