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但一个月的周期还是有些长,有人又建议引进拂的周。但马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拂人信的宗教说上帝七天创造世界,咱们又不信十字教,干嘛也一周七天’又有人说汉代的城里人都是每工作五天可休息一天,所以最后将一周定为六天。

    一开始的时候工人和学生都是每周休息一天,不过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变成了一周休息两天。拂的工人对此非常羡慕,三天两头有人提出也改成一周六天,或者实行大小周制度(一周休息两天,一周休息三天)。

    允正想着,蓝天鹤忽然又拍拍他的肩膀,冲着正背对他们的唐瑛挤了挤眼睛,意思很清楚:让他邀请唐瑛一起去长陵。朱师躅身为登记在册的皇族,拥有在祭祀时前往长陵岛的权利,还能带一名同伴。

    允有些犹豫。他通过朱师躅的日记知道唐瑛想去长陵看一看,但又怕她因此误解了什么。不过他又认真琢磨一会儿,觉得如果是真的朱师躅肯定会邀请唐瑛一起去长陵,决定邀请她一起去。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番外18:一分两半的拂菻
    面对允熥,对她来说是朱师躅的邀请,唐瑛非常高兴,虽然脸上的笑容一闪而过,但允熥看得出来。

    看着唐瑛勉强压住高兴的神情,允熥心中一动,再次浮现出娶她为妻的想法。但他又一想自己与唐瑛今年才十六岁,二十岁才成年,唐瑛的父母也绝对不会允许女儿在中学毕业前成婚,现在考虑这件事还太早了些。

    之后几天,允熥白天上课,晚上读历史书,总算在下周二将他死后的所有历史都了解了一遍,因为从他当皇帝时开始大明历史就与世界其他国家难以分割,也对其他国家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

    拂菻国家在101年,也就是西历1468年得知了汉洲的存在。卡斯蒂利亚派出船队‘访问’汉洲,发现汉洲附近的某些岛屿与大陆上的部分土地尚未有东方人居住,马上派兵占领,而且鼓动国内想发财想疯了的人前往这些地方。葡萄牙也趁机占了几个岛屿。

    几年后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占领汉洲部分土地之事被发现,封在汉洲的藩国联手要将他们赶走;但经过几次作战,汉洲诸藩国的君主认为将拂菻人赶走的代价太大,谁也不愿意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能与两国签订协议,汉洲诸藩国不再攻打两国的殖民地,两国也不再占领其他土地。

    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占领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加勒比海的岛屿及圭亚那一带,另一部分在北汉州,就是允熥第一世的北美十三州,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之地。允熥第一世的时候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人看不上这块地方,但这一世他们占不了那么大的殖民地,即使十三州没有多少金银,也聊胜于无,出兵占领。

    之后拂菻的历史大致与允熥第一世大向迥异。虽然发现了汉洲,但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提前开通,地中海仍然是拂菻贸易最发达、最繁华的地方,意大利仍然是拂菻的中心。所以即使摆脱了奥地利人的统治,但国力弱小、地理位置又不占优势的荷兰只能作为‘拂菻造船厂’,当不了‘海上马车夫’,一直不是强国;英格兰同样不可能从意大利的几个共和国手里夺取太多的海外贸易份额,更不可能占领印度,虽然仍是拂菻头一个爆发革命的国家,国力也算不弱,与日不落帝国可差远了。

    但法兰西与允熥第一世的区别不大。即使是允熥第一世,法兰西在东方也没有太大势力,其攻略重点一直是默猎加大陆的西北部。虽然因为意大利诸国的强大增加了法兰西夺取地中海对岸的难度,但奥斯曼国的提前衰落又抵消了这一不利影响,法兰西反而比允熥第一世更快夺取对岸,随着改名为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的衰落,逐渐成为拂菻第一强国。法兰西还与英格兰一起,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十三州中的九个,法兰西六个,英格兰三个。

    东南欧的历史与允熥第一世也不大一样。因为奥斯曼国的提前衰落,虽然最后拜占庭帝国仍然灭亡了,但奥斯曼人只占领保加利亚与希腊,没有攻打维也纳,巴尔干仍然是乱糟糟的一片,哈布斯堡家族更加强大,但与斯拉夫人的矛盾也更大。

    不过东欧差别很小,斡罗斯一样灭亡蒙古诸汗国,一路向东,直到被大明狠揍一顿才将注意力放回西方,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沿岸,与奥斯曼人争夺高加索;波兰一样脑残,慢慢衰落;普鲁士慢慢崛起。

    大明第二次社会革命时,拂菻也受到了影响,其中当然以第一强国法兰西受到的影响最大。法兰西发生大革命,王冠落地建立共和国,拂菻诸国联手围攻,法国一度出现一个军事天才控制大半个拂菻,但最后仍然失败了。

