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争明之猫奴学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映今月

    “大哥,大正月天游泳还不得冻死啊。再说了,到时候冰还没化呢,怎么游泳。”

    朱厚照说:“怕什么,回头我让他们把这什么泳池建在大殿里,再灌上热水不就成了咱可说好了,到时候一定要拿出点宝贝来做彩头。”

    “好,就依大哥所说的。”李牧现在被这大哥的脑洞所折服,现在连室内泳池都要做出来了。

    李牧摸了摸泳池里面的水,凉飕飕的,现在可不敢下去,万一着了凉就麻烦了。现在可没后世那么好的医疗条件,还是不要作死。

    两人坐在旁边的长木椅上就开始聊起了天。

    “小弟,我知道你主意多。你说说,该怎么干掉鞑靼,解决边患”

    李牧没多想就说道:“想要彻底解决边患,就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自始皇帝以来,就跟游牧民族打仗。因为我们手里有他们需要的资源,盐、铁、茶、丝绸等,他们大都不能自产,所以只能从我们这里换取。但是他们由于养马,所以很容易成立骑兵,这样就经常跟我们形成武力不对等的情况,后来干脆就直接明抢。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同化他们,解决边贸问题,让他们成为我大明的一部分。”

    “这种方法太难了,一时半会儿怕是做不到。有什么快一点的法子”

    “快一点的方法嘛,也有,只不过治标不治本。很简单。明年把神机营全都调过去打他们一个埋伏就行。只要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就可以安生很多年。”

    朱厚照有点失望,他原以为李牧能有好点的法子,“神机营要是管用,那英宗皇帝当年也不会被困在土木堡了。”

    “大哥,你是没发挥出神机营的特长。只要给他们研究出一样东西,保准让鞑靼刻骨铭心,再也不敢踏入宣府大同一步。”

    朱厚照来了兴致,“哦什么东西,快说来听听。”

    李牧于是说道:“还记得炸鱼湖吗”

    由于那个湖边立着石碑,上面刻着李牧炸鱼的事迹,所以那里被人们称为炸鱼湖。

    “当然记得,不就是你以前炸鱼的那个湖吗,现在满京城都知道你曾经在那里炸鱼。”朱厚照一想起李牧的光辉往事就很兴奋。

    “咳咳,”李牧有点尴尬,“既然能炸鱼,那为何不能炸人呢”

    “我怎么没想到呢咱们这就去神机营,我要让他们立马去研究怎么炸人。”朱厚照起身就要带着李牧去神机营。

    “大哥,那中午用辣椒做的饭菜呢”

    “让江彬送到神机营去!”

    由于京营的新驻地就在这边不远,所以他们俩很快就来到了里面的神机营。

    大太监张永正在操练那些士兵,听闻皇帝来了,赶紧前来迎接。

    “奴婢叩见万岁。”

    “起来吧,带朕去神机营的仓库看看。”

    张永不知道皇帝带着李牧要去仓库做什么,但还是在前面带路。

    沿路走过去,朱厚照发现了几处明哨和暗哨,这让他对张永很是满意。看来当初太后调他回来执掌神机营是正确的。

    随着开门的吱呀声,神机营的仓库打开了。只见里面摆着几排崭新的火铳,后面全都是装火药的大木桶。

    李牧打开其中一个看了看,“火药成色不错,比起我当初用的要精纯许多。张公公,麻烦找俩人搬两大桶出去。”这种成色的火药,只用来推动那些火铳和铜炮里的铁丸,真是可惜了。

    随后张永就叫了几名士兵进来搬火药。李牧随手拿了一捆火绳。

    来到外面后,李牧特意找了个离仓库最远的角落。然后开始和朱厚照一起制作炸鞑靼用的东西。

    李牧将那些火药用石块压实后,然后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了一个大号瓦罐里面,一直装了半瓦罐。随后他就将一根火绳捅进去,盖好盖子说道:“好了。”

    “这就行”朱厚照有些怀疑。

    “试试就知道了。”李牧很有信心,当初他炸鱼时那种劣质火药都差点坑死自己,更别提这神机营打仗用的火药了。

    很快,那个装了一半火药的大号瓦罐就被放在一个小坑里面。李牧让人找了几根长竹竿,将其从中劈开,做成了中空的两半,然后将火绳放在里面,对好之后埋在地上。火绳的尽头和和瓦罐口的火绳绑在了一起,随后将瓦罐埋好,上面撒了些土,伪装成和周边一样。

    “张公公,麻烦让他们牵几匹老弱的马过来,拴在这里。”

    过了一小会儿,就牵来了五匹瘦马,按照李牧的要求拴在那里。然后李牧带着人来到了点火的地方。

    “大哥,还是你来点吧。我可不想再碰这玩意儿。”李牧现在心里的阴影还没散去。

    “哈哈,好,我来就我来,你们全都退后。”朱厚照吹燃了火折子,点着了火绳。

    随后他们全都退到了四百步开外,正当他们要往更远处走的时候,就听得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只见那些马全都被炸得四分五裂,地面上也被炸出了一个大坑。漫天的尘土夹杂着肉沫肆意纷飞。

    张永和朱厚照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也被震了下,没想到一个瓦罐再加上火药就能有如此的威力。而且这利用的法子也很特殊,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想过的。

    作为一个爱打仗的皇帝,朱厚照立马意识到了这里面的军用价值。

    “张永,传令下去,从现在开始赶制火药,越精纯越好!”

