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至少结局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到了海林特意看了制假现场的李宪,却没有那么高兴。
太容易了。
只要有印刷和装瓶设备,就能如此轻易的造出假酒,差点儿毁了邦业白好容易打起来的名声。
正经做买卖的,和制假贩假的一比,永远都处于劣势。
西游记里
第183章:老李家进城(感谢隔世还想爱盟主打赏!)
“改包装”
接到李宪电话,来到宅子里的老朱和朱峰一听这个新想法,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目前邦业白的包装是由县玻璃模具厂生产的,目前来说,白酒厂的瓶子是这家玻璃厂的唯一生产任务,订单是县里撮合的,所以供应价格极低。
“没错。”
李宪点了点头,将目前玻璃瓶规格大体相同,而市面上存在大量回收瓶子,让造假分子的造假难度大大降低,以及产品从外观上没有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说了。
他准备换陶装。
现在市面上比较高档的白酒,在外包商其实已经有了更改。一向以陶瓷瓶装的茅台就不用说了,风头正劲的低度白酒孔府家,也已经用了350毫升的小坛装。
但那一般都是高档白酒,十块钱以下的瓶装酒,依然以玻璃瓶为主。
而李宪之所以更换陶瓶的想法,并不是突然起意想要效仿高端酒,而是结合了目前邦业地区的条件;
邦业是个穷乡僻壤,但是俗话说得好,只有穷家没有穷山,邦业这块地方也是有点儿东西的。
在二十年多之后,穷的底儿掉的邦业也有两样东西能拿得出手;一个是李宪现在住的这处宅子,被翻修后评了个省级文物建筑。而另一样,就是唯一的地方特色产业——邦业陶。
陶这个东西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有之,中华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而其中又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足足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山东地区,陶文化一直有传承。而邦业陶,就是在闯关东的时候带过来的。
说起来,邦业陶跟自家还有些渊源。李宪的姥姥杨淑珍祖籍就是山东的,一手祖传的制陶手艺一直到晚年都没扔下。后来朱大山脑出血瘫痪在床,杨淑珍还在陶厂领点儿私活赚些外快。
只是这些民间的工艺不吃香,邦业陶虽然开始是继承了屈家岭文化之中渗碳黑陶的古法,但是在建国之后以实用方向为主,生产的是大缸和坛子这一类的容器品。
而后来邦业制陶产业的起色,其实也跟传承没关系,主要是仗着当地拥有海量的云水母,高岭石和蒙脱石和石英长石组成的砂纸黏土资源造花盆,满足国内之外搞出口才有了出路。
后来邦业政府倒是想将邦业古陶发展一下,想高端工艺品进军。只是当时很多的老手艺人都已经去世,养不了家的制陶手艺没有传承下来,始终没有太高的建树。
扯远了。
就说现在。
单说做酒类包装,这个陶瓶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老朱父子二人看来,如果使用这种包装,势必会让酒的成本上升。除了成本这块,陶瓶的装箱和运输也有一定的劣势。
在强度上,陶肯定是不能和玻璃瓶相比的。
对于二人的顾忌,李宪只能笑而不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即他便让朱峰前往县陶土厂联系。
没想到的是,朱峰去了陶瓷厂不久,就把人厂长给带了过来。
现在酒厂的销量在那儿放着,外包装的业务可是能养活一个厂子的,可是个大活儿!
陶瓷厂的厂长叫圭长发,说起来也巧,这人就是之前去酒厂闹事的圭虎的堂叔。
来了之后,圭长发相当客气。看得出来是对这个业务上了心。
“李老板,你就放心。酒包装这个业务要是交给我们陶瓷厂,你随便提要求,我们有困难也得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一定能让你满意!”
看着圭长发一幅要炸碉堡的样子,李宪赶紧摆了摆手,笑道:“没那么严重,我就是想要一款酒瓶子,200毫升左右。怎么简单,怎么成本低就怎么做,但就一样。”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这个瓶子,必须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二次利用。能做吗”
陶瓶倒是好做,事实上古时候的酒有很多都是用陶罐陶瓶装的,无非就是陶土压制之后,在内测打层釉罢了。这从技术上来说没什么难度。
可是一次性……
&nb
第184章:祖传手艺立功了(第二更求月票!)
李道云一行人的到来,可是着实的惊动了猪毛屯。
在人们的印象之中,住着大宅,跟县长相交甚笃,那北京肯定大了去了。关于土豪李宪的家世,猪毛屯就衍生出了十几个版本。
有说是领导子弟的,有说是大商巨贾的,也有说是家里根本就是传下来宝贝的……林林总总,每个版本都颇具传奇色彩。
不过李道云和李友的到来,倒是让很多人都深感意外——这看着就是普通的老农嘛!
