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明之猫奴学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映今月
江彬打量了张立功几眼,看来是个管工地的愣头青,瞧那瘦胳膊瘦腿儿的,应该不能威胁到皇帝,所以就没有上前将这个大胆的家伙拿下。
张立功那满口审问犯人的语气,惹得朱厚照很不爽,朱厚照说道:“你不认识我”
听到朱厚照这么问,张立功摇了摇头。
张立功瞧见眼前这两人交头接耳悄悄说了什么,于是再次催促道:“满京城那么多人,我怎知你是哪个无名鼠辈。别废话,老实交代!”
刚说完这句,就见这两人冲上前来,配合默契的将张立功放倒在地。然后就是一顿拳脚相加。
嘴欠迟早是要挨打的。
“不认识是吧这回刚认识了吧。”朱厚照一边打一边说。
还别说,这二舅哥挨了打嘴还挺硬,“尔等鼠辈,莫要让我知道你们是谁!我张立功早晚要报这个仇!”
朱厚照挥舞在半空的拳头稍稍停顿了下,他隐约记得李府里面被李牧折磨得挺惨的小瘦子,叫张立言。这人名叫张立功,又在这里监工,十有九是那小瘦子的哥哥。不过打都已经打了,那就别犹豫了。于是乎朱厚照的拳头又挥了下去。
那些民工听到张立功的哀嚎,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围了过来。
“你们是什么人,敢在这光天化日之下肆意殴打别人,还有没有王法了”
被群情激愤的工人包围后,朱厚照和江彬见识不妙,于是乎撒丫子撞开人群就跑。外面驻守的锦衣卫一阵纳闷,刚想着跟上去,就听江彬吩咐道:“不许跟着!就当没看见!”
锦衣卫立马就又回到了那个小亭子里面,继续喝茶聊天。
张立功很憋屈,莫名其妙的就被打了。他稍稍整理了下衣衫,让那些工人继续干活,然后就回李府。路过门口那个锦衣卫的小亭子时,看到他们那喝茶聊天的闲散样子,张立功叹了口气,“唉,这群锦衣卫,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李牧正在书房读书,张立功就闯了进去。
“二舅哥,谁把你打成这个样子了”李牧非常好奇,究竟是谁那么猖狂,敢打自己的二舅哥。
张立功坐下后,拎起茶壶就咕咚咕咚灌了几口茶,“唉,别提了。今儿在工地正监督他们施工呢,结果来了俩贼人,一个书生模样的,脸长而且瘦削,另一个是浓眉大眼的随从。也不知道是哪里蹦出来的恶贼,锦衣卫也没拦住。想不到这京城里面治安如此不好。”
李东阳在一旁咳了两声,只听这两句描述,他就知道肯定是朱厚照和江彬那两人。
李牧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放心吧,这事儿我替你讨一个公道去。这天子脚下朗朗乾坤,还能放任那贼人作恶不成”
就在李牧满嘴瞎说的时候,朱厚照带着江彬来了。他回到镇国将军府上,发现刘良女不在,询问后才得知是来到了对面李府。朱厚照可不管刚才打的是人家的二舅哥,为了找媳妇儿,他直接就登门拜访。
“呦,都在啊。”朱厚照很厚颜无耻的打着招呼。
“是你们!”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张立功刚想抄起砚台砸过去,就被李牧死死地拽住了胳膊。
“妹夫啊,就是他俩欺负我。怎滴,你还不让我报仇我张家怎么就瞎了眼啊,把那么好一个妹妹嫁给了你!”