    “大哥,再让铁厂做一些碎钉子,到时候掺进去,保管威力大增。”

    朱厚照立马又吩咐张永去传令。现在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到时候一定要将鞑靼炸的四分五裂。

    李牧觉得还是需要改进一下,于是说道:“大哥,离明年鞑靼来犯还早着呢,咱们可以一边让他们研制威力更大的火药,一边改进这瓦罐地雷。到时候准能给鞑靼一个深刻的教训。”




第115章 宣恩使
    随后他们又拿着火铳试了试,李牧放了几枪过了把瘾。由于这些全都是新火铳,做工精良,所以很难出现炸膛等意外。

    “有这些,还怕什么鞑靼。只要我们的火铳足够多,威力足够大,他们就只能能歌善舞!”

    朱厚照说道:“哈哈,还真希望他们早点再来送死。”

    中午的时候,江彬带着那些添加了辣椒做成的饭菜来了。

    朱厚照尝了尝,“够味,没想到添加辣椒后,这饭菜竟然如此美味。小弟,要不回头我让江彬再去摘点”

    “别呀,现在才那么几棵。这些都是要用来做种子的,等到里面种子长好,取出来吃外壳也不迟。更何况这东西干了之后放一年也没问题,不急于这一两个月。”

    “这样啊,那到时候那些壳你可得给我多留点。”

    “那是必须的。不过等到冬天咱们可以试着拍卖一些壳,这些可都是前所未有的西域奇珍,趁现在还没推广开来,多卖点钱才是王道。不然以后种的多了价格降下来,就又失去了一个捞银子的方法。”

    朱厚照笑着说:“还是你精明,连这都能想到赚钱。”

    “嘿嘿,区区小伎俩,不值一提。对了,大哥,过两天我要跟着父亲回杭州一趟。”

    朱厚照有些意外,“在这京城不好好的嘛,回杭州做什么”

    李牧咬牙切齿说道:“我爹爹下西洋那几年,在外面受尽了欺负,所以想着带人回去复仇。我们这次回杭州,就是要造几艘大船,招些人手。过一两年派人去西洋将那些人全都收拾一顿!我们这次回杭州大概一两个月就回来。”

    “嗯,不能白受欺负。你们尽管去造船,将那些西洋杂碎好好整一遍。”

    李牧犹豫了下,说:“可是大哥,我们这次要招一些人手,还要配些兵器,就怕地方官员不让啊。”

    “这有何难,你们是去西洋又不是造反。回头我就下道圣旨,封你爹为,嗯,奉旨西洋宣恩使,这不就得了。铁厂里的兵器,你看中哪些直接运走就行。”

    明知李牧他爹是要出去打架报复人,朱厚照还要给他挂一个宣恩使的名头……

    李牧万没想到,竟然还有意外收获,就这样给老爹谋了个官。尽管不知道这个官到底有多大,但只要有了名头,干什么事都好说。

    次日,朱厚照回到皇宫就开始安排这件事。而且走的是正规途径,内阁拟旨,司礼监披红盖印。

    杨一清作为大明现在的内阁大管家,说道:“皇上,这奉旨西洋宣恩使,官从几品俸禄几何是暂时设置还是永久立下”

    朱厚照心想,就你事多。如果封的太大了恐怕会很难通过,于是说:“品阶嘛,不能太低,拿出去怎么也能说道说道。不然派个不入流的小官去西洋,会被人瞧不起。至于俸禄,那不用,他李家不差钱。衙门驻地也不要,只是许他李兆成去西洋宣恩,又不是真的做官。西洋人来问,我们承认有这么个官就行。你们酌定一下吧。”

    杨一清明白了,皇帝这是要封一个无俸禄无官衙的虚衔。这就好说了,反正只要不入朝堂从政,爱咋咋地。他当即拍板说道:“皇上,依微臣来看,正三品刚好合适。”

    朱厚照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只要过了内阁这道坎,司礼监的大印还不是朱厚照随便盖。很快圣旨就拟好并盖了章,还载入了册子记录下来。

    杨一清刚从大殿里出来,就被内阁其他人围住了,“杨大人,那可是正三品啊,怎能轻易说封就封”

    杨一清说道:“你要是跑去西洋找人干架,我也请旨给你封个无俸无衙无权的正三品大官。不满意正一品也行。”

    那些人瞬间不说话了,下西洋那可是九死一生,他们可不去。这种随便杜撰出来的官,真要是封给他们,都不好意思说出去。封官就封官吧,权当是给李阁老一个面子。但是朝廷只会出两套官服和一颗大印,其余的概不负责。

