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思mm
尤其是罗青魏然,她们两个家里可是开小丝坊的,父母把他们送出去也不过是能在吴家丝坊有立足之地,以后能更好地帮衬他们自家的小丝坊。
回去之后父母兄弟哪一个看到他们不是羡慕得很。
那缫丝的手艺侧面打听了又打听,两个人心里明白是希望他们能给家里传授。
可是两个人更清楚,没有师傅的允许,那就是私传技艺。
到时候,陆见安要是真是个心狠的,只要到衙门告上一告他们两家不仅要破产,恐怕还要被流放。
两个人当然不肯露出一丝一毫。
这时候的律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过终归是于心不忍。
毕竟家里不富裕,说白了,他们这些小丝坊想要生存下去,没有好的手艺,其实什么都是白搭。
一年到头有的丝坊连十两银子都赚不到。
别以为会缫丝就是能挣钱。
这挣钱和挣钱可不一样。
他们这种手艺那都是野路子,偷艺加上自己瞎琢磨出来的,里面的很多门门道道其实都不是很懂,尤其是师傅的冷盆缫丝法,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
还是用的原来古老的法子。
断丝,打结那是常有的事。
而且颜色也不鲜亮,产量更是低的可耻。
谁让大多时候蚕茧的丝都被那些断丝给占据了数量。
两个人还是心有不忍。
毕竟谁家都是一大家子。
尤其
第170章 求
两个人正月里回来就给陆见安足足跪了两个小时。
陆见安一开始根本就没弄明白这两个徒弟要干嘛。
后来让他们到书房里仔细的谈话,才知道两个人有了这样的心思。
其实两个徒弟还很纯善,什么话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家的情况都说了,明明白白。
尤其是罗青她们家现在人脑子已经要打成狗脑子了,不过就是为了各家的利益,虽然小丝坊生存不易,可是他们看到罗青一个不过才学了几个月的人都能做了缫丝师父,虽然没有回去拿了月钱,可是这吃的喝的穿的,可是拿了不少。
那些叔伯兄弟早就心里动了心思,想把各家的孩子都送出去。
凤山县里那些大丝坊可多的是,只要能进了谁家门里不用多说,能给些吃的喝的,那也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节省了粮食不说,还能补贴家里。
到时候再学会了手艺,那不是一举几得。
家里的不管男的女的,将来婚嫁都不是难事儿,只要有了这样的手艺,媒婆还不把他家的门踏破了。
所以现在家里闹得家宅不宁,分家是事在必然的。
罗青自然想给家里人谋一个出路。
他们家兄弟姐妹也不少,兄弟姐妹要是没个出路,就凭父母他们,就是种桑叶养蚕,估计也比不过方家村这些人。
方家村一年,可是能养四季蚕,就算是没有缫丝的手艺,可是四季的干茧加起来也足够他们生活。
但是他们当然清楚,这养蚕的法子,可是师傅的,整个方家村的人都为师傅马首是瞻。
这就说明整个村子的人,已经归了师傅,绝对不可能泄露秘方。
他们家的人可跟师傅没什么关系。
她身为弟子是绝对不可能泄露任何秘方,这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从他们心里来说,师傅可是敬若神明,那是蚕神娘娘的弟子,岂是他们这样的徒弟可以随随便便亵渎的。
两个人非常拎得清。
和家里人商量过之后才过来恳求师傅。
只希望两家人能够像方家村一样,哪怕签订契约,求得师傅的庇护。
他们也没有大的念想。
哪怕就能试学到种桑养蚕的法子,家里日子能上一个台阶,也比现在一家人不死不活的熬着强。
要知道,就算是李志林他们种的桑树产量也要比其他地方的桑树产量高的多。
谁还不清楚这当然是师傅的功劳。
陆见安知道了这个意思,倒也是思量了一下。
带着方家村的人致富,自然是因为需要人多势众。
在没有足够的财富或者背景的情况之下。
人多也未尝不是一个可以震慑别人的办法。
而且方家村的人和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是绝对会维护自己,保护自己的。
可是两个徒弟的家人就不一定了。
陆见安也没有拒绝,一年四季蚕的养法,最后肯定会传出去。
她也没准备把这个当做一个秘密,而且说白了缫丝的手艺也是最粗浅的,跟他以后的丝绸纺织来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依附过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怎么做,她还没有想好。
再说了,一些人的人品心性,还要看一看。
别的不说,谁还希望自己教出来的人是一群白眼狼。
只要是老实厚道,知道感恩的人,其实陆见安还真的没有多在意这件事。
让两个徒弟把家里的人带来,让他见一见。
罗青家只见了罗青的父母和兄弟,罗青正月走了之后,家里早就已经分了家。
因为她现在往家里开始拿东西拿粮食,爷奶对于他们要的养老钱,甚至比别家还高。
