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允熥看着他的眼睛,知道他不是像两年多以前武德卫的人那样假装的,是真的不会允许任何人进去。

    王喜叫到:“大胆!你可知你犯了何罪!”

    但是那人却并不答话,

    只是死死守着院落的大门。

    正没奈何,朱棣匆匆跑了过来,见到情形,马上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马上下令道:“张玉,让皇太孙殿下进来。”

    然后上前说道:“皇太孙殿下,臣的侍卫有些死性,不知变通,臣一定好好责罚他,请殿下不要降罪与他。”

    不过他后边的话白说了,因为允熥听到张玉的名字之后就根本没注意朱棣后边说的话。

    张玉啊!朱棣手底下的两大名将之一,允熥听到朱棣叫张玉的名字之后就特别的看了张玉几眼。

    然后王喜轻声地提醒允熥道:“殿下,燕王殿下等着您回话呢。”

    允熥听了王喜的话,反应过来,虽然没听清朱棣说的是啥,但是猜也能猜到,对朱棣说道:“四叔有如此忠勇之人,我怎会怪罪于他。”不过允熥眼珠一转,有了新的主意。

    朱棣刚刚松了口气,听到允熥接着说道:“四叔久震北边,想必手底下的侍卫都是非常之人,不如都叫过来让当侄子的开开眼界。”

    朱棣马上推辞道:“我这北平的侍卫如何与京城的侍卫相比还是不要贻笑大方了。”

    允熥说道:“四叔过谦了,北平一直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岂会没有出色的人才,四叔还是把人都叫出来吧。”朱棣推脱不过,只能将侍卫都叫过来。

    朱棣共带了侍卫八人,又有一个百户所的军队跟随护卫。允熥让也把跟随护卫的百户所百户叫过来。

    等这九人到齐了,朱棣一一介




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
    等允熥走了,朱棣看了一眼正兴奋着的张辅,叹了口气,然后就让他们都下去了。

    张玉特意走在了最后,等其他人都出去了,张玉走上前来对朱棣说道:“殿下,臣敢拿性命担保,臣的儿子张辅绝对不会对殿下有二心。”张玉身为朱棣的亲信,是知道朱棣对允熥当皇太孙不太满意的。

    朱棣心说:‘我相信你不会有二心,但是就算你是张辅的父亲,也不可能知道张辅以后会怎样。’

    但是这话肯定是不能和张玉说的。朱棣笑着说道:“孤岂会不信任你父子这样的话何必和孤再说一遍。”好言安抚张玉让他下去了。

    允熥从朱棣处离开的时候记着好像是有什么本来想干的事情忘了。仔细回想才想起,但是此时又不好折返回去。

    ‘看来只能到了北平城以后再说了。’允熥想着。

    ‘另外还得马上传信京城。本来不打算明年招讲武堂学生的,还得赶紧告诉他们赶紧给各省发文进行新一届的招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算这届只有张辅一人出色也值了。’

    允熥上午的第二站是宁王朱权的住所。

    与朱棣相比,朱权就好相处多了,朱权是一个武人,没有朱棣那么多弯弯绕。不过允熥与他相处下来,发现朱权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在与朱权聊天的最后,允熥问道:“听闻十七叔手底下有兀良哈三卫,打仗十分厉害,怎么没把各卫的指挥使带来”

    朱权说道:“怎么,京里可有蒙古左右卫,比我这兀良哈三卫要强得多,有什么好见的。”允熥听他如此说,也就罢了。

    之后允熥又去拜见了辽王朱植。下午则是四个亲王加一个储君又泡在一起闲扯淡,这一天就过去了。

    晚上吃完饭回去的路上,杨峰忍不住问允熥:“殿下,何不与诸位王爷一边巡行长城一边说话,为何一定要在山海关”

    允熥神秘的笑了笑,说道:“过两天你就知道了。”然后抬头望天:“云彩低沉的很,今后两天怕是有雨啊。”

    第二天天蒙蒙亮,允熥起来洗漱的时候,王喜走进来说道:“殿下,今日外边下雨了。”

    允熥面现喜色,

    然后极快的洗漱完毕,吩咐道:“去叫几位王叔过来,孤要和他们一起用早膳。”

    不多时,朱棣等人过来和允熥一起吃早饭。

    吃早饭的时候,允熥说道:“待会儿不如去海边儿;我自来幽燕,还未去过海边。”

    朱棣不知道允熥想干嘛,不过仍说道:“允熥,现在外边可在下雨。并且依照我的经验,这云彩如此厚实,雨一时半会难以停止,说不定过一会儿会大雨磅礴,今日还是在城中吧。”

    允熥笑道:“雨中漫步,有何不好况且明日侄儿打算就沿长城向西了,错过今日就没有机会见识了。”

