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但物理课就不一样了。虽然他第二世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牛顿三定律,这也是中学物理的重点,但他老了以后已经不关心最新的物理学进展了,全部交给昀芷负责,听物理课有些吃力。好在这不是考试,他还能应付老师的提问。
第二节物理课结束后,允熥照例没有上晚自习,和蓝天鹤一起离开学校,先吃了晚饭,然后回家。
回家的路上他经过了小区附近的杂货店,偶然撇了一眼,见到店内有两个穿着制服的警察在与店主说些什么。允熥觉得有些奇怪。大明对于警察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严禁下班后穿制服。现在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他们还穿着制服,显然是在调查什么。但一个杂货店老板,能有什么可调查的
虽然有些奇怪,但允熥很快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他返回家里,放下书包,立刻拿出《第二次社会革命》这本书,坐到书桌前继续看起来。
“……,整个帝国已经变成了一片干柴,只等一颗火星,就能将它点燃。”
“这颗火星很快出现了,这就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主义思想。主义思想最早在拂菻文艺复兴后期被提出,提出的人名叫托马斯莫尔,英格兰人。他最初的职业是律师,后来从政,先后担任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以至**官。复兴历168年西元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被处死。”
“托马斯莫尔是一个关心社会公平,关心普通民众生活疾苦的人,担任律师与国家公职的生涯又使得他能广泛接触社会各个阶层,所以晚年写出了《乌托邦》一书,提出理想的社会应当实行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等方面完全平等,按需分配;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莫尔明确提出:私有制乃万恶之源,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
“在莫尔之后,意大利人托马斯康帕内拉等人也先后发表过有关主义制度的文章,完善并发扬主义思想。最终,在复兴历345年(西元1712年),法兰西思想家、革命导师摩莱里发表了《主义宣言》一文,明确和高度概括了主义思想,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概念,并且指出如何建立一个实行主义制度的国家。”
“《主义宣言》一经发表,立刻在拂菻、中原与大明部分藩属国掀起轩然大波,资本家疯狂指责主义思想,但工人与农民被深深吸引。尤其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有类似之处,更是在帝国联邦内部引起巨大反响。”
“在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工人越过工会,更加广泛的团结起来。昭帝在位时出现并发展壮大的工会本来是保护工人与资本家谈判争取权益的组织,但在第一次社会革命后,工会上层却与资本家勾结起来,压迫工人。工人在失去工会后,更加难以组织起来,无法与资本家对抗。随着工人更广泛的团结起来,工人重新与资本家进行对抗。一时间,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资本家当然不愿对工人让步,他们宁愿雇佣大量打手镇压工人运动,也不愿给工人涨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工人组织提出了更为激进的口号,甚至发动起义。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被资本家控制、有军方支持的国家,是普通民众无法推翻的。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预料之外的事情,改变了局势。”
“这件事情,就是344年爆发的印度变乱。在征服印度后,印度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它不仅是原材料供应地与商品销售地,还成为了帝国的兵源地。许多婆罗门教徒成为帝国士兵,跟随汉人组成的军队征战四方。”
“帝国在印度的统治一开始注意维护当地婆罗门王公的利益,但在资本家掌权后,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他们开始侵害婆罗门王公的利益,加重了帝国与婆罗门王公的矛盾;同时,总督府逐渐开始推行汉化,又引起了普通婆罗门教徒的不满。”
“变乱的导火索则是子弹润滑油的传言。在印度士兵中一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帝国用牛脂做润滑油涂在弹上。当时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必须用牙齿咬破弹壳,婆罗门教徒忌讳用嘴接触禁忌牛的脂肪,对此十分不满。尽管帝**官反复宣称这种说法是谣言,但印度士兵并不相信。”