    意大利的几个共和国也衰落了。这几个国家本土狭小,公民极少,随着殖民地民众的意识觉醒,再也维持不了强大的海军,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英格兰终于将手伸了进来,占领马耳他、塞浦路斯,控制了苏伊士运河。

    在法兰西共和国覆灭后,回过神来的拂菻诸国忽然发现印度脱离了大明的控制,从苏伊士运河到印度的航线也脱离了大明的控制,他们兴奋的掀起东扩热潮,势力一度进入孟加拉湾,觊觎蒲藩,但被明军打了过去。他们还想将印度变成殖民地。不过虽然巴基斯坦和印度签订了一些不太公平的贸易条约,但保证了独立地位,没有割地,没有租界,本土也没有外国驻军。

    拂菻诸国还将天方地区变成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天方地区始终没能进入工业社会,逐渐落后于时代,到了此时凭借传统的封建力量再也挡不住拂菻国家的侵略,只有阿富汗的各国凭借地理位置保证了独立地位。

    他们还正式放弃了大明提出的‘昆仑奴不算人’的观点,将昆仑奴也算做人,掀起了瓜分默猎加大陆的狂潮。整个大陆,除了埃塞俄比亚与埃及的戊藩保持独立,其他地方都变成了殖民地。

    但就在拂菻国家东扩的时候,他们在汉洲的殖民地却被夺取。由允熥嫡次子文垠建立起来的崇藩最开始加封在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处,之后逐渐向东扩张,费尽心机用合法的手段吞并了佛罗里达的罗藩,又从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人手里夺取十三州。

    殖民地被夺的三国当然不会高兴,号召‘拂菻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崇国的侵略’。不过除了葡萄牙、荷兰等几个小国响应外,其他国家并没有跨越大西洋远征的想法,三国组成联军打了几仗,战败后也只能签订条约,承认十三州为崇藩的土地。不过夺取十三州的行为也为崇藩后来带来了许多问题。

    后来在崇藩等藩国的鼓动下,拂菻国家在汉洲的其他殖民地也相继独立。崇藩组建了一个汉洲国家联盟,打出‘汉洲是汉洲人的汉洲’的口号,实际上想将其他藩国变成自己的经济殖民地。不过颇有几个藩国实力不弱,而且他们还能依靠帝国中央,崇藩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也就成不了世界第一强国。

    拂菻诸国占领了他们所能占领的所有地方,剩下的都是硬茬子,各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只能互相开打了。不过后来被称为第二次拂菻大战(第一次是法兰西大革命引起的战争)的战争起因却并不是因为争夺殖民地。普鲁士的国力越来越强,萌生了统一德意志的想法,但这与法兰西的国策严重对立。尤其是普鲁士打败奥地利后,法兰西对普鲁士更加警惕。

    与允熥第一世一样,普鲁士同法兰西开战,但不同的是,由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更快,普鲁士没能速胜法兰西,双方打成了僵持;由于拂菻各国之间的矛盾,这一战很快变得与允熥第一世的一战差不多,各国打得不可开交。

    唯一的区别是英格兰,哦,这个国家在吞并苏格兰后改名为不列颠,不列颠没有马上参战,而是静静关注大陆上的局势,关注两年后觉得如果让普鲁士打败法兰西、统一德意志对自己的威胁更大,与法兰西、斡罗斯经过讨价还价,加入协约国一方,打败了普鲁士与奥地利。因为法兰西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不列颠成为拂菻第一,世界第三强国。

    斡罗斯却没能等到战争结束。由于斡罗斯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损失虽然小于法兰西,但对损失的承受能力也更小,战争中就爆发了革命,原本的政府倒台,新的政府建立,按照‘康米尼斯特’主义建立国家。大明因为翻译问题,称之为红罗斯。

    战败的普鲁士当然对结果不满意,想要‘复仇’,与因为发生革命丢失不少土地的红罗斯勾搭在一起。不过这两国都被严重限制,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帮助,想要复仇很难。

    这个其他国家很快出现了。汉洲的崇藩早就对被拂菻国家控制的默猎加大陆垂涎三尺,只是过去受科技水平的影响,渡过大西洋同拂菻国家开战没有胜算,所以即使第二次拂菻大战进行中不列颠拒绝崇藩参战,崇藩也没有宣布加入同盟国。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崇藩还可以通过与帝国中央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大西洋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錾。为了扰乱拂菻,方便自己夺取默猎加大陆,崇藩开始支援普鲁士。普鲁士的统治者虽然知道崇藩不怀好意,但他们并没有为所谓的拂菻整体利益损失本国利益的想法,仍然接受了援助。