    既然允熥坚持,朱棣等人也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与允熥计较,遂都同意了允熥的提议。

    众人于是出了城沿着大石河向海边走去。允熥又说道:“四叔、十五叔、十七叔,你们的驻地到这里都不远,这一带有何名胜之处”

    辽王朱植说道:“这里最有名的,除了山海关以外,就是昌黎县的碣石山了。当年魏武整乌桓回师途中经过这里,写下诗句《观沧海》。不过千年的变化,沧海桑田,如今碣石山已经远离大海,不再是观海的好地方了。”

    不过他马上失笑道:“允熥你推崇魏武,这些应该早已知晓,我不过是班门弄斧了。”

    允熥说道:“岂有这回事。我还以为碣石山在宁远城,不想却在永平府,来的路上错过了。”

    朱橞笑道:“再回去看看也可。”

    允熥说道:“那可不行,时间不够了,等着再有机会来北方的时候,再说吧。”

    朱植在心中吐槽道:‘还不是你拖时间才没空的。’

    不多时,众人走到了海边,允熥指着一座亭子说道:“这叫做什么亭”

    旁边随侍的山海卫百户王忠说道:“此为观海亭,是中山王到此备边之时命人修建的,现在是这里最适宜观海的地方。”

    允熥对朱棣等人笑道:“那咱们上去观海如何”

    朱棣等人当然不会有意见,众人纷纷上去。

    叔侄五人一边观海,一边聊天。朱植说道:“因为当年秦皇巡行至此,派人到海中寻仙问长生不老之药,后人有人在秦始皇站过的东山脚下刻“秦皇求仙入海处”碑为记,所以此地又有名为秦皇岛。”

    允熥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到了午时又席地而坐用了午膳。待到饭后休息好了,正欲下去在海边漫步,突然大雨磅礴而来。

    王忠说道:“现在大雨如此之大,几位王爷还是再等会儿吧,要不然感了风寒就不好了。”

    允熥马上答道:“那就在此等一会儿雨小了在走。”朱棣等人自然不会反对。

    允熥一边极目眺望大海,一边与叔叔们聊天。正说着,允熥看见海上似乎有渔船若隐若现,暗呼:‘天助我也!’然后转过头对几位叔叔说道:“你们看,那是不是有渔船出没”

    朱权站起看了看,说道:“确有渔船。”

    百户王忠说道:“这必是穷苦渔民不得已才于今日出海的。今日早上海浪就不小,出海有丧命之虞,一般渔民谁会于这样的日子出海。”

    又看了一会,那渔民在不远处的海岸登岸。允熥对侍卫说道:“你们几个,去把老渔民请来。”杨峰应诺而去。不多时,带着渔民来到了观海亭。

    那渔民年岁也不小了,被几个大汉强拽过来,正心中发慌。允熥说道:“老人家不必害怕,我是看这一带没有避雨之地,让老人家在此避雨。这样的日子,船停好了丢不了的。”见老人仍然惴惴,又说道:“若是船丢了,我赔你一艘船。”

    老渔民忙跪下感谢



第134章 北平城
    ps:我发现在作者的话中的话盗版网站不会出现,所以在这里写:所有看盗版的书友,本书的公众章节曾经大改过,而盗版网站不会修改,所以请你们到正版的起点再看公众章节。【】

    ============================================================

    回到了山海关城,因今日齐泰没有随同允熥出去,等允熥和练子宁等人都回去了,练子宁与齐泰提起这首词,不免又是一阵赞叹。

    ============================================================

    朱棣拿着允熥写的这首词回到下榻之地,马上叫来道衍。等道衍到了,朱棣将允熥写的词句铺于桌上,对道衍说道:“大师请看,这是允熥今日做的一首词,这张纸上的笔迹,也是允熥的笔迹。”

    道衍听了朱棣的话,马上认真看起来。半晌,道衍起来摇头说道:“看不懂啊,看不懂。”

    朱棣听了他的话,问道:“大师何意”

    道衍指着词句说道:“这首词文采非凡、意境深远,更兼有豪情壮志,绝非等闲之人能填出。”

    然后道衍又指着词句说道:“但凡这等人,写字未必如何好,但是其字必然大气,如当今圣上与殿下你;但皇太孙殿下的字,却并非如此:虽然算不上小气,但是并不像能写出如此词句的人。”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问道:“这是为何”

    道衍摇头道:“贫僧与皇太孙殿下接触过少,无从判断。有机会,可以让贫僧看一看皇太孙殿下;那样贫僧才好说话。”

    朱棣说道:“那怎么行!”

