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他一挥手,制止住了李宪,转而问到了碎木厂的事情,“碎木厂是什么情况”

    听到李宪将自己现在已经和北林那边成立了纸业股份公司,将新浪木浆规模扩大,需要一个碎木厂配套之后,徐朝阳大为赞赏。对于李宪想将新浪改成木浆生产基地这件事,徐朝阳也觉得不错。

    木浆是纸张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虽然看起来不出成纸,新浪纸业的规模变小了。可是背靠林业局这个木材产地,木浆基地如果经营好了,那绝对是根基型企业。

    想到马上就要下来的考察组,徐朝阳觉得这件事情届时值得提一提。

    想到这里,他挥了挥手,“碎木厂这件事情你就不用惦心了,局里提你安排。对了,过几天如果有没什么事情的话你别远走,下周可能森工方面要下来人,你跟我一起接待一下。”

    听到徐朝阳这么说,李宪心里踏实了。

    可一旁的高大义心里可不得劲,“局长,那我这……”

    “老高啊,不是我说你。林场里办企业,带动场子里的就业和林木副产业发展,这件事情应该支持。你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这多被动你先回去吧。”

    “嗨呀!”

    看着面无表情的徐朝阳,高大义强忍着憋屈,瞪了一眼李宪后起身离去。

    想到李宪和徐朝阳的关系貌似不浅,以及徐朝阳刚才一番话中表现出来的立场,场长干不下去了这句话,他没敢再说。

    ……

    高大义走后,徐朝阳又详细的和李宪谈了一下关于新浪纸业未来规划的一些问题,临了不轻不重的提点李宪要注意维持和场领导的关系之后,才结束了谈话。

    有了局里的支持,碎木厂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碎木厂其实本身的技术含量不大,使用的设备主要就是木屑粉碎机和双进料粉碎机,将木材打成20毫米网孔的雪片,再加以烘干就算完事。并不需要什么特意去搭建厂房,只要有个能进的了设备的房子,再加上一块平整的,可以用以晾晒的场地就成。

    考虑到这些条件,局里直接将已经废弃的**林场中学学校和操场划拨了出来。在采购了设备之后,李宪立刻安排人手直接过去,不到一个礼拜的功夫,碎木厂就算建成了。

    这期间,森工总局的调查组到达了邦业林业局,对瓷砖厂和新浪纸厂的改制和目前的效益,特别是新浪纸业的效益,以及解决了职工收入稳定带动残疾人就业的现状领导们评价很高、

    而回到了林场的高大义彻底消停了下去。只是将高明按在了家里,到底死活没让他到碎木厂上班。

    虽然百般看不上李家整的这个碎木厂,可是能挡住自己儿子,却挡不住场里其他人的热情。

    碎木厂建立,招了七十多人生产是一点。而用于打雪片的根材和断木需要收购,这又是一点。

    一个建立在废弃学校里的厂子诞生,平白让林场多了条来钱道儿,尽管场长不乐呵,可是群众们是拥护的。

    与之相应的,李友在林场里的地位水涨船高。但是早早得了李宪千叮咛万嘱咐,倒也没有太过张扬。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当了厂长手底下管着一大票员工,老头的觉悟也所有提升。在最近与李宪通的几次电话之中,面对李宪所说厂子里的事情尽量让骨干们去解决,不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的叮嘱,竟然文绉绉的卖弄起了“知止有定,自重则威”的说辞。

    也不知道是李道云教的还是从哪儿听来的。

    到了正月廿七,碎木厂已经开始出料。而完成了改造的新浪纸业,也终于完了李宪年前制定的日产纸浆二十吨的生产目标。

    这一段时间,协调北林厂和新浪厂的生产切换,遥控指挥碎木厂建立,以及陪着徐朝阳接待森工调查组领导,让李宪忙成了陀螺。

    特别是作陪调查组,李宪算是见识到了。甭管是总局的领导还是各个林业局的一把手,个顶个的能喝。

    在




第133章:捡漏(第四更,为大罗紫阳盟主加更)
    李宪发现自己面对苏娅其实是有劣势的。

    因为如果她不想跟自己交流的时候,只需要板着脸,不比划的那么有灵性,自己就完全不知道她表达的是啥。

    偏偏,人家还没有不理你。

    看着苏娅“顾左右而言他”,李宪就知道是没法交流了。眼瞅着这丫头往后蹭了两部,一拧身下楼跑去了车间,他只得回到办公室里取了些北林那面要用到的文件,然后上车和周勇一起奔赴北林。

    北林这面现在是一套班子,两幅招牌。从外面看着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经过改制,职工们拿到了股份,明确了产权之后,厂子里的情况已经大有不同。

