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明之猫奴学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映今月
当乌泱泱的人群来到土地拍卖会的现场后,全都惊呆了。
“那不是寿宁侯和建昌侯吗怎么在外面看大门了谁把他们给打了,你看那头上缠着那么厚的纱布。”
正当人们准备进去的时候,张鹤龄说道:“站住,按照规矩,得先交保证金才能进去。”说完就有人抬着桌子出来,在门口两边摆好,十几个账房先生坐在那里,摆好了账册和笔墨纸砚。
听到要交钱才能进去,这些人全都开始不满的议论。
张鹤龄那可是横行京城的主,只见他拿着一根锣锤,接过旁边护卫递过来的铜锣,敲了一下,顿时人群安静下来了。
“我也不欺你们。先把规矩说明了,省的你们乱嚷嚷。为了保证拍卖会合理有效的进行,按照你们准备购买地块的大小,分别缴纳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保证金将在五日后退还。”
听到保证金还可以退还,这群人也就没了意见。纷纷开始在那里登记,按照所要购买地块的大小缴纳保证金。
他们本就带着银票前来,因此这点钱不在话下。
本来还有些人准备来闹闹事,但看到这两人在此守大门,全都缩了回去。
这些都是勤快的,有些性子不急的还在家中。因为拍卖会要一个半时辰后才开始,现在去了也是干等着。
新任礼部尚书刘春来到杨一清家中,他们昨天就约好了一起去买点田地。外城现在是个好地方啊,谁都想着趁现在地价还没完全涨上去,赶紧置办点产业。
“杨大人,那土地拍卖会可是快要开始了,咱们这就过去凑凑热闹”
“再等等。”杨一清丝毫不着急,他似乎在等什么。
刘春有些着急了,“这都什么时辰了啊,再不去可就晚了。”
就在此时,一个小厮跑了进来。
“老爷,打探清楚了,守门的是建昌侯和寿宁侯,护卫全都是从锦衣卫调过去的。”
杨一清对刘春说道:“刘兄,我看这土地拍卖会怕是要出什么大事。”
“何以见得”
杨一清思考了一下,说:“这阵势,也只有皇帝能拿出来。满城权贵全都想着去买地,可那些官员很多都是财产来路不正,这要是被拿住了把柄,那最起码也是丢掉官职啊。”
刘春惊出了一身冷汗,“我怎么没想到呢。照你这么说,这拍卖会咱们是不能去了。”
“去,当然要去。以我们的家境,买几块地还是不在话下的。去了之后我们要注意都是谁露了财,等这次长假结束后,就参他们一本。”
刘春明白了杨一清的意思,他这是要趁机打压那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朝堂上几乎所有人的手脚都不干净,谁先路出马脚谁就输了。
两人来到拍卖会门口,就看见国舅们坐在那里。
杨一清上前说道:“呦,这不是国舅爷吗,怎么在这里当起了门神”
文官们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以外戚身份封爵的人,作为文官之首的杨一清,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嘲讽机会。
张鹤龄瞥了他一眼,道:“我做门神我乐意,我当门神我光荣。你能拿我怎么着告诉你,最好别惹我!信不信我不让你进去。”他在李府被关了两天,然后被打发到这里看大门,憋了一肚子火。
第91章 土地大拍卖
“哎呦,您二位可是太后的兄弟,我们哪儿敢惹您二位啊。”刘春笑着说道,“只是不知谁那么大胆子,将侯爷的脑袋砸了这么大一个包。真是无法无天,我作为礼部尚书,见到那人必将会严厉斥责。”
刘春这是在套话,想从张鹤龄口中套出是谁打了他,然后再嘲弄一番。
杨一清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都是老狐狸,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刘春的企图。
张鹤龄果然不负所望,只见他指了指自己脑袋上那厚厚的纱布,说:“唉,你们是不知道啊,李东阳那孙子的孙子,蛮横不讲理,我不过是说了他娘子几句,就拿着砖头砸我。你们给评评理,哪儿有这样的。”
杨一清和刘春顿时明白了,合着这二位是去李府惹事,难道他们没听说皇上在那里镇场子不应该呀。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你看国舅脑袋上的纱布是多么的漂亮,一看就是上等的江南布料。那缠纱布的手法,一看就是出自名家。
“哈哈哈哈,我下次见到那小李牧,一定会好好训斥他。二位在这里看大门吧,我们先进去了。”
刘春说完之后,抬腿就要进去。
张鹤龄一把拽住他,“等等,不能进去!还没交银子呢!”
