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思mm

    要是在现代社会,大概是一张蚕种应该出一百斤鲜茧。

    五千张起码应该出五十万斤鲜茧的。

    可是现在才出了三十万斤鲜茧。

    问题是一斤干茧要二斤半的鲜茧制成。

    里里外外到手里缫丝的时候也就是十万斤干茧出头的样子。

    也就刚刚够自己人用。

    不过成本肯定要低于从水头手里进干茧的价钱。

    陆见安心道,这也算是刚刚开始。

    这一次冬里的养蚕,只养了三千张蚕种。

    主要是豆腐坊可没有那么多豆腐渣。

    小作坊能有多少产量啊。

    陆见安后来还是自己买了磨豆腐的石磨,自家做豆腐,加上从外面作坊采买的豆腐渣,才勉勉强强够用,主要是现在没有电力蒸汽机械设备!

    完全的靠人力资源来工作。

    什么都是手动作坊。

    豆腐坊也一样。

    不过家里又多了一项收入。

    那就是李志林兄弟接过去豆腐坊的工作!

    两个人个大,力不亏,还学会了做豆腐。

    做好了豆腐之后,还要送到凤山县县城去卖。

    也算是一项收入。

    陆见安徐蒙山跑了几家县里的酒楼,自家不仅仅是豆腐,还做出了豆腐干和豆腐皮,不仅仅是味道好,还容易保存。

    他们这里已经冬天了,本来就没有什么新鲜菜,多了这几个选项,居然卖的出奇的好。

    两个人干劲儿大着呢。

    家里少爷轻易地就把做豆腐的手艺教给他们。

    这可是别人家的秘方呢。

    而且他们家的豆腐好吃啊。

    一点也没有其他家的豆腐那个酸涩的味道,现在凤山县很多人家都愿意买他们家得豆腐。

    就是因为他们陆家的豆腐好吃。

    再说冬天也就只能选这个吃食。

    两兄弟早早起来磨了豆子,做了豆腐,送到县城酒楼,剩下的也就是一个时辰也就卖的差不多。

    不到中午就能赶回来,吃饭干活儿啥都不耽误。

    陆见安把买豆腐的一成利润给了两个人。

    倒不是陆见安大方。

    实在是铺排开了之后,豆腐利润不大,可是费工费力,陆见安本来要不是为了养蚕需要这个,自己肯定不耐烦干这个。

    她琢磨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

    自然这种小本买卖没必要费心。

    李家兄弟固然是诚实可靠,可是也应该给一点动力,本来人家卖身给他们家,就是指望着以后过上好日子。

    陆见安不在乎这一点的利润,跟着她的人自然都要得到好的待遇。

    她不亏待自己人。

    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哪怕有些小心思,只要不走歪路,陆见安都能过得去。

    所以这一成的利润,简直要把李家兄弟给吓着了。

    豆腐一天的净利润是一两银子,一成的利润就是一百文钱。

    一个月下来就是三两银子。

    虽说这一份工钱,是李家兄弟和李老头三个人分,可是落下来也是一个人一两银子。

    简直比起一个缫丝师傅都要厉害。

    三个人可是卖身为奴的。

    还能一个月拿这么多的银子,心里很是不安了一阵子。

    他们早就打听了,就算是哪些县里的老爷家里,气派的大丫鬟一个月才一两银子的月例,剩下的那些小丫头和小厮也不过一个月三五百文,已经是顶天了。

    干的活儿可不少,累死累活的一年下来才几两银子,已经是家里高兴的不行。

    穷苦人家,一两银子可是能过三个月呢。

    他们这随随便便三个人就拿这么多银子,还不算家里几个婆娘和闺女小子,加起来的话一年下来就是上百两银子。

    赶




第128章 站队
    韩越和陆世安两位学生,现在已经应对自如,课业方面因为陆见安的教导,还真的有了长足的长进。

    无论是术算,还是八股策论,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时事,陆见安要求他们最近做的就是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详细的论述。

    虽然陆见安对于古代的官场都是不明白,说不明白都是高看她一眼,根本不懂。

    除了知道皇帝太子后官妃嫔,什么阁老尚书的,这些都是电视剧里看来的,实际上真的要论述起来,这些根本不知道。

    不过并不妨碍她的个人理解,科举之路,说白了就是为了当官。

    当了官,不可能靠诗书那么文绉绉几句话就能解决地方问题。

    那么无论哪一级官员都要有实干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当然是对待政务的了解!有一套系统的方案。

    不了解民生,无异于纸上谈兵。

    必须把每一件事像是做学问一样来做。

    那么就实际一点最好。

    于两个人一个做的是是关于丝绸方面的论述,一个则是关于粮食。

    这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从开始的种桑养蚕,到后面的织锦成缎,乃至买卖利润。

    陆见安要求陆世安做一个详细的报告出来。

    并且要他实地考察。

    反正他们凤山县就地取材很容易。

    再加上开春的的春蚕茧节就要到了!各地丝绸商人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韩越自然是关于粮食方面的。

    他们家就是这方面的大户,这一点不难,不过对于陈国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灌溉枢纽,应对灾年的各种灾害。

