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93年,市场经济刚刚打开。大量的商品扎堆面向市场,习惯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用票求购,可以说大部分的消费群体,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谁能占领曝光度,谁能占领顾客的认知度,谁能霸占住市场的眼球,谁就是王。
后来的经济学家将这段特殊的交替时期称为营销时代,说的就是在这个年代,商品的本质品质对市场起到的作用,要远远的低于营销带来的作用。
纵观中华的企业发展历程,几乎所有在90年代初崛起的企业,都离不开营销二字。
最著名的是联想,柳传知就是后来经济学家们嘴里“市场派”的一个资深代表。当初联想发展到瓶颈期的时候,联想的创始人之一,时任集团总工程师的倪中南曾经极力发展芯片技术,但是柳传知认为投入技术会消耗集团大量资源而且成果未知,不如大力深挖市场来得实在。
于是倪中南这个技术派的芯片计划搁浅,后来柳趁着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华市场,国人企业家们奋力反抗的浪潮,说服了政府采购首先考虑联想,并且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的营销和广告手段,让集团业务获得了疯狂发展一举奠定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再后来,这家曾经彻彻底底的营销了民族情怀的企业,变成了一家美国良心企业。
说多了。
不过就说营销一途,90年代不论是家电行业还是其他制造业,90%存活下来并且做大的企业,都是秉承着贸易为先,制造次之,技术最后的原则。
并非是不思进取,而是在就是年代的大环境下,只有大力营销才能活下去——而且或许活得很好。
通过之前几次的验证,李宪已经深深的懂得了这个道理。
所以当自己的产品出了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营销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但是经销商给出的答案,让他感到意外:“李经理,我觉得不是广告的问题。咱这酒已经在省台和广播台上打了广告了,而且邦业白酒平装现在知名度不低,而且不说这些东西,我们经销商自己也在积极的做宣传。这个力度可不低了啊。”
“那是怎么回事”
得知了这些,李宪是真的迷茫了。
电话那面的经销商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了一件事情。巧的是,这件事情也是他奇怪与精装邦业白卖不动,去下面走了一圈市场,收到的反馈。
反馈是一家烟酒行那儿打听来的,那家店的服务员说酒之所以卖不动,是因为上不上下不下。
顾客要是买送人的酒,一般会选择茅台这样拿出去有面子的。而要是自家喝的话,邦业白酒平装就已经能让顾客满意,所以精装的市场需求并不大。
“李经理,我这个也就是随便一说,打听来的,你可别往心里去。”
将这个事情说完,听到电话之中的李宪沉默了,那个代理商怕得罪人,忙声明了一下。
李宪回过神来,说了声谢谢:“韩老板,这我得往心里去。这说的是大实话呀!精装的这个事情,是我们定位错了。这样,你们把针对精装的活动停了,明天吧,我交代业务员下去,把你们那儿的库存都先收回来。”
办公室里,听到他的这个决定,老朱和朱峰大吃一惊:“宪子,酒收回来咋整啊咱以后就不做啦”
和电话那边的代理商客套了几句放下了电话,李宪弯腰将地上散落着的报表一张张的都收了起来整理好,然后坐在了椅子上。
看着不断问询的老朱父子,微微一笑:“不。得做。咱们酒厂想要做大做强,高端酒必须做。不过不能这么上不上下不下的做了,我们把自己看的太低了。”
“太低了”
老朱挠了挠后脑勺,“一瓶二十五还低,那啥算高上天高。”
李宪杠不过他,也不准备杠,挥了挥手让父子二人去忙。他自己,则是随手扯过了两张报表,在报表背后开始写画起来。
既然想做好,那就做最好。
……
直到了十一点多,李宪才从办公室里出来,此时他的手里已经多了一份草案。
见到正好锁门下班的老朱,李宪走了上去,让他回家跟杨淑珍说一声,一会儿到宅子里去,有事商量、
李宪现在在老朱家说话比亲儿子朱峰都好使,中午吃饭的时候,杨淑珍就
请假条
急性胃
第189章:邦业黑陶协会
老杨家的制陶传到这代没了后继,杨淑珍本打算教朱峰,可是现在朱峰先是因为倒买倒卖入了大狱,现在更是一门心思的扑在了酒厂上,对此毫无兴趣。