李牧知道如果再不坦白朱厚照的身份,今天这事没法善了,于是小声说道:“他是皇上,你还不赶紧跪下。”
“啊”
满屋子人跪了一地。
就在张立功愣神的功夫,李牧一脚踢在了他的小腿上,让他跪了下去。然后笑嘻嘻的说道:“皇上,你就饶了他吧。”
“行了,都起来吧。最烦这俗套的礼节了。看在你的面上,就饶了他。不过也真是的,你这二舅哥那嘴里没几句好话,不然我也不会忍不住想打他。”
又说了几句后,朱厚照就带着李牧离开了书房,来到了中院花园的凉亭中,刘良女和张婉秋正在给几只猫儿喂食。
朱厚照走上前去,看着那个汝窑天青釉碗,说道:“这个碗不错,用来喂猫儿正好。但是比不得我家那些碗。”
李牧说道:“那是,大哥你现在可比我富裕多了。现在家里简单装修了一下,就花了将近一百万两银子。真是花钱容易赚钱难呀。”
朱厚照将小雪团抱起来,然后坐在石凳上,“谁让你要盖那个天下第一高楼来着,活该你没钱。对了,我看着这第一层快起来了,还要多久才能彻底完工”
李牧想了想,说:“现在进度很不理想,按照目前的情况下去,一个月大概能建一层,还是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乐观点的话得三四年才能竣工。”
朱厚照无语了,不过也能理解,他的乾清宫修了一年半,还要再修一年才能完活,这天下第一高楼只用三四年就完工应当是很快了。
“好吧,就这么修下去吧。按照你说的,一层一丈高,那修到上面怎么办总不能人站在半空去修吧。”
“我的计划是,每修好一层,就先暂时用土填埋上。这样能减少施工难度。旁边不就有开挖护城河堆积成的小土山嘛,正好拿过来垫脚。”李牧一提到盖楼,就来了精神,一个劲儿的说了小半天,听得在场那些人面面相觑。
张婉秋最终还是打断了李牧的话,说道:“好啦好啦,你说那些我们全都听不懂,还是说说这些猫儿吧。你看这只,是刘姐姐带来的猫,还是咱小雪团的崽子呢。怎么样,好看吧”
随后他们伴随着欢声笑语玩起了猫咪。
撸猫,自古皆爱。皇帝养别的可能还会被一些大臣上书劝诫,但养猫不一样。因为古代粮食很重要,为了防患老鼠,所以皇帝带头养猫也不足为奇。
傍晚,朱厚照刚回到镇国将军府准备休息,就接到了边关传来的急报,朵颜卫分多路入侵。
朵颜卫是兀良哈三卫之一,在洪武年间设置。部落主体是蒙古族归顺大明的那部分。但是一百多年过去,兀良哈三卫渐渐与大明离心离德。朵颜卫通过联姻控制住了其余两卫之后野心渐渐大了起来,开始在鞑靼和大明之间左右逢源。
今年鞑靼来不了,于是教唆朵颜卫来闹腾,总之不能让大明消停。但是朵颜卫再怎么有野心,实力也相当有限。尤其是这回,竟然分兵多路,简直是送上门来挨揍。
朱厚照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出场的机会,“江彬,传令各地卫所,加强侦查,朵颜卫的一举一动都要掌握。等会儿就连夜出发,朕一定要亲手斩杀几个敌人练练手。”他自打自称将军以后,还从来没有杀过敌人,这是他的一大遗憾。
府上的卫兵没多久就全部集合完毕,跟在朱厚照后面准备出发。
刚出了府门,朱厚照就看见李东阳带着李府的所有人在那里。
李东阳问道:“皇上又要去宣府”
朱厚照以为李东阳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说到:“李太傅你年纪大了,还是赶紧回去休息吧。朕可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一定是一个尽职的好将军。”
李东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道:“将军此去要多保重身体,永葆我大明边关安宁。李东阳恭送将军。”
随后李府的人齐声喊道:“恭送将军!”
朱厚照回头看看刘良女,再看看眼前这些人,忽然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要去保护的人。绝不能再让外寇像去年那样祸害京畿,绝不能!他摸了摸随身携带的那柄宝刀,“出发!”
看着消失在暮色中的朱厚照,李牧忽然觉得,这个大哥还是挺厉害的。如果换做是自己的话,那肯定不会去边关犯险。
“我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不然配不上这样的大哥。”
次日清晨,李牧来到了孤儿院的建设工地。自打上个月土地拍卖出去之后,现在整个西城到处都在搞建设,原本那些衣食没有着落的流民,全都被安排到了工地上。
现在的孤儿院,已经建好了三座院子,李牧刚走进去,就看见俩小孩过来,二话不说给李牧磕头下跪。
“拜见恩公。”
李牧想起来了,这是去年在雪地里捡来的那俩孤儿,孙启东和孙紫妍。
“都起来吧,别见到人就磕头下跪的,男儿膝下有黄金,不能轻易行此大礼。”
孙启东对着李牧作揖说道:“恩公,我记住了。但是恩公救了我跟妹妹的命,又供我们吃穿,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所以对恩公行大礼是应当的。”
李牧对他说道:“救你们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大哥和我大侄子,他们分别是镇国将军朱寿、锦衣卫江彬。”
“恩公,我记住了。”
“行了,别总是恩公恩公的叫,喊我李公子即可。”
第101章 老爹归来
李牧在这个院子里看了看,各项条件还不错。现在孤儿院是在李府的名下,一直以来都是李府花钱雇人来打理。
“现在孤儿院就你们两个吗”
孙启东回答道:“在这个院子里的只有我跟妹妹,后面那两个院子里面人多,有三十几人呢,很热闹。”
