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吕布再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头大宝剑
看家护院的宋宪听得声音,没好气的说了声:“别嚎了,将军在佳懿苑那边陪着夫人,你在这儿就算喊破了嗓子都没用。”
“哟呵,你区区一个校尉居然敢这样对本将军说话”
“皮子痒了”宋宪挑起眉头。
换做以前,曹性肯定是立马怂的,但今天的他似乎格外嚣张,并且有恃无恐:“宋蛮子,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以后要是不对我恭敬些,我见你一次揍你一次!”
宋宪上前一把拽住曹性领口,作势就欲教训教训这满嘴跑胡话的家伙。
然则拳头还未挥下,便有一只大手从旁边抓住了宋宪手腕。
宋宪偏头看去,跟在曹性身后的汉子现出身形,虎体狼腰,豹头猿臂。
很强!
这是宋宪的第一直觉。
怪不得曹性一脸奸笑,敢来同他叫嚣,原来是请了高人。
宋宪也不是好捏的软柿子,手腕发力震开汉子手掌,同手左手握拳,猛地砸了过去。
汉子见状,虎目之中闪过一丝兴奋,也将左手凝拳,低吼一声:“来得好!”
砰!
两只拳头相撞,发出一声闷响。
宋宪和那汉子同时后退半步,对拳算是平分秋色。
曹性脸上的得意之色愈发神采飞扬,宋宪的力气有多大,曹性极为清楚,当初他可是亲眼见证过宋宪一拳打死数百斤山猪的场景。
而在曹性旁边的这个粗猛汉子,居然能够同宋宪对上一拳,不哼半声,看来也是个狠角儿。
两人的打斗很快引来了戏策等人的围观,二十余合之后,宋宪终究败下阵来。
到了晚膳的时辰,吕布亲手喂过严薇两碗细米粥,在妻子再三表示吃饱之后,他才从佳懿苑内出来,准备到府堂用膳。
然则今天的府邸,似乎少了点什么。
安静,太安静了。
往常的这个时辰,麾下诸人早就到了,隔着大老远都能听见各式各样的插科打诨。
今天却不同,连平日里吵得最凶的曹性,今天也没了动静。
吕布到了用膳的堂外,抬眼望去,堂内空空,没有半个人影。
“人呢”吕布问门外的守卫。
“回将军,先生和诸位将军都去了练武场,到这会儿都还没回呢。”守卫如实回答。
“练武场”
吕布不免有些纳闷儿,要说宋宪、马忠几人沉迷武艺废寝忘食,吕布还是信的。但你要说曹性这惫懒货会勤奋习武,吕布是打死不信。
“曹将军带回来个猛汉,极其厉害,连宋校尉都败下阵来。”门口的士卒再次说道。
“哦那我到要前去看看。”
吕布来了兴致,按照他心中的估算,宋宪能够排到二流偏上的水准,赢过宋宪不算强,起码得赢过陈卫、黄忠才算。
吕布朝着练武场走去,在离目的地还有十余步距离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听到从里面传出的兵器交接。
空旷的场地周围站有近二十号人物,全都看着场中的打斗,聚精会神。
吕布走到他们身后,亦是无人察觉。
场中与其对阵的是带有面具的马忠,双方激战正酣。
马忠由于瘸了腿,其进攻思路更加偏向于刺客袭击,而他本人的思维计算也是很强,会根据对手的躲避走位来预估他下一步的位置,从而先一步设下杀招。
吕布顺着马忠的进攻方向看去,当目光落到那个虎体狼腰的粗猛汉子身上,吕布脸上有过短暂诧异,继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低念了声:“曹性这家伙,
第四三四章 吕布的命门
华雄的实力不弱,足以跻身一流,而黄忠的实力犹在华雄之上。
为了给华雄教训,黄忠上来就使出全力,而华雄方才经过几轮打斗,耗费不少体力,如此一来,就更不是黄忠对手。
仅仅九合,华雄便被刀架在了脖子。
“我输了。”
华雄认命的叹息一声,扔掉手中朴刀。本以为世间只有吕布可以与他一战,没想到还是小觑了天下人。
眼前的这个男人实力很强,比自个儿高出的不止一丁半点儿,纵使自己状态调整到最佳,仍旧不会是他的对手。
华雄对此看得清楚,也十分明白。
“打够了没有”
战斗结束,人群后方的吕布淡淡开口。
