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面对这一通机关枪似得推断,李宪整个人都楞掉了,半天才反过味儿来,把珠子拿了回来:“不不不、马先生,这串珠子是不卖的。”

    “哦、”马末都瞟了瞟珠子,一脸的可惜,转而看起了地上其他的东西,略微一寻摸,就见到了之前李宪在地窖里没弄明白的那个四四方方,里面有圆形印子的物件。

    “哎呦,这钱范啊!这东西可不常见,啧,您瞧瞧,咸丰重宝!这好物件儿啊!”

    虽然不招人待见,可马末都的鉴赏水平有目共睹,听说这是好东西,众人立刻上前询问价格。

    “这东西卖不值钱,可是文物价值高啊!钱贩子这东西官面上没有流通下来的,一般都是国号一换立马销毁。所以这钱贩子肯定是当时制造假币用的。不是官面上的东西,不过咸丰重宝的假钱范子,这东西研究当时的人民生活状态很有价值啊!李先生,我建议您就别卖了。把这东西放我这儿,我在潘家园儿有个店面,回头您到我那去看看,看上什么东西您挑一件儿,咱俩换!”

    看着眼睛里冒着光的马末都,李宪和在场的所有人一样,捂住了额头。

    接下来,马末都一件一件儿的将地上的物件看了过去。李宪终于知道这个家伙为啥遭人恨了几乎每一样东西,他都见过类似的或者干脆有同类古董收藏。而且这货手里的物件,品相都是一等一的好,往往是一边品鉴着你的物件儿,还得一面踩呼夸夸自己的东西。让人听了一阵火大。

    不光如此。

    在地上看了一圈之后,李宪清楚的看到,马末都不动声色的将里面一些品相好的,有意思的东西放在了一起。老母鸡护崽儿似的给挡在了身后那架势就差明说,这些东西归老子了,你们都不要想着争。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一地的东西就被鉴了出来。

    按照马末都的说法,那些杂件都不错,文物价值很高,可是文物价值不等同于价值,卖钱的话都不怎么值钱。而那些古玉因为保存的不好,不经常盘,也卖不出高价。唯独那些佛像还值钱点儿,可惜的是……许是高三比较信佛,拾掇的太干净了丧失了一部分的价值。

    “啧啧,你看看这金佛。这东西什么样儿的值钱外黑里金的值钱呐!你这些金佛从造型看来那都是有些年份的,其中这两尊怕是宋代的了。贵重金属的古董,值钱的就是那一层的黑绣,可是您看看这擦的,金子亮灿灿的,不知道的还寻思是上周刚做出来的呢!没有你们这么糟蹋古董的啊!”

    捧着一尊金佛,马末都锤胸顿足。

    李诚儒看不下去了,嗤笑一声,将手搭在了李宪的肩膀上:“老弟我跟你说,老马最注重这个。跟编辑部里写剧本的时候




第248章: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加更,求全订求月票!)
    陈冬升废了老大劲将人带来,现在突然决定不卖,李宪心里有点儿过意不去。凑巧一番折腾之后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便提出做东请吃夜宵。

    现阶段的京城虽然还不想二十年之后那样完全变成一个快节奏,夜生活占据人们生活极大比重的地方,可是吃夜宵的地方还真是太多太多。而且现在老北京们还没被房地产热催起来,一些二十年后已经因为拆迁变成了亿万富翁的老北京们,现在还在街头卖着地地道道的卤煮牛杂。

    李宪就好这口,找了个夜市的路边小摊,要了啤酒和小吃,跟众人聊得是不亦乐乎。

    没了买卖关系,陈冬升带来的那些人反倒是健谈了起来。从谈话中李宪虽然没发现什么以后的大佬级人物,不过也了解到这些人目前都混的不错。

    陈冬升认识的人,大多都是体制内而且是京城的体制内下来的企业家,这些人对于现阶段经济走向和各个行业的预测,倒是让他涨了不少见识。

    外加上有马末都和李诚儒这两个特别能侃的,全程的气氛都很好,和那几人互换了名片,约了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交流后,局子散去,李宪回到了酒店。

    刚回到酒店,明子就拉住了李宪。

    他有点儿不明白,为啥辛辛苦苦的把那些古董从邦业整到了京城,临到头李宪又忽然不卖了。

    面对这徐茂和的小马仔发问,李宪只能笑而不语。

    将明子打发回自己的房间,李宪关了灯,独自坐到了沙发上。看着窗外万家灯火和后来根本看不到的京城星空,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份大学时代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股市历史,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1993年九月中下旬,宝安集团在证券部主任李炜的操作下,在二级市场悄然迈进延中实业股份。”

    “如僵尸一般股价在9元左右游荡了半年之久的延中实业股价很快升至12元每股。”

    “9月30日,宝安发表声明,宣称已经拥有延中实业5%股份。公告一出,延中实业一路狂涨。延中实业认为宝安恶意收购,上告证监会同时展开反收购狙击战,拉锯之下,最高之时延中股价竟高达每股42元……沪指随之大热……”

    宝延之争,中国a股第一战!