这一点还真的有点儿无可奈何,这老爷子老太太偏心偏的没有边。
也不想想自己爹娘和兄弟什么本事都没有,除了种桑养蚕,还有什么手艺呀。
这不过就是打量着她,恐怕几年之内就能拿到月钱了。
&
第17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陆见安当下就把罗青和魏然都叫到了房里。
上辈子他是搞研究的,顶顶不喜欢那些弯弯绕绕,与其给自己弄下所谓的后患,还不如把这些事情就摆到明面上,让他们自己选择。
陆见安把事情说的明明白白,给了他们两条路。
罗青的家人,可以搬到方家村这里来,学习方家村的种桑养蚕法子,一年四季蚕足够他们一家子生活。
只要不是懒的,比起其他人家还要过的不错。
魏然一家也是同样。
陆见安说的很明白,如果学习种桑养蚕的法子,这个相当于是他可以白送。
只不过是看在徒弟的面上,帮他们家里一把。
只要他们现在不随随便便往外传,自己闷声发大财,像方家村的人一样,守口如瓶。
起码按照他们的现状来说,一年之内不可能去和外人传播这个。
主要是他们自己还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第二条路。
那就是要全家卖身进陆家,在古代最保险的大概就是这个卖身契。
所有的忠心都抵不过这卖身契。
有忠心再加上卖身契的震慑,这也是古时候人拿捏自己家奴婢的唯一手段,如果没有这些,恐怕谁能没有小心思。
就算是拿着卖身契,为了利益也会有人背主的。
陆见安这也是没法子。
这是古代不是现代,想要搞连锁,扩大种植规模等等的那些在古代来说,现在还真没有一个可靠的法子来约束。
自己做的这个买卖,在这里来说,全部靠人工,不可能有机器产量。
所谓的人工一代一代都是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出来的。
缫丝这些当然没什么可在意的,可是往后的锦缎,丝绸这些纺织工艺就涉及到了一些秘方和手段,一旦要是泄露出去,他们的丝绸生意自然不占优势。
问题这不是最重要的。
一旦这些秘密和秘方全部泄露出去,陆家很可能会被其他大的势力灭口。
谁不想成为这些秘方独一无二的拥有人。
独此一家,千金难买。
光是冲着这些,就会有不少人花心思的。
她现在防患于未然,就是为了以后做打算,省的等到以后每个人都会觉得,既然缫丝的手艺能够拿出来白白送人,其他的手艺又有什么不能送的。
这个先例绝对不能开。
让两个徒弟回去跟家里人好好商量,想怎么做随便他们。
种桑养蚕,当然他们还是自由身。
可是要想学到其他的技艺,那不是陆家门里的人就不要想了。
两家人倒是很快做出了抉择。
魏然家里的爷爷奶奶直接拍板签了卖身契,于是方家村又多了一大户人家。
罗青父母居然把这事情拿回去和罗家的老爷子商量。
那老爷子当然不同意,自己好好的儿女居然要卖身,要知道卖身之后可就由不得他们了,那就是陆家的人,哪里还能任他予取予求。
于是罗青父母同意了种桑养蚕,而且两口子还被老爷子说服了,觉得这一种选择最好,起码保有自由之身。
这个选择意料之中。
陆见安倒是很满意。
谁家的日子要怎么过那是别人的选择,自己肯定不会强求。
不过显然罗青情绪低落了很久,本来想着拉把家里,包括兄弟姐妹都能有手艺,将来出人头地,跟着师傅出人头地那是早晚的事情。
可谁让自己爹娘就是这个德性,什么事情都任凭老爷子做主。
这分家了和不分根本就没区别,她心里也是窝火。
更是觉得愧对师傅。
师傅这么做肯定是帮他们家。
方家村的人自然也和师父达成了某些协议,甚至是卖身契,否则不可能对师傅如此马首是瞻。
结果,自己家里人明明可以一步登天,现在却选择了勉强度日。
知道了罗青和魏然家里的事情。
赵小满心里也动过心思,可是和父亲商量之后,赵老三没同意。
他们家的日子现在过得还勉强,哪有好人家愿意卖身到别人家的。
虽然说这是一个机会。
&
第172章 威胁
李志林一家子就不用说了。
自从她们卖身的那一刻开始,人家就打定主意跟定了陆家。
况且现在日子过的这么好,跟着东家,他们一家子现在月月都有余钱。
光是从年下到现在。
他们已经攒了不少钱。
这就准备着想要在陆家附近起一栋房子。
想盖成十间房的四合院。
东西厢两个儿子一人三间,正房是老爷子老太太的,偏房是他们两兄弟两口子的。
两个闺女现在挤一挤也都能住下。
将来迟早要嫁出去。
这就踅摸着想过上明年给两个儿子打问一个婚事。
当然,这事儿肯定要跟陆见安说。
他们现在可算是陆家的人。
这成亲和谁成亲,当然要东家说了算。
因为家里实在腾不出人手。
照顾顾遇的事情他们根本没插手,一直都是初五在做。
不过,煎药,送饭什么的,让李嬷嬷接手了。
其他人陆见安信不过。
谁知道,顾遇现在遇到什么事儿
能不声张,尽量不声张。
顾遇两天之后,烧已经退了,人也醒了过来。
其实他这个烧退还是有原因的。
一开始高烧,根本退不下去。
就算是初五守在他身边,不断地给他擦身也没用。
陆见安最后琢磨着不太对,把他的伤口清理了之后,拿针线直接给缝起来。
当时陆见安那一脸云淡风轻拿着绣花针和线在那里缝合的样子,差一点儿没把初五吓坏了。
猜你喜欢