    对他们来说,这种虚头巴脑的官,还不如恩荫一个后生到国子监读书来得实在。

    于是乎李兆成稀里糊涂就被封了个正三品的官,还赐了一颗大印,两套官服。

    李兆成穿上那套官服,还真的像模像样。

    “想不到你小子这么厉害,给你爹我讨了个正三品的官来。”

    李牧笑着说:“就没你儿子办不成的事,这下看杭州那些官员谁还敢找咱们麻烦。还有一件事,明天我们去铁厂领一些兵器和甲胄,让他们先行运到杭州去。”

    李东阳的儿子被封了个正三品的官,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城的注意力。可当他们知道原因后,都不再嫉妒,原来这李兆成在西洋受了欺负,所以讨了个虚衔,准备回去干仗。蛮夷之邦,也敢欺负大明的人,是该封个官去教训他们。

    这李家净出奇葩,先是一个李牧将京城的宵小抓了个遍,后是他爹要准备去西洋报仇。

    第二天,李牧带着十几辆大车就来到了铁厂。皇帝早就下了口谕,所以铁厂的人老早就打开了库门,等着李家来搬运兵器。

    铁厂的现任管事陈公公,很是客气的对李牧说道:“小公子,万岁爷发话了,您呀,想搬多少搬多少。”

    李牧算了下,说:“大概要修十条船,每条船50人,那就是五百人的量,我就运这些吧。”李牧觉得这已经够多了。

    没想到陈公公很惊讶,“这点儿怎么能够用想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每次带的兵都有近三万呢。兵少了,那些西洋人就一准闹事。我看小公子还是多搬点。”郑和的事迹,他们这些太监全都耳熟能详,那可是楷模般的存在。

    李牧愣了,这也行不过转念一想,这铁厂就是自己跟大哥合伙开的呀,搬自己的东西客气啥。于是他说道:“那就先运一千人的吧,现在多了也用不到。等到明年招到了人,再来取其余的兵器也不迟。”

    “雁翎刀一千把,快枪五百,三眼铳两百,弓箭五百……边关换装,京营扩建,所以这火器一时半会儿腾不出多少来。您看这些还凑活吗”

    凑活,相当凑活。

    李牧笑嘻嘻的说:“嗯,还行。就这些吧。”

    于是李家从这里运走了足足能够武装一千人的装备,从运河运往杭州。

    此后,李家每隔上一两个月就来运一次,反正就那些人,在京城和杭州之间来来回回运输。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一连搬了几年。

    回到家后,李牧叫来了小瘦子张立言,吩咐他们一定要照料好辣椒。然后又跟娘子和爷爷道了个别。

    随后李牧和父亲李兆成就辞别家人和朋友,启程前往杭州。他们这一走,最开心的当数江彬,终于躲过这一劫。要是被李叔发现是他扔的石头,还不知道会怎么收拾他呢。

    在船舱里面,这父子俩又开始商讨起来。

    “父亲,咱们以后可以慢慢从西城的那个铁厂里面运武器。今后我李家就将这生意放在海贸上面吧,您也知道,虽然去西洋有风险,但风险越大收获也越大。”

    李兆成点了点头,“我正有此意。咱们的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在大明不值钱,但只要运到西洋,就能换回金银无数。但就怕船多了,会给你惹来麻烦啊。你以后早晚是要到朝廷当官的,被人弹劾图谋造反,那可就不妙了。”

    李牧想了想,说:“这有何难只要咱们将船养在海外,海外这么大,在外面随便抢个地盘当据点,谁知道我们造了多少船,雇了多少人。”

    就在此时,赵得助拿着一个纸糊的白色大圆球走了进来,“少爷,你让我糊的东西做完了。”

    李牧将那个圆球摆在一边,拿出毛笔来,说:“父亲,您也应该听那些西洋人说起,咱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圆球。现在我就把这世界上所有的土地全都画出来。”

    李兆成有些惊讶,“儿子,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上哪里有陆地,这佛郎机人拼了性命也才只探索出一点来。”

    李牧一边在那个球上面绘图,一边说:“您下夕阳之后,我有一次不小心撞到了脑袋,然后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里面一个白胡子老头教了我许多东西。我这一身杂学的本领,可全都是跟他学的。”

    现在李牧发现用做梦梦到的白胡子老头来圆谎,简直是天衣无缝。

    可这话听在李兆成和赵得助的耳朵里,那就不一样了。汉高祖也只是斩条白蛇,而这个就是神仙来教他本事,这是注定了李家要飞黄腾达。

    李牧先在上面勾勒出了赤道,然后按照记忆中的模样开始绘制。

    “这里似乎就是我大明所在的地方吧。”李兆成一眼就认出了那个位置,“可是怎么才只占这么一小块儿”

    李牧解释道:“这很正常,绕地球一圈,最短也要万里呢。”




第116章 再回杭州
    李兆成说道:“万里不知道谁会第一个走完这一圈,那必将是名垂千古。”
1...404142434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