    一块块记忆的碎片在李宪的脑海之中穿行而过,看着窗外的星空,他狠狠的挥了挥拳头。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

    次日,徐茂和等人到达京城。

    接到了电话,李宪立刻前往火车站迎接。

    可是当他到了火车站,在站前广场见到徐茂和一行人中一个胡茬啦撒,头发乱的像鸡窝一样,晒得犹如援助非洲回来的人时,整个人都呆住了。

    看李宪愣在当场不说话,徐茂和嘿嘿一笑,“吓着了吧他娘的之前我在火车上看见他的时候我也懵登啦!他说他要去南边儿打工,我没让,直接就给他拽到京城来了。”

    李宪没理徐茂和的叨逼叨,走到了那人面前,看着对方没有神采的瞳孔,犹豫了一下,“王哥……没找着”

    面前的这人,正是消失了半年多的王铁成。

    和之前相比,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眼窝深深的凹陷了下去,人一瘦一黑,皱纹就更深了,整个人显得比之前老了许多。

    之前处理完了那批车床之后,李宪给了他两万块钱,让他去寻自己的妻儿。没想到半年过去,人变成了这个样子,让李宪不禁有些诧异。

    王宝成嚅动了一下嘴唇,许是他乡遇故知,又许是很长时间没有人说话了,竟然破天荒的回应了李宪。

    “没有。找着了。”

    李宪更加惊奇,“找着了你怎么还这德行孩子呢”

    六尺高的汉子,拿着摇把子说把人腿打折就打折的狠角,就那么蹲在了地上,哭的像滩烂泥,引得周围行人不住侧目。

    见到这架势,李宪就知道怕是有说不尽的曲折,暗叹了口气,对徐茂和身后的那些马仔挥了挥手,将王铁成扶了起来回到了酒店。

    在酒店之中修整了一番,李宪和徐茂和说了自己不再打算将这批古董卖掉的决定。

    “卧槽!你这不是涮哥哥玩儿呢吗知不知道哥哥把这些违禁品一路整到京城废了多大劲儿啊!你不说缺钱去整那个什么几把标王吗咋,又不整啦”

    看着徐茂和跳脚,李宪微微一笑。

    这笑容,徐茂和见过——在俄罗斯。

    “不对!”客房之中,徐茂和一把拉住了李宪,脸上的不爽瞬间变成了欣喜,“宪子你不对!你找着发财的道儿道儿了,不稀得倒腾这些破铜烂铁换钱了,对不”

    个老小子,还他娘的整出默契来了。

    见徐茂和一语中



第249章:真香预警
    进了九月,李宪发现自己的关键词就变成了“折腾”。

    这个月还没过去呢,就反反复复的辗转在邦业——冰城至京城一线,现在,还得去沪市。

    对于沪市,其实李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大学时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宅男,他最远的地方也就到过两次京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都没过过长江。没成想回到了交通极为不发达的90年代,倒是天南地北的溜达来溜达去。北面最远杀到俄罗斯,差一点儿就干到北极圈去。现在又乘上了前往沪市的飞机,即将前往祖国南方那个后来成为经济中心,被戏称为魔都的地方。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奇妙。

    徐茂和也没去过沪市,作为一个东北倒爷,这个家伙倒是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飞机上,徐茂和一路数落着听闻来的风土人情,兴奋的不行。

    他不知道的是,李宪其实对于现阶段沪市的好奇心比他更甚;对于徐茂和来说,他只是从家乡到了一个从未踏足过的地方。可是对于李宪来说,则是跨越了一个时代,从头来观看一个未来辉煌之地的起点。

    这种矛盾和冲突,让这一行显得意义特别重大。

    “徐哥,我听说沪市的歌舞厅特别有腔调。”

    飞机上,李宪双手插在一起,看着窗外的云层,一本正经的对身边的徐茂和说了一句。

    徐茂和眉毛一扬,立刻停止了叨逼叨:“我刚才就想说了。听说里边要是花给足了,能和明星一起......嗯,喝酒呢。”

    ……

    当李宪等人到达虹口机场,还没出机场,就见到接机处一片混乱。

    “哎呀,这是干啥呢”

    见到这一幕,徐茂和垫着脚,伸着脖子,费劲巴力的往人堆瞅了半天,“哈!哎呀,宪子,马家军,马家军嘿!”

