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最后,所有人一起高声背颂观世音菩萨发愿偈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

    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

    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百零八遍)

    南无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

    南无观世音菩萨嗡嘛呢呗美吽(一百零八遍)

    聚集在殿外广场上的成千上万的居士、信众,面容虔诚,双手合十,会背的微合双目,随口而出。

    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还有一部分是城郊的居民。

    他们将粗砺的大手合在胸前,眼里含着热泪,脸上呈现出朴素的对信仰的强烈的渴求,对苦楚灵魂的皈依。

    而大雄宝殿里簇拥着大批的电视台摄像机,架着云梯般的长臂机在空中转换角度。

    孤独境一身云锦袈裟,上扣如意翠玉环,胸前暗佩微型耳麦,除了摄像师,其他人都只能看到他的背影默默朝拜,祝圣赞佛,感怀观世音菩萨慈悲的德性和度化众人的宏愿。

    ……

    思想家蒂利希分析过人的三种焦虑

    古代人焦虑死亡和命运;

    中世纪人焦虑原罪感;

    现代人则焦虑意义的丧失和价值的颠覆。

    人为何需要信仰?

    信仰究竟是什么?

    蒂利希认为,人是由他对无限性的觉知而被推向信仰的。

    对无限性的觉知,内在超越的渴望,把人引上了信仰之路。

    人的超越性是人的信仰生成的内在根据。

    信仰的重要特征在于终极性。

    信仰的终极性既不指时间,也不指空间。

    信仰所指向的是人存在的意义。

    死亡作为人必达的归宿,它使得一切俗常的所谓价值都必将归零,生活的意义遭到了不可遏止的追问。

    人生只有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这正是信仰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人若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命将沦为虚无。

    这样的人生势必陷于无聊与罪恶的纠结。

    蒂利希指出,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

    意识到有意义的存在乃是人的精神健全的标志。

    人要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人要使自己成就为人。

    人就是这样一种独特性的存在,总要承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人生,寻求信仰是人的固有本性。

    这正是信仰的独特价值所在!

    “独孤境可算是名扬海内外了,你瞧,连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禅院都派人来朝贺了,这回他能把死去七天的母亲起死回生,真是积下了天大的功德啊。”

    信众们纷纷赞叹着,随喜着。

    站在黑压压的群众中,有一个人默不作声,他就是元玄子。

    元玄子的内心在流泪在纠结在痛苦。

    父子相见不相认,谁教英雄泪满襟?

    从来名利一张纸,遮住神庭暗乾坤。

    而坐在轮椅上如同木偶的玉泉子,却面带微笑,目空一切。

    她也许感觉人世间的滑稽胜过了喜剧小品!






第186章 金丹秘要
    


    观音法会令独孤境声名大振,一时间竟有传闻说他是观音大力转世投胎,身上有如来加持,法力神妙,可以起死回生!

    不明真相的群众,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人山人海!

    前来皈依的男女老少排着九曲十八弯的队伍,领取表格,贴相片,交纳随喜份子钱。

    就短短三天里,把验钞机都烧坏了几台。

    ……

    独孤境谁也不见,躲在迎仙居的玉清厅里享清闲。

    此刻,他正躺在罗汉躺上手持一本竖排繁体字的典籍,书名是道家的房中养生之术。

    独孤境对道家的法术不甚有兴趣,认为全是胡扯乱吹,没有一个有实际效果!

    只是对此术情有独钟!

    独孤境一看到封面上有房中术三字,立即来了精神头,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渴望之情溢于眉梢眼角,犹如深更半夜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受苦人民盼红军一样扒心扒肝地,那种迫切需求的眼光,令他无法静静地闭目休息。

    他只能把开门来,认真地开始阅读学习,以备借鉴。

    道家确有房中之术。

    孙思邈真人的房中补益有云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

    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

    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

    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为佳;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皆贼命损寿。

    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小偃脊膂,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

    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

    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

    所患人少年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以晚矣!

    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地动,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颠痴顽愚、喑痖聋聩、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寿不仁。

    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这傍,皆所不可。

    若欲求子者,但待妇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贵宿日,以生气时夜半后,乃施泻。

    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以月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施泻,有子必女。

    过六日后,勿得施泻,既不得子,亦不成人。

    黄帝杂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五劳虚损,少子。

    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驳也。

    水银不可近,令人消缩。鹿、猪二脂不可近,令阴痿。

    仙经曰道以精为宝,宝宜持宜闭密,施人则生人,留已则生已。

    结婴尚不可,何况空废弃。

    弃捐不觉多,衰老命已矣。

    万病皆由肾病起,人死多在精竭时。少壮中人,戒之在色,中老年人,戒之在泄。

    房中经云不漏之术,有外功有内功。

    外功以按窃闭固,忍精逆回为功法,此为左道傍门,行之久为害最大,甚至有反而因此丧生者。

    内功以自然不漏为原则,法在用大锁阳关诀。

    全真子有云精为命宝,亦为丹本。

    精不漏之外,须气不漏,神不漏,方为上法。

    大锁金关勒玉阙,此全属命功范畴,乃金液还丹之事,历代仙真,绝不轻泄,凡俗亦不可学。

    以上二法虽可使精不外泄,然淫意已发,淫根已动,则体内之元精元气元神,均随之而损耗。

    是以保精之道,不但戒之在色,即十二时辰,意不可存,念不可生,机不可动,以为养生之本。

    哲言为之天地有无穷无量,然一年才到秋天,便急忙收敛,以养明年之发育。

    人生之力量几何?

    几事必欲做尽,福必欲享尽,智巧必欲用尽,是焚林而狩,竭泽而渔,如明年之无兽无渔!

    留有余不尽之气,养有余不尽之神,保有余不尽之精,积有余不尽之德,斯即为养生修道之四大条目。

    故仙经曰勿劳尔神,勿授尔精,归心默默,可以长生。

    独孤境匆匆忙忙地翻看着,似乎有些失望!

    但又不甘心,于是,接着往下翻。

    须知病从何来,当从何去,方才是药!

    须知肾从何亏,当从何堵,便是补肾!

    今日养生,或重药补食补,或言采阴补阳,久战不泄,此皆大谬!

    金丹秘要曰人惟淡然无欲,精气散于三焦,荣华百脉。

    欲事一作,撮三焦精气,从命门而泻。既无欲事,而欲想一萌,命门火动,精气滚溢,不得归根,不泄犹泄。

    肾为精之府,男女交接,必扰其肾。

    若要补肾聚精,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不漏口诀

    保神养气谓之精,情性原来一禀形。

    心乱神昏诸病作,形衰精败道元倾。

    三花不就空劳碌,四大萧条枉费争。

    法身禅定合五行,六识降魔丹自成。

    ……

    独孤境把书往罗汉床上一摔,骂了一句什么,抬头一望,却见钟离狐不知何时已站在面前。

    她捡起独孤境扔掉的书瞄了一眼,就笑了

    “啊哟,原来师兄是在研究这个呀!

    看来我真是来得巧呀!”





第187章 父亲是谁
    


    独孤境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钟离狐,她似乎比从前妩媚了一些,还白皙了,就连身上那股淡淡的狐臭味也似有似无了。

    “啊哟,直勾勾地盯着人家做神马?”

    钟离狐摸出香扇来回地扇着,一股迷蒙的气息令人神智昏眩。

    两个好像喝醉了一般,都倒在了罗汉床上。

    “谁让你来的?”
1...9091929394...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