“344年四月初七,德里右卫第一千户第二百户的一百多名印度士兵公开拒绝使用配发的子弹,帝**官将人抓起来,把子弹塞入他们口中,随后送往监狱囚禁。此事传开后,印度士兵群情激奋,最终在四月初九发动变乱。变乱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的王公与普通民众纷纷支持,变乱逐渐扩大到大半个印度。”
“印度变乱持续了三年多,帝国先后调动数十万军队赶赴印度平定变乱,虽然最后变乱被平定下去,但帝国也损耗巨大,国力空虚。”
“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战死、受伤士兵的抚恤问题。在镇压印度变乱的过程中,有数万士兵战死,数万士兵重伤或残疾,急需抚恤;但帝国中央的国库当时空空如也,资本家又不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没钱抚恤他们。当时帝国实行的仍然是昭帝改革后的军户制度,士兵与中下级军官互相之间多沾亲带故,对战死或重伤的士兵不抚恤,使得所有参与镇压印度变乱的军队的士兵绝大多数都对帝国不满。这时他们又接触到了主义思想,逐渐萌生了反抗政府的想法。”
“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348年八月十二,开封左卫的一名战死者之子前往军队驻地讨要抚恤,被指挥使的亲卫殴打一顿后扔了出去。这人被乡亲扶回去后不久就死了。”
“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开封左卫的士兵,他们于349年八月十二日深夜打开军火库,发动起义,打死了指挥使、指挥同知等人,随后高呼‘主义万岁’的口号攻打开封城。驻守城池的士兵完全没想到会有人起义,再加上士兵多有信奉主义思想的,此时纷纷倒戈,开封城迅速被攻陷。这就是第二次社会革命的,开封起义。”
“起义军攻陷开封城后,与开封右卫和开封中卫取得联系,也让这两个卫的士兵参加了起义军,又通电全国宣布起义,而且公开了发动起义的原因,宣称要依据主义思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天下大同的社会。”
“通电发出后,帝国中央极为惶恐,马上调集军队平叛;但通电彻底点燃了在所有士兵、工人与农民心中的怒火,许多军队拒绝平叛,甚至将高级军官处死宣布发动起义;工人合农民纷纷与附近的军队取得联系,帮助起义军攻打城池,甚至拿起军队分给他们的多余武器与平叛军作战,战乱迅速波及到整个中原与大多数南洋藩国。因这次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起义,而是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有组织、有政治理想的举动,所以史学界称之为第二次社会革命。”
“我不想过多叙述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经过,市面上有关革命经过的书籍汗牛充栋,不需要我多说;我想谈论的是,这次革命的政治理想与起义的领导者对理想的实践。毫无疑问,主义思想是相当先进、相当伟大的一种思想,如果真的能够建立主义制度,这将是惠及全人类的好事。”
“但问题在于,当时以及现在,主义思想并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首先,主义制度想要实现需要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但当时的生产还比较落后,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第二,主义制度想要实现,需要人们具有完全无私的思想,至少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与大多数政府官员要完全无私,但这即使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当时更不可能。”
“我们通过起义军在革命过程中的做法也能够看出来。即使是那些制度建设较好的起义军,领导层仍然存在**及特权行为。**行为,比如说淮北革命队的领导者沙瑞金,在被宣国公张子骞击败后,被发现私藏了价值超过20万元的黄金、珠宝与汉洲国家发行的纸币,据他后来供述,本打算在失败前逃亡海外。特权行为,比如说陕西革命队所实行的二五八千制度,规定年满二十五岁以上、加入革命军八年以上、官职为千户及以上的人才能结婚。主义制度是追求平等的制度,陕西革命队却对结婚进行限制,很明显违背了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一种特权制度。”
“……,因为并不具有实现主义制度的条件,所以这次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革命最后会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是简略概述一下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经过吧。348年八月十二日夺取开封城后,起义军成立革命政府,打败了平叛军。其他地区也纷纷发生起义,控制了一定领土与人口。349年十月二十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者齐聚开封,宣布联合起来推翻帝国的统治,要组建华夏共和国。”