李牧对于这样的安排并未感到意外,这两个是他跟皇上救下来的,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敢有所怠慢,单独安排一个大院。“你带我过去看看他们吧。”
来到后院之后,只见一群小孩子正在玩耍,最小的三四岁,最大的有十四五岁左右。
孙启东很明显是这些孩子们的小头领,他呼喊了一声,所有孩子就全都聚了过来,“这是咱们的恩公李牧李公子,这个孤儿院就是恩公创办的。”
眼瞅着这些孩子要磕头行礼,李牧连忙制止他们,“不必行礼,去几个人将那个院子的也全都喊过来,我有话要与你们讲。”
几个机灵点的小孩儿立马转身跑去另外一个院子喊人。
过了一小会儿,院子里面站满了三十多个小孩子,虽然都穿着粗布衣衫,但精神头很好。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李牧说到:“你们本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我跟大哥镇国将军朱寿、大侄子江彬见你们可怜,于是建了这个孤儿院来收留你们。用不了多久,在这里会建一座学堂,里面会有各种先生来教你们。这个孤儿院养不了你们一辈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学得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书、学医、习武、经商等出路。等到年满十六岁,就要去为自己谋一条出路。人各有命,我现在帮你们一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活下去。记住了没有”
那些孩子回答道:“记住了。”
又唠叨了几句后,李牧就离开了这里。养活这些孩子只需要建几座宅子,每个月再出一点银子。这些对李牧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办点好事才能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不亏心。
他是走了,孤儿院里面可就又热闹起来,在孙启东的带领下,所有孩子都将李牧、朱寿和江彬谨记在心,奉为再生父母。而且此后收养的孩子也全都这样,将李牧他们铭记在心。
李牧来到了问天阁工地,张立功正在那里愁眉苦脸。
“二舅哥,你咋愁成这样了”
张立功叹了口气,“妹夫,你来的正好。现在这第一层的墙和柱子不是建好了吗,但是这顶板该怎么搞用木头撑住模板很容易,但是要撑住钢筋可就难了,更别提还要再浇筑混凝土。”
“这个简单。”李牧指着旁边的那个小土山说道,“现在就拉土将这片地方全都埋起来,然后在土层上面施工。”
“现在就埋”
“埋!”
随着李牧点头,接近两百个工人开始对这里进行掩埋。在这个万事靠人工的年代,估计要有十几天才能埋完。建的慢点没关系,关键是能够建成就行。李牧随后又给张立功讲了讲接下来施工的要点。
李牧这边暂且不提,再说说这宣府城中。
高要最近被安排去守城门,这可是个轻快活,每天坐在城门阴凉下喝喝茶,然后盯着别让图谋不轨之人进程即可。碰到商贩还可以收点银子,许多人都巴不得被委派去守城门呢。
一队商贩,有十五人,全都携带着兵刃。用而十几匹骆驼驮运着货物,来到了城门口。瞧那装束,明显不是蒙族也不是西域的,应该是从更远的西边来的。
高要见他们过来,顿时来了精神,这种远来的商队,最是懂规矩,该有的孝敬都不会少。大明的商税收的少,三十税一,所以商队在贿赂城门官的时候也就比别处大方一点。
“站住!什么人!”
领头的商贩是一个中年人,留着络腮胡子,黑眼睛黑头发,只见他说道:“吾乃杭州府人士,正德七年前往海外经商,至今方归。”说话间他就从衣服里面掏出一个皱皱巴巴的小册子,交给高要,“这是我的户籍凭证,还请官爷过目。”
高要接过那个小册子看了看,“却是我大明颁发的凭证。我且问你,家中现有何人”碰到这种十几人要入城的,必定要好好盘问一番。
“我在杭州府家有一老母李秦氏,还有一幼儿名叫李牧,今年应该十三岁了。”
高要惊了一下,“李牧!你说你儿子叫李牧”
高要在李家住了三个多月,他是知道李牧曾经有个父亲下海经商,后来老爹没回来就搬到了京城。
“是的呀,小儿名字就叫李牧。”
原来这就是李牧那个便宜老爹,李德利。他从海上出国,四年后却从陆地上回来了。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事情。
确认这就是李牧的老爹后,高要没有废话,连应该收的税也不收了,直接派了十名士兵护送他们前往京城。就凭他现在在宣府跟江彬的关系,抽调十人还是做得到的。
高要并没有告知李牧现在的情况,还是让人家自己去问吧。他只要保护好李德利,将这份人情送到就行。
商队中几个人悄悄问李德利,“李老大,这边关的将士怎么对咱们这么好,不抽税不查验货物,还派兵护送”
“我哪儿知道啊难不成是看上了我们的货”李德利对着他们使了个眼神。
听到李德利这样讲,他们全都打起了精神。只要情况稍一不对,就拔刀砍人。这几年一路从海上拼到现在,他们就是这样混下来的。
但这次他们是真的想多了,那些士兵就是一路护送的。途经驿站的时候还带着他们进去休息。
终于来到了京城,远远地就看到那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外城城墙。
领头的士兵说道:“诸位,前面就是定西门了,只要进去就彻底安全。”
李德利很是疑惑,问:“这京城什么时候有了定西门”
“李老爷这就不知道了吧,自打去年外城扩建,就又添了三座外城。沿着内城的阜成门一路向西过来就是这定西门。进去后再走一段就能到镇国将军府了。只要将你们送到那里,我们就可以回去交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