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之吕布再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头大宝剑

    可以说,董卓对蔡邕的礼遇,好得不能再好。

    故而吕布也要卖他几分薄面。

    “将军如此兴师动众,不知所为何事”

    蔡邕得知吕布带着几千兵丁包围了太学,就知道肯定要出大事,联合在朝为官或是闲赋在家的一些老友,赶来求情。

    吕布也猜不透蔡邕是真没不知情,还是假不知情,但这不是重点,他朝着面前的诸位老儒生朗声说道:“太学学生聚众闹事,辱骂当朝太师,罪不可赦。吾奉太师之令,来此将他们擒拿斩首。”

    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个锅回扔给董卓,表示自己只是跑腿办事的人,有问题或者意见,尽管去找董卓,与他无干。

    蔡邕听出吕布话里的弦外之音,也不再和吕布浪费唇舌,拱手说道:“老夫这就去找太师求情,还请将军稍候,莫要滥杀无辜。”

    吕布手杵着剑柄,摇头说道:“恕本将军不能从命。”

    “为何”

    蔡邕急了,要是他前脚一走,吕布后脚就把人给杀了,那他岂不是白跑一趟。

    “蔡尚书若是去而不返,本将军岂非要在这等到老死”

    吕布反问一声,蔡邕能够理解到自己的意思固然很好,但该做的事情,他也要去做,起码不能让董卓生疑。

    今天这太学不出点血,这事肯定完不了的。

    “请将军给我半天时间,老夫定能说服太师。”蔡邕向吕布保证,他也很有信心,只要好好跟董卓交流,董卓还是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吕布抬头看了看天色,摇头说道:“太长了,本将军只能给你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就别怪本将军心狠手辣了。”

    “将军,一个时辰是否太……”蔡邕觉得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

    吕布眼神冷漠,蔡邕后面半句话便又咽了回去,有希望总比没有要好。

    “去找丁宫。”

    临行的时候,蔡邕似乎听到有人在耳旁对他说了一声。

    他狐疑的回头看去,吕布却是唇齿未动。

    估计是幻觉吧。

    时间紧迫,蔡邕出了太学,拍马往洛阳城内而去。

    也难为了蔡老爷子,这么大把岁数,还得骑马飞奔,一身老骨头也是被颠簸都快要散架。

    到了相国府前,看门的甲士拦下了蔡邕。

    “老夫有要事面见太师。”蔡邕说着就往里走。

    看门的士卒再度将蔡邕拦了回来,语气笃然:“太师




第四三七章 温侯
    第一批杀完,吕布意犹未尽,又让校尉拉上来第二批,同样是二十人。

    身边士人学子厉声怒骂,吕布充耳不闻,一颗颗的头颅从他手中砍去,在地面滚动。

    走到第二批最后一名太学生的背后,吕布将刀扬起,杀人于他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杀得人多了,也就无所谓有没有罪恶感了。

    以前的他是别人手中的一把刀,此刻他执刀,却还是‘刀’。

    终于一天,我也会成为执刀人。

    噗哧

    人头落地,吕布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将赤红的大刀扔给了校尉,“不玩儿了,你们来吧!”

    校尉得令,他可不会像吕布这样挨个挨个去砍,将手一招,直接拉上来五百学生。

    五百刀斧手走到他们背后,准备就绪,只需一声令下,就能立马让他们人头落地。

    校尉抬起手,正欲落下之时,忽然听得外面传来蔡邕的急切大呼:“刀下留人!刀下留人!”

    吕布心中舒了口气,他知道,这些太学生的命算是保住了。

    “董太师有令,令尔等速回城内,此事既往不咎。”蔡邕将董卓写的诏令拿出,千钧一发,总算是救了这些太学生。

    吕布拿来翻开一看,确实是董卓的字迹。

    以吕布对李儒的了解,此人肯定会料到有人上门求情,所以提前会给董卓打预防针。只是他如何也不会想到,会让丁宫钻了空子。

    至于蔡邕是如何说服的丁宫,这已经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了。

    有了董卓的旨意,吕布借坡下驴,收拢将士,带着队伍走了。

    只死了二十一个人,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出了太学,吕布翻身上马,离去之际,他回头看了眼名这满天下的学府,眼神复杂,在心中很小说了一声:“你们的老小,我会为你们抚养。”