“第二年三月,数十万起义军南下,想要夺取帝国首都应天,因长江阻隔失败后转而攻打江淮省、湖广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等地,将这些地区全部纳入控制。南洋藩国也爆发起义,宋藩……等藩国的起义军被镇压,蒲藩……等藩国的起义军则取得成功,灭亡藩国,夺取政权。”
“宋纵王朱昌栒在平定本国的起义后,以支援为名派兵进入中原,后来逼迫庄帝让位,自立为帝。但当时仍在与起义军作战的帝**队不承认他是皇帝,帝国发生分裂;在起义军第二次攻打应天府时也没有多少军队赶来支援,宋藩的军队守不住整个江面,被起义军渡过长江,夺取应天城。宋纵王逃亡中在苏州被平民所杀。”
“353年夺取应天城,是起义军的顶点。在大多数起义军成员看来,夺取应天城后完全平定中原、建立统一的国家已经指日可待;这样一来,过去被压制的内部矛盾重新浮现出来,各支起义军领导者争权夺利,试图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当时甚至发生了各支起义军自相残杀的事情,起义军消灭残余帝**队的脚步缓慢下来。”
“宣国公张子骞、肃王朱忠栩、蜀王朱进芏与天成侯曹克敌等人因此获得喘息的余地,他们仿效太祖皇帝的做法,稳固了自己的根据地,互相之间又取得联络,同时发动进攻,使起义军顾此失彼连连失利,逐渐消灭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最终夺回应天城,消灭起义军,平定中原。之后他们又出兵消灭了南洋的起义军,完全恢复中原、南洋与东北的秩序。”
番外10:挑刺的报纸
“原来是这样。”允熥低声说了一句。他终于知道了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经过。允熥有点惊讶,难道这些资本家没有读过历史书么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被逼的快要活不下去了都会造反的,更别提这次他们还得到了先进的思想上的武器。不过允熥很快释然了。资本家能卖出绞死自己的绞索,冒着工人造反的风险剥削他们并不足为奇。
不过,他还有一点惊讶之处。现在的大明虽然与第二次社会革命之前的大明可以说并不是同一个国家,类似于后汉与前汉的区别,但总都是姓朱的当皇帝;顶级贵族虽然换了一批,但也都是‘前明’时就发迹的人的后代。‘后明’可以批判‘前明’,甚至批判‘前明’的皇帝,就好像光武帝刘秀废除了好几个前汉皇帝的庙号;但大体上对‘前明’应当持肯定态度,不应该将造反军称之为起义军。
他马上在唐敬知的书中找到了原因。在大略讲述了第二次社会革命的经过后,唐敬知在书上写到:或许有些读者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我一直将参与第二次社会革命的人所组成的军队称为起义军。首先,在363年及其后一系列的官方表态中,虽然指出他们中间存在的种种问题,但认为绝大多数人反叛的原因是资本家压迫太严重,这样的行为即使称不上正义,也不能算作罪恶,对大多数革命队伍的评价较为中性;其次,我的立场一向倾向于普通民众,对绝大多数反叛的人较为同情,所以称他们为起义军。
允熥继续看下去,接下来就是最后一部分,第二次社会革命导致的后果,或者说意义。消极部分:打断了帝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以帝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解体,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仍然没有重新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积极部分:1、摧毁了残酷的、对普通民众极端剥削的资本主义制度,令重建大明帝国的领导者心有余悸,限制资本家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实行种种福利制度,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消灭了封建残余,消灭了人身依附制度,为更加平等、民主与自由的社会的建立扫清了障碍;3、结束了单方面对外国剥削的贸易制度,重建的大明帝国得以恢复与汉洲藩国的关系、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促使更加健康、高效、双赢的贸易制度建立。
“唔。”允熥合上这本书,闭上眼睛又想了一会儿,之后才将这本书放回书包。他侧头看了看时间,见现在是晚上10点半,想了想没有继续看历史类书籍,而是复习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下午的物理课老师讲的内容,之后还要预习明天数学课、生物课要讲的。虽然他并不是非要考上大学(以他半路出家的水平考上的希望也很渺茫),但还是要好好学习,起码不能让人觉得与朱师躅之前的成绩相差太大。朱师躅当初选课选的是物理课与生物课,允熥其实更喜欢地理课,但已经选了不能再改,他只能继续学这两门课了。