    虽然这一段时间厂子里因为纸浆环节的变动也折腾的不行,但是年前积攒下来的订单紧凑的很,职工们初五就上了班恢复了生产。

    现在,因为制浆环节被分理了出去,整个厂子变成了单纯的成纸生产环节,效率相较之前相比又提高了不少。眼看着,年前积攒下来的订单就能赶出来了。

    之前因为刚刚经历了产权变更,为了维持稳定,李宪不想动职工层面的事情。但是现在一切都稳定了下来,生产线那面因为抛出了纸浆环节而变得更加单一明确,一些职工的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

    过多的无效工位,以及过于复杂的人事体系,正在抬高成本拉低公司的利润。

    针对这个情况,到了公司之后李宪就召开了一次会议,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针对车间内的工位问题,部分不作事或者是已经因为年龄因素不适合继续在车间工作的职工,老厂类似宣传股,统计股等和目前公司销售部财会部等功能重叠的架构,李宪打算加以梳理。

    而梳理原则,就是该下去的下去,该退休的退休。

    这种改动,若是让在一个月以前,那绝对是职工们忍不了的事情。可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却得到了会议上大部分人的同意。

    第一个跳出来,就是赵栋梁。

    “其实这个问题,在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有职工跟我反映了。一样的拿着股份,凭啥有的人不干或者少干大家伙儿都想让公司好,那一些影响了目前公司效率的人就必须得下去。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怕得罪人!”

    见赵栋梁率先发言,李宪心中好笑。

    现在看公司有盈利能力了,已经开始有人动起了心思,想着如何将自己的分红尽量扩大化,将一些阻碍了公司进步的障碍一脚踢开。

    贪婪使然。

    但不是坏事。

    他不怕这个,作为最大的股东,他怕的是所有的职工继续想以前一样铁板一块。

    现在见赵栋梁主动提了出来,李宪直接大手一挥,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这个新上任的生产经理。

    在回北林的路上,他已经有了一个大概齐的想法。

    这一次梳理的首要目标是混事儿而且屡次警告没有改变的。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必须坚决予以辞退。

    次要目标,则是年纪过大马上就要到退休年龄,且有子女在厂的。

    一个是必须解决的,一个最容易解决的。

    必须解决的必须,在于给职工们明确不好好干就滚蛋的理念。而容易解决的容易,在于毕竟目前职工们手里都有股份,而且子女在厂,就算提前退休也不过重影响家庭生活。

    还算是人性化的梳理方案,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将这件事情安排下去,李宪就心安了。中午下了班,便让周勇开车,带着自己去找房子。

    这一段时间在北林他都是住在旅店里面,先不说费用怎么样,光是那每天早上起来都得去公共卫生间排队,在别人拉耙的时候自己刷牙,自己拉耙的时候别人漱口,李宪就已经完全受不了了。

    这完全没有那种解决人类基本需求时那种不被打扰的快感。

    而且自己现在高低一个固定资产百万级别的大人物,拉耙的时候时不时的从隔壁坑伸过来



第134章:宅子(第一更求月票!)
    见到眼前的两个人,李宪一阵恍惚。

    这世界上的事情,当真就是这么奇妙。

    有的时候一个人从小在你跟前晃悠,但是后来长大后可能再没有关联,但有的人哪怕只是偶尔见过,仍然会在某个你绝对意想不到,过干脆平淡无奇的瞬间和地点,出现在茫茫人海中一块礁石之上。吸引你全部的眼球。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晋朝太尉刘坤,管这个叫因缘际会。

    佛家更干脆一些,称之为“缘”。

    面前的这两个人,李宪都认识。

    这二人,都曾经在北林和邦业的地界掀起过一阵街头巷尾的大新闻。只不过,一个让人无限羡慕一个则让人唏嘘不已。

    那带着眼镜,手里拿着茶杯,心疼的脸都扭曲了的中年人名叫那谷。

    这个名字很怪,因为那姓本来就很怪,它就不是个真正意义上汉姓。如果追踪溯源,这个那可不是丹阳郡望那的nuo。而是叶赫那拉的na。

    嗯,就是那英的那个那。

    而李宪之所以知道这位,源于他初中时候惊动了整个邦业县山城的一桩入室抢劫杀人案。

    那谷的祖上是清末驻龙江将军程德全的妻弟,本身就是旗人贵胄,再加上得了程德全的势,当时也是本地望族。

    不同于京城的八旗子弟,清朝被推翻之后那谷祖上在这一带没遭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是因为远离风波中心,再算上后来的满洲国关系将门旺延续了下来。