    得到援助后,这两国实力迅速恢复,很快发动战争,短时间内占领巴尔干、意大利与法兰西本土等地。之后霍亨索伦家族复位,又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派兵渡过地中海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地与英军作战。经过再三考虑,德意志没有攻打埃及的戊藩,但决定在战后夺取苏伊士运河。

    这时崇藩对英宣战,派兵在摩洛哥登陆,与德军东西夹击英军,随后全面攻打英法两国在默猎加大陆的殖民地。不列颠见此情形请求和谈,但崇藩拒绝和谈,继续与英军作战。德意志接受了不列颠的和谈请求,双方达成协议,德意志要求崇藩停战退出占领土地,被崇藩拒绝。德意志与红罗斯于是对崇藩宣战,崇藩也鼓动汉洲诸国参战,战争变成了拂菻与汉洲的战争。

    战争进行了一年后,双方仍然在默猎加大陆、北大西洋鏖战,谁也打不赢谁。可这时红罗斯忽然叛变拂菻阵营,同崇藩结盟,突然出兵攻打德意志。德意志虽然对红罗斯有所防备,但仍然被红罗斯重创,因为从东边打过来的不仅仅是红罗斯等斯拉夫人国家的军队,还包括大量打着日月旗的军队!

    原来早在战争爆发初期,帝国中央就密切注意着拂菻的局势,在法兰西迅速败亡后,帝国中央驻彼得堡大使警告红罗斯政府:大明不允许红罗斯将势力扩张到印度洋。所以在占领安纳托利亚后,红罗斯没敢继续南下。随着战争的僵持,红罗斯又注意到大明也在为战争做准备,中央局召开会议商讨红罗斯下一步怎么做。经过激烈讨论,所有委员一致认为,整个大明联邦的实力远远超过拂菻,战争根本不可能打赢,所以果断叛变,与帝国中央、汉洲国家结盟,而且允许大明军队借道安纳托利亚攻打巴尔干。

    不过帝国中央却没有派出太多地面部队。地面部队的伤亡会很高,当时的生育率已经萎靡到了2以下,帝国中央也不愿意让年轻人都死在战场,所以只派出不到一百万地面军队,其中还有许多是西北藩国的兵。

    不过帝国中央为打败德意志出的力丝毫不小。帝国中央先后出动了超过十万架飞机,超过三万辆坦克,各类装甲车辆超过八万,使用了海量的弹药。曾与明军协同作战的罗斯人战后感慨地说道:“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现代化战争。”

    最终,红罗斯人占领德意志本土,拆掉这个国家,重建普鲁士等国;崇藩等汉洲藩国占领意大利与法兰西,又独占了在不列颠驻兵的权力;帝国中央一度占领南斯拉夫、希腊、阿尔巴尼亚。不过帝国中央对于在巴尔干长期驻兵并没有兴趣,战后很快撤兵,只在希腊拥有几个军事基地。

    默猎加大陆与天方则得到解放,大明联邦扶植起了一个又一个国家,但这些国家实际上沦为经济殖民地,出口廉价的原材料,进口商品。部分地理位置好的国家,比如好望角共和国、摩洛哥王国、也门酋长国得到了建立初级工业的机会,不过大多数国家只能出口原材料。为防这些国家因人口快速增多导致政局不稳,大明联邦大力宣扬优生优育的概念,鼓励少生孩子,对于生孩子少的夫妻进行奖励,等等。这样一来,工业发达的汉洲藩国取得了稳定的原材料提供地与市场,缓解了生产过剩问题,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小帝国联邦本身市场就很大,资源也不缺,倒是不太需要默猎加大陆与天方。

    不过大明戊藩与丹藩才是最大赢家。这两个藩国根本没有参战,但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反而是获利最大的。崇藩看这两国很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又过了几年,崇藩也将绝大多数在拂菻的驻兵撤回国。崇藩的士兵毕竟长相与当地人不一样,容易引起反感,影响崇藩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崇藩国内也有很多拂菻裔(这都是夺取十三州的‘遗产’),但崇藩也不想只用这些人组建一支军队,所以就撤兵了。

    至于如何保证撤兵后不反水,也很简单。红罗斯作为一个实行‘康米尼斯特’主义的国家,天然是资本家的死敌,崇藩只要保证资本家的地位,就能让法兰西、英格兰(不列颠在战后被拆分)、意大利等国亲近自己;再加上原材料产地与市场也都在崇藩手里攥着,一旦反水经济会崩溃,只能屈服。