第二天上了一天学,下午允熥又与唐瑛借了一本《第二次社会革命后帝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节下课后旷了晚自习,回家继续看书。
经过路口的时候,允熥再次见大同党和共和党等党派又组织支持者一路示威游行到大厦前抗议,这次的人好像比周一还多些,看起来得有上万人,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好一会儿没有走完。今天蓝天鹤又有事没和他一起走,允熥等的无聊,从街边兼卖报纸的书店买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我去,这份报纸是公知办的吧,挑了政府不少毛病,用词还很尖锐,一件只贪污了几万块钱的案子,让他们写的好像是贪污了几个亿似的。这样的报纸也能公开发行政府不管”
“而且这个报纸根本就是避重就轻。我虽然不了解现在大明政府如何运作,但凭借五十年当皇帝的经验就能猜出来,有实权的政府部门的官员不贪污是不可能的;大明现在又实行选举,高层行政官员都是选出来的,肯定有贪污**行为。大老虎不打,只盯着这些小苍蝇,也是欺软怕硬。”允熥看了第二版的新闻后,不由得说道。
“草!崇文区竟然发生杀人碎尸案!警察说正在全力追捕嫌犯都他妈发生一整天了还没将犯人抓到,警察是干什么吃的!警察局长是干什么吃的!赶紧下台吧!”允熥身旁一人大约也是等着游行队伍过去买了份报纸看,这时看到一则新闻骂骂咧咧的说道。
“江宁区我记得没错的话,现在应天府中心城区分为四个区,崇文、宣武、江宁、上元,崇文区是从原上元县分出来的,宣武区是从原江宁县分出来的,这儿是上元区,离着崇文区可不远。嫌犯会不会流窜到崇文区”允熥不由得想着。
允熥又看了几版新闻,说的都是政府的坏话,比如建设新机场缓慢啦、政府三公开支太高啦、政府公职人员办事拖沓啦等等。不过这些倒都是真的,并不是造谣。应天新机场已经建设十多年了还没完工,这事他听蓝天鹤提起过;政府公务员办事拖沓更是尽人皆知。
他差不多快将报纸看完的时候游行队伍终于走完了,允熥将报纸折起来放进书包,返回家中。
到了家,他先从冰箱里拿出超市买来的加热即食型盒饭,放到微波炉里去加热。打开冰箱门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还在大冰柜里放着的朱师躅的尸体。‘一直放在冰柜里也不是办法,总要处理掉。但这可是一具尸体,想要无后患的处理也不容易。只能想办法租辆车,拉到墓地埋了。’
‘还有那些杀虫剂。也不知朱师躅要干什么,买了那么多杀虫剂,这辈子都用不完。改天送到废品收购站卖了吧。’允熥想着。
番外11:帝国政治制度——缩水的皇帝与养老的议会
允熥吃完盒饭,将剩下的垃圾分门别类放进垃圾桶。大明也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桶里要是扔错的垃圾比较多,下个月会加收附近所有住户的卫生费。允熥现在只有遗留的公士俸禄,而且这个俸禄还不多,只相当于大明平均工资的70,他可得省着点儿花。
扔完垃圾,允熥又倒了杯水,这才开始看第二次社会革命后帝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这本书。
“第二次社会革命后,大明的政治制度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虽然第一次社会革命前后由于资本家当政的关系,制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除设立议会外,从表面上看变动不大可帝国重新恢复秩序后不仅改变了政治运行规律,而且政府各部门也进行了较大调整。”
“第一个重新制定的,是帝国宪法。在资本家主政时期,资本家为了从法律上确定自己的权力,设立了宪法。帝国重新恢复秩序后,对宪法进行了较大调整。明确规定了帝国为君主立宪制,帝国皇帝名义上的权力很大,为三军最高统帅,拥有否决议会决议、修改法律与解散议会的权力但在实际执行中,皇帝一旦行使这些权力就是重大政治事故。至今尚未有皇帝否决议会决议、修改法律与解散议会的先例。基本可以认为,这些权力其实并不存在。”
“在确定宪法后,首先被改变的,是议会与都察院。通过这次社会革命,大家彻底认清了都察院这样的部门在新时代毫无用处,将其撤销取代都察院职能的,是议会。由于对第二次社会革命心有余悸,为了尽可能让底层的声音传到上层,压制资本家的剥削,帝国中央制定了新的议会选举法。”
“首先,是取消了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只要是年满二十岁、没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统统可以成为选举人与被选举人。”
“第二,是议会设置变化。在实地考察了汉洲与弗菻国家的议会制度后,曹克敌认为,每名议员代表的选民人数不能太多,如果太多,那么这名议员很难代表民意。每名议员代表的选民最好不要超过2万,也就是说,代表的民众不要超过6万。但层级同样不能多,一旦出现层级,就会有某些人被戴表的情况发生。为了取得平衡,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在国家、省、府与部分县设立议会,分为三级。设议会的县的议会的上级是省议会,不是府议会。府县议会按照每6万人一个议员的比例设立,但保证议员少于200人,如果超过就分设县议会,或拆分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