所以当李宪提出想搞一个黑陶协会,并成立一个黑陶配套厂,将邦业和海林的制陶手艺人聚集到这里,一起黑陶这块业务做起来,给邦业白酒做包装配套的时候,杨淑珍很高兴。
这段时间猪毛屯的妇女们都已经动员了起来,围绕着白酒做工。唯独杨淑珍,在家里伺候着老朱父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肚子里也是一万个不情愿。
现在一听自己的手艺被李宪看上了,而且还有往大了整,积极性很高。
在将猪毛屯所有的地方想了一遍之后,觉得这协会放在李宪这里是正好——之前瓦匠们为了修补瓦楞,特意在宅子后面搭建了一个窑。将宅子后面那些破平房利用起来,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作坊。
李宪倒是没意见,在哪里都无所谓。跟杨淑珍商量了一番之后,他便立刻将电话打到了刘伟汉那里,提出了自己想搞“文化产业”来提升邦业白酒的文化底蕴,并推出高档白酒的计划。
对于李宪的要求,刘伟汉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更何况这事儿又不用县里出钱。还能带动一部分人就业,更为难得的是,黑陶手艺这个文化产业的大招牌,听着确实是挺喜人。
不出钱,刘伟汉自然要出力。当即在电话里承诺李宪,黑陶协会和作坊招工的事情就归县里了。
有了县里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
次日,一块刻着“邦业县黑陶文化协会”的大牌子就被县宣传部的人送了过来。第三天,杨淑珍刚刚带着人将那两排平房清理出来。在县民政局,和劳动局得悉了消息的一些手艺人就赶了过来。
人数不多,就十几个。
都是有过陶瓷制造经验的,可是岁数偏大,岁数大多比杨淑珍都大。有几个口口声声说自己六十的,但是李宪要了身份证一看,他喵的比李道云都没小几岁。
想着自己可是要产量的,靠着这一群老人参自己一个月能出多少瓶子
他找到了杨淑珍。
“婶儿,这么点儿人可不行啊。”
李宪的不满,一样是杨淑珍的担忧。可是先是的情况就是这样子,制陶在以前养不活一家人,是个实用性不高的手艺。特别是在东北这样的普遍人生活糙的很,痰盂和尿桶比花瓶畅销了一百倍的地方,制陶的手艺就更凋零。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婶儿,黑陶这手艺,好学么”见到杨淑珍也是愁眉苦脸,李宪不禁问到。
杨淑珍沉吟一番,道:“说难挺难,选泥,打胚,制陶,雕花,再到烧制,哪个环节没有个吧月都不能算是入门。没有半年把一套手艺学下来,做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看。当初我爹教我的时候,足足用了一年多,我烧出来的陶我爹才夸了一声不错。我倒是能教,这手艺能传下去比什么都强、就是婶儿怕你着急。”
听到这,李宪乐了。
“这个好整……”
……
李宪说的好整,就是想按照制陶的工序,专用人才专们培养,选泥工序的就学怎么选泥,制陶工序的就学怎么制陶……不以培养大师为目的,以速成和尽快打造一个能够迅速投入生产的队伍为目标。
杨淑珍自然是觉得这样的做法有点儿不妥,在她看来,将黑陶手艺的一整个体系拆得七零八落,很难将黑陶手艺的精髓传出去。
可是面对李宪“任何一门手艺能流传下来,首要的是让这个东西对社会产生价值”的说法,杨淑珍也觉得大有道理。
于是,黑陶协会委托县劳动局,发布了一个招收学徒工的广告。
趁着打广告的时候,杨淑珍便和那十几个老手艺人在协会里支起了摊子,趁着学徒们还没上来,开始半研讨,半自娱自乐的制陶。
这样的热闹,让宅子里的老头们很是稀奇,每天没事儿就去观看。将宅子已经打理的井井有条的苏娅看着宅子后面的窑里天天冒着黑烟,也按耐不住,得了空去杨淑珍那里瞧热闹。
杨淑珍虽然有了两个女儿,但是对苏娅这个虽不能说话,但是心思玲珑的丫头很是喜欢。
“丫头。过来。”
见到苏娅拿着块小抹布,站在大院里远远的看,杨淑珍擦了
第190章:哥哥教你玩泥巴
邦业县是农业县,现在又正处于农忙阶段。十八到二十五岁的青年,在这个时间段还真就是个稀罕物。所以在黑陶协会的告示公布出去之后,还真就没有多少人来应招。
这个情况反映到刘伟汉那,刘县长就急了眼——这他妈哪行
邦业一个穷县,现在有人想搞文化产业结合的事情,一不用县财政支出,二不用政府争取资源,就一个人的问题还解决不了
刘伟汉当即就跟打电话汇报的劳动局局长拍了桌子,“下大力度!哪儿人多到哪儿去给我拉!就算是强行摊派,就算是倒贴钱,也得给我凑够一百个机灵人来!”