    实际上,当初之所以保留红罗斯就是有这个原因。战后不久,崇藩曾经与帝国中央商量,合力灭了红罗斯,夺取这一国控制下的市场、原材料与工业。当时红罗斯也很紧张,一面备战,一面对外宣称我们也是由汉人建立的国家(当时拂菻国家将所有东方人都称作汉人),中央局都换了一半有蒙古血统的委员。

    不过帝国中央对崇藩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帝国中央对于拂菻、默猎加、天方的市场与原材料并不在意,这次出兵只为打压日渐强大的拂菻国家,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不想再节外生枝。而且,当时的帝国首相向崇藩国君指出:保留一个共同的敌人对控制西拂菻诸国更有好处。崇藩凭借自己的力量想要打败红罗斯很难,又觉得首相的话也有道理,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样,就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三大经济圈:小帝国联邦经济圈,汉洲与西拂菻、默猎加经济圈,‘康米尼斯特’经济圈。小帝国联邦与汉洲诸国之间虽然有《第二次夏威夷协议》,但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贸易。在三大经济圈之外,还有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的印度与天方诸国,以及名为中立国、实则是汉洲与西拂菻、默猎加经济圈与‘康米尼斯特’经济圈进行贸易的中间商的国家。这些中立国包括南斯拉夫、瑞典、瑞士、希腊。小帝国联邦与‘康米尼斯特’经济圈的贸易,通过戊藩与谦河(叶尼塞河)畔的‘贸易特区’进行。

    :。:



番外19:奇怪的问话
    因为没有自由的贸易制度,更不会有自由的货币兑换,所以想要比较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法通过生产总值这样的指标,必须计算购买力平价,还要排除政府补贴,非常复杂,不同国家还有不同的算法。

    不过不管怎么算,帝国中央都是当之无愧的头一号强国。即使仅仅计算数量,也远远超过任意一国,排名第二的崇藩各项指标大约只有帝国中央的三分之一,差不多与人口比例相当。

    排名第三的是红罗斯,人口两亿,国力大约也是崇藩的三分之二,帝国中央的九分之二。不过因为要补贴华约小兄弟,还要维持强大的军备起码不能一推就倒,人民的生活略差于崇藩。

    第四到第八都是帝国联邦成员,其中第四、第五、第七是汉洲藩国,另外两个是小帝国联邦的藩属国。第六是日本,第八是秦藩。小帝国联邦的属国与藩属地大多面积狭小、人口稀少,虽然人均生产力不低,但算总值就低了。日本与秦藩虽然流失了一些人口到中原,但剩下的也不算少,排上了号。

    第九是法兰西,第十是印度,第十一是普鲁士,第十二是意大利,第十三是英格兰,之后是汉洲藩国与拂国家交错排行,间或也夹杂南洋藩属。

    不过拂国家对榜单很有异议。他们认为,各藩属地早已失去了自己的主权,应当算作大明帝国中央的一部分。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帝国中央也有争议。虽然藩属地的总督基本都是本土人,议会也是本地选举,也有自己的军队,但从编制上就没有野战部队,军队更类似于武警,打打海盗之类的,国家安全全靠帝国中央的军队,帝国中央偶尔也从藩属地征兵,所以他们到底算不算独立政权不好说。

    将所有的历史都了解了以后,允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5月31日与6月1日是期中考试的日子,他可不能让成绩差太多。不过周四这一晚例外。当天放了学,他与唐瑛一起走出学校,走到一对中年夫妇面前。唐瑛对着中年夫妇说道:“爸,妈。”

    “伯父好,伯母好。”允也说道。他还顺便打量了一下这对夫妻,都是面相正直之人,应当不是干违法生意的。

    “好。”唐瑛的父亲唐耐安打量了允几下,也觉得他和过去有些不同。不过允反复揣摩日记进行模仿,已经与真正的朱师躅区别很小了,唐耐安没看出来什么,只是问了问允的学习如何,话里话外又说他现在要以学习为重,不要琢磨其他。允只能乖乖听着。

    唐耐安说完,就要带着他们赶去车站。即使是有资格参加祭拜长陵的人也不能自己随意雇条船就去,只能在上沪或宁波专门的码头坐船过去。船早晨5点半就开,过期不候,再算上查验身份的时间,5点多点儿就要赶到码头。从应天到上沪的高铁虽快,也得1个小时,再加上其他时间,明早赶去上沪凌晨3点就要起来。所以唐耐安在码头附近预定了酒店,今晚带着他们两个就过去。

    至于为什么不让他们两个自己去,唐耐安只想说自己还不想现在就添外孙。

    可他们刚要动身,忽然听有人叫道:“师躅!”允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大约五十岁上下、身量较高的中年男子。允与唐耐安说了句话,走到这男子身前,恭敬地说道:“蓝伯伯。”他也偷偷打量了这人一番,认为是十分精明的人。
1...488489490491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