“什么进去也要交钱”
“那是当然,甭管是谁,想要进去都要交保证金,五日后退还。”
刘春和杨一清象征性的交了点钱,然后得了一张交保证金的凭证和一个号牌。刘春是一三五一,杨一清是一三五二。
刚进门就看见前面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他们俩挤进去看了看,挑中心仪的地块记下编号,然后进了大型地块拍卖场。
走进一看,熟人不少。但更多的是一些管家模样的人。一些达官显贵不愿抛头露面,所以委派家里人过来。
这里是一个大院子,摆满了长条板凳。最里面是一座二层的小楼。
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坐在长条板凳上,因为院子四周站着的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唉,你说说这李东阳家的孙子怎么就跟锦衣卫关系那么近呢”
“谁说不是啊,真是蛇鼠一窝,狼狈为奸,鸡鸣狗盗!”
此时的李牧,还不知自己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他正跟朱厚照在二层小楼里面,看着下面那些人。
李牧接过张婉秋递过来的一块糕点,边吃边说:“看见没,这都是人形元宝,可不能轻易放他们跑。”
“必须的。没想到啊,满朝文武竟然还真都来这里买地。唉,太让人失望了。一群道貌岸然的败类。”朱厚照摇了摇头。
“这不是来给咱修外城做贡献了嘛,只要合理利用,这些败类也挺可爱的。”
“哈哈,还是小弟你精明。将这些大臣玩的团团转。差不多到时辰了,咱们开始吧。”
拍卖会正式开始了。规则很简单,每当挂出一块地的牌子时,旁边是底价,下面人就开始举号牌。然后上面不断加价,直到还剩最后一人举着号牌。
李牧他们当初在外城总共并购了大约十二万亩土地,几乎占据了新外城的绝大部分。总计耗银四百万两,平均每亩地不到四十两银子。差不多算是没修外城前的正常地价。但现在,按照李牧的估算,最起码能涨两三倍。种田的地和建宅子的地,那价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西零零零一号地块,面积二十亩,底价五千两。”这可是好地块,将来再拆分卖出去也能赚点。
随着上面挂出牌子,下面顿时一片人举起了牌子。
上面每次提价五百两。随着价格不断拉高,下面有人开始退却,放下了手中的号牌。终于在一万二千两的时候,还剩下一个举牌子的。这都平均一亩六百两了。
随着第一单交易的完成,朱厚照身边的那几个账房先生,开始记账。他现在嘴笑的都快歪了,这一下子就赚了一万两。
交易还在不断进行,账房先生噼里啪啦打着算盘,那声音在朱厚照和李牧听来,是如此的悦耳动听。
整整一天,交易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晚上,朱厚照开始和李牧盘点一天的收获。
“今儿总共卖出去三万亩地,合计收入六百二十三万两白银。刨去成本,大概赚了约四百万两吧。”李牧很快就统计完了今天的这些交易。他就是在最后做一个汇总。
朱厚照感慨道:“想不到啊,这就一天的功夫,京城里就能一下子出这么多银子。太祖爷当年藏富于民,这民间还真是富庶。”
“没事,慢慢的就都挤出来了。后面还有两天,大概能卖出去十万亩。总收入在两千万两左右。大哥,这么多钱到时候我拿二百万两,其余的你全都拿去。”
“为何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咱们怎么说也得对半分啊。”朱厚照还是很仗义的。
“我要那么多钱也没什么用,倒是你,修外城需要银子,跟鞑靼打仗也需要银子。你听我的,用那些余下的钱给边关的将士们升级武器盔甲,调运粮草,一定要将鞑靼灭了!”李牧可是恨透了鞑靼,他希望朱厚照直接用钱将鞑靼砸死。
朱厚照在心里算了一下,修外城大概需要一千万两,那这剩下的百万两,就算是只用一半,边关守卫的战斗力都能飞涨。
“好,这事就听你的。今年整军备战,来年必定灭了他们!”
同时,锦衣卫的驻地扇门也开始在盘点今天的收获。
指挥使张明对着那些正在整理情报的人说:“都用点心,这可是给皇上办差。想想那些官员们平日里是拿什么眼神瞧咱们的,这次一定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咱锦衣亲军的威名!”