    这些就是陆见安的要求。

    倒不是她没事找事,是因为她要是没记错,来年的恩科,考的就是策论,跳出了八股文,直接用了策论的方式,就是关于丝绸和粮食方面的命题。

    这可是他们的圣人亲自选题的。

    就是想要提高国力。

    他们提前的操练,对于他们以后的科举之路可以说是作弊。

    谁让他们老师就是个作弊器。

    就算是一个才能再平庸的的书生,要是这么反复练习,还不能考中,那还真的是他们两个人就不是读书的种子。

    陆见安当然不知道,韩越的伯父那位侍郎大人,对此事一无所知,毕竟韩越他们是宗族分支,和正经的京都嫡枝比起来,差很多,亲疏远近比起来,他们也不过是做的比较好的分枝。

    但是没有子弟出众,也不过是略微谈一谈,根本不可能入侍郎大人的眼。

    要不然韩越也不可能家里是做生意的,不就是不争气的子弟就做生意。

    为官的韩家人哪有自己做生意的,哪一个不是为了清正廉明,把自身撇的干干净净,最多也就是家里的妻室经营田地铺子。

    这位韩侍郎此时正在教训自己的儿子,明年的科考,韩慎之也要参加,他们京都的嫡系子弟,还有二房的韩城句也要一起,两个人都是文采斐然,在京都国子监很有名气,更是准备明天大展拳脚。

    韩侍郎韩齐山看着面前的儿子,“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儿子自然知道,父亲,圣人服食丹药已经不是一日之功,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不过是大家不说而已,您也心里清楚,我们现在不站队,以后恐怕就没有咱们家立足之地。”

    韩慎之年方二十,现在满眼的狂热,看着这样的儿子,韩侍郎也是叹气。

    “从龙之功哪有那么好取的!你知不知道一个不好,就是灭门的罪,爹这些年汲汲营营,谨小慎微!是为了什么我一个书生在兵部这么多年,兵部侍郎就到了头,还不是因为爹小心。

    韩家没有后台,一旦选错了路,就



第129章 丰收
    “父亲!现在怎么办”

    他这几天和八皇子异常亲近,几乎是鞍前马后的殷勤,还被其他几个皇子看在眼里,虽然没人说什么,可是哪一个皇子不是人精,心里不明白韩慎之想干什么才怪。

    身上打上了八皇子派系的烙印,就别想置身事外。

    韩侍郎看着惊慌失措的儿子摇摇头。

    就这样还想占着从龙之功。

    “今天开始你就病了,明天送你去庄子上养病,趁机好好的闭门读书,谁来都不见。你不出门,别人自然明白这是我们韩家的意思。”韩齐山也是无奈,遇上这个儿子坑爹啊。

    “可是爹,就算这样,岂不是我们得罪了八皇子,那以后万一,不恨上我们才怪。我们家也一样难独善其身。”

    这一下终于明白了。

    韩慎之心里要是不后悔那才是假的,自己怎么这么蠢。

    “现在知道也晚了。恐怕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已经在心里把我们当做了八皇子的人,不过无论如何先看看再说,你给我老老实实去读书,要是敢再出门惹事,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韩齐山已经是疾言厉色,恨不得收拾了这个逆子。

    “是!爹,我知道了,我一定闭门思过,好好读书。”

    这会儿韩慎之自然是答应的爽快,恨不得赶紧抽身。

    韩齐山看着回房的儿子,韩家恐怕日子要艰难了。

    几位皇子不打压韩家,难道能给韩家巴上八皇子的机会

    八皇子害死人啊。

    没想到这位八皇子心思深沉,居然能说动自己的傻儿子。

    以前看起来不吭不哈的,没想到咬人的狗不叫啊。

    韩家恐怕真的想置身事外不容易啊。

    想一想圣上的那个身体,的确是孱弱了一些,看来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就要到了。

    到时候还不知道朝堂之上会这么腥风血雨。

    太子和二皇子是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太子是名正言顺,可是太子性子暴虐,记仇不容人,再加上性奢侈,要是真的登基,恐怕以后的百姓要受苦。

    二皇子母族显赫,出身望族,尤其是二皇子的舅舅掌握兵权,母妃齐妃又是个圣宠不衰的,皇上这些年对二皇子越发倚重。

    才引得太子和二皇子纷争不断。

    二皇子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性子软糯不说,没有主意,什么都听齐妃和齐舅舅的,要不是这两位强大,哪里能容二皇子有现在的地位,以后就算登基,恐怕也是要外戚掌权。

    这对陈国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他皇子的话,成年的只有五皇子和八皇子,十二皇子和十七皇子都还小,根本不可能有那个念想。

    五皇子为人宽厚,性子谦和,其实是个好面苗子,可惜母亲是个贵人不说,早就不在了。

    母族又没什么势力,基本上不得皇上宠爱,疾言厉色不为过。

    八皇子更不用说,一直就是个边缘角色,母亲是宫女出身,在宫里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不要说其他。

    这些年也不出众。

    可是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自从去年从山上摔下来磕破了头之后,反而开始变了。

    也渐渐开始崭露头角。

    可惜不是个知道韬光养晦的,现在冒头,那不是找太子和二皇子的麻烦,恐怕走不长远。

    自家偏偏就被人家给引到沟里了,这一下恐怕韩家独善其身的想法要破灭了。

    韩齐山在书房想了一夜。

    也始终没有个主意。

    不管京城的如何诡谲波澜,凤山县里依然平平静静。

    腊月初三。

    冯望林和陆凌带着冯梅若和陆敏之一行人上门了。

    因为大多数丝商这个时候不会来凤山县,这个季节也不对。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轻装简从,直接下了船就坐了马车来到了陆家。

    陆见安也猜测冯望林这几天该来了。

    一来一回的路上时间就要十天。

    马上就是年关,谁家不过年啊。

    总不可能年根儿底下来。

    他们家已经开始收茧了。

    冬日里的蚕茧终于收获了。

    看着饱满,雪白的蚕茧,一家子都乐了。

    &
1...4142434445...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