听得声音,众人回头,这才发现吕布不知何时来到此地,纷纷拱手抱拳行礼,喊了声“将军”。
吕布‘嗯’了一声,看向华雄。
华雄见状,赶忙低头见礼,自报家门:“小人华雄,见过将军。”
吕布的目光停留在华雄身上,语气稍有疑惑:“你不是在董太师麾下效命么,怎么来了我这儿”
这时候就轮到曹性登场了,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全都说与吕布听了,最后也不忘笑嘻嘻的讨好说了声:“头儿,你看华雄这么能打,是不是可以给他个校尉之类的职位”
吕布没好气的瞪了曹性一眼,“你当校尉之衔是街上卖的炊饼,说给就给”
在他麾下的诸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才坐到的今天这个位置,说是踏着其他弟兄的尸骸往上爬亦不为过。
华雄这才第一天来,如果二话不说就让他出任校尉,别的弟兄会怎么想
就算当面不说,他们也会在背地里议论,说吕布偏心,浴血奋战数十场,还不如曹性一句话来得好使。
如此,只会让三军将士心寒。
故而吕布这里,不讲身份背景,只论军功战绩。
“某知道了,但还是要谢过将军收留。”
之前承诺的校尉职衔没了,华雄自然有些郁闷。好在他有本事,如果真如吕布所讲的那般,他就不怕没有出头的那天,所以也愿意留在吕布麾下效力。
华雄主动送上门来,吕布当然是来者不拒。
重生一世,别的事情没干,尽挖人墙角去了。
九月中旬,离去的炎夏尚有余温。
“安稳祥和”的洛阳城,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太学院的学生聚集一起,奋笔疾书,公然谩骂董卓。
所写内容大同小异,多是些‘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之类的话语,反正就是将董卓骂了个狗血淋头,将其比喻成十恶不赦的妖魔。
这事传到董卓耳中,他还能忍
平日里别说骂了,就是半个‘不’字,董卓也不想听到。
太学院的这帮学生,简直就是找死!
自打入洛阳以来,董卓一直秉承着‘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理念,只要是跟他作对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董卓叫来李傕,让他带人去搞定这件事情。
李儒这时候却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主公,太学乃是天下学府之首,誉满天下。主公若是冒然杀戮,势必引起天下士人学子的仇视,今后恐怕也无人再敢投入主公麾下,为您效力,还请三思。”
董卓杀人只为了一时爽快,李儒作为谋士,自然要看得更为长远。
“那就让他们这样天天辱骂本太师”
董卓语气不悦,他发现自打入了洛阳,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这个女婿倒是胆子越来越小。
对于董卓而言,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放任不管肯定不行,不过比起李将军,还有个人更为合适。”李儒摸着
第四三五章 太学
传令士卒很快将董卓的命令,传到吕布耳中。
正给小铃铛喂食的吕布手中竹箸怔了一下,随后淡淡说了声‘等我喂完女儿,自会前往’。
士卒得到吕布回复,便出了府门,回去禀报董卓。
“董卓这是不放心将军呐。”在旁边听得消息的戏策笑着说道。
吕布同样也很清楚,董卓为什么不将这件事情交给牛辅、李傕等人去办,却偏偏要交给自己。
这是在考校他的忠心。
小铃铛吃饱以后,便高高兴兴的跑去玩了。
这般年纪的小孩子,最是无忧无虑。
吕布目光收回,将手中碗箸随手递给仆人,随后问向戏策:“先生,这帮太学生该如何处置”
“董卓不想碰这烫手山芋,所以才会让将军出面。将军也应该心中有数,知道该如何去做。”戏策打着呵欠,昨夜似是没有睡好。