    道衍笑道:“殿下可是因为昨日张千户的长子张辅被皇太孙殿下拉拢之事呵呵,那皇太孙殿下好武,与张千户长子又如此出色,皇太孙殿下当然会拉拢他;贫僧一介出家之人,又年过六旬,那皇太孙怎会看上贫僧。”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也觉得是自己草木皆兵了,点点头说道:“那有机会了,让大师见见允熥。”

    ============================================================

    第二天允熥终于不在山海关待着了,

    带着朱棣他们沿着长城向西巡视。一路上经过了宽河千户所等北边卫所,均是军营整齐,兵器齐备。

    这一路上,统领护卫的蓝珍夜间安营扎寨,只要不是宿在卫所之中,均是按照军法扎寨。允熥问他为何如此,蓝珍回道:“殿下,长城一线虽离边关尚远,但是长城以北并无如长城一般的险要隘口,如果有蒙古人欲袭扰,是可以一直绕到长城的,如果兵卒不多,也难以被发现;殿下万金之躯,此处又有四位王爷,臣实在是不敢大意。”

    允熥听了蓝珍的话,好好赞赏了他一番;不管他是不是过于小心,这份心总是对的。

    朱棣、朱橞、朱植没啥反应,但是朱权大为不满。原来到宣府之前的长城一线是朱权和朱棣的防区分界线,有些卫所是朱棣管辖,有些是朱权管辖。蓝珍如此说话,虽然他可能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朱权也听着不得劲。

    朱棣虽然似乎也涉及,但是朱棣怎会有所不满他还常常和蓝珍说话,与蓝珍讨论关于行军打仗的事情。

    这样一路行进,九月二十二日,就到了北平城。

    北平城是北方大城,又是前元的都城,及其雄浑壮阔。允熥前世是来过北平城这一块地方的,但是那时哪有什么城墙。虽然京城的也十分壮阔不比北平城差,但是允熥可能是看习惯了,乍一见到北平城,还是一惊。

    然后众人拍马进了城。北平城是燕王朱棣驻地,燕王府又是前元的皇宫改建而来,地方宽敞,众人当然是住在燕王府中。

    朱棣还想着让道衍见一见允熥的事情。他很快想了一个方法。

    &nb



第135章 宣府
    道衍看起来却是更加疑惑不解。??他说道:“贫僧观皇太孙殿下,分明是,分明是”

    朱棣急道:“分明是什么”

    道衍说道:“观其面象,分明是有人曾经为其改命!”

    朱棣惊讶道:“改命”

    道衍说道:“殿下,臣以其生辰八字测算之,分明是并非有储君、皇帝的命格,但是贫僧观其面象,却与依其生辰八字测算出来的不同。这分明是曾经改命的迹象。”

    朱棣略有些懵,道衍说的话根本不是他平时会听到的。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喃喃说道:“命也是可以改的吗”

    道衍正欲说话,这时徐妃派人来请朱棣回去就寝。道衍遂说道:“明日贫僧再来与殿下细讲。”

    第二天上午天刚刚亮不久,朱棣就又来到了书房。昨日晚上道衍也没有回庆寿寺住在了客房,一大早也来到了书房。

    道衍对朱棣说道:“殿下,人受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先天阴阳五行之气引起生死旺衰之变化,这可以看人面象而知;而人出生时间为四柱,依此也可推断出先天五行之气。依据这二者推断的阴阳五行应是一样,但是现在皇太孙殿下确却是不相同的。所以贫僧才说,有人为他改命。”

    朱棣不了解这些,但是他敏锐的抓住了关键点,说道:“那你的意思是,现在允熥有帝王之命了”

    道衍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但是他即使不说话,朱棣也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朱棣说道:“可有破解的办法”

    道衍说道:“需找到为皇太孙改命之人才可。”

    朱棣马上说道:“孤马上去派人往京城。”又恨恨地说道:“此事总与常家脱不开干系。”

    今日话说到这里,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朱棣正打算让道衍回去,突然外边传来声音,然后一名侍卫跑进来说道:“殿下,皇太孙殿下要进来。”

    朱棣大为光火:‘允熥怎么又干这样的事情!难不成还想看看我手底下还有没有其他的青年才俊想要挖走!’

    但是也不能不让人家进来,

    朱棣压住火,吩咐让允熥进来。又想着之前自己从未预备过要在书房藏人,所以道衍没有躲藏之处,所以只能让道衍在书房中等着了。好在并未听闻允熥信佛,不至于对道衍有什么想法。

    朱棣迎出书房的大门,见了允熥行礼问好,允熥也回礼。允熥问道:“大清早四叔在书房处理公务真是勤劳,侄儿要向四叔看齐啊。”然后又说道:“四叔在北方理政多年,一定颇有些心得,和侄儿说说。”

    朱棣说道:“并非如此。今日早上起来后心神不宁,所以找来庆寿寺的大师来谈佛法。”
1...4142434445...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