    杀人如麻,不代表他泯灭了人性。

    翌日的朝堂之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论辩。

    朝中百官将矛头直指吕布,唾弃他残害忠良,戮杀太学学子,罪行滔天,不杀无以明法纪,正朝纲。

    众臣说得义愤填膺,许久未上朝的董卓来了,腆着又胖了两圈的大肚子。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咚咚咚咚咚

    董卓体肥,脚步踩在木质地板上就和擂鼓一样。他挺着腰杆走进崇德殿内,只需一记眼神,便能让天子战栗,百官噤声。

    “臣请奏陛下,镇北将军吕布除贼有功,请陛下赏赐。”

    董卓对吕布昨天的表现极为满意,尤其是吕布的亲自动手,在董卓眼中更是为表忠心的行为。

    “董卓,你怎么睁眼说瞎话,那是除贼吗!”

    有人厉声驳斥,只不过话音才刚刚落地,就已经被殿外甲士拖了出去。

    下场么,不言而喻。

    如此霸道蛮横,百官们纵使再有理,也压不过董卓。

    最后,天子颁下圣旨,封吕布为温侯,赏绸缎百匹,食邑万户。

    …………

    吕府之中,吕布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昨天在太学的杀戮,势必会造成今天的千夫所指。

    尽管吕布觉得董卓会保他,但心中还是有些没底,谁知道董卓会不会来个丢车保帅。

    妻子和儿女随时都可以从府内密道逃出,然则就算逃出了洛阳,此时也回不去并州。

    司隶地区的八关校尉早已被董卓掌控,不管往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势必要经过这些个关卡,而没有董卓的手令,根本不会轻易放行。

    每个关卡的守



第四三八章 兄弟
    南宫,明熙殿。

    仆射士孙瑞在殿内急快的走动着步子,面容愤怒:“看到没有,看到没有!今日那董卓在朝堂之上是何等跋扈嚣张,吕布明明杀了人,不仅不治罪,还胁迫天子封他为温侯。我呸,狗屁的温侯!”

    “他还有没有将你我等朝堂大臣放在眼里,还有没有将陛下放在眼里!”

    “这摆明了是欺君年幼,他这是犯上作乱,是国之逆贼!逆贼!”

    明熙殿位处皇宫偏角,较为偏僻,乃是给天子授学养身的地方,人少且清静。

    殿内除了孙瑞,还有太傅袁隗、尚书周瑟等几位臣子。当然,天子与弘农王刘辩亦在此处。

    守在殿门外是刘协的心腹宦官,若是有人来,他自会进来通禀。

    所以孙瑞才敢这般肆无忌惮的大声怒骂。

    尚书周瑟起身将孙瑞强拉坐下,低声说道:“孙仆射,你就少说两句吧,你在这里骂,难道就能将董卓骂死”

    “周尚书说得对,更何况皇宫里到处都是董贼耳目。要是你这番话传到他的耳中,抄家灭族,也就祸在眼前了。”司徒黄琬亦在殿内,他虽为三公,却也只能屈服于董卓的淫威。

    “如果能与董卓同归于死,纵使抄家灭族又有何妨!只恨我习了文,若是从武,哪怕舍去一身皮肉,也定要刺杀了董卓,为国除害!”

    孙瑞的声音再次拔高,浑然一副慷慨赴死的忠义模样。

    “你是生怕别人听不见吗!你要真不怕死,就到董卓面前说去,别在我们面前干逞英雄。”一直缄默的太傅袁隗也出言责斥起来,孙瑞也就只敢在他们面前做做姿态,今天朝堂上的时候,董卓那般蛮横无理,也没见他站出来说上一字半句。

    本来商量如何对付董卓,办法还没商量出来,几位臣子倒是先在下方吵了起来。

    六岁的刘协平日里时常遭到董卓威吓,尤其是董卓那张狰狞可怖的脸,更是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此时他听得下方争吵,心中害怕,眼泪亦是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旁边的刘辩走上前去,伸手将弟弟的额头揽在怀里,轻言温和的安抚起来:“弟弟别哭,为兄在这呢。”