“我当然知道董卓的意思,可我现在问的是先生。”吕布压低眉头,董卓的意思肯定是宁错杀,勿放过。
然则太学的夫子学生一共好几万,要全杀了,势必得罪天下士人。要是董卓到时候把锅一甩,让吕布出来挡箭,那吕布这辈子都没得洗了。
“策倒是有一计,或许能救,请将军附耳过来。”
吕布凑过头去,戏策在他耳旁轻声说了稍许。
吕布脸上神色渐变凝重,听完之后,沉吟片刻,抱拳说了声:“布明白了。”
随后吕布出了府门,去军营点齐三千兵马。他有董卓的命令,牛辅等人不敢不给。
出了开阳门,往东南方向走上不远,便是太学。
吕布在门口勒马停步,抬头审视起这座有着‘天下第一学府’之称的太学。
相较洛阳城内的华美建筑,太学不免朴素和沉稳了许多,就连立于台阶下方左右的两只鸾凤,也都是青铜灌筑,无任何奢华的金银装饰。
阙门匾额上的‘太学’二字,外方内圆,颇有几分与世无争的味道。
两只青铜鸾凤的左右,立有许多石碑,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吕布大致数了下,竟有四十六块之多。
这些石碑大有来头,世人称之为‘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郎中蔡邕有感于圣人典籍著述的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的版本多有错误,被俗儒牵强附会,容易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石匠沿着字迹雕刻,立在太学的门外。
石碑新立时,从州郡各地赶来观看、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吕布没有入过学堂,对这种文人著作多少有些心存敬畏。
敬畏归敬畏,正事归正事。
吕布翻身下马,将手往前一挥。
身后三千持戟甲士直接踏上石梯,冲往太学。
吕布一个人有条不紊的走在最后,按着腰间佩剑,缓缓踏上台阶。
冲进太学里的甲士把住出口,往着各处房室而去,蛮横而粗鲁,将所有士子学生驱赶至外面的空旷场地。
稍有不从者,便是一顿拳打脚踢。
可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纵使他们学了些剑术,也根本不是这帮沙场悍卒的对手。
太学生驱赶完毕,吕布也刚好走向这里。
校尉上前禀报:“将军,连同讲经博士、授课夫子在内,两万七千三百八十六人,一个不差。”
吕布沉闷‘嗯’了一声,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迈步走在中间的石道上。
“你是哪个麾下的将领,凭什么带兵闯我太学!”一名年过五旬的老者冲出人群,大声质问吕
第四三六章 给你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过后,审问完毕,校尉前来禀报吕布。
识时务者不在少数,但坦然承认的依旧有三千多人。
吕布很欣慰,也很惋惜。
欣慰的是有骨气的人不在少数,惋惜的是,他们命不久矣。
吕布给过他们机会,是他们自己要往死路上走,怨不得别人。
“将军,手下留情啊!”
太学的阙门处,几十名老者气喘吁吁,被士卒拦在外边,只能高声大声。
吕布听得动静,下令士卒放他们进来。
来的这些老者吕布近半数都认识,谈不上关系,只是喊得出名字而已。
待到他们走近,吕布明知故问:“蔡尚书不在城内呆着,来此处作甚”
站在最前面的老人年过半百,头发尽已霜白,姓蔡,单名一个邕字。太学外石碑上的经文,正是由他亲手所写。
蔡邕是当世大儒,海内皆闻其名。
之前蔡邕因得罪十常侍,流放朔方,后来避难江东。
董卓入京以后,听说蔡邕名气很大,就征召他入朝为官。蔡邕推病不去,董卓便以诛夷三族来威胁,蔡邕不得已只能从命。
到了洛阳,蔡邕很受董卓敬重,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