    但是这样的人家,在建国后必然不会过得太好。那谷的爹妈虽然都没挺过那场浩劫,但是却留下了老物件。

    九十年代家里穷的冬天烧不起碳的那谷,曾经在邦业和北林一带卖过家里的老物件度日,当时还在家乡一带掀起过一股文物热。当时人们都传说那谷家里的地窖里古董成堆,就是舍不得买。

    就是这些传闻,引来了一些社会青年的觊觎,在某个初春夜里翻墙入室,掀开了家里的地窖,在发现除了已经发了芽的土豆子别无他物之后,再三逼问古董下落未果之后要了那谷的命。

    这件事情曾在邦业轰动一时,直到后来事情消停了下去,那谷的老街坊才道出了真相——哪几把有多少古董,都在破四旧的时候砸了。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几个,也早都被难以继日的那谷给贱卖光了。

    而那个身穿貂皮大衣带着八角帽的,则更为传奇。

    这位高三山,一度是邦业首富。

    没错,首富。而且是靠着捡破烂成为首富的首富。

    李宪高中的时候看过余华的《兄弟》,在里面李光头的身上看到了这位邦业首富的影子。

    经过浩劫,大跃进,而且靠着当时人们的愚昧,那个时候的破烂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勺子铁锹床架纠缠在一起练成的大铁疙瘩,装大酱的明清瓷碗瓷坛,都算破烂。

    就靠着这,高三山着实发了一笔。甚至在事业有成之后专门做起了文物生意。后来成为邦业地区第一批移居海外的富豪。

    李宪高中的时候这货从美国回来时,当地政府领导出面迎接,后来还给地方捐助了一个高三山休闲广场。

    因为都是自己初中时候的记忆,现在看到这二人,李宪恍惚之中又回到初中时代。

    可身边比自己初中时代更要破败和落后的街景提醒着他,自己,现在正站在93年的老街之上。

    这种感觉很怪异。

    看着二人的纷争,熄火下车的周勇嘿嘿一笑,“特么臭流氓。”

    李宪这才回身,“什么流氓”

    “那穿貂皮的那个呗。”周勇指了指高三山,“以前我家在农村的时候,总有人串户专门收这种旧货。一般都给破碟子破碗价,不过遇到卖家懂行情,成对儿的东西给你摔碎一个,一堆里边捡不值钱的摔,然后往下压价。要是人家再不卖,掉头就走。可是东西让他祸害了,就只能平价给他。嘿嘿……这些赖招只有地痞才会使,咱他娘都想不到。”

    听到周勇的解释,李宪心中暗叹。

    果然这年头,只有像自己这么机智而且不要脸的人才能富起来。

    不出周勇所说,高三山在压价未果之后,调头就想走。见到人要跑,他身后的那谷急了:“哎!你别蹽啊!东西打碎了你得赔!”

    李宪看着迎面走来的高三山咧嘴一笑,转过了身去。

    在心中稍稍思量,他抢先一步,高声喊道:“他不要我要了!”

    这一嗓子,让周围看热闹的人将目光都投了过来。高三山也是一愣,将李宪打量了一番,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切诺基。

    “小老弟儿,你这这么整不道义呀。”

    李宪微微一笑,分开人群走到了那破平房之前,“你刚不是说不要了么”

    说着,他将地上的茶杯碎片捡了起来,虽然不懂文物,可是看到上面的纹裂和落款,很明显跟瓷杯厂出的那种大众货不一样。

    嗯,他对古董的见识也就到这个地步了。

    不过虽然不懂,可是知道那谷那段现在还没有发生的历史,他相信这个东西不会是假货。不然,老鸟高三山也不至于这么下力气。

    见到李宪没拿自己手里的茶杯,而是将地上的碎片捡起来仔细的端详,那谷不禁对他点了点头。

    又看了看高三山,对李宪道:“这杯……一对一千。你要是能出这价,我卖你不卖他。”

    李宪点了点头,“要了,不过这人多,进屋说。”

    那谷脸上一喜,得意的看了眼高三山,“咋地你不稀罕有的是人稀罕!”

    见他嘚瑟的模样,李宪心里叹了口气。

    买卖古董本来就是件私密事儿,你老哥不知道藏着掖着闹得满大街的人都过来围观,现在自己明显帮着压事儿,居然还不知道低调……

    就这性格,后来让人给攮死也特么是活该。

    性格决定命运,说的果然有道理。

    &




第135章:求人难,人情薄,江湖险(二更,求月票!)
    见李宪表情凝固,那谷游说了起来。趟着院子里的积雪带着李宪将宅子的各个部分走了一遍,一面讲着这里面没有破落时的风采,一面活像个后世的房产经纪人一样鼓动着李宪下手。
1...4041424344...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