于是乎,劳动局强忍着苦水儿,从局里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资金之中拿出了一部分,打出了黑陶厂学徒期每月补贴30元的优厚条件。
就这,才有了这一百号人。
不过这个每个月三十的补贴说高,也真不算高。二十左右的壮劳力,在农忙期只要不懒,七八十块还是能赚来的。
所以这一百来人,不怎么心甘情愿。
自打来到了协会大院,闹哄哄的问这问那,将没怎么经历过世面的杨淑珍整的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好让苏娅赶紧去大宅里找李宪来镇场子。
当李宪被苏娅连比划带拽的来到黑陶协会,弄明白情况之后,简直是哭笑不得。
看着一群眼睛里全是孔方兄,闹闹哄哄的询问学徒期多久,能不能耽误秋收打工的学徒,他决定得把这群一点儿远见都没有的王八蛋们心态摆正。
“安静!”
站在人群之中,他大吼了一声,“我知道你们都是奔着什么来的,无非就是看着现在一个月有三十块钱拿。想来这儿混事儿,混个百来块钱之后回家去该干啥干啥,对吧”
他这么一说,倒是没人跟他犟——事情的确是这么个事情,情况也的确是这么个情况。
见一群人不说话算是默认,李宪哼哼一笑:“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没有那么长的学徒期给你们混。按照我的计划,学徒期只能给你们半个月,甚至是更少的时间!”
一听这,学徒们炸了。
“日哦!半个月才十五块钱,这还干个毛蛋啊!”
“是啊!现在上地半个月还能赚个五六十呢,犯得上在这儿耽误啥时间走了走了!”
“我就说这个什么制陶就是扯犊子,耽误老子一天的时间,嗨、”
看着一些人已经萌生了去意,李宪顿了顿,再次高声道:“之所以要求学徒时间这么短,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用到能熟练掌握制陶环节的工人!在你们的身后,那些平房里,就是我们的黑陶厂。在你们的学习期里,协会将会依据你们对技能的掌握能力,择优录取一批人进厂直接工作。在这里,不怕先给你们露个底儿。进厂之后成为正式职工,工资底薪一百每月,外加计件!”
一听这个,刚刚转身的一批人立刻回了头。
“真地”
“不是忽悠吧”
“不可能不可能、陶罐这玩应儿不能吃不能喝的,这厂子能挺多长时间”
面对各种质疑,李宪一乐:“这个黑陶厂,是咱们邦业白酒厂最重要的配套。还不怕告诉你们了,要不是现在急缺人手,找不到制陶手艺人,尽快把生产抓起来,我们才看不上你们这群啥也不会的呆瓜!废话不多说,想学手艺赚钱的就留下,不想留的不强求,自便!”
话说的不客气,但是一群人没有没有一个人离开!
为啥
现在邦业人谁还不知道白酒厂是个啥状态
可不是原先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倒闭厂了,那可是日进斗金的企业!
这黑陶厂要是酒厂的配套厂,那前途还能短喽
一百来号人,态度立刻端正多了。
……
“你还真有办法、”
看着一百号人席地而坐,等待着老师讲课,杨淑珍擦了擦头上的汗说到。
李宪苦笑摇了摇头,“这算是什么办法,无非就是许之以利罢了。对了婶儿,你准备怎么教他们”
这几天经过和那十几个手艺人的研究,杨淑珍已经归结了一套初步的教学法子;虽然李宪的要求是分工位进行专项教学,但是考虑到来的人不一定对陶艺有什么基础,杨淑珍决定在前三天对他们进行一个浅显但是系统制陶流程演示,让学生们先了解黑陶手艺的大概。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意愿进行分班。
李宪对这个不太懂,只是见杨淑珍有了自己的主意,也不插手。闲聊几句之后,便让杨淑珍开始。
他自己,则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拿了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旁听。
杨淑珍冷不防面对这么多的人,还有些抹不开脸。不过适应了一会儿之后也就好多了。
将黑陶的传承和黑陶制品的一些特点说了一遍之后,便拿出了泥胚现场演示起来。为了让学生们熟悉泥性,她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些黑泥,让他们自己动手感受。
好奇之下,李宪也上前拿了一大团,见一旁的苏娅眼巴巴的看着,他微笑着将那拳头大的黑泥掰了一半儿,眉飞色舞的递了过去。
“喏,小妹妹,哥哥教你玩儿泥巴。”
苏娅拿过泥巴,嘴一撇。大步走到了一旁,将刚才那个自己亲手塑造的黑陶瓶拿了过来,放到了李宪面前。眉毛一扬,指了指瓶子,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