许多官员拿着地契在家里正高兴着,却不知自己已经被锦衣卫给暗中盯上了。
第二天,外地的富商也加入了拍卖会的战场。
朱厚照和李牧直接就在家里数银子,不再去拍卖会那里凑热闹。昨天耳朵都快被那些人的声音给震聋了。
第92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
整个北京城都掀起了一股买地的浪潮,平日里在内城和南城挤着住,现在好了,都想着去新城区住大院子。而且现在这地价也还算可以,二百两就可以买一亩地,随便盖房子。
嫌贵那你去内城和南城买一亩地试试,没个几千两下不来。说不定以后这新城区的地价还能再翻上一两倍,现在抢地稳赚不赔。
李牧本想着最大化压榨土地的利益,但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不是自己不贪财,而是不愿意被更多人记恨。
一连三天,轰轰烈烈的土地拍卖会终于落下了最后一锤。五月十七晚上,经过最终统计,总营收一千九百七十万两,卖出了九万千多亩地。江彬见李叔只拿了二百万两,很识趣的拿了五十万两,其余的全都分给了朱厚照。
现在江彬可是一切都向李牧学习,别看李叔年纪小,本事可大着呢。太后、皇上都非常喜欢他。
得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朱厚照大笔一挥,直接将修外城的余款补齐了,同时又多给了点,用李牧的话就是加钱催进度。
还没等他们从分钱的喜悦中清醒过来,第二天,李东阳主持召开的栽树大会开始了。
由于现在还在假期内,所以那些收到邀请函的人全都来捧场。最近李家风头正盛,谁也不敢在此时不给面子。
李牧没有去掺和这些文人的事,他现在正躺在摇椅上,安闲的享受美好时光。
突然得了两百万巨款,张婉秋对李牧的态度那是好得不得了。她一边给李牧揉肩膀,一边说道:“你打算怎么用那些银子啊咱们家现在可不缺田产。”
李牧想了想,说道:“对啊,该怎么花钱呢要不咱把家里装修一遍吧。你看这只是将房子建起来了,还没好好装修呢。跟我大哥那边相比较,咱们这住的太寒酸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张婉秋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赚了钱就要花,而且以李牧的本事,以后还会捞到更多钱的。
“娘子,你这按摩的手法可以啊,比以前可精进多了。”
“那是,刘姐姐亲自教我的。但是她总说我学的还不到家,手下不知轻重。”
正说着呢,李牧就感觉肩膀一阵疼痛,“哎呦!”
“怎么了,是不是按疼你了”
“没,是我想起一件事还没办。娘子,要不今儿先到这里吧。”
“不行!我还没捏够呢。老实给我坐着,敢跑的话信不信我拿鸡毛掸子打你!”
李牧连忙小声说道:“信,当然信了。我不跑还不行吗。”
就在他们俩说悄悄话的功夫,赵得助跑了进来。
“少爷,老太爷请您过去呢。说是要您作一首诗应应景。”
李牧眼瞅着来了救星,就感觉张婉秋手上刻意用了劲儿。于是他强忍着疼痛说道:“不,不去了,你跟爷爷说一下,回头刻碑的时候我补上就行了。现在我要陪娘子。”
等到赵得助离开后,张婉秋笑着说道:“嘿嘿,算你识相。”
这边其乐融融的玩闹着,对面镇国将军府可就不平静了。
朱厚照端坐在大堂上,下面满屋子的锦衣卫正在热火朝天的整理那些证据。这两天太多的官员露了财,顺藤摸瓜查下去,很快就抓到了他们的狐狸尾巴。
江彬来到这里,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李叔曾经说过,不要去查宁王行贿的那些官员。”江彬还是忠心于皇帝的,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李牧说的告诉朱厚照。
“为何”
江彬继续说:“李叔说,宁王行贿的那些官员,占了朝廷的十之九。真要是查下去,那么以后谁还给朝廷干活。而且这宁王以后早晚都要被查办,不如让他在这段时间里多造福朝廷官员。大明官员的俸禄太低,不拿点额外收入他们没法养家糊口。”
朱厚照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个理,“也罢,朕这次就网开一面。那些受贿万两银子以下的,就不再追究。但是过了这个数,无论是谁,一律查办!”
在朱厚照看来,受贿万两以上的,算得上是巨贪了。将他们查办了,既不伤了朝廷的根本,也能给人以警示。
但是他忘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讲,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江彬,你在这里继续盯着,记住,不要放过任何人。我去找你李叔聊聊天。”朱厚照在这里装了半天的正经,早就想着出去放松一下了。
朱厚照带着刘良女来到了李家,然后就看见了李牧正跟张婉秋腻歪。
“小弟,咱们一起去钓鱼吧。”
李牧没想到朱厚照突然有了这兴致,“钓鱼我不会呀。”
“没试过怎么知道会不会,快点起来,躺椅子上跟个瘫痪似的。真不知我怎么认了你这么个懒散的小弟。”
李牧笑嘻嘻的从椅子上起来,“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很爽。我娘子跟嫂嫂学的按摩,正拿我练手呢。这不瘫痪也不行啊。”
“行啦行啦,咱们赶紧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