不过嚼口舌的都是外人,见李宪家长辈来了,老朱上了心。现在老朱父子二人每个月除了拿着四百多块钱的工资之外,还得了李宪的分红许诺,要是干好了,那一年眼看着也是十几万的收入。
一家人都念着这个好儿,现在人亲人来了,不接待说不过去。
和李道云李友见过之后,老朱立刻就差朱峰去买了好菜,在家里翻出了留了得有七八年的老酒过来。又让杨淑珍和朱娟过来帮厨,一时间宅子里好不热闹。
女眷在灶上忙活的时候,男人们就在院子里唠开了。
李宪在邦业搞酒厂的事情没和家里面说,得知自家儿子除了卫生纸之外又在邦业置了生意,李友诧异之余也高兴得很。
谁不愿意自家产业越来越大
李道云就实在的多,尝了邦业白之后,当即就说我孙儿有正事儿。这买卖做的地道。
虽然李宪才是整个宅子里的纽带,可是干休所四老,老朱和老李家的阵容在一起,轮到他说话的时候还真少。
傻兮兮坐在那里看着一大群人把自己夸出花儿来其实挺没意思,脸都笑麻的李宪见吃饭时间还早,只好拿出了麻将,给一群老头找了个营生,自己摸到了后厨。
后厨灶上,刚刚到了宅的邹妮已经被朱娟给粘上了。身前身后姨长姨短,外加上麻利的打着下手,把邹妮整个人哄得轻飘飘。
老娘们儿的话题离不开男人儿子,苏家母女一个不能说话,一个没有男人,只能默默的在一旁拾掇菜。
为了避免出现什么不该有的乌龙事件,李宪忙插足进去,将朱娟给隔到了外面。
不过看着正在切菜的杨淑珍,他倒是想到了酒瓶包装的事。
想着杨淑珍祖传的制陶手艺,他便凑了过去:“婶儿,我记得朱叔说过你也会制陶”
杨淑珍停下切菜的刀,用手背理了额头散落的发丝,抬头一笑,“嗯呢,黑陶的手艺原本传男不传女,可我们家姐妹六个,不传就断了,我爹就把手艺传给我。不过也都没啥用,现在没人稀罕那玩意儿。”
李宪点了点头,将一次性陶瓶的事情说了,询问杨淑珍有没有办法。
说到这,杨淑珍一乐:“这你问婶儿能有啥用我爹教的是黑陶制法,又没教……哎”她刚挥动了手中菜刀,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将刀往菜墩儿上一放,“你说的一次性婶儿不太明白,不过要是婶儿没想错的话,你就是想让那瓶子和盖儿贴在一起,不让别人把瓶子收回去继续用对吧”
一看有门儿,李宪赶紧点头。
杨淑珍一面用围裙擦着手,一面蹙起了眉头。想了想,道:“要是用陶土做瓶身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用黑陶做盖。”
李宪不懂这里面的道道,忙询问其中有什么说法。
杨淑珍随手拿起了一个米缸子,又将面板上的一团面端了起来:“陶罐成型主要用的是陶土黏土,这样式儿的土懈松。里面有蜂眼,可是黑陶密实,比陶土细还粘。但是就一样,这东西干的比陶土慢。要是用黑陶做盖,盖没干的时候就会往陶瓶上粘,就像是这大米和面团一样。等到一两天盖干了,要是想打开瓶子,就只能沿着瓶口砸一下了。要是再在陶瓶上留一道痕子,拿菜刀一嗑,或者手劲儿大的干脆一掰,陶罐儿不就打开了吗”
怕李宪不懂,杨淑珍做了一个护士用钳子打注射液小瓶似得动作。
李宪一拍大腿。
果然!
论制陶的手艺,还得是祖传呐!
&nb
第185章:大获全胜(第一更求月票!)
宜春市。
虽然正处于农忙时期,但是周末大街上的行人不少。特别是十字街,今天更是热闹。
“刘姐儿园子里头,摘黄瓜呀抬起头往南一瞅,看见了我滴内个他叫一声情哥哥窜进了黄瓜架,没想到那死鬼冒冒失失,差点儿把架整趴、解下了我滴丝萝带,八幅罗裙铺身下,夏黄瓜顶花带刺儿。整地我心发麻嗨呀妈呀胡海”
十字街邮政局之前,已经支起了台子和幕布,不知道哪儿来的二人转演员正在台上卖力的唱着上不得台面,但是老百姓格外喜欢的小段儿。
而在舞台旁边儿,一幅硕大的条幅上面打着一排大字儿——“邦业白酒,免费品尝!”