    李宪本来没想着凑热乎闹,可是一听是马仁军等人,驻下脚步,向人堆里看了一眼。

    果然,人堆之外都是一些热情的市民,拿着条幅或者干脆是大纸壳子做的迎接牌,上面写着“为国争光马家军”亦或者是“沪市欢迎马家军到来交流”等内容。

    七运会刚刚结束,整个中华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之中。原因很简单,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全运会上,马家军再创辉煌,取得了让世界都为之颤抖的成绩。

    如果说在八月刚刚结束的斯图加特世锦赛上,马家军的表现是震惊四座,那么在国门之内举行的七运会,则是一场由马家军一力担当的破纪录表演;女子马拉松,王军霞、曲云霞、丽、张丽荣包揽前四。9月8日,王军霞以29分31秒78在京城打破10000米世界纪录,将原纪录缩短了41.99秒秒之多。接下来的几天,马家军连超女子1500米、3000米、10000米世界纪录。

    可以说,在七运会进行的这些天里,世界田径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中华。

    在斯图加特锦标赛之后,原本以为马家军已经创造了中华田径界巅峰的世人明白了——世锦赛就是磨磨刀啊!

    七运会结束之后,马家军,彻底的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偶像。

    而在人群中间,李宪看到了马仁军。

    这个最近一段时间风头正劲的教练,此时格外神气,三条鱼尾纹笑的拧在了一起,双手挥舞着对着记者们说着什么。

    人太多太杂,李宪听不清。

    看了看马仁军身后那些面对镜头依然有些羞涩的姑娘们,李宪拍了拍徐茂和,“走吧,挤不进去。”

    “哎宪子,你的那个卫生巾厂不是找的马家军做冠名吗你给我整个签名啊有时间。你不知道,我姐现在都疯了,天天守着电视看马家军比赛,一有直播连透笼那边儿的摊子都不去啦。”

    徐茂和也知道这阵仗肯定是近不得前了,满脸可惜。



第250章:这次,老子来了
    93年的沪市还远没有后来繁华,坐着出租车一路走来,看着大街上还能数的过来,而且高度有限的大楼,以及那些老街巷弄堂以及里面横纵着,晾晒着女人胸罩和各式衣物的竹竿和满大街的自行车,闻着摩托车发动机里燃烧未完全喷薄而出的尾气味儿,李宪不禁大失所望。

    脑子里想着粗陋两个字,李宪又自嘲自己实在是想的太多。隔着二十多年,用后来的盛世和现在做对比,实在是没有意思。

    到达沪市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和徐茂和等人在沪市股交所附近的一家酒店安顿下来之后天都黑了。虽然心里记挂着宝安集团此时怕是已经启动了对延中实业的收购计划,可是急也没有办法。

    晚饭之后,李宪便和徐茂和扔下了一群长途跋涉之后已经累蔫儿巴了的小弟,只带着王铁成,在股交所附近逛了起来,算是熟悉环境。

    “日他娘的。”

    八点多,股交所已经关了门。门前,徐茂和看着那霓虹灯的大牌子,目光迷离,并附赠了一声国骂。

    “去年春天时候,有个朋友打电话让我来沪市,说是有个大买卖找我合伙做。结果那个时候我特么正好在俄罗斯被刘长青给坑的鸡毛都光了,就没来。”

    “什么大买卖”李宪明知故问,嘴上却已经憋不住乐了。

    “认购证啊!”站在股交所的大门之前,徐茂和捶胸顿足,“三十多块钱一本啊当时!他妈的,当时虽说手里没多少钱了,可是他娘的十万八万还是能拿的出来的,要不是被刘长青坑了一下一门心思的想着咋还回去,我他娘……”

    听到这儿,李宪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认购证,算是中华股票历史上比较特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东西了。这玩应最早就是在面前这个交易所出现的,92年,沪交所才成立一年多,整个股票市场就有八只股票。面对初具规模的股票市场,股票却是粥少僧多,有价无市。

    当初老八股之外的兴业房产发行新股的时候,股民齐聚发售地江湾体育场,提前两天排队,差点儿造成踩踏事故闹出人命。面对92年尚有10多个新股要发行的现状,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为了扩充市场容量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股票。

    这东西只是代表一种资格,就像是现在想看演唱会先买门票差不多。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需要摇号,中签了才能认购股票的东西几率太小,所以根本就不买账。

    可没成想,在这个认购证发行之后的两个月,就有消息灵通的人得知92年股票发行个数即将大增,认购证的中签率远远高于想象之中的几率。

    在这种大环境下,黑市爆炒认购证,几十块钱的认购证价格一路扶摇直上,最高的时候竟然达到了一万多。

    每百张连号认购证到最后实际收益都达到50万元左右。

    天可怜见,92年的五十万是啥概念万元户都是凤毛麟角,放在2018年能顶个有车有房净存款二三十万的人家了。

    可以说认购证的出现,是第一次中华人亲身体会到股市催生的疯狂。也同样成为了许多失去机遇的投资者心中永远的痛楚。

    可是这东西当初出来的时候就连大部分的股民都不看好,更别说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徐茂和了。
1...8384858687...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