    之前的刘辩懦弱可欺,然则当他被废去帝位之后,反倒开始渐渐成长。

    当初何进要杀刘协,说是为了斩草除根,留他不得。毕竟刘宏是要传位给刘协,这事外人鲜有知情,但何进几人却是心里清楚。

    那时也是刘辩苦苦哀求他的母后和舅舅,才存得刘协一命。

    纵使如此,刘宏生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在他哥俩身上发生了。

    天子落泪,袁隗、黄琬等人见了,亦是难过不已,纷纷从坐位处起身跪下,匍匐于地,口中呼道:“臣等无能,愧对陛下。”

    天子只是在那哭,反倒是一旁的刘辩出声说道:“诸位臣卿,陛下今天受了惊吓,你们且先行退下吧,让陛下缓缓。”

    袁隗等人互相对视一眼,心中惋叹,却也只能点头应道:“万望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告退。”

    诛除董卓不是小事,必须得谨言慎行,谋划妥当。指望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肯定不行,说到底,还得靠他们自己去思量对策。

    袁隗几人走后,刘协再也绷不住了,紧紧抱着身旁的刘辩,眼泪扑簌个不停,呜声哽咽:“皇兄,我不想做皇帝了,我怕。”

    你要不做,汉家天下就落入别人手中了。

    刘辩心中叹息一声,他用袖袍轻轻擦去刘协眼角的泪水,尽量露出一个温和的笑脸,揉着弟弟额头,语气轻缓:“说过多少次了,要自称朕,不能再我我我了,这是皇家的尊严和脸面。相信父皇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我们怯弱,而是想看到我们勇敢。”

    &nbs



第四三九章 此生,不弹琴了
    秋去冬来,时光转眼而逝。

    曹操逃回陈留之后,得到当地巨贾卫弘的资助,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招兵募马。

    短短两三月的功夫,就征得义兵五千余人。

    新兵交给夏侯兄弟训练,其中还有两名壮士来投,一个是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另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

    曹操见此二人不仅有勇,亦是读过兵书,便留为帐前效力。

    其父曹嵩听得儿子募兵,也在谯县征募千余兵丁,由曹氏兄弟曹仁、曹洪统领,带来陈留与曹操汇合。

    再加上陈留郡兵,曹操这里的军队就足有万人。

    这天,陈留郡守张邈将曹操请到府上,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曹操知道张邈在担心什么,陈留这里虽有万余兵卒,但要对付董卓的二十万大军,还远远不够。

    “靠我们这点兵力肯定不行,所以要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曹操对此早有想法,等到各路诸侯合兵,兵力肯定不会低于董卓。

    “那如何让他们出兵相助呢”

    张邈仍旧有些忧愁,如果只靠一纸书信,估计没几个人肯出兵讨董。毕竟天子在董卓手上,搞不好还会落得个谋逆的罪名。

    兴兵作战,讲究师出有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是攻坚作战,还是讨伐镇压,必须都得有一个正义的旗号,起码得在大义上,站得住脚才行。

    现在董卓手中握有天子百官,他那方便代表着正统。

    这也是袁绍等人恨及了董卓,却迟迟不敢起兵征讨的重要原因。

    “孟卓,汝醉乎”

    曹操笑了起来,他喝完樽中温酒,高声呼道:“如今的天子不过是董卓所立的傀儡,先帝所传帝位之人,乃是当今的弘农王。凭此一点,便能教董卓在天下士人面前,立不住脚。”

    张邈立马领会到了曹操话里的意思,凑到近前,压低了声音:“孟德是说,借着弘农王的名号,以恢复其帝位为名,号召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

    曹操点了点头,有了这个名义,就不怕袁绍等人不出兵伐董。

    说起袁绍,张邈不免有些感慨:“这事说来也怪本初,要是他当初不向大将军出那主意,或许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国之大难。”

    “孟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还是好好准备准备吧。”曹操拍了拍好友的肩膀,他两早已合计过了。

    明年初春,起兵讨董。

    随后两人畅谈饮酒,及至尾声的时候,张邈无意的说了声:“要是能把弘农王弄到我们这边,那就更好了。”

    看似无心的一句话,使得曹操如同醍醐灌顶,正所谓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孟卓,你这倒是提醒我了,或许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咱们。”

    “谁”张邈很是好奇。

    曹操饮了口酒,一双小眼睛里炯炯有神,缓缓回道:“朝廷不久前封的温侯,吕布。”

    张邈听得这个名字,顿时大为失望,“孟德,我看你才是喝多了,胡言乱语。那吕布是谁董卓手下的爪牙!”
1...136137138139140...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