既然是免费品尝,自然不能敞开了喝。十几个斜挎着红色“邦业白酒”窄条幅的促销员,给新来的观众一个小纸杯,然后倒上那么两口酒。
一群大老爷们儿就喜滋滋的站在大街边儿上,看着台上演出。
老嘎子今天是跟邻居来街里买菜籽儿的。
邻居一看见大街上有热闹看,又看见免费喝酒,不禁勾起了馋虫,死啦硬拽着老嘎子挤进了人群领了杯子。
看着手里那纸杯里能有两口多的酒,老嘎子骂了句不实在:“这他娘够干啥,都不够漱嗓子的!”
邻居听他抱怨,嘿嘿一笑:“反正不要钱,趁着有热闹看咱就整点儿,酒喝没了戏看完了咱俩就走呗!也不耽误买菜籽儿。”
老嘎子一寻思也是,不要钱的东西,还能指着管够啊
看着台上二人转唱到精彩之处,便和邻居一起钻进了人堆儿。
二人转就是这么一个草根儿的东西,观众大多是底层民众;看二人转也不是为了追求审美情趣,而是为了单纯消遣找乐子。所以老东北二人转的要求,归结起来就一个字——“浪”。
正因如此,台下大多都是男性观众。而这些人,正是白酒的目标人群。
台上演员眉目传情,将一曲《摘黄瓜》唱的的**迭起。台下,免费的小烧入口,一群看客脸色通红。一个个咧着嘴伸着脖子,听着那淫词浪曲不时发出一阵大笑,待戏入精彩之处如“大闺女滴黄花挨了百来下,露水顺着大腿连连往下沙”之时,整个十字街一片呼和叫好。
看到兴奋之处,一大群老爷们儿咕咚一口,就把杯里的就一口闷了。
砸么咂摸,觉得酒够味儿。
可是一人就能领一杯,再想喝,没了、
台上一出《摘黄瓜》之后,立马换成了《摸旗杆》——这一折子更浪。一群大老爷们儿看着台上女演员身段扭得跟水蛇一般,只觉得口干舌燥想要喝点儿东西压一压邪火。但是杯里的酒早就喝光,急的是抓耳挠腮。
正在此时,促销员趁着台上间隙,拿起了扩音器——“邦业白酒现在促销,原价两块五现在两块一瓶喽!”
“这他娘的不是忽悠人嘛!不是说好了免费品尝”
一听这话,众人大呼上当。
可是看着台上二人转远没有结束的意思,而且他娘的节目表上《马三姐开店》《十八摸》《姑爷钻门》,一出比一出磨人。一片抓耳挠腮,骂骂咧咧之中,邦业白,卖开了......
直到了下午三点多,醉醺醺的老嘎子才拎着桶五十斤实惠装的邦业白登上了回家去的客车。
到了家,嘎子媳妇见自家老爷们儿脸喝的跟猴屁股似的,忙问菜籽儿呢。
此时的老嘎子满肚子都是酒,满脑子都是女乃子,哪里还记得什么菜籽傻嘿嘿一笑,啪叽往炕上一躺,打了个酒嗝儿。
看了看媳妇,没敢说说二人转真好看。
“这驴日的邦业白酒,真他娘香!”
见自家老爷们儿出去溜了一天,喝的五迷三道,就买回了一桶酒,嘎子媳妇怒了。
抄起鸡毛掸子,就冲上了炕。
据不完全统计。
当日宜春有七百多个老爷们儿回家都挨了揍。不过第二天,刚刚取得了邦业白代理的慧荣批发部倒是门庭若市,却火的一塌糊涂。
......
二人转,免费赠酒,赶集推销,大秧歌造势……南北两线邦业白酒的宣传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最夸张的是冰城。
因为市区太大,街头表演无法像宜春那样起到轰动效果,邦业白酒厂的推销员在李宪的安排下,直接租借了林业局的一个防火观测热气球,和城建环卫打好了招呼之后,直接在热气球上装了两万多张传单。
在有地面促销活动的道里,天空之中一个挂着“邦业白酒香飘天下”大条幅的热气球横空飘过,洋洋洒洒的传单纷纷落下,随着酒香引爆全城!
……
短短一个星期下去,以邦业为中心,宜春到冰城两线,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被邦业白所攻陷。不论是城里城外,乡间地头,邦业白酒的香味儿随处可闻,可谓风靡一时。
邦业白酒厂更是忙得一塌糊涂,可是忙归忙,厂里的职工们可都乐开花——这个月工资,怕是要爆炸。
而主导了这一切的李宪,更是嘴都乐得合不上了。
他没想到这么低级的营销